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885

  孙尚香冲出城门,一路疾奔,不多时来到长江边,她翻身下马,在江边跪了下来,二嫂的话一直在她耳边回荡。
  “这件事你别怪我,这是母亲的意思,人是你二哥定的,母亲也答应了,我只是去和顾家商量,而且顾夫人也表示了赞同,小妹,你就准备做新妇吧!”
  此时孙尚香就想大哭一场,凭什么她的婚事不能自己做主,一定要逼她嫁给不喜欢的人,毁她一生的幸福。
  孙尚香嘴唇渐渐咬紧了,不行!她绝不认命,她一定要争取自己的婚姻。
  孙尚香猛地站起身,又翻身上马,“驾!”双脚一踹马肚,战马向城内飞奔而去。
  铁瓮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是东吴宫和各官署衙门,而外城则是普通民居,只是都城刚刚迁来,外城还有大片空地,只有稀稀疏疏的房宅,大多是官员的官邸,以及一些先知先觉的商人。
  在外城的西北角有一座占地约十亩的官邸,这里便是左司马顾雍的府宅,孙尚香催马一路疾奔,不多时便奔至顾家府门前,她手执弓箭高声娇喝道:“顾济,你给我出来!”
  一名管家从门缝看见了孙尚香,心中不由苦笑,怎么惹上这位姑奶奶了,他只得开了门,高声道:“尚香公主,我家三公子说不想见你,你回去吧!”
  孙尚香大怒,拉满了弓箭,锐利的箭头对准了他,吓得管家本能地一缩脖子,转身便跑,轰地一声,将大门关上了。
  嗖!
  一支箭射出,钉在大门上,孙尚香又抽出一支箭射出,再次钉在大门上,一连射出三箭,这是吴地的一个风俗,媒人上门议婚,受婚方一般会封还一只盒子,若同意婚姻,则盒子里放一双筷子。
  如果拒婚或者不接受求婚,则向求婚者送还三支筷子,表示难以成对。
  这是一种很委婉的表达方式,不让媒人为难,对方也心知肚明,议婚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到了孙尚香这里,她送的却是三支箭,这就叫以武拒婚,四周围观的民众顿时大笑起来,这时,躲在门后的顾济终于忍无可忍,开门冲了出来。
  “尚香公主,你到底想怎样!”顾济怒喝道。
  孙尚香拉弓如满月,对准了他,冷冷道:“你去告诉你父母,有些事情最好别做,否则是自取其辱!”
  她弦一松,狼牙箭闪电般射出,顾济见利箭迎面射来,吓得他大叫一声,双腿战栗发软,噗!一声脆响,这一箭射穿了他头上的冠帽,他惊得坐倒在地上,半晌,他爬起身,连滚带爬向府中跑去。
  孙尚香连声冷笑,这种窝囊废也敢娶她,简直是做梦,她调转马头向北固山奔去。
  不多时,顾雍闻讯匆匆出来,孙尚香早已不见了踪影,他看了看儿子头上插着的箭矢,又看了看远处围观的人群和门上钉着的三支箭,气得他脸色发青,回头怒喝妻子。
  “你简直疯了,竟想娶吴侯之妹,江东人谁敢娶她,你自己看一看,她已是如此表明心志了,你还要自取其辱吗?”
