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885

  况且诸葛亮长姐嫁给蒯祺、二姐嫁给庞山民,都是嫁入豪门,两个姐姐能让自己的亲弟弟住茅屋种田为生吗?
  诸葛府虽然并不华丽气派,但依山傍水,坐落于风景秀丽之处,两边是大片竹林,一条小溪河从府宅旁穿流而过,安静而清雅。
  一条狭长的石板路从诸葛府直通数十步外的车道,在中间的一座低矮的小丘上,黄月英手执一把团扇,带着几名丫鬟已在远远眺望。
  她看见了马车停下,立刻笑盈盈地迎了上来,车门开了,陶湛也从车里下来,两个年轻女子欢喜得紧紧握住双手。
  或许是挚友太少,黄月英也格外寂寞,这次终于见到陶湛,使她欢喜异常,拉着陶湛的手不肯放,“这次你休想那么轻易跑掉,至少要在我这里住一个月!”
  陶湛抿嘴一笑,“我也是身不由己,某个人若要我回去,我也不得不走。”
  “你呀!真没出息,还没有出嫁就这么听话了。”
  黄月英又上前对刘璟行一礼,笑道:“刘司马能否给我一个面子,让九娘多住一阵?”
  “这个……”
  刘璟也歉然道:“一个月恐怕不行,我们也呆不了这么久,尽量吧!”
  说到这,刘璟又看了一眼远处的府宅,笑问道:“孔明兄可在?”
  “他和石广元到蜀中去了,过几日方回,刘司马也请进屋一叙。”
  家中男主人不在,刘璟怎么能上门,他又看了一眼陶湛,陶湛笑着向他眨眨眼,意思是让他快走。
  刘璟便抱拳笑道:“我要去鹿门书院,就不进屋了,外面风寒,你们快进屋吧!”
  黄月英点点头,“既然如此,我就不勉强了。”
  她挽住陶湛的手臂,笑嘻嘻说:“我带你去看看我的孩儿。”
  “我也想看看,有三个月了吧!”
  “嗯!昨天正好三个月。”
  两女说说笑笑,渐渐走远了,刘璟目送她们进了府,这才对军侯李青道:“安排十几名弟兄,暂住隆中镇,每天分三班巡视诸葛府,保护陶姑娘安全。”
  李青当然知道,陶湛将是他们主母,在安全上不可有半点大意,他立刻回应道:“司马放心,卑职会安排好!”
  刘璟点了点头,催马继续前行,也不知他今天的鹿门书院之行,是否会有收获。
  从诸葛府向南又行了五六里路,刘璟便抵达了鹿门书院,上一次来鹿门书院,是送邓艾进书院读书,这一晃就一年半过去了,也不知邓艾近况如何?
  今天来鹿门书院,刘璟也是想看一看那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刘璟递了一张刺帖进去,在书院门口稍等了片刻,只听见一阵脚步声,几名年轻人走了出来,皆是宽衣博袖,头戴高冠。
  为首一人身材中等,皮肤白皙,说不出的秀气俊雅,这人刘璟只觉有点眼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他旁边一人刘璟却认识,正是在蒯越府中见过的马良,马良先拱手笑道:“欢迎璟公子来访书院!”
  旁边俊雅的年轻人也笑道:“璟公子在江夏大败江东军,使荆州上下振奋,为士子们敬仰,今日得见璟公子,山民三生有幸。”
  刘璟猛然想起,此人不就是庞山民吗?庞德公之子,诸葛亮的姐夫,他立刻行礼,“原来是庞公子,久仰了!”
  庞山民微微一笑,“我父亲在中堂等候,璟公子请吧!”
  “请!”
  刘璟跟着庞山民走进了书院大门,鹿门书院的学生并不多,只有一百余人,这些士子听说大破江东军的刘璟到来,都纷纷从学堂出来。
  但这些士子又不像普通民众一样聚拢围观,而是三三两两出现在刘璟必经之路上,或读书吟诗,或辩论时事,等刘璟走过时,纷纷向刘璟行一礼,表示尊重,刘璟也向他们一一点头致敬。
  “请问季常兄,邓艾可在?”刘璟一路未看见邓艾,实在忍不住问道。
  马良连忙回答:“师尊已经派人去叫了,邓师弟可是师尊最心爱的徒弟,我们远远不能比。”
  “这是为何?是他聪颖过人吗?”刘璟心中有些好奇。
  走在前面的庞山民回头笑道:“不仅是聪颖过人,苦学用功,而且胸怀大志,我父亲说我们最多当郡守县令,而邓师弟却有辅佐君王、平定天下之才,将来必成大器。”
  刘璟笑着点点头,庞德公果然有点眼力。
  这时,他们走了中堂,儒雅清瘦的庞德公正坐在榻上和一名年轻文士谈话,两人谈得颇为欢畅,刘璟是在黄家宴会上认识庞德公,知道他虽然须发皆白,实际上还不到五十岁,在荆州享有崇高的声望。
  刘璟连忙上前行礼,“晚辈刘璟,参见庞公!”
  庞德公起身回礼笑道:“正好有远道来的朋友,所以无法亲自去迎接璟公子,望公子莫怪!”
