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精校)第6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9/857

  坐几楼对程咬金而言倒无所谓,他和罗士信走进了大门,跟着伙计来到几张桌子前,桌前都有人,实际上他们是和别人拼桌而坐,这样说话就不太方便了。
  罗士信眉头一皱问道:“我们要单人座,不想和别人拼坐,楼上可有位子?”
  伙计摇摇头,“就只有这几个空位了,楼上已没有位子了。”
  罗士信只得对程咬金道:“这里不便说话,我们换一家吧!”
  程咬金也不喜欢和别人拼桌,他正要答应,这时,又进来两名客人,进门便笑问道:“还有座位没有?”
  店伙计愈加殷勤,满脸堆笑,“原来是高掌柜和马掌柜,有位子,有位子,两位楼上请!”
  程咬金先是一愣,随即勃然大怒,一把捏住伙计后颈,将他揪了过来,铜铃大的眼珠子瞪着他骂道:“老子是乞丐吗?要老子坐一楼,他娘的连个狗屁商人都不如。”
  罗士信见这名伙计被捏得舌头都吐出来了,连忙拉开程咬金的手,伙计这才喘了口气,后退两步惊恐道:“三楼以上是给老酒客坐的,这是本店规矩,你们二位是新客,只能坐一楼和二楼,但二楼真坐满了……”
  不等他说完,程咬金便是一声暴喝,“老子就要去坐三楼,你不给老子坐,老子就一把火烧了你这座鸟楼。”
  伙计见他凶狠,万般无奈,只得带他们上楼,二楼确实坐满了,一直上了三楼,三楼也基本上坐满大半,还有四五个空位,程咬金一眼发现靠窗处有一张两人坐榻,没有人,位子相当好。
  他径直走过去,却见桌上放一只木牌,上面写着‘韩大东主专座’,程咬金骂了一声,“他娘的,灵牌不放家中供奉,却到处乱摆,晦气!”
  他拾起木牌,随手向窗外扔了出去,大大咧咧坐下,伙计欺软怕硬,不能敢吭声,只得上前道:“两个爷想吃点什么?”
  “菜随便来十几盘,关键是酒,你们这里有什么好酒?”
  “回禀两位爷,小店里都是果酒,最好的是大利蒲桃酒。”
  隋朝严禁粮食酿酒,程咬金和罗士信倒也知道,便道:“那就来两壶上好蒲桃酒。”
  “客官稍等,酒马上到!”
  片刻,两名伙计端了几盘凉菜和两壶酒,程咬金拎起酒壶给罗士信倒了一杯酒,叹了口气道:“我娘子因为没有生下儿子而歉疚,同意给我娶一房妾,士信,你说幽娘有没有可能做我的妾?”
  罗士信冷笑一声,“人家是有夫之妇,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有夫之妇倒不怕,她丈夫体弱有病,大不了我把他干掉,关键是幽娘,她肯不肯做我的二房?”
  罗士信见他整天痴心妄想,忍不住骂道:“你这只黑脸癞蛤蟆,整天就想吃天鹅肉,裴幽是裴家嫡女,又是清河崔氏之媳,你居然想收人家为二房,你以为你是谁,别做美梦了。”
  程咬金有些黯然,他也知道没有希望了,半晌,他又问道:“说说你吧!你和线娘几时成婚?我可是媒人,给我的答礼钱不能少。”
  罗士信喝了一杯酒,慢悠悠道:“再过段时间吧!反正娶她是迟早之事,我就怕娶了她,会影响朝廷攻打窦建德,所以一直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一名身穿黑绸袍的中年男子在几名随从陪同下,走上三楼,对伙计笑道:“来三瓶醉骨香。”
  这‘醉骨香’三个字使程咬金一愣,他知道这种酒,是一种上好米酒,他已经很久没有喝到过了,听小二这一说,他心中顿时焦躁起来。
  “给老子过来!”程咬金捶桌大喊。
  一名伙计慌忙跑上前,“这位阿爷有什么吩咐?”
  程咬金摸出一锭五十两重的黄金,往桌上重重一拍,“老子也要来两瓶醉骨香!”
