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885

  “如果他从别的路过来呢?”袁尚忍不住道。
  “他插翅膀飞过来吗?”
  蹋顿说了一句调笑的话,大帐内顿时哄笑起来。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疾奔进来禀报:“启禀大单于,在西面百里外发现曹操数十万大军,正浩浩荡荡向我们杀来!”
  大帐内霎时间惊呆了,曹军真的插翅飞过来了,忽然,蹋顿猛地一摔酒碗,厉声大喝:“让我们的大军杀绝他们吧!传我命令,所有男子披甲上马,准备迎战曹军!”
  经过近半个月的艰苦行军,十万曹军终于抵达了单于牙帐百里之外,他们已经不断遭遇乌桓人的小部落,展开杀戮和抢掠,夺取他们的羊群为军粮。
  曹军从无终县以二十万大军出发,一路上遭遇三场大雨,饥寒交迫,很多士兵都病倒,减员十分严重,连程昱也病倒,曹操无奈,只得在平冈重新整顿军队,将病弱之军留下休息,他亲自率十万精兵继续东征。
  这天下午,曹操已经远远看见了白狼山,这是一座延绵百余里的小山脉,南高北低,现在曹操所看到的是白狼山的余脉,几乎是一座浑圆的低缓丘陵,高数百尺,坡度平缓,骑兵可以直接纵马冲上山顶。
  这时,一名斥候向曹操疾速奔来,高声禀报道:“启禀丞相,前方斥候发现了乌桓主力,约五万余人,全部是骑兵,正向这边奔来,相距我们约三十里。”
  旁边大将徐晃有些惊讶道:“乌桓不是号称十万带甲骑兵吗?怎么只有五万余人?”
  曹操冷笑一声,“乌桓各部族分散各地,大多相距数百人,要想把兵力其中起来,至少要十天半个月,怎么来得及,这应该是他们牙帐的部落骑兵,蹋顿必在其中,传我的命令,大军加速行军,抢占白狼山。”
  十万曹军离白狼山已经很近,不多时,曹军便占据白狼山,十万大军密密麻麻地铺满了山头,此时他们已经看见远方铺天盖地杀来的骑兵,黄尘遮天蔽日,马蹄声如闷雷般在天边隆隆滚过,大地震撼,仿佛连山都动摇起来。
  这种声势令曹军骇然,很多人眼中都露出畏惧之色,他们绝大部分是步兵,骑兵只有四千,如何敌得过五万骑兵,连很多将领都开始不安起来。
  曹操目光冷漠地注视着已经抵达山下的骑兵,他身经百战,经验异常丰富,他不由冷笑一声,问身旁张辽道:“文远发现胡骑的弱点了吗?”
  张辽点点头,沉声道:“他们队伍杂乱,根本就毫无章法,就像刚刚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只是因为人多而显得声势浩大,这种军队全凭一鼓作气,不堪久战,稍有动摇便会大败。”
  “你说得没错,他们就是乌合之众,上午还是牧民,现在临时拼成军队,不足为惧!”
  曹操回头喝令道:“张辽、徐晃、许褚、张郃、夏侯惇何在?”
  五名大将一齐上前领令,曹操解下自己的黄金铠甲,对众将道:“你们可各率两万军杀下山去,率先斩杀蹋顿者,此甲赐予他,再传令三军,杀一敌者,赏田十亩,五千钱,家人且免税一年,不计上限。”
  “遵令!”
  众人高声领令,摩拳擦掌,各自去统领军队,半个时辰后,曹操分兵五路杀下白狼山,十万曹军士兵个个奋勇争先,如五把犀利的战刀凌厉无比的劈向乌桓骑兵群。
第284章
南方噩耗
  乌桓骑兵果然不出曹操和张辽所料,在曹操五路大军的猛烈进攻之下,只坚持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崩溃了。
  一时间,乌桓军兵败如山倒,乌桓骑兵人人争先逃命,被曹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大单于蹋顿在乱军中被张辽斩杀。
  曹操遂下令继续追击,曹军追出五十余里,一路投降者不计其数,曹操一直杀进了乌桓牙帐……
  两天之内,曹军俘获乌桓男女及汉奴二十余万人,将乌桓大单于部落彻底摧毁。
  乌桓王帐前,各种战利品堆积如山,缴获牛羊数百万头,在柳城内还发现近八万石粮食,彻底解决了曹军军粮问题。
  曹操站在王帐前,心中得意万分,这一次击溃乌桓不仅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更重要是北征胡虏,建立不世武功,足以让他流芳百世。
  “丞相!”
