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885

  造成今天如此被动的局面,确实是他的疏忽,长江天险和刘备军队的软弱蒙蔽了他的眼睛,以至于他做梦也想不到,刘备军队已经在公安县城内造出了五十艘渡船,正是这五十艘渡船造成了今天的严重局面。
  李严心中很清楚,如果在刘备援军到来前拿不下秭归城或者平安堡,整个巴蜀战略就将毁于一旦。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高声禀报道:“启禀太守,州牧率领三万援军已经过了西陵县,正向我们这边开来,最迟明天便可抵达秭归县。”
  这个消息让李严又喜又忧,喜是自己的援军终于到来,可忧却是他怎么向州牧交代?
  无论如何?他必须在州牧到来之前拿下平安堡,想到这,李严更加忧心如焚,他高声令道:“传我的命令,第一个攻入平安堡之人,赏金千两。”
第483章
秭归血战
  由于地形的限制,荆州最多只能一次投入两千人攻打平安堡,分为东、中、西三个方向进攻,而城堡上的五百守军也同样分为三线防御,他们居高临下,占尽了地利,使荆州死伤惨重,却始终难以攻下这座坚堡。
  负责西线进攻的荆州军将领是一名军侯,名叫赵潜,他们是投入的第三批荆州军,在他们之前的两千士兵已阵亡大半,这一次李严下达了死令,拿下城堡重赏,拿不下城堡皆斩,这使军侯赵潜背负了极大的压力。
  在一座被烧毁的商铺断壁后,赵潜召集五名屯长商议对策,一名屯长愤愤道:“最容易攻下城堡的是东面,我们这边最难打,连东面都攻不下来,让我们西线怎么打?”
  “放屁!”
  赵潜怒骂道:“你有种向太守去说,别在老子面前说这些没用的屁话,明天天亮前拿不下城堡,老子人头落地,你们也休想活命!”
  众人都沉默了,这时,一名身材瘦小的屯长道:“我琢磨着,咱们能不能从南面试一试。”
  “可南面背靠山崖,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怎么试?”另一名屯长立刻反对道。
  “就因为几乎不可能进攻,所以南面才没有什么守军,其实城堡高大坚固倒不是问题,关键是守军太凶狠。”
  “别扯了,南面根本不可能,怎么爬上去,被发现了,只用一块石头就全部砸死。”
  众人纷纷反对,赵潜也觉得不太可能,但除此之外,他又无计可施,他便问提方案的屯长道:“你觉得爬得上去吗?”
  “卑职在山里长大,从小跟随父亲去采药,比这个更陡峭的山崖都爬过,我只要带五个弟兄,混进堡中伺机取事。”
  赵潜想了想,就算他们几个人死了也无所谓,他终于答应了,“假若能成功,我把赏金分你一半,另外,我会从前面进攻,配合你们的行动。”
  ……
  平安堡背靠一座十几丈高的山崖,山崖下便是滔滔江水,尽管城堡和山崖之间有一条长约一尺的空隙,但从正面绕到城堡后背,几乎是不可能,只能乘船到山崖下,再沿着山崖向上攀爬。
  执行这个任务的屯长名叫任平,是南郡枝县人,从小在山区中长大,祖祖辈辈都以采药为生,任平也从六岁起便跟随父亲上山采药,十八岁时加入南郡军,至今已经七年,累功升为屯长。
  任平一直属于刘备的军队,在去年跟随王威偷袭襄阳时被江夏军俘获,正式随大军转为刘璟的江夏军,任平身材瘦小,立功的机会并不多,而这一次他知道自己机会来了,尽管他也知道自己风险极大,但升官发财的欲望促使他甘愿冒险。
  他从五百士兵挑选出了五名跟随他的勇士,这五人都和他一样身手敏捷,极善攀登。
  今晚他们的运气不错,彤云密布,星月遮蔽,天地间一片漆黑,几步外就看不见人影,是趁夜偷袭的大好良机,在夜色的掩护下,任平率领五名手下乘船到了山崖下,徒手向山攀登。
  山崖虽然陡峭,但长满了粗壮的藤蔓,使他们的攀登非常顺利,不到半个时辰,他们便攀上悬崖,背靠城堡,站在一尺宽的空隙里,再向上攀爬却不容易了。
  城堡是巨石砌成,巨石之间严丝合缝,向上攀爬毫无着力之处,但对于任群他们而言,爬上去并不难,难的是不能被敌军发现,他们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在耐心地等待机会。
  ……
  李严也亲自到了平安堡下,他刚刚得到信陵县传来的消息,对岸斥候发现了一万多刘备军队,正在对岸码头集结,准备天亮后渡江。
  这便使李严心中十分紧张,他现在已经不是担心怎么向刘璟交代的问题,而是刘备军一旦渡江成功,他们的巴蜀战略将遭到沉重打击,甚至刘备只要扼守住秭归城,便可以从容入蜀,而他们却无能为力。
  只有拿下平安堡,他们才能狙击刘备军渡江,此时李严也知道六名勇士从后面攀城的情报,他算了算时辰,可以进攻了,他当即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全线进攻城堡!”
