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4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8/885

  从时间上算,邓芝应该昨天就回来了,但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庞羲心中十分烦躁,一整天不断地责打军士,喝骂侍女,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让沉思中的庞羲抬起了头。
  “启禀太守,邓先生回来了!”亲兵急声禀报道。
  庞羲腾地站起身,“快让他进来!”
  片刻,邓芝风尘仆仆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卑职参见使君!”
  庞羲向亲兵摆了摆手,让他们退下,他又问邓芝,“带了什么消息?”
  “有两个消息,卑职先说第一个。”
  “你说!”
  邓芝想了想道:“听董太守说,让严颜进军巴东郡并不是刘璋的意思,而是吴懿的一再要求,张任则劝说刘璋夺取东州士的军权,防止东州士引刘备入蜀。”
  “等等!”庞羲打断了邓芝的话,“你是说刘备?”
  “正是!吴懿和张任都没有提到刘璟的威胁,而是说东州士会和刘备勾结。”
  庞羲负手走了两步,他有点明白了,刘璋刚刚派人出使襄阳,他对刘璟西进巴蜀还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但刘备欲谋巴蜀是很明显之事,所以吴懿和张任利用刘备来做文章,更加能说服刘璋,虽然借口不同,但最后的效果是一样。
  “那董和有没有劝说刘璋让严颜撤军?”这才是庞羲最迫切的事情。
  “董太守已经答应了,他说会尽力而为。”
  “尽力而为?”
  庞羲有些不满这四个字,又问道:“循公子是什么态度?”
  循公子便是刘璋长子刘循,他同时也是庞羲女婿,所以邓芝去成都,同时也要请刘循帮忙。
  “回禀使君,循公子正好北巡去了,卑职没有找到他,不过已留信给他。”
  这个回答让庞羲不由冷冷哼了一声。
  邓芝连忙又解释道:“其实只要刘备兵败,刘璋顾及到刘璟的面子,也不会在巴东郡驻扎重兵,严颜退兵是必然。”
  这句话只是一种安慰,庞羲心中无奈,只得又问道:“那第二个消息是什么?”
  “第二个消息便是卑职昨天去了巫城。”
  “什么?”
  庞羲一下子愣住了,他心念赚得极快,有点反应过来了,“难道……巫城已经被荆州军占领了?”
  邓芝笑道:“荆州军偷袭巫城得手,秭归也快了。”
  庞羲心中大喜,没有了刘备军队的威胁,他心中仿佛搬掉了一块大石,而且这样一来,严颜就没有理由在巴东驻军了,除非刘璋也认定刘璟同样威胁巴蜀。
  庞羲沉思一下道:“你说刘璟会不会趁机进攻巴蜀?”
  邓芝摇了摇头,“刘璟现在进攻巴蜀则言不正、名不顺,当初曹操南征可是奉天子诏书征讨刘表不臣,连孙权西征也是借口履职南郡太守,刘璟作为汉臣,没有天子的诏书,他是不会轻易越境征伐另一个州牧,除非刘璋本身有大逆不道之罪,他才能找到借口。”
  庞羲叹息一声,“我现在才终于理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强大优势,他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若刘璟进军中原,恐怕也只能用清君侧的口号了。”
  “确实如此,没有合适的理由,他就不能轻易动手,如果卑职没有猜错的话,刘璟现在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找到西进的借口。”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庞羲又问道。
  “卑职在想,刘璟将刘备势力赶出建平,必然会引起诸多反应,包括成都刘璋也会有应对,但有一点我能肯定,如果刘璟真的让出建平郡,必然是让使君的军队驻扎,所以使君要做好准备了。”
第492章
再使巴蜀
  自从法正和王累从荆州出使归来后,刘璋进一步相信刘璟不会轻易进军巴蜀,至少暂时无暇也无力西进,但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荆州军西扩的议论日益甚嚣尘上,各种消息在成都城内传得满城风雨。
  荆州军的实力摆在这里,只要时机成熟,荆州军还是会向西扩张,这一点,无论是巴蜀本土系,还是东州士都已达成共识。
  唯一的争论是,荆州军西扩会在什么时候开始,目前为止,巴蜀朝野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在三年后,当荆州恢复元气,刘璟统一荆州,且要完全能够消除曹操和孙权的压力,这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还有一种激进的观点是一年后,理由是刘璟不可能等到曹操恢复实力后再西扩,只要荆州内部局势稍稍稳定,荆州军便会立刻西进。
  不过对于刘璋而言,不管是一年还是三年都不会影响他的想法,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荆州军永远不要西征巴蜀,让巴蜀永远成为他和他子孙的王国。
  为了这个目的,刘璋不惜在曹操大举南下之时前去讨好曹操,也不惜在荆州再次强大之时,主动提出愿认刘璟为弟,所有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保住自己对巴蜀的拥有。
  刘璋就象一个生活在瓶中之人,他只管注视头顶上的那一方瓶口,而不会过问瓶子四周是否已强敌环绕,而这个给他带来一丝希望的瓶口,便是刘璟提出的方案,要求刘璋支持荆州北取关中。
  刘璋便由此心存了一线侥幸,刘璟的目标是关中,他的对手是曹操,而不会夺取巴蜀,与此同时,刘璋也得到了刘璟和马超暗中结盟的消息,这更让他心中长长松了口气。
  州牧府后宅走廊内,刘璋的长子刘循正在向父亲为庞羲求情,刘循是庞羲的女婿,前些日子他去巡视梓潼郡,正好和邓芝错过,但他看到了邓芝的留信,才知道岳父处境不妙。
  “父亲,东州士的存在,才使我们能平衡巴蜀本土系,一旦东州士势力消弱,被巴蜀本土系占上风,恐怕当年赵韪之乱会重演。”
  刘璋正站在鹦鹉架前喂食他心爱的鹦鹉,半晌才淡淡问道:“是庞羲让你来的吗?”