  “哪里!哪里!”
  刘璟客气两句,他又看了看庞德公远道而来的朋友,只见他身材高大,容貌清雅,目光十分明亮,便笑道:“这位才俊是……”
  年轻人向刘璟笑着行一礼,“在下江东陆绩!”
  刘璟一怔,江东陆绩?就是那个在袁术席间怀橘的陆郎,他应该是孙权的奏曹掾,怎么会出现在襄阳?
  刘璟命人整理过一本江东百官谱,故对江东官场了解得清清楚楚。
  他连忙回礼笑道:“原来是公纪兄,早有耳闻……”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有人大喊:“叔父!”
  声音稍稚,是个孩童的声音,刘璟一回头,只见庞统牵着邓艾的手从侧门走了出来,邓艾激动万分,挣脱庞统的手飞奔而至,紧紧抱住刘璟。
  刘璟心中也颇为感动,他和邓艾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却没有想到他把自己看得这么重,把自己当成了他的亲人。
  刘璟蹲下来,发现邓艾长高了一截,也比原来更加壮实,他心中欢喜,却一脸严肃地握着他的手问道:“听大家说,你在书院颇得庞公看重,你有没有恃宠而骄?”
  邓艾连忙摇头,“侄儿不敢!”
  庞德公捋须呵呵笑道:“璟公子不用担心,这个小弟子知书懂礼,敬重前辈,书院上下都很喜欢他,我也会尽心教授。”
  刘璟心中感激,深深施一礼,“多谢庞公关照!”
  庞德公摆摆手,“不必客气,璟公子请坐!”
  刘璟向庞统点点头,在陆绩对面坐下,众人也纷纷坐下,庞德公却把邓艾招到自己身旁,指指一张小席,邓艾乖巧地坐了下来,一脸崇敬地望着叔父刘璟。
  今天刘璟来鹿门书院的目的并不是想从这里招揽几个才俊那么简单。
  刘璟来这里,一方面是要做一个姿态,在回襄阳的次日便来拜访鹿门书院,以表示他对士族的重视,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计划,需要鹿门书院协助实施。
  但此时刘璟却对陆绩很感兴趣,他来襄阳做什么?难道是替孙权出使荆州?
第209章
江夏书院
  想到这,刘璟笑眯眯问陆绩道:“公纪兄是几时到的?怎么会想到来襄阳?”
  陆绩明白他的言外之意,只是一时找不到好的托词,只得勉强笑道:“我昨晚方到,和庞公有半师之谊,这次是特地来探望庞公,和公事无关。”
  “原来如此!”
  刘璟故作恍然大悟,笑道:“我还以为公纪兄是奉吴侯之命出使荆州呢!”
  停一下,刘璟又意味深长地问道:“是这样吗?”
  陆绩确实是奉孙权之命出使荆州,不过不是拜访荆州官方,而是来了解荆州局势,顺便寻找一些才俊之士为江东效力。
  陆绩的父亲陆康和庞德公关系极好,故陆绩年少时曾来鹿门书院求学,虽没有正式拜庞德公为师,但因为父亲的缘故,也和庞家关系十分密切。
  孙权也知道陆绩和庞家的关系,所以这次派陆绩来荆州,就是希望他能利用这种关系为江东招揽人才。
  孙权尤其欣赏庞山民和庞统,他特地写了亲笔信给庞德公,希望能让二庞来江东为官。
  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把信拿给庞德公,刘璟便前来拜访。
  刘璟的坦率之言使陆绩脸一红,尴尬地挠挠头,他是个书生,不擅言辞,也不会说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一窍不通,竟不知该怎么回答刘璟的试探。
  这时,旁边庞统冷冷道:“刘司马太小看吴侯了,一年多以前,江东国母去世,吴侯曾派人来荆州报丧,结果被乱棍打出荆州,如此奇耻大辱,刘司马以为吴侯还会派使者来荆州吗?”
  对一个人的印象往往是由最初的一些细节决定,庞统对刘璟的态度就是这样,尽管刘璟在柴桑、在江夏作战壮烈,令无数士人敬仰,但始终难改庞统对他的厌恶。
  庞统不喜欢刘璟,是因为最初见面时的一件小事,当时刘璟把白龙短剑送给邓艾,并对他说了一句,“若谁敢辱你父亲,用此剑杀了他!”
  正是这句话令庞统对刘璟极为反感,鹿门书院之人就是这么随便可杀的吗?
  刘璟有些奇怪地看了庞统一眼,又微微一笑,“成大事者,不拘于小节,若吴侯连这点胸襟都没有,何以心怀天下,公纪兄,我说得对吗?”
  陆绩脸胀得更红了,结结巴巴道:“我对公子说了……我是私事来荆州,和吴侯……无关。”
  “呵呵!我只是随口问问,公纪兄不用紧张,是不是其实都无所谓,与我无关。”
  陆绩的紧张已经使刘璟明白了一二,陆绩一定是奉了孙权之命,只不过未必是拜访荆州,如果是公对公,他现在应该出现在州衙,而不是鹿门书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