  “咚!咚!咚!”荆州军鼓声大作,两千余士兵从三面向平安堡发动了进攻,喊杀声震天,奔跑的人群仿佛大潮奔腾,箭矢如雨,铺天盖地射向城头。
  城头上的五百守军全部上城防御,一块块大石滚木向城下砸去,大石翻滚,砸入人群之中,瞬间砸翻了七八人,一架攻城梯子搭上城头,立刻被叉子推出城头,长长的梯子向后翻去,梯子上的数十名士兵发出长长的惨叫声。
  刘备军居高临下,用箭射,用石头、滚木砸,反击犀利,使进攻的荆州军死伤惨重,但李严却不准士兵退下,他不断下令继续增兵,不计一切代价地拼命攻城。
  在城堡南面的六名勇士等待就是这个机会,荆州军攻城凌厉,使南面没有了守军,只剩下两名岗哨,而且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前方的战斗上,没有注意后身后的异常。
  任平经验丰富,他从小就会制作攀爬悬崖的工具,他们慢慢竖起三根长竹竿,竹竿前端装有大铁钩,钩住了上面的城头,六人分为三组,沿着竹竿迅速向上攀爬。
  任平第一个攀上城头,他单手扶住城垛,慢慢露出一双眼睛,南面果然已经没有了士兵,只有两名哨兵站在两边转弯处,他们正全神贯注地眺望前方的战斗,根本没有意识到身后的危险。
  另一名手下也攀上了城头,两人点点头,从后背取下军弩,单臂持弩,交叉瞄准了两名哨兵,他们箭尖上涂有剧毒,见血封喉,两人几乎同时扣动了悬刀,只听‘咔!’的两声,两支弩箭闪电般射向哨兵。
  两名哨兵发出一声闷叫,便软软倒地,任平大喜,一跃跳上城头,另一名士兵也跟他跳上城,两人分头行动,将两具尸体抛下了长江,其余四人纷纷顺竿爬上城头,六人都身着刘备军的军服,迅速向前方城头跑去。
  此时前方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尽管荆州已死伤数百人,但他们也突破了敌军的巨石滚木阵,将数十架攻城梯搭上城头,荆州军士兵执盾持刀攀城而上,和城头上的守军激烈交战。
  任平带领五名手下,混入了守军之中,混乱中,没有人会注意他们是否与众不同,在上城之前,任平便和他的上司商议好了应对之策。
  他率领五名手下冲到西北角,这里是一个死角,进攻方上城的角度很小,只需数人便可以守住这个角落,此时这里并没有进攻的梯子,他们六人守住了这个角落,任平从城头拔下一根火把向城下砸去。
  火把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入了城下的荆州士兵中,这就是一个信号,一直在城下等待的赵潜看见了火把抛下,他心中大喜,立刻禀报李严,“禀报太守,我们弟兄得手了。”
  李严心中也生出一线希望,他点了点头,“就看你们了!”
  赵潜一挥手,“跟我上!”
  他带着一百多名扛着梯子向西北角冲去,梯子搭上城头,赵潜手执巨盾和长矛率先向城头攀去,这时,一名牙将看见这架攻城梯,大喝道:“守住西北角!”
  任平应声喊道:“绝不让敌军上城一步!”
