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885

  城门处火光冲天,七八艘战船先后被火箭点燃,大火熊熊燃烧,大船上、漕河两岸,到处是七零八落的尸体,而城头守军也死伤四十余人,攻城槌翻滚在一边,绳索被火烧断。
  这时,攻城槌已将铁栅栏砸开了一条宽两尺的豁口,可以侧身钻入,近百余名江东士兵钻进了豁口,进入了水门洞。
  水门洞长约三丈,宽一丈八尺,左边有一条三尺宽的石阶,石阶上的甬道已经被荆州军用巨石堵死,要想进入瓮城,只能砸开另一边的铁栅门。
  只可惜攻城槌无法进入水门洞,江东士兵只能用斧劈刀锉,但他们却遭遇了荆州军士残酷的打击。
  刘璟率领三百人用弓弩密集地射向水门洞内,使水门洞毫无立足之处,江东士兵只能浸泡在水中,举着盾牌防御。
  但没有攻城槌强大的力量撞击,光凭斧劈刀锉,是无法砍断手臂粗细的铁条。
  水门洞内无处藏身,不断传来惨叫声,河水被血染成深红色,水门洞内伏尸累累,士兵们企图用盾牌挡住铁栅栏,但又被荆州士兵无情地用斧子劈开。
  不到半个时辰,进入水门洞的近百名江东士兵几乎死伤殆尽,剩下的十几名江东士兵也拼死逃了出去,整个水门内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
  但相对于水门洞的成功防御,城墙的防御却险象环生,岌岌可危。
  城墙争夺战已经打了大半个时辰,城上城下尸骨累累,血流成河。
  城墙染上了一片片的赤红色,十架攻城竹筏已经毁了七架,但又不断有新的竹筏投入战斗。
  两千江东军已死伤进五百人,而城头的守军也死伤七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协防的民夫,他们没有皮甲防御,被箭射中后往往就会流血过多而亡。
  此时守军开始使用守城铁叉,这种铁叉长三丈,重愈百斤,专门用来对付攻城梯。
  铁叉叉住一架竹筏,十几人奋力向外推去,竹筏摇摇晃晃、吱吱嘎嘎,开始离开城墙,向外竖直,随着守军的一声呐喊,竹筏终于向外倾翻而去,筏上数十名江东士兵发出一片惨叫声。
  在不远处观战的徐盛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水门进攻毫无建树,城墙进攻又死伤惨重,再这样打下去,他的三千军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
  徐盛奋然提枪大喝:“跟我攻城!”
  他长枪一摆,向城头飞奔而去,后面数百士兵见主将亲自上阵,顿时士气高涨,跟着徐盛奋勇争先。
  徐盛冲上一架竹筏,一口气奔上七八步,城头十几块滚木礌石向他迎头砸下,徐盛左手举盾,右手挥动长枪,将一块块巨石滚木从他头顶挑飞。
  徐盛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在东吴享有盛名,他不仅武艺高强,同时精通谋略,是东吴出了名的文武双全之将,深得孙策、孙权兄弟的器重。
  他深知士气可鼓不可泄,在江东军屡攻不利的情况下,他身先士卒,便一定能鼓舞士气。
  徐盛眨眼便靠近了城头,这时七八支长矛一齐向他刺来,他举盾抵挡,手中长枪在缝隙中乱刺,片刻便有五六名守军被他刺中倒地。
  十几步外,桑铭见徐盛勇猛异常,眼看要登上城头,他心中大怒,大喝一声,挥刀向他劈去。
  “来得好!”
