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885

  但这样一来,上弦就需要用很大力气,如果再用从前的拉杆已经拉不开弦了,所以用了绞盘,但绞盘还不行,再加一根很长的青铜棒,这样上弦就毫不费力。”
  说完,这名生徒亲自给刘璟示范,只见他从地上拾起铜棒,穿过绞空,慢慢向前推动,利用杠杆的原理,将绞盘吱嘎嘎转动了,弹力极大的弓弦也缓缓拉开,咔的一声,弓弦挂上了悬刀。
  生徒将铜棒抽出,又对刘璟笑道:“原来是用拉杆,需要两人同时后拉,而现在弹力增加了一倍,拉的距离也更远,却只要一个人就够了,就是这个小小的改进,使石砲的射程增加了五十余步,请州牧击射。”
  他将一块十余斤重的圆石放在石槽内,刘璟当然知道怎么操作,他走到石砲旁,用脚一踩刀牙,只听崩!的一声巨响,圆石被斜角向上弹射出去,船舱内嗡嗡作响,余劲未尽。
  这种强大的劲力令刘璟赞叹不已,“不错,比原来的声势大多了。”
  马钧上前笑道:“还是……有不足!”
  “还有什么不足,先生说说看。”
  “州牧没发现……用石砲守城,其实……无意义吗?”
  马钧这句话说到刘璟心坎上去了,他当年参加多少次守城之战,石砲射程只有五十步,除了最后用来对付巢车,其实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而且对付巢车的效果也不大,远不如投石机实用,确实是一种鸡肋。
  “先生说得很对,可是该怎么改进呢?”
  马钧笑道:“有点复杂,让我徒弟说。”
  生徒行一礼,上前拍了拍石槽,“把这里改成铁兜,一兜三十支铁箭,或者改成大型弩箭,射程可达三百步,两百步内可洞穿一切盾牌和盔甲,是对付密集进攻以及对付骑兵的利器。”
  刘璟听出他话中有内容,便笑问道:“你们试验过吗?”
  生徒回头看了看马钧,马钧笑着点点头,生徒躬身道:“在匠学里有一架试验石砲,已试验过多次!”
  刘璟心中大喜,立刻对众将道:“我们现在去匠学!”
  所谓匠学,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工匠的学堂,这并不是刘璟的独创,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和公输般都曾创建了这样的学堂,培养优秀的匠人。
  江夏的匠学绝不是闭门造车,也没有什么理论课程,它事实上成为了发明创造者的集中之地,也成为了荆州的军器研究中心。
  匠学又叫做公输院,以纪念战国时代伟大的匠祖公输般,位于夏口城西北角,占地五十亩,其中光试验场地便有四十亩之广。
  马钧带着刘璟和几十名将领走进了弓弩堂,这里专门以研究弩箭为主,有生徒五十余名,由两名制弓、制弩近四十年的老工匠出任师父,马钧也参与了弓弩的研制。
  弓弩堂后院的石墩上摆放着一架石砲,和船上改良后的石砲完全一样,但众人都发现了,石槽处改成了铁兜,铁兜内分成三十只格子,每只格子里插一支铁箭,每只铁箭长约一尺,锋利异常。
  生徒继续介绍道:“我们把这个叫做铁弩砲,箭叫寒鸦箭,一兜三十箭。”
  这时,旁边魏延好奇地问道:“真的可以两百步外洞穿一切吗?”
  马钧一笑,“可以试验!”
  他招招手,吩咐一声,几名徒弟立刻跑去布置了,刘璟望着这架铁弩砲,不知为什么,他忽然想起了诸葛亮的元戎之弩。
第326章
安陆危机
  十几名生徒已经将盔甲和盾牌扎在木人身上,木人相距两百步,二十具木人排成一排,执刀拿盾,盔甲鲜明,个个身高八尺,举刀欲冲击,造得栩栩如生,远远望去,颇有一点威猛的气势。
  另外两名生徒动作熟练地操作铁弩砲,三十支寒鸦箭对准了远方,弓弦慢慢绞紧,抽出了青铜长棒,马钧请示的目光向刘璟望去。
  刘璟点了点头,他心中也十分期待这具铁弩砲的威力,从外形看,已经不亚于诸葛亮的连弩了,关键是看威力,能像他们说的那样,两百步外破甲穿盾。
  马钧有点紧张,又亲自检查一遍铁弩砲,确保万无一失,这才低声命令道:“发射!”