  他们六人封住了所有的角度,将奔来助战的十几人挡在身后,六支长矛封锁住登城口,没有用滚木和巨石向下抛砸,也没有用钢叉向外推开梯子,只是用长矛毫无意义地撬挑梯子。
  这种极为被动的防守姿态使城头主将勃然大怒,大骂道:“西北角那几个蠢货,让他们滚开!”
  十几名军纪兵执棍奔来,劈头盖脸打去,后面的士兵见他们防守不力,也纷纷推攘,企图将他们推开,这时,两名士兵抬着一根百斤重的木头挤上前,准备将木头向下砸去。
  形势十分危急,任平忽然大吼一声,“动手!”
  六人同时反戈,用长矛战刀向守军杀去,长矛刺穿了抬木头士兵的后背,将这两人刺翻在地,其余守军被杀死四五人,吓得众人纷纷后退,突来的变故使城头一阵大乱。
  为首牙将大吃一惊,他立刻意识到了什么,嘶声大吼:“快杀了他们!”
  数十名士兵挥矛冲向六人,就在这时,军侯赵潜一跃上城,长矛向敌军刺去,将一名什长迎面刺翻,后面士兵接二连三冲上城头,坚固的城堡终于被撕开了一条防线,从数十人增加到百人,从一架攻城梯上城增加到十几架攻城梯登上城头,攻上城头的士兵越来越多。
  半个时辰后,用生铁铸成的城堡门轰然开启,洪水般的荆州士兵冲进了城堡之中,荆州军大旗在城头高高飘扬,平安堡失陷了,荆州军终于控制了码头。
  ……
  虽然荆州军并没有攻下秭归县,但他们却占领了码头,并用泥袋修筑工事,并投入三千士兵用弓弩防御刘备军登陆。
  尤其平安坚堡居高临下,可以很轻易地打击靠岸的船只,这便再一次截断了刘备军和夷陵道的联系,使刘备军无法大规模向巴东发动攻击,危急的局势再一次被挽回了。
第484章
运筹帷幄
  次日下午,刘璟率领三万大军抵达了秭归县,并在县城外的一片旷野里扎下了大营,与此同时,巫城主将刘封也率四千人赶到秭归县城,使秭归县的守军达到六千人。
  而从公安县赶来的刘备也亲自率领一万两千军抵达长江对岸,但他仅仅晚到半天,局势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荆州军攻克平安堡,占领了码头,使刘备军队再也无法渡江。
  大营内,李严和霍峻心情忐忑地走进了中军大帐,到目前为止,李严还是找不出一个好的借口,他只能实话实说,听候发落。
  两人走进大帐,一起躬身施礼,“参见州牧!”
  刘璟正站在沙盘前,他回头看了两人一眼,问道:“人带来了吗?”
  李严连忙道:“带来了!”
  几名士兵将军侯赵潜和屯长任平带了进来,两人单膝跪下施礼道:“卑职参见州牧!”
  刘璟微微一笑:“两位将军请起!”
  两人心中颇为紧张激动,他们也知道这一战立下了大功,在关键时刻拿下平安堡,将刘备主力军阻截于江面,就不知他们会获得什么样的奖励。
  刘璟笑问道:“两位将军是哪里人?几时从军?”
  “卑职新野人,建安三年从军。”
  “卑职南郡枝县人,建安六年从军。”
  刘璟点点头,“这一次拿下平安堡,夺取了码头,成功拦截刘备军主力,你们二人都立下了大功,我要好好嘉奖你们,各官升一级,赏金五千两,具体怎么分赏,你们自己商量吧!”
  两人大喜,竟然是五千两黄金,他们一起躬身道:“谢州牧赏赐!”
  刘璟命亲兵带他们二人下去,这才对李严和霍峻淡淡道:“秭归县失守的缘故我大概已经知晓,但我要看书面的详细报告,包括刘备军是怎么渡的江,谁做的内应,辛治是怎么阵亡,给我详细写来,然后再谈你们的功过,先退下吧!”
  “微臣告退!”两人行一礼,告退下去。
  这时司马懿笑问道:“州牧准备严惩他们二人吗?”
  刘璟哼了一声道:“虽然谈不上要严惩,但因他们二人大意失职,使我损失了三千余人,他们必须承担责任,否则,我何以服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