  顾夫人吓得低下了头,她是想和吴侯联姻,才答应吴侯夫人,没想到尚香公主竟是如此刚烈,上门以武拒婚,她心中暗暗懊悔不已,连忙道:“老爷,我什么都没有答应。”
  “哼!你自己看着办吧!”顾雍重重哼了一声,拂袖进了府宅。
  书房内,孙权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在另一边,张昭和程晋都脸色严肃,他们都明白这是曹操在挑拨江东和江夏的关系,但实实在在的利益却摆在眼前,令他们不得不怦然心动。
  张昭对这次赤壁结盟一直不满,尽管江夏军事后送来了不少战利品,包括船只、营帐和钱物,但江东真正需要的粮食和人口却一点没有得到,据说这是因为周瑜和刘璟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这让张昭不由万分恼火,数次向孙权上书施压,弹劾周瑜擅主之罪。
  虽然弹劾周瑜之事因为孙权的不愿追究而不了了之,但孙权也知道,他必须适当安抚一下张昭,否则江东内部权力失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严格说起来,张昭并不是亲曹派,他应该是南统派,极力主张江东统一南方,形成南北对峙,但由于曹军的强势南下,使张昭的南统主张没有被孙权采纳,孙权最终采纳了周瑜的南和主张,也就是联合江夏,共抗曹军。
  现在赤壁大胜,曹操势力遭遇重创,不得不退回北方,这样一来,以张昭为代表的统一南方的主张又再次兴起,并得到了军方二号人物程普的支持。
  “如果能拿下南郡,再和荆南四郡连为一体,我们就形成了对荆州的包围之势,同时为我们西进巴蜀打下基础。”
  张昭极力劝说孙权抓住这次机会,又道:“吴侯,江陵城池高险,背靠长江,易守难攻,恕微臣直言,这是我们夺取江陵乃至南郡的唯一机会,而且是曹军拱手相让,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将来再想夺取江陵,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作为江东之主的孙权,他需要在周瑜的南和派和张昭的南统派之间进行平衡,灭掉荆州,统一南方,这当然是江东政权几代人的梦想,作为江东之主,孙权首先要考虑江东的利益,而不会在意他和刘璟的私交。
  孙权唯一顾虑之前和江夏签署的盟约,上面写得很清楚,江夏、南郡、襄阳、长沙、安陆五郡都是刘璟的势力范围,江东军不得染指,也不能逾越长江。
  如果自己毁约取江陵,这无疑就是和刘璟反目,也彻底破坏江东的信用,虽然现在曹操势力薄弱,无力南征,那么将来呢?一旦将来曹操大举进攻江东,他怎么向刘璟求救?
  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江夏军在赤壁大战中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让他有点发憷。
  如果真的爆发战争,江东军有几分取胜的把握?这一点孙权又不得不慎重考虑。
  一面是难以拒绝的利益诱惑,另一面是获取利益的风险,使孙权有一种火中取栗之感,使他一时难以做出决断。
  张昭看出了孙权的犹豫,他又向程普使了个眼色,程普会意,便笑道:“主公,不如这样,我们可以以讨伐江陵曹军为借口,派一支千余人的小型船队,向江陵进发,假如刘璟已经抢先占领了江陵,我们就此罢手。
  假如江陵还在曹军手中,我们便可以以击败曹军夺取江陵为借口,驻军在江陵,然后主公再和刘璟谈判,争取最大的利益。”
  孙权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折中方案。
第403章
消息泄露
  从古自今,对于平头百姓来说,国家大事远远不如婚姻男女之事令人感兴趣,普通民众对天子使者到来并不关心,但尚香公主以武拒婚之事却传遍了京口城,成为家家户户谈论的话题。
  京口的普通民众暂时还不多,只有千余户人家,各种酒馆旅舍也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开张的酒馆只有五家,其中最大的喜氏酒馆便位于京口城的主干道江南大街上。
  酒馆占地四亩地,高四层,后面还有旅舍,前后共有酒保酒姬三十余人,每天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尤其是江东的文武官员,都会来这里聚会喝酒。
  傍晚时分,喜氏酒馆一如既往的热闹喧嚣,三层酒楼内都坐满了客人,酒保们前后奔忙,端菜送茶,忙得脚不沾地,在三楼的一间雅室里坐着十几名中低级官员,他们轮流请客,隔三差五便来这里聚会喝酒。
  “真是太壮观了,尚香公主竟然还给了顾家三支箭,不知道顾司马当时是什么脸色?”
  众人都大笑起来,一名官员端起耳杯又道:“这只能怪顾家太没有自知自明了,竟然想娶尚香公主,听说尚香公主还给了顾济一箭,射穿了冠帽,顾济吓得坐倒在地,他以为自己能降伏尚香公主,简直太自以为是了。”
  另一名官员也笑道:“估计这么一闹,尚香公主真的嫁不出去了,谁家敢娶啊!”
  “那也未必,女大当嫁,只要尚香公主喜欢,她就能嫁出去,她毕竟是我们江东的公主。”
  “可是她说过非天下英雄不嫁,难道让她嫁给刘璟?不是有传闻说,大家都希望尚香公主嫁到江夏去吗?”
  “呵呵!孙刘联盟变成孙刘联姻,妙极!简直妙极!”
  众人正在说笑,这时旁边一人冷笑道:“什么孙刘联姻,孙刘两家马上就要开战了,你们都还在做梦吧!”
  说这话的人名叫陆新,是陆逊族弟,官任江东户曹从事,消息极广,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有人连忙问的:“子义,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又有人道:“可是和天子使者有关?”
