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885

  刘璟忽然有一种明悟,儿子的出生也就意味着他势力的延续,意味着所有将领效忠之心的延续,意味着他们利益的长久保证。
  望着一张张喜悦的脸庞,刘璟笑着摆摆手,“大家不必争吵,新酒和红蛋保证每个人都有。”
  众人一阵哄笑,大家又安静下来,刘璟这才把话题转回对安陆郡的突袭中来,他用木杆指着地图道:“这次突袭要充分利用云梦泽和涢水,发挥我们的战船优势,关键之战就在安陆县,那里有三万驻军,击败安陆县的曹军,那么这场战争就可稳操胜券了。”
  突袭之战最终决定在入夜后开始行动,此时还在下午时分,为了严守机密,江夏军依然宣称将举行大规模的夜间实战兵演,并隐瞒了刘璟已经到来的消息,从下午开始,无论水军和陆军都积极地着手战备了。
  刘璟还在大帐内和贾诩推演着夜袭的细节,这时,有士兵在帐门禀报,“州牧,文将军求见!”
  “请他进来!”
  很快,文聘走了进来,他虽然在前次安陆郡的战役中受了伤,不过伤势较轻,已基本痊愈,除了还不能上马和敌将单挑外,其余带兵行军打仗之类已经没有问题了。
  他之所以来找刘璟,是因为在下午的军事部署中,把他遗漏了,虽然文聘也知道是因为自己的伤情所致,但他心中却不甘心,前次安陆郡之败始终令他耿耿于怀。
  “州牧,我有话要说!”一进帐,文聘便阴沉着脸道。
  刘璟微微一笑,他知道文聘的心思,在荆州军中,文聘的资历仅次于老将黄忠,黄忠在长沙无法过来,文聘自然就是头号老将了,自己却没有派到他,他当然会不满。
  刘璟令士兵给他安放一个座位,“文将军请坐!”
  文聘骨子里是一个极讲原则之人,绝不会倚老卖老,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妥,口气便软了下来,“我因为和安陆郡曹军有过一战,事后专门派人调查,所以我有些情报要说。”
  刘璟大为感兴趣,这正是他想知道的,连忙道:“将军请说!”
  文聘想了想道:“在上一次安陆郡之战中是张辽为主将,但不知为什么,曹操很快罢免了张辽的主将职务,改由赵俨为主将,赵俨此人我知道,为人十分谨慎,练兵不错,但打战远不如张辽。”
  旁边贾诩笑道:“文将军的分析不错,赵俨不仅是谨慎,简直十分保守,在曹军中号称龟将,这就是曹操让他为主将的原因,他只要守住安陆郡便可,不需要他进攻江夏,至于张辽,应该是他没有抓住文将军而被处罚了。”
  “先生说得一点不错,不知先生知不知道司马懿此人?”
  刘璟心中砰地一跳,司马懿出现了吗?
  贾诩捋须一笑,“我知道此人,司马八达中的佼佼者,此人颇有谋略,很善于抓住机会,昔日曹洪请他为幕僚,他装病不去,后来曹丞相派人请他,他丢掉拐杖便跑来了,此人审时度势,非同寻常,难道此人也在安陆郡?”
  文聘点点头,“他现已为曹操谋士,现就在安陆郡!”
  刘璟沉吟不语,他对司马懿还是颇为忌惮,赵俨的保守可以让他大胆进兵,但如果司马懿在,他就不得不考虑风险了。
  这时贾诩却冷笑一声,“司马懿虽有谋略,但没有经过战争的磨练,不过是一介书生,还远远谈不上谋士,至少现在,他连给程昱两荀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文将军不必把他看得太高,这一战,我会好好教训他一番。”
  文聘最终得以出战,不过他没有独挡一方,而是成为刘璟的参谋官,和刘璟同船而行。
  入夜,四万江夏军乘坐三百艘大船驶入了汉水,出行五十里后,便进入了云梦水泽,这里是云梦泽的北部,水量较小,因此形成一大片半干半水的湿地,就如一片片岛屿被浅水环绕。
  在水泽中还藏着一座小县,叫做云阳县,也就是云梦之阳的意思,云阳小县城墙周长只有六里,住着几百户人家,平时以捕鱼和在岛上耕种为生。
  云阳小县也是安陆郡最南面的小县,紧靠涢水,黄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烽燧,用以警示北方来敌,但此时,云阳县却被曹军占领,而烽燧也用来监视南方的江夏军。
  船队从涢口进入了涢水,涢水虽然不宽,水却很深,可行驶千石大船,这时,文聘望着远方的云阳县,有些担心地对刘璟道:“虽然是夜间,但我们还是会被守军发现,他们会点烽燧报警,不如先派斥候抢占烽燧,我知道云阳县城墙破旧,很容易上城。”
  不等刘璟说话,旁边贾诩笑道:“我就是要云阳县守军发现,他们要报警,我求之不得!”
