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精校)第7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3/857

  出尘将他拉到一旁,低声道:“是郑夫人来了。”
  “是谁?”杨元庆也吃了一惊。
  “哎!”
  出尘叹了口气,“就是你的正房母亲,敏秋在陪她说话呢,你见不见?”
  杨元庆的沉了下来,冷冷淡淡道:“她来什么?”
  “具体我也不知,看她的样子挺落魄的,你见还是不见?”
  杨元庆可没有出尘那样柔软的心,他摇摇头,“我不想见她!”
  说完,他转身向自己的书房走去,出尘望着他坚决走远的背影,不由暗暗叹了口气,虽然郑夫人从前对她也不怎么样,但过去的仇恨和不满她早已经淡了。
  杨元庆回到自己的内书房,脱下外袍挂在架子上,本来不错的心情被郑夫人的到来搅坏了,虽然很多事情他可以不在意,可以原谅,但并不代表他心中就没有一点仇恨,他这一辈子还是有几个人无法原谅,郑夫人和杨氏兄弟,恰恰就是和他血缘最近的三个人。
  他无法原谅郑夫人对他小时候的刻薄和寡情,更无法饶恕杨峻和杨嵘对父亲的背叛,有些伤害是无法一笑泯去恩仇。
  杨元庆坐了下来,他着实有些心烦意乱,这时门开了,裴敏秋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杯热茶,她慢慢走上前,把热茶放在桌上,柔声笑道:“你真不想见她吗?”
  杨元庆摇了摇头,“我心中对她只有恨,不见或许对她更好一点。”
  “夫君,她毕竟曾经是你的母亲,纵有千般不好,你也无法抹杀掉这个事实,再说,她也知错了,你为什么不给她一个机会呢?”
  “知错?”
  杨元庆冷笑一声,“她哪里知错了?怎么知错了?”
  “她刚才去了祠堂,跪在你父亲的画像前痛哭,我也是女人,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被丈夫休掉,当年的情形你应该也知道一点。”
  杨元庆没有吭声,裴敏秋又劝他道:“我和婶娘也交流过,婶娘说,正是她当年对你的刻薄,才使你能有今天,如果她把你养在蜜罐子里,你今天会是什么样子?而且婶娘说,她也欠郑夫人一个人情。”
  最后一句话把杨元庆打动了,他便淡淡问道:“婶娘欠她什么人情?”
  “婶娘说,正是郑夫人强烈反对才使她保住了清白,否则她早就殉夫了。”
  杨元庆也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郑夫人并不是为了婶娘好才反对自己父亲纳她为侧室,只是很多事情因果循环,谁也说不清楚,郑夫人是他命运中的一条岔道,也不能说她一无是处。
  裴敏秋看出丈夫已经有点动心了,便又进一步耐心劝他道:“夫君将来会是大隋皇帝,皇帝应该是心怀万里,如果连这点心胸都没有,怎么傲视天下,郑夫人只是一个小人物,何必把她放在心上?”
  “好吧!她来做什么?有什么要求。”
  杨元庆勉勉强强同意放过郑夫人,不计较她过去的恶行,裴敏秋见丈夫已经松口,心中大喜,连忙道:“其实她也没有什么要求,就是她现在孤苦无靠,希望我们能给她一个归宿,再说就是能给杨峻杨嵘一个前途。”
  “这个不行!”
  杨元庆毫不犹豫拒绝了,“我可以给她一个晚年的富贵,给她美宅田产,让她衣食无忧地度过余生,我可以答应她,但杨氏兄弟不行,我在会宁郡给杨嵘说过,他们若肯在父亲墓前结庐守孝三年,我就可以饶恕他们,甚至可以给他们荣华富贵,这是我的唯一条件,现在还是这个条件,你可以告诉她。”
  裴敏秋知道丈夫心意已决,不好再劝,只得点头答应了,“那夫君不见见她吗?”
  杨元庆摇摇头,“见面比较尴尬,就不用见了,这件事你去处理吧!”