  徐盛大喊一声,扔掉盾牌,双臂挥枪招架,只听当一声巨响,刀枪相格,巨大的力量震得桑铭双臂发麻,大刀险些飞出去。
  桑铭心中大骇,转身要逃,不料徐盛长枪疾快,手一翻,长枪“噗!”地刺穿了桑铭的脖子,奋力向外一挑。
  桑铭一声闷叫,从城头甩飞出城去,徐盛一跃跳上城头,长枪飞刺,瞬间,三四名士兵被他刺翻,士兵们吓得纷纷后退。
  就在这时,王泰大喝一声,挥刀向徐盛劈来。
  刘璟正在瓮城安排手下士兵部署火箭,火箭无疑是对付江东军水上进攻的利器,昨天晚上和今天,两次将江东军杀败,都是依靠火攻。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惊恐地大喊:“璟公子,桑将军被杀,敌军攻上城了!”
  刘璟脸色大变,如果江东军占领城头,那就意味着柴桑失守了,他大吼一声,回头令道:“留一百人,其余跟我来!”
  他带领两百士兵向城头奔去,在甬道处遇到张乾率领的另外两百军士,两军合并,变成四百人,呐喊着向城头杀去。
  城头上,江东军士兵已冲上百余人,正和城头数百守军激战在一起,刘璟忽然看见王泰正和一名江东大将鏖战。
  这名江东大将武艺高强,将王泰杀得节节败退,被逼退到城墙边,王泰危在旦夕。
  冲去营救已来不及,情急之下,刘璟张弓搭箭,一箭向敌将射去,这是他第一次针对某人的射箭,应该说,他的箭法远远达不到百发百中的境地,只是有时运气不错,这一箭徐盛措不及防,一箭正中徐盛左臂,徐盛大叫一声,捂着手臂连退数步。
  王泰在危及中得救,一个翻滚,躲开了徐盛的枪圈,就在这时,刘璟和他的数百手下一声大喊,杀进了敌群之中。
  四百名手下中,有近三百人是陶氏家兵,个个武艺高强,身经百战,他们的杀入,使城头危急形势顿时逆转。
  江东士兵被杀得节节败退,纷纷离开城头,沿着竹筏下城,徐盛见功亏一篑,心中极为不甘,大声怒吼,要和刘璟一战,但他的几名亲兵却强行将他拖下了城头。
  江东军进攻受挫,士气低迷。终于如潮水般撤退。
  这场攻城战,经历了近一个时辰,最终以江东军的失败而告终,三千军队死伤近千人,十几艘船被烧毁,三十几架攻城竹筏也损失殆尽。
  而柴桑守军和民夫也同样付出了千余人的代价,连刚刚出任军侯的桑铭也不幸惨死在徐盛的手中。
  “公子不觉得是天意吗?”
  战斗间隔,士兵们纷纷靠墙休息,被士兵们一致推举为新牙将的刘璟和徐庶在城头上慢慢走着。
  徐庶微微笑道:“周凌之死,为公子掌控柴桑铺平了道路,本来我还想劝公子寻找机会杀了此人,但上天却公子心意相通,让他有了私通江东军的罪名,这样公子便可顺利接管柴桑军队。”
  “是啊!”
  刘璟也感慨道:“我来柴桑只是为了拜寿,不料天意巧合,竟遇到江东军进攻柴桑,使我阴差阳错,竟掌握了柴桑的军事大权,只能用天意来解释。”
  刘璟走到城头,凝望远处的江东军船队,略有些忧心道:“可如果城池被江东军攻破,我依旧一无所有。”
  “公子没有发现江东军只有三千人吗?由此可见江东并不打算大规模进攻江夏,只想偷袭柴桑得手,然后把柴桑变成江东进攻江夏的跳板,所以可以看出孙权的决心并不坚定。”
  “那元直以为,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我是说,如何守住柴桑城?”刘璟又问道。
  徐庶站在城墙边负手一笑,“其实要守住城池也不难,柴桑城高大坚固,本身易守难攻,今天之所以险象环生,关键是防御手段太少,除了弓箭,就是滚木礌石,其实效果不大,如果有石砲和投石机,对江东军实施远距离打击,不仅能大量杀伤敌人,也能使他们船只无法靠近水门,对江东军的士气将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公子为何不用?”
  “还有这些民夫!”