  文聘一愣,这就不叫突袭了,他刚要反驳,刘璟却笑道:“既然贾先生胸有成竹,我们此番不妨听他的安排。”
  既然刘璟这样说,文聘便不再说话,他心中冷笑一声,暗道:“倒想看看你这个贾毒士有何高招?”
  船队继续前行,果然不出文聘所料,船队经过县城东面时,守军发现了江夏军战船,顿时敲响了警钟,数百名曹军士兵冲上城墙,惊恐万分地望着山脉一般的江夏船队,军侯大声喊道:“快点三柱烽火!”
  一柱烽火报每天平安,两柱烽火报千人以下军队来袭,三柱烽火就是大队敌军来袭击,很快,三柱烽火被点燃了,赤亮的火焰在夜空中格外耀眼。
  此时,安陆郡的曹军主将是赵俨,张辽已被调回樊城,驻军也由五万人减少到三万五千人,其中五千人驻扎在西面的随县,其余三万人全部驻扎在安陆县。
  赵俨带兵打仗不行,但练兵不错,而且很善于防御,由于安陆县城偏小,无法驻扎三万人,赵俨便下令在县城西面的旷野里筑营。
  他不但建筑了高达一丈五尺的板墙,而且从安陆县护城河引水到两百五十步外的营盘,形成了护营河。
  而且营盘和县城距离两百五十步,这个距离不近不远,远了引水工程量太大,而太近又会威胁到营盘安全,这样就算县城失守,敌军的弓箭也无法射入营盘,连曹操也赞扬他引水为护营河,很有创举。
  此时已是两更时分,江夏军刚刚从汉水驶入涢水,离云阳县还有一段距离,烽火警报没有传到安陆县曹军大营。
  天空乌云密布,没有星光月色,安陆郡大地格外地暗黑,夜深人静时,大部分士兵都已入睡,只有哨兵在县城和营盘上来回巡逻。
  驻守安陆县城的士兵并不多,只有两千余人,此时城墙上有三百余士兵在来回巡逻。
  就在这时,数十名黑影从远处奔近城墙,他们利用长木板迅速渡过了护城河,贴着东城墙根隐入了黑暗之中。
第347章
贾诩之谋
  这群黑影一共百人,是江夏军中的鹰击兵,也就是江夏军中最精锐的特种士兵,这支队伍的首领便是长得如猴子一般的军侯刘正。
  这支军队身经百战,个个武艺高强,经验都十分丰富,尤其擅长偷袭城池,针对不同的城池,他们有不同的应对手段。
  在距离护城河约十几步外,三名士兵拉开了黄肩弩,这是弩中之王,弩身长七尺,弓臂长一丈,须十石劲力方能拉开,杀伤射程可达六百步。
  在弩身上是一支长一尺的大铁箭,三人瞄准了城墙,扳动弩刀,咔!一声轻响,铁箭如黑色闪电般射出,强大的劲力使它牢牢钉在城墙之上。
  三名士兵又如法炮制,在一刻钟内,十五支铁箭被悉数钉在城墙之上,虽然不是整齐一列,但也相距不到数尺,远远望去,就像一架不规则的攀登支架。
  刘正将一卷绳索背在身上,深深吸了一口气,纵身轻轻一跃,抓住一支铁箭,他身如猿猴般轻盈敏捷,借助外墙上十几支铁箭的支撑,迅速攀爬上了城头。
  这里是东北角,也是城头防御士兵最少之处,此时已是深夜,大部分士兵都挤在女墙之下睡觉,尽管赵俨是一个谨慎保守之人,警惕性很高,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和他一样。
  此时曹军士兵占领安陆郡已有一个多月,主战场转移到了江陵,安陆郡已经不重要,刚开始曹军还是颇为警惕,但一个多月后,江夏军并没有进攻安陆郡的意图,警惕性也就一点点淡化,最后有点麻痹了。
  曹军除了形式上还是坚持巡逻外,但骨子里已经没有多少士兵把这种巡逻放在心上了,刘正向两边看了半晌,没有一个巡哨士兵,他心中暗喜,将绳索套住墙垛,抛了下去。
  城下士兵纷纷攀城而上,弯腰越过城墙,跳进了城内,很快便消失在一幢幢民房背后的黑暗之中,随着百余名鹰击兵消失在城内,刘正确认他们没有被发现,才最后一个跳进了城内,他们并不急于夺城,而潜入城中隐藏起来,等待信号。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时辰,云阳县城终于燃起了耀眼的烽火,立刻被大营内的巡哨士兵发现了,曹军大营内顿时紧张起来,当!当!当!警钟声敲响,刺耳的响声传遍全营。
  睡熟中的曹军士兵纷纷醒来,开始手忙脚乱地穿系军甲,一片忙乱,大营内开始喧闹起来。
  主将赵俨在睡梦中被钟声惊醒,他披上衣服,快步走出大帐,厉声喝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名巡逻士兵飞奔而来,单膝跪下禀报:“启禀主将,前方烽燧燃起三柱烽火,应该是云阳县示警!”