  “好吧!”
  裴敏秋无奈,只得道:“那我先去了。”
  走到门口,杨元庆又叫住她,“有个底线你要把握住,我不会封她为太后,最多给她一品夫人。”
  “我知道,毕竟她已不是杨家主母。”
  裴敏秋转身出去了,杨元庆又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想到了李世民暗中收买杨嵘之事,这兄弟二人或许还真是两颗关键的棋子。
  
  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一章
江南隐忧
  
  时间渐渐到了一月中旬,按照传统,要过了正月十五中元节后,新年才正式告一段落,但今年却和往常不同,去年的夏秋连旱给北方各地农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好在今年冬天老天开眼,一连下了三场大雪,彻底解除了旱情,加上今年气候偏暖,冰封的河水在中元节前后便开始有解冻的迹象了,很多农民在初七初八便开始下地松土耕田、施肥修渠,整个北方大地早早地忙碌起来。
  正月十七,河间郡潞河港西面的官道上,一队数百人的骑兵风驰电掣而至,为首之人正是楚王杨元庆。
  潞河港便是隋军的出海之港,一千五百多艘海船便停泊在这片占地辽阔的海港内,潞河港是不冻港,冬天也可以行船,但自从攻打高丽结束后,一千多艘战船便停泊在海港内修整,没有再出海。
  当杨元庆奔至离海港还有十里地时,他们便靠近了第一座哨岗,海港戒备森严,是隋朝的机密之地,有三千驻军,严禁任何闲杂人员靠近,就算是在海港内做工的匠人和船员,也必须有专门的出入铜牌,而且轻易不准外出。
  这时,一队哨兵飞奔而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一名亲兵上前喝道:“楚王殿下来视察海港,请让路!”
  为首哨兵队正上前,见果然是杨元庆,吓得他连忙行一礼,回头挥手,“闪开!”
  哨兵让开了道路,杨元庆率领众人加快马速向海港奔去,离海港还有数里远,便远远看见了俨如城墙一般的大海船,黑黝黝的战船一艘挨着一艘,一排连着一排,桅杆如林,足足排出数十里之外。
  这时,前方又来了一队骑兵,约百余人,为首将领却是潞河港统领周光耀,随着隋军的疆域扩张越来越大,军队的编制也开始有所改变,分为京都军和地方军两种编制,京都军改变不大,为大将军、将军、亚将、郎将四级别,郎将下面又有校尉、旅帅、队正等中低级军官。
  而地方军则分为总管、统领、都尉三级,都尉下面也是校尉、旅帅、队正等中低级军官,这其实和隋朝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只是把原来的小总管改为统领。
  潞河港因为管辖兵力较少,只有三千人,所以主将便只是统领,从三品衔,相当于京都军的亚将,统领周光耀也是跟随杨元庆多年的老兵,灵武郡人,大业元年加入丰州军,一步步积功升为统领。
  他策马飞奔而至,躬身施礼道:“参见殿下!”
  杨元庆点点头,“周将军辛苦了,最近可有什么异常?”
  “回禀殿下,这几个月一直很平静,因为河水结冰,漕运也没有船只过来。”
  周光耀又道:“卑职已经收拾好了营帐,备下饭菜,请殿下和各位兄弟先去休息用餐。”
  杨元庆见时辰已到了中午,便回头对众人笑道:“先去吃饭休息!”
  众人早已饥饿,闻言大喜,纷纷催马,跟随着周光耀向营地奔去……
  吃罢午饭,杨元庆站在大帐前一边喝着热茶,一边望着远处海面上浩荡的船队,他的心绪有点不太宁静,事实上,他可以打造出天下最大的船队,凭隋军强大的战斗力,他可以横扫天下,甚至可以打到拜占庭去。
  自古以来,阻拦着中原王朝征服脚步的障碍并不是技术,而是观念,是农耕文明的守成思念,从秦始皇修建长城开始,便注定了大汉民族不是一个对外开拓的民族,要想改变这种观念,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利益,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有人愿意向西方、向海外开拓。
  这时,一阵脚步声打断了杨元庆的思路,他一回头,只见统领周光耀快步走来,周光耀上前单膝跪下,“已经安排就绪,请殿下视察!”