  一名生徒用铁锤敲击刀牙,咔一声闷响,三十支铁箭如寒鸦出林,呼啸着射向两百步外的木人,只听见一片啪!啪!声响,几具木人被强大的箭力击倒在地,盾牌也被击飞。
  众人纷纷走上前,查看铁箭射击效果,众人都暗暗吃惊,尽管并不是所有木人都被射中,但有八具木人中箭,盾牌被射裂,皮甲被洞穿,还有十几支箭射进了后面的墙上。
  “州牧!”
  甘宁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道:“这可是对付曹军骑兵的利器啊!”
  刘璟也点点头,眼中也露出了兴奋之色,他想象着面对曹操骑兵的冲击,一百架铁弩砲同时发射,三千支铁箭射出,那种壮观的气势,必将给曹军以重创。
  他又转身走回铁弩砲前,仔细研究这架巨型弓弩,这时马钧上前缓缓道:“在野外……战场,我们可以把铁弩砲……固定在牛车上,或者分解……运送,临时组装,总之,有很多办法。”
  刘璟点点头,他见一名生徒将铁箭一根根装进铁兜,不由眉头一皱道:“每次都要这样装箭吗?”
  “是的,这是一个麻烦,很费时,我们……在想办法解决。”
  刘璟笑了起来,“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一具铁弩砲备几十个铁兜,铁兜里都装上箭,每次射完连铁兜一起换,只要更换简便就行了。”
  马钧点点头,“我们也……想到了这个办法,只是几十个铁兜……很沉重,不便运输。”
  “几十个太多,那就用五个轮换,一场野外之战,这种铁弩砲最多发射五轮,另外,必须要装置简单,要结实,要容易操作,这样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刘璟是经历过战争之人,他很清楚这些防御武器的弱点,如果太关注精准,那就会变得复杂,而且容易损坏,在激战之时,士兵们可不会像试验人那样小心翼翼,必须构造简单,结实耐用,那才是合格的武器。
  马钧默默点头,他明白刘璟的意思,“我们会……继续改进,请州牧半个月后再来视察。”
  刘璟心情大好,拍拍马钧的肩膀笑道:“大战即将来临,要多尽快研制一些实用兵器,不仅是兵器,还有防具,比如盾牌的改良,盔甲的改良等等,尽量在这次大战中发挥作用。”
  “卑职……明白了,会尽力而为!”
  刘璟又交代几句,便转身向外走去,这时,贾诩匆匆走来,在刘璟耳边低语几句,刘璟一怔,眼中露出惊讶之色,但他随即又恢复正常,若无其事地对众人笑道:“我们不要打扰这里了,大家都各自回去吧!兵演继续进行。”
  众人纷纷退出了匠学,翻身上马向江边奔去,刘璟又命人暗中留下甘宁和魏延,这才跟着贾诩前往军衙。
  走进军衙,刘璟立刻问道:“消息确切吗?”
  贾诩点点头,“消息应该很确切,张辽并没有去南阳郡,而是率军进入了汝南郡,很明显,曹军是要对安陆郡进攻了。”
  刘璟快步走到墙边,注视着墙上的地图,早在七天前,他们便接到消息,曹军将出兵三十万南征荆州,其中张辽率五万军先行。
  原以为张辽的军队将直接进入南阳,却没有想到张辽军队在叶县休整几天后,忽然转道向东,向汝南郡疾速开去。
  现在,曹军约一万人出现在汝南郡安阳县,离安陆郡边界已不到十里,行军速度之快,令人震惊,曹操的策略已经太明显了,要打通安陆郡,兵临江夏。
  安陆郡位于长江和汉水以北,是江夏郡的北方屏障,由大将文聘率领一万军队驻守,现在让刘璟担忧的是,如果张辽的五万军全力进攻安陆郡,文聘能支持多久?