  “并非是岳父让孩儿来,孩儿只是听到一些传言,所以有点担心。”
  “你听到了什么传言?”刘璋不紧不慢问道。
  刘循迟疑一下道:“孩儿……听说有人对张松案不满,想利用荆州军西扩来打击东州士。”
  “荆州军已经进攻巴蜀了吗?”刘璋回头冷冷看了儿子一眼。
  刘循低下了头,他心中很矛盾,一方面他想保住岳父庞羲,但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荆州必将西扩,想说服父亲放弃侥幸心理,全面动员备战。
  “孩儿只是担心,荆州军会这么做。”
  “哼!”刘璋重重哼了一声,极为不满道:“刘璟凭什么进攻巴蜀?他是接到天子旨意,还是被任命为益州牧?亏你还是长子,连这点道理都不懂,整天人云亦云,你有没有脑子?”
  刘循吓得低下头不敢说话,半晌道:“可是也应该积极备战,做好应对荆州军西进的准备。”
  “放屁!”
  刘璋大怒,指着儿子骂道:“你这个蠢货,跟我滚!滚!”
  刘循吓得连忙后退,走了几步,刘璋又克制住怒火喝道:“回来!”
  刘循又来到父亲面前,头深深低下,一言不敢发,刘璋半晌才道:“连曹操几十万大军都被刘璟击败,我就算再募兵会是刘璟的对手吗?我若大肆战备,调兵遣将,刘璟正好我说要进攻荆州,然后派重兵和我对峙,万一他使个阴谋,说我的军队进攻荆州,杀他的民,烧他的房,你说我怎么解释?”
  刘循这才明白父亲的用心,父亲不是不担心荆州军西扩,而是赌刘璟找不到西进借口,然后缩头做乌龟,让刘璟无从下手,虽然也有一点道理,但这也太被动了,刘循嘴唇动了动,还是不敢反驳父亲。
  刘璋又继续道:“刘璟和马超已有勾结,他很明显是想北上关中,如果他找不到进军巴蜀的借口,他会一直等下去吗?曹操可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等,他必然会暂时放过巴蜀,继续北上,可他一旦夺取关中,你以为他还有机会和精力来攻我巴蜀吗?”
  刘循暗暗叹息一声,父亲太想当然了,但他不敢再反对,只得低头道:“孩儿明白了!”
  刘璋见儿子醒悟,这才转怒为喜,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实力不济就要学会示弱,姿态放低一点没有问题,你要好好跟为父学一学。”
  刘璋的语气放缓下来,停一下他又道:“庞羲之事我自有分寸,虽然我不至于像张松那样待他,但他在巴东郡也呆得太久了。”
  “是!孩儿告退。”
  刘循正要离去,刘璋忽然想起一事,又吩咐他道:“我听说司马懿又来了,马上就到成都,你替我去迎接他,记住了,姿态要放低一点。”
  “孩儿记住了。”
  ……
  下午时分,司马懿在一百军士的护卫下又一次抵达了成都,他是作为刘璟的使者前来和刘璋协商会面之事,这是上一次双方达成的共识,包括荆州正式将建平郡和宜都郡还给益州,当然,这些事情不是说做就能做,需要双方协商,需要落实很多细节。
  司马懿在刘循的热情欢迎中进入了成都,并由刘循代表父亲和司马懿进行了初步交谈。
  “我父亲非常感激荆州军驱逐了刘备,使我们不再担心被刘备军队入侵的危险,请允许我再一次向荆州军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虽然刘循并不是很赞成父亲的乌龟策略,但在外交礼仪和动听词语上,他并不需要父亲操心,他很圆熟地表现出一个州牧继承人应有的修养。
  司马懿呵呵一笑,“循公子客气了,驱逐刘备军队,不仅关系益州的利益,也关系到荆州的切身利益,这是我们上次商谈定下的方案,也是我家主公对益州的承诺。”
  司马懿脸上笑容消失,他沉吟一下又道:“这次我来,主要是有三件事情需要和益州商量,这关系到荆州的北上战略能否实现,也关系到益州的长治久安,希望益州能够配合荆州的行动。”
  刘循点点头,“我愿闻其详!”
  ……
  另一间屋子里,刘璋正在倾听长子刘循的转述,关于司马懿提出的三件事。
  “司马懿说后年春天荆州军准备正式对汉中用兵,希望益州军队能在另一面配合,作为回报,荆州将把建平郡和宜都郡还给益州。”
  “等一等!”
  刘璋听出了话语中的问题,他急问道:“难道是要我们出兵汉中后,荆州才会把建平郡和宜都郡还给我们吗?”
  刘循点了点头,“孩儿也特地问了司马懿,他很明确回答我,这是刘璟的意思,荆州不可能平白无故地把建平郡和宜都郡还给益州,司马懿还说,一旦荆州军夺取汉中,刘璟还会出书面承诺,五年之内,荆州绝不进攻巴蜀。”
  刘璋有些愣住了,原来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简单,刘璟把两郡还给自己是有条件的,居然让他出兵协助夺取汉中,虽然这样才是比较合情合理,但刘璋心中有些凌乱了,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8/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