  伙计还没有见过这么大一锭的金子,他眼睛顿时直了,半晌咽了口唾沫道:“阿爷等着,我去给你拿!”
  伙计飞奔而去,片刻端来两瓶酒,程咬金一把夺过酒瓶,拔出塞子,凑在鼻尖闻了闻,果然是上好米酒。
  他顿时眉开眼笑,骂道:“他娘的,你们不是说只有果酒吗?这是什么?”
  伙计的脸色有些不自然,连忙低声解释:“不瞒这位阿爷,我们的米酒一般只卖给老客,两位因为从未来过,所以有点得罪了,不好意思!”
  程咬金倒了两杯酒,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咂巴咂巴嘴,眯起眼笑道:“好酒啊!真他娘的不赖。”
  罗士信也喝了一口,眉头却一皱,问伙计道:“不是说禁止用粮食酿酒吗?你们店里怎么还敢卖米酒?”
  伙计连忙摆摆手,“不瞒两位说,这酒是从关中运来,不是我们自酿的酒,所以没有违法,两位尽管放心喝!”
  他一边说,又狠狠盯了桌子的黄金一眼,咕嘟又咽了一口唾沫,程咬金却把黄金揣进怀中,摸出两枚铜钱,往桌上一扔,叮当作响,“这是给你的赏钱。”
  伙计脸都拉长了,没见过这么吝啬的酒客,自己违反规矩给他们上米酒,居然只赏两文钱,他沉着脸将钱揣进怀中,转身而去。
  程咬金却当什么都没有看见,只管惬意地喝他的米酒,罗士信却拉了他一把,凑上身低声道:“老程,我怎么觉得这酒肆里处处透着诡异?”
  罗士信是有心人,从一开始伙计对他们遮遮掩掩,他便觉得有点不自在,现在他忽然发现这家酒肆里居然卖米酒,难道这就是它生意火爆的缘故。
  程咬金瞅了他一眼,撇撇嘴道:“我说你这人,这可是太原最有名的一品居酒肆,难道你还以为它是黑店?”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他们竟然敢公开卖米酒,这里面有问题啊!”
  程咬金‘吱!’地一声将酒喝干,又夹了一筷子菜,一边大嚼,一边含糊道:“有什么问题,人家这是从关中进的酒,又没有违法禁酿令,是你自己想多了。”
  罗士信摇了摇头,“据我所知,想从关中进酒并不是那么容易,路上查得很严,总管根本就不允许粮食酒入境,只是没有宣布罢了。”
  “哎呀!你就别操淡心了。”
  程咬金着实不耐烦道:“难怪线娘当初要跑,跟你这人过日子着实没趣,整天忧国忧民,有地方能喝到米酒不是挺好吗?你非要这么忧心忡忡做什么!”
  罗士信苦笑一下,他便不再吭声了,两人一直喝了一个时辰,程咬金足足喝了十瓶酒,才心满意足,他付了帐,打一个酒嗝道:“今天喝得痛快,明天我们再来。”
  “明天再说吧!”