  这时,贾诩走上前道:“州牧必须放弃安陆郡,将文聘军队南撤回江夏。”
  刘璟沉吟片刻道:“我现在就可以集中夏口兵力支援安陆郡,在曹操大军未到之前,利用一个时间差击败张辽军队,先生觉得不可行吗?”
  贾诩摇摇头,“如果州牧出兵安陆郡,正是曹军求之不得之事,张辽不会和州牧激战,而是会将江夏军主力拖在安陆郡,这样曹军便可以从容夺取襄阳郡,这实际上就是围魏救赵之计。
  当初我建议曹丞相出兵南阳,也是为了使江夏军无暇利用曹军主力北征之机进犯中原,这一次还是一样,州牧不要小看程昱的决心,只要江夏军北上,他便立刻会率领樊城曹军渡江进攻襄阳。”
  “可任由曹军占领安陆郡,兵临江夏,我们同样无法顾及襄阳。”
  贾诩沉默片刻道:“其实我一直想对州牧说,暂时放弃襄阳,未必不是明智的决定。”
  “为何?”
  “放弃襄阳,曹军必会大举进攻江陵,如果能借曹操之手干掉刘备,州牧,这不是坏事啊!”
  刘璟背着手走了几步道:“如果刘备东撤,借道长沙郡怎么办?”
  “不会!”
  贾诩很肯定地笑道:“如果我没有料错的话,刘备应该早有准备,他一定会南撤武陵郡或者衡阳郡,但不管怎么样,江陵城他肯定保不住了。
  而如果我们从曹军手中夺取江陵,那么不管是从道义上,还是名分上,刘备都无话可说,夺取江陵,那么的襄阳的南患也就解决了。”
  刘璟沉思片刻,贾诩计谋虽然高明,但让他就这么放弃襄阳城,他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如果我放弃襄阳,我很担心会失荆州民心,先生可有化解之策?”
  贾诩笑了起来,“如果州牧担心失去民信,尽管迁移襄阳之民到江夏,不过需要借助曹军谣言,曹军将有百万大军进攻襄阳,这样襄阳民众就不会有什么怨言了。”
  刘璟默默点头,办法虽然不错,但他还是慎重考虑,“事关重大,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奔至门口禀报道:“启禀州牧,安陆郡紧急情报!”
  “拿进来!”
  报信兵走进,单膝跪下,将一封快信呈上,刘璟接过信,是文聘的亲笔信,他打开迅速看了一遍,脸色顿时大变,张辽率五万大军已经发动了对安陆郡的进攻。
  他把信交给贾诩,贾诩看了一遍,立刻道:“情况紧急,州牧可立刻命文聘南撤,不可与曹军硬战。”
  刘璟立刻写了一份命令,将自己金牌一起交给亲兵,并嘱咐道:“可让文将军即刻南撤,不可恋战,我在江边有战船接应。”
  士兵匆匆去了,刘璟又走到地图前,注视着安陆郡,曹军进军神速,他很担心文聘能否全身而退。
  安陆县以北的涢水河畔,文聘率领一万江夏精锐迎战臧霸率领的五千从曹军先锋,这里是一片方圆十余里的开阔之地,双方摆开了战场,旌旗招展,战鼓如雷。
  大旗之下,文聘凝视着两里外的曹军,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曹军虽然盔明甲亮,士气高涨,确实是精锐之军。
  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奔袭,体力上已是强弩之末,而且兵力也只有自己的一半,他们以为自己会和张允之军一样,不战而降,或者一战而溃吗?
  就在这时,身后奔来十几名官员,为首之人正是安陆郡太守苏飞,他身边跟着刘璟派来送信的亲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