  杨元庆点点头,“那就先去仓库!”
  军港仓库位于一座小山背后,是一片由二十座大仓库组成的仓库群,从去年十月开始,隋军从黎阳仓和幽州走水路运送来大量粮食及军用物资,仓库被围墙包围,有一千军队护卫,戒备十分严密,任何人不得靠近。
  杨元庆在周光耀及百余亲兵的护卫下,来到了军港仓库,仓库已准备就绪,大门开启,一名仓曹参军事迎了出来。
  “卑职仓曹参军事何迥,参见殿下!”
  “有劳何参军了。”
  杨元庆看了看仓库,仓库足有数里远,他马鞭一指离他最近的仓库,问道:“那是什么仓库?”
  “回禀殿下,那是粮库。”
  “那就先看粮库!”
  杨元庆翻身下马,在众人的簇拥下向粮库走去……
  就在杨元庆视察军港的同时,魏帝李密也同样在视察位于江阳县的仓库。
  仓库离长江不到一里,有专门的漕渠和长江想通,从长江吹来的江风十分强劲,将旗杆上的大旗拍得啪啪作响,虽然刚过中元节,但江风已经转为南风,风中也有了一丝暖意。
  位于江阳县的仓库也是魏国最大的库房,由百余座大仓库组成,实际上是一座仓城,周长约十五里,仓库里仅粮食就储存了五十万石之多,还有大量的兵甲帐篷等等物资。
  身着金甲、头戴金盔、腰佩镇天剑的魏主李密,在数百侍卫和大将的簇拥下,视察这座魏国最大的江阳仓库。
  李密脸色阴沉如水,显得心情极为不悦,事实上从南下江都后,他便一直没有高兴过,尽管他吞并了陈棱和李子通的军队,歼灭了沈法兴,在军事上获得节节胜利,但他在政治上却不顺利。
  他始终得不到江南士族的支持,而且江南民众也不拥护他的军队,视他为外来侵略者,他派去的官员,不是被杀死,就是逃亡,使得他手中只掌握了五个郡。
  更让他愤怒的是,他甚至还比不上李子通,李子通还得到部分江南人拥护,更不用说沈法兴了,他灭掉李子通和沈法兴,收编了他们近六万军队,可三天之内,便逃走了大半,杀了近千人也止不住逃亡潮。
  李密有点怀疑自己来江南发展是否正确,但他并没有多少时间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甚至没有时间去争取江南士族的支持,他从一踏上江南这片土地后,就没有安停过。
  南方并不是一片静土,江南五大势力,他至今只灭掉比较弱的三家,还有江淮的杜伏威和豫章萧铣两大势力威胁着他的生存。
  李密也不得不承认,杜、萧两家要比其他三家难对付得多,几个月前他派单雄信率十万大军先攻打杜伏威,在夺取历阳郡并击败杜伏威后,却遭遇了杜萧两家联手的反击,他的军队被击败,十万大军损失近一半。
  也就从那时起,李密便把全部精力放在对付杜萧两家的身上,他昨天接到情报,萧梁军和杜伏威军竟同时在进行大规模的调动,兵力部署向东方推进,再白痴的人也猜得出,这两家又要同时联手,对付李密的魏军了,这个消息让李密极为恼火。
  李密阴沉着脸走进了一座粮食仓库,一袋袋的粮食整齐地码放着,一名仓库管事惶恐地给他介绍道:“这座仓库一共存有三万石粮食,其中一袋粮食重一石,所有一共有三万袋。”
  “有定期监察吗?”李密冷冷问道。
  仓库管事更加惶恐,“回禀陛下,有监察,半年一回。”
  “半年?”
  李密回头对长史房玄藻极为不高兴道:“时间太长了,要一个月查一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3/8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