  罗士信却趁人不备,将半瓶没有喝完的酒藏进了怀中。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九章
应对危机
  
  紫微阁内,数十名官员济济一堂,包括七相国和各部寺省台的主官及次官,这是杨元庆回来后,大隋朝廷举行的一次高层会议。
  就在昨天,杨元庆和七相国已经进行了内部沟通,为隋朝未来的发展定下了主调:励精图治,勤俭建国。
  紫微阁宽敞的半圆形议事堂内,坐满了数十名朝官,杨元庆和七相国坐在第一排。
  在前方白玉珙台上,原本是皇帝之位,但在杨元庆的极力主张之下,取消皇帝之位,改成了述职台,由述职者上台发言,包括杨元庆本人也是一样。
  而杨元庆和七相国则坐在下方,听取述职者的发言,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却有着极大的深意,这就意味着各省台部寺主官是向紫微阁述职。
  而紫微阁相国是向杨元庆述职,这其实就是一种君权和相权的分离,君管相,相管百官,和汉朝的一相相比,隋朝又实行多相制,以防止相国独裁。
  述职台上,相国杜如晦正向众人阐述今明两年的粮食情况。
  “今年夏天遭遇减产,河东夏粮减产两成,使太仓存粮锐减至十五万石,如果加上各地官仓存粮和战争缴获的粮食,我们的总库粮也有六十万石。”
  说到这里,杜如晦的语气变沉重起来,“河北和中原的经济恢复,最快也需要一到两年时间,这期间还是需要朝廷赈济,如果我们考虑河北和中原各郡的支出,还有部分军粮支出,从现在到明年夏天,最少也要消耗一百二十万石以上,这样我们将出现六十万石粮食的缺口,秋粮也不一定补得回来,形势非常严峻,所以如何开源节流,就成为今明两年朝廷的最大挑战……”
  杜如晦述职完毕,下面响起一片窃窃议论之声,这次紫微阁议事会极为重要,将直接影响今明两年的政局走向。
  而杜如晦的报告中已经表露出了端倪,粮食不足,必须开源节流,这就是今明两年的政局走向。
  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夺取中原,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战略资源,但千疮百孔的中原地区却会在短期内给大隋带来极大的财政压力,甚至隋朝能不能承担得起,都是一个大问题。
  也有官员担心,如果隋朝耗尽国力使中原经济及人口开始恢复,却又被唐朝夺走,这无论对军心还是民心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很多官员并不赞成夺取中原。
  但中原归属隋朝的事实已无法改变,那么如何面对现实,化解财政危及,就成了所有人关注的问题。
  这次紫微阁朝会,也就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危机而召开,这便让很多大臣都感到振奋,毕竟楚王殿下还是肯直面危机,积极努力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时,旁边主持此次议事的轮值相国崔君素提高声音道:“下面我们请摄政王殿下上台述政。”
  议事堂内一下子安静下来,杨元庆起身向众人点点头,快步走上了述职台,他没有带稿纸,对众人微微一笑道:“回来三天了,才和大家坐在一起商讨政务,我感到很抱歉。”
  简单地寒暄一句,杨元庆脸上的笑容消失,也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眼前的危局无须我再赘述,杜相国已经说得很清楚,我只说一说如何开源节流,‘节流’的关键在于禁奢倡俭,从朝廷做起,推广到各地官府。
  比如停止一切官方宴会,除了特殊节日,停止一切官方祭奠,不准官员穿绸缎服饰,不准束玉带、戴金冠,六十岁以下官员不准乘坐马车,包括我杨元庆等等。
  那有人就会说,不准穿绸缎,省下来的绸缎怎么办?省下来的绸缎我们可以用来做贸易,向突厥换取牛马牲畜,支援农耕,恢复生产,当然,节流的措施还会有很多,自会由紫微阁相国们商议后颁发,这里我只举几个例子,不再多言。
  重点是开源,增加获得粮食及各种战略物资的渠道,我已经下令军队进行屯田,努力实现军粮自给,减轻朝廷负担,另外,我们还拥有大片草原,也要充分利用起来,放养牛羊,增加肉食来源。
  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我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是为了度过危机,更重要是励精图治,积蓄国力,为下一步的吞并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
  这场关系到大隋未来两年政局走向的朝会足足进行了两个时辰,散朝后,杜如晦跟随杨元庆来到了他的官房。
  两人坐下,茶童给他们上了香茶,杨元庆微微笑道:“杜相国,过两天我打算去关北六郡巡视,朝中之事还要辛苦你了。”
  “殿下尽管放心,朝中大臣都很奋发,很有新气象,虽然会有一时困难,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渡过难关。”
  杜如晦沉吟一下,又道:“殿下,其实我担心的不是眼前,而是以后,现在秋试科举已开始在各郡报名,我大致了解一下,几乎都是各郡的名门望族,寒门子弟极少,我很担心科举还是被各大世家垄断,门阀制度将来尾大不掉啊!”
  杜如晦这一次说得很含蓄,他不仅仅是指科举,也暗指杨元庆过多任用河东名门士族,会使他们坐大,将来难以控制。
  这个问题杨元庆也一直在考虑,在目前的形势下,他必须要依靠山东士族,坐稳北方和中原,如果要对付他们,也必须等天下统一之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9/8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