  大将许褚骑马疾奔而至,在他身后一匹马上驮着一名年轻美貌女子,许褚翻身下马,指着女子笑道:“这是蹋顿之女,被许给袁尚为妻,号称乌桓第一美女,愿献给丞相陪寝。”
  曹操呵呵一笑,他对胡女兴趣不大,便对许褚笑道:“此女就赏给你了。”
  许褚大喜,“多谢丞相赏赐!”
  曹操点点头又问道:“袁熙和袁尚可有下落?”
  这是曹操最关心之事,袁熙和袁尚二人极为狡猾,乌桓败象初现,两人便带领手下两千余人向西逃走了,令曹军追之不及。
  许褚叹息道:“卑职拷问了他们府邸中人,有人说袁熙曾和襄平公孙康有联系,他们极可能逃去襄平了。”
  逃往襄平是肯定的,现在二袁除了投奔公孙康,便再无去处,这在出兵前郭嘉便料到了,想到郭嘉已在易县病故,曹操心中便一阵阵绞痛。
  “丞相怎么了?”许褚发现曹操脸色苍白,有些不安地问道。
  “我没事,你去吧!我想休息片刻。”
  曹操转身走进了大帐,许褚随即命令亲兵将蹋顿之女带去他的营帐,他则持刀站在曹操大帐前,护卫曹操休息。
  不多时,远处奔来了十几名骑兵,簇拥着一名文士,待来人走近,原来是程昱,他面带病容,尚没有痊愈,但眼中却有焦急之色。
  程昱翻身下马上前道:“许校尉,我有急事要见丞相!”
  程昱见许褚带刀站在大帐前,知道要见丞相,必须过许褚这一关,他见许褚不动,又催促道:“许将军,请通报丞相。”
  许褚却摇了摇头,“主公身体不适,需要休息,程先生也请休息片刻吧!”
  “可我有十万火急之事,许校尉,你不要误了大事。”程昱见许褚推三阻四,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火。
  许褚绷紧了嘴唇,一言不发,就在这时,帐内传来曹操的声音,“让程先生进来吧!”
  许褚闪开一旁,程昱狠狠瞪了许褚一眼,快步走进了大帐,大帐内,曹操半躺在一张用上好老藤条编成的斜榻之上,微微闭着眼,显得颇为疲惫。
  程昱犹豫了一下,他意识到许褚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现在丞相的精神不太好,给他说荆州之事是否妥当?
  曹操感觉到了程昱的犹豫,半闭的眼睛忽然睁开,目光锐利地注视着他,“发生了什么事?”
  程昱无奈,只得取出一封信,递给曹操,“南阳十万火急送来的战报,请丞相过目。”
  曹操接过战报,三下两下撕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他最放心不下荆州的战况,当年夏侯惇惨败,现在曹仁能击败敌军吗?
  他匆匆看了一遍信,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四万多军队损失过半,曹洪、李典被俘,乐进阵亡,曹操心中忽然升起一阵难以忍受的绞痛,他大叫一声,一口血喷出,顿时晕了过去。
  足足一个时辰后,曹操才渐渐苏醒,张辽、徐晃、夏侯惇等十几名大将都赶来了大帐,他们在外帐焦急不安地低声议论。
  程昱坐在角落里暗暗自责,他这才知道丞相正为郭嘉去世之事伤痛,自己却给他雪上加霜,真是不该。
  尤其乐进在丞相起兵时便跟随,对他忠心耿耿,现在于新野阵亡,丞相怎能不痛心,程昱心中懊恼不已。
  这时,军医拉开了帐帘,许褚将曹操扶坐起来,众将一起围上前,七嘴八舌地问道:“丞相好点了吗?”言语中充满了关切。
  曹操摆摆手,“仲德请过来!”