  徐庶一指躺在城墙根的一大排民夫,叹息道:“公子让这些未经训练的人身临作战第一线,其实是一种失策,发挥不出他们的作用,应该让他们在后方作战,比如让他们使用步弓,在后面向城下射箭,或者训练他们操纵投石机,这样,他们就能顶上一个士兵的作用。”
  徐庶的分析非常透彻,总是能看到问题的关键处,刘璟点了点头,不愧是徐庶,果然名不虚传,他有些惭愧道:“元直说得有理,我这就命人去寻找木匠。”
  徐庶笑了笑,目光又望向浩淼的长江,徐徐道:“其实关键是双方援军,如果不出我所料,武昌的黄射援军一定会赶来,而江东的援军或许也会赶至,如果江东军战胜江夏军,那么这场战斗的关键,就在甘宁能否及时赶到,甘宁在外,公子在内,里应外合,江东军必败无疑。”
  刘璟心中有些感慨,其实冥冥中的天意不仅仅是自己成为柴桑主将,而是徐庶跟自己同来,使他竟成为了自己的军师。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俗语无论如何不能再让他发生了。
  想到这,刘璟微微笑道:“说句题外话,这场战役结束后,我会在柴桑替你找一座房宅,同时保举你为柴桑县尉,元直就把母亲妻儿一起接来吧!”
第138章
防御武器
  江东军已经撤到漕河口,半夜偷袭和凌晨的激战,使江东军损失惨重,伤亡近千人,阵亡了六名伯长和两名屯长,连主将徐盛也受了箭伤,可谓损兵折将,士气遭到重挫。
  一艘大船内,徐盛袒露上身,左臂穿进木环,口中咬着皮革,身边一名军医正小心翼翼给他拔出左臂上的箭矢。
  一阵剧痛传来,徐盛疼得满头大汗,闭上了眼睛,“当啷!”一声,箭头落入铜盘中。
  “好了!”军医也长长松了口气,“所幸箭头无毒,也未伤及筋骨,将军休息一两个月便可痊愈。”
  徐盛取过帕子擦擦额头上的冷汗,他也缓缓出了口气,这时,旁边一名亲兵道:“将军,卑职已经打听到这支箭是何人所射?”
  “是谁?”徐盛眉头一皱问道。
  一般而言,战场上中冷箭是极为正常之事,也不会去专门打听是谁放的箭,这并不重要。
  但徐盛对那个少年将军印象极深,难以忘怀,他究竟是谁?
  “有参战的弟兄说,当时敌军都称呼那个少年将军为璟公子,极可能此人就是刘表之侄刘璟。”
  “原来是他!”
  徐盛又想起战俘供述,周凌通敌被杀,他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自己率军攻打柴桑,岂不是白白便宜了这个刘璟。
  这时,潘璋快步走进房间,虽然徐盛攻城失败,但他进攻水门也同样失利,使他心中沮丧,在徐盛面前摆不出姿态。
  “文向的伤势可严重?”潘璋关切地问道。
  徐盛摇摇头,“未伤及筋骨,问题不大。”
  “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徐盛沉吟一下道:“现在我们只剩下两千军,想攻下城显然不现实,只有等待都督派援军过来。”
  潘璋半晌没有说话,最后叹息一声,“我们不该只率领三千军队,有点失策了。”
  “三千军队只是为了偷袭,本身没有失策,我的失策在于夺取柴桑的方式。”
  说到这里,徐盛的脸上也露出懊悔的神情,早知昨晚那个守将如此贪财爱贿,他们之前就应该先买通他,有那个守将的策应,他们夺取柴桑就易如反掌了。
  现在却是一步错,步步错,改由刘璟镇守柴桑,恐怕他们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
  柴桑城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城内所有的成年大树几乎都被砍倒,一根根木头被拖到柴桑最大的校场内,也就是刘璟练武并埋葬黄勇的那座校场,木料和铁器堆积如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