  陆新点点头,“不是什么天子使者,就是曹操的使者,我听到一个消息。”
  说到这,陆新压低了声音道:“听说曹操封程公为南郡太守,准备把江陵城让给我们江东。”
  房间里顿时一片惊呼,“这个消息可是真的?”众人纷纷问道。
  “当然是真的,只是吴侯怎么决定我不知道,但消息绝对可靠,此事尚未公开,大家可别出去乱传。”
  房间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沉重起来,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很清楚,一旦江东军占领江陵城,孙刘两家必然会开战。
  喜氏酒馆的大掌柜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漂亮女人,名叫关喜,是一个寡妇,长得极为美艳,而且泼辣能干,招待客人无微不至,喜氏酒馆的老客人都很喜欢她。
  大家都知道她原是江东第一大商贾胡顺的宠妾,倪顺三年前死后,关喜被胡顺之妻赶出了胡家,她便用自己的积蓄在东吴城开了一家喜氏酒馆,生意极好,尤其江东官员大多同情她,成为了喜氏酒馆最主要的客人。
  这次东吴迁都,她便卖掉了东吴城的酒馆,跟来了京口,又重新开张了喜事酒馆,一样地顾客盈门。
  当然,这只是表象,关喜实际上是陶氏商行和江东胡氏商行竞争的一颗棋子,她原是陶家收养的一个孤儿,十年前奉命嫁给胡顺为妾,为陶氏商行提供内部情报,也正是她的情报,陶氏商行才得以在历阳的铁矿竞争中击败了胡氏商行。
  现在关喜的身份又变了,她成了刘璟安插在江东的秘密情报头子,她的喜事酒馆同时也是江夏军在江东的情报汇集点。
  关喜身材娇小而丰满,容貌艳如桃花,一双媚眼比嘴还会说话,撩拨得很多江东高官都想续她为妾,她却在众官中游刃有余,没有任何想嫁人的意思,但又没有得罪任何人。
  此时,她正在旅舍的一间屋子里核算账目,这时一名酒保出现门口,小声道:“喜娘,有消息。”
  “嗯!什么消息。”
  酒保关上门,禀报道:“刚才陆新他们说到了一个消息,说天子使者到来,封程普为南郡太守,并答应把江陵城让给江东军。”
  关喜前几天得到武昌的命令,命令她留意天子使者来江东的目的,此时关喜刻意识到这个情报事关重大,必须立刻送走。
  她写了一封鸽信,交给酒保吩咐道:“去北固村立刻把这封鸽信送走。”
  作为一个女人,她心细如发,绝不在酒馆中发送鸽信,那样容易被发现,她在酒馆中炮制了一道烤香鸽的名菜,并在城北的北固村养肉鸽,信鸽就混杂在其中,有任何消息都去城外发送,以确保安全。
  酒保接过信,急匆匆要走,关喜又叫住他,“我再确认一下消息,等我明确消息后再通知你送走!”
  “是!”酒保退了下去。
  关喜又低头沉思片刻,这件事事关重大,不能大意,有必要再深入打听一下,她便拿了一壶酒向前院的酒馆而去。
  一个时辰后,一只鸽子扑棱棱从北固山下飞起,盘旋两圈,便振翅向江夏方向飞去。
  时间渐渐到了二月早春,二月初一是传统的社日,社日每年举行两次,分别是二月旦日和八月旦日,二月是祈求风调雨顺,祈求丰收,而八月社日是报答神祗,就像许了愿就要还愿一样,是两个首尾呼应的节日。
  但社日又是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就像后来的庙会一样,家家户户都携带酒食出门,一乡一里聚集在空旷处,席地而坐,欢度社日。
  尽管早春时节仍然春寒料峭,但挡不住人们欢聚的热情,一大早,在武昌城外的旷野里,四乡八里之人纷纷从各地赶来,或喝酒跳舞,或相聚而歌,或者拿出家中多余的东西,摆摊交换,笑声歌声传遍田野,人头攒动,热闹异常。
  但对于武昌人来说,今天又是他们的祭风神和水神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风向正式转为东南风,可以挂帆西行。
  一早,武昌城外的码头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一万多名靠码头吃饭的挑夫,靠船吃饭的船夫,靠水吃饭的渔夫,齐聚在码头之上,在长江内已搭建了一座方圆数长的木台,高三层,叫做候风台,插有三杆大旗,江风凛冽,将旗角吹向西北,旗帜啪啪直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