  众将纷纷后退,程昱走上前,握住曹操的手歉然道:“属下不该惊扰丞相。”
  “这和卿何干?是曹子孝不争气,辜负了我的重托。”
  曹操叹了口气,“他如果是作战不利,打了败仗,我倒不怪他,关键是他向我隐瞒了其他消息,这才让我痛心。”
  “丞相觉得曹仁将军还有隐瞒?”
  “他在军报为何不提文和?他说曾击败蔡瑁之军,又说刘表病逝,毛玠料敌有误,中了刘璟的诱兵之计,为什么是毛玠而不是文和,你不觉得这中间还隐瞒了很多事吗?”
  程昱默然,他也想到是贾诩出事了,而且一定和曹氏兄弟有关,丞相派贾诩去协助曹氏兄弟,其实就是一种不智。
  或许丞相是为了借这个机会缓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可是这种杀侄之仇,哪有这么容易化解。
  曹操又叹息一声,对众将道:“刘景升病逝,荆州必然会爆发内讧,这是天大的机会,我们却被困在辽东,让诸位失去了扫平荆襄的立功机会。”
  这时,张辽上前一步躬身道:“刘表去世,荆州内讧是必然,就算丞相撤军回中原,士兵也需要休养数月,其实属下担心的是南阳威胁解除,刘璟会趁机从安陆郡北上,进攻汝南和颍川,使中原震动,属下建议先撤军回易县,一边休整士卒,一边静观中原局势。”
  张辽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反对,夏侯惇道:“文远此言诧异,斩草须除根,岂能放过二袁留为祸根,应该立即出兵追击,逼迫公孙康交出二袁,若不然,连同襄平一同攻灭。”
  帐内大将都赞同夏侯惇之言,曹操又问程昱,“仲德以为呢?”
  程昱沉吟片刻道:“公孙康粮少兵寡,素无野心,有他在,可以屏障高句丽的野心,倒不必攻灭他,倒是二袁确实不能放过,只有杀死他们二人,袁氏河北旧部才会彻底消散,丞相可以派使者去襄平。”
  曹操微微一笑,“这一回我却采纳文远之策,传我的命令,大军休整兵马,五日后撤军回易县。”
  众人愕然,但也不敢再劝曹操,只得纷纷离去,曹操却将曹纯叫住,嘱咐他道:“我看乌桓骑兵骑射娴熟,个人战斗力很强,可惜没有训练,你可从降军中招募一万人训练成虎豹骑兵,为我所用。”
  曹纯连忙单膝跪下,施礼道:“末将不会让丞相失望。”
  曹纯退下去了,曹操又对程昱笑道:“仲德认为刘璟会趁虚进攻中原吗?”
  程昱不知曹操此话何意,他想了想,只得照实说,“南阳曹军已败,他不再有威胁,而刘备和刘琮又互相敌视,更不敢轻易出兵江夏,使刘璟没有后顾之忧,我想这个机会他不会放过,至少会出兵汝南。”
  曹操却笑着摇了摇头,“我觉得他不会出兵!”
  “丞相为何这么肯定?”程昱不解地问道。
  曹操闭上眼睛缓缓道:“我也不知为什么,但我对此子了解很深,一种直觉告诉我,我在征伐乌桓时,他绝不会从后面偷袭我,其实南阳之战,根本挡不住他进攻中原,他有绝对优势的水军,只须将汉水上的船只扫荡一空便可。”
  程昱忽然反应过来,迟疑着道:“丞相是说他。知大义?”
  “就算是吧!而且此子很聪明,他知道就算夺了汝南也没有什么意义,我想他会积极备战,为抵御我大军南下做准备。”
  说到这里,曹操不由长长叹了口气,“生子当如刘延庆,若我有这样的儿子,我一定会立他为世子,当年在穰山,我就有这个感慨了,当年之事仲德还记得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