  赵俨吃了一惊,连忙小跑至营墙边,走上了板墙,向南方望去,只见二十里外的烽燧燃起了三柱火光,这应该是五十里外云阳县发出了警报,在后面的两座烽燧都跟着示警了。
  赵俨心中很惊讶,江夏军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进攻安陆郡?这时,司马懿也出现在板墙上,张辽虽然被调回樊城,但司马懿最终被留下来辅佐赵俨,这也是曹操考虑到赵俨守成有余,但进攻谋略不足,便让司马懿作为补充。
  司马懿凝视南方片刻道:“很明显,烽火既然是从云阳县方向传来,江夏军应该是乘船而至,赵帅,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有所应对!”
  “司马主薄未免有点操之过急吧!”
  赵俨年近四十岁,与阳翟辛毗、许下陈群、定陵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他也曾投靠刘表,但很快便弃刘表而走,在建安元年投靠了曹操,颇得曹操器重,从县令、主薄,一直出任都督护军。
  他在屯田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练兵才能,终于赢得曹操信任,虽是文官,也同样让他带兵出征。
  赵俨虽有才干,不过文人相轻,对于比他小十岁的司马懿多少有点不太放在心上,丞相让司马懿辅佐自己,他却觉得司马懿不过是一介书生,纸上谈兵还行,真到了实战,恐怕就不行了。
  他特地将主薄两个字咬得很重,提醒司马懿注意自己身份,“主薄,现在敌军情报不明,怎能轻易出兵,就算采取应对之策,也要摸清敌军情况再说!”
  说罢,他不理睬司马懿,随即命令身后副将臧霸道:“派一队斥候去探查消息,有情况随时来报!”
  “遵命!”
  臧霸立刻安排一队斥候出营巡哨,赵俨似笑非笑地看了司马懿一眼,转身走了。
  司马懿脸色阴沉似水,赵俨的傲慢自负同样让他异常厌恶,相比之下,张辽就没有赵俨这种文官架子,待人诚恳得多。
  这时,于禁慢慢走到司马懿身旁,低声道:“其实我也觉得应该尽早出兵,埋伏在涢水旁,待敌船靠近,立刻倒油烧船,这种机会稍纵即逝,可惜赵将军太保守了。”
  司马懿半晌才冷冷道:“要么早做,要么不做,总想万无一失,哪有这么好的事。”
  他转身向自己营帐走去,约半个时辰后,一名士兵跑来行礼道:“主薄,赵帅有请!”
  司马懿本不想去,但想一想,他还是起身向中军大帐走去,大帐内灯火通明,赵俨正在地图前沉思,司马懿上前施一礼,“参见主帅!”
  “司马主薄来得正好!”
  赵俨收了地图笑眯眯道:“我已得到准确消息,一支数百艘大船组成的敌军主力正向我们这边驶来,离我们还有二十里左右,司马主薄觉得要不要出兵?”
  司马懿想了想,云阳县距离这里约五十里,才半个多时辰,敌军船队便行了三十里,这个速度非常快,而他们离涢水约五里,还要运火油过去,恐怕时间上来不及了。
  司马懿摇摇头,“我觉得来不及了!”
  赵俨脸上笑容消失,脸一沉道:“让我出兵的是你,现在反对出兵的也是你,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司马懿冷笑一声,“刻舟能求剑否?”
  赵俨大怒,转身拂袖而去,只听他在帐外令道:“传我的命令,命臧将军率三千士兵携带火油去涢水边烧船,不得有误!”
  司马懿暗暗叹息一声,丞相说得果然没错,这个赵俨守成有余,进攻却不足,火油就是江夏军始造,他们怎么可能不防备烧船,也罢!让他得个教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