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精校)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857

  守卫嘿嘿一笑,牵着骆骆跑开了,杨巍整理一下他身上披挂的锁子甲,‘哗啦!哗啦!’地向台阶上走去。
  ……
  房间内,杨元庆正和副总管杨思恩、长史杜如晦,以及幕僚皇甫诩等人正在开会,军政分家后,崔君素做了郡衙长史,而总管府长史便由司马杜如晦升任,杨元庆又任命皇甫诩为屯田使,主管军队屯田。
  这三人都是他的心腹,跟随他多年,杨元庆忧心忡忡对他们道:“我刚刚接到兵部的调兵令,命我们丰州军出兵一万准备参与高丽战役,坦率地说,我对这次战役前景并不看好,明明用三五万军队便可以打赢的战役,圣上却要举倾国之兵,我收到一封家信,我的师傅,也就是齐郡丞张须陀,把妻女送到我家里避难,据说齐郡那边局势很严重,水灾涝灾接连不断,已经出现了饥民造反。”
  杨元庆叹了口气,对众人又道:“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次攻打高丽的战役很可能会死伤惨重,不管是高丽人失败,还是我们失败,伤亡都不会低,所以,我不打算把丰州军队送到辽东送死,想和大家商量一下,想个稳妥的借口,逃过这次朝廷调兵。”
  房间内一片沉默,半晌,杜如晦道:“既然兵部已经下了调兵令,硬抗肯定不行,而且一兵不出也不现实,我建议出三千军,至少可以给兵部一个交代。”
  杨思恩眉头一皱道:“可兵部要求是出兵一万,我们只出兵三千,少了七千人,那怎么向兵部交代?总要有一个理由。”
  皇甫诩笑道:“理由很好找,其实也是事实,丰州是边镇,是要防御草原胡人,按照朝廷惯例,一般是六户配一兵,我们却是八户半配一兵,兵力本身就不足,假如兵力再减少一万,那么防御就会大大下降,容易被胡人趁机入侵,可以给朝廷说明这个情况。”
  杜如晦又道:“我建议总管可以和杨太守谈一谈,感觉杨太守此人虽是皇族,却很务实,也比较体恤民生,我想他也不愿意把军队调走,威胁到五原郡的安全,他父亲是观王、兄长是吏部侍郎,他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向朝廷说情,然后将军也利用裴家的关系向兵部通融,最后或许兵部能取消这个调令。”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叹息一声道:“其实我倒不担心兵部,我觉得这是圣上的意思,倾国之兵调去辽东,中原空虚,就突显出了边疆的重兵,有点外重内轻,所以圣上为了平衡兵力,也要相应削减边疆军队,我听说凉州总管樊子盖和代州总管冯孝慈那边都一样被调兵了。”
  杨元庆刚说到这,杨思恩一拍大腿笑道:“我说呢!雁门怎么会突然有人造反,原来冯孝慈也不愿意出兵。”
  “是怎么回事?”几人一起向他望来。
  杨思恩连忙道:“我有个手下是雁门县人,今天他刚刚接到家信,说雁门贼帅尉文通聚众三千人造反,冯总管带兵和贼兵激战,贼兵逃进了深山。”
  众人都笑了起来,这个造反确实很及时,杨元庆道:“估计这个贼帅尉文通早就有了,留在关键时候用。”
  皇甫诩微微笑道:“其实我们也可以效仿代州,比如这个时候某个草原胡人部落大举南下,威胁丰州,只是威胁而不打,那么朝廷就不会调丰州兵了。”
  “可是哪个草原部落会那么老实听话?”杨思恩不解道。
  杨元庆却意味深长地笑了,皇甫诩之计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想到了乌图,或许乌图可以帮他这个忙。
  这时,有士兵在门外报告,“禀报总管,杨巍将军到了。”
  杨元庆点点头,对众人道:“你们稍坐,我和他说说话就来。”
  杨元庆快步走到大堂,只见杨巍愁眉苦脸地站在门口,便走上去笑问道:“我早就派人去叫你了,怎么现在才来?”
  杨巍虽然和杨元庆是兄弟,但随着杨元庆权威日重,没有人敢在他面前称兄道弟了,包括杨巍也不敢,他慌忙单膝跪下施礼道:“卑职参见总管!”
  “起来吧!今天找你是私事,可以随意一点。”
  杨巍站起身挠挠头道:“我今天肚子吃坏了,刚刚跑到半路,肚子又痛起来,只好又跑回去了。”
  杨元庆见他有趣,便笑道:“看你样子不舒服,要不然再去一趟?”
  “我刚才已经去了。”
  杨元庆哑然失笑,拍拍他肩膀道:“跟我来吧!”
  杨元庆把他带到自己办公房,关上门,脸上笑容消失了。
  “坐下吧!”
  杨巍有点不安地坐下,他见杨元庆脸色变得严肃,便感觉他有重要的话要对自己说。
  杨元庆沉默良久,才缓缓道:“你还记得年初你给我说过的那件事吗?”
  杨巍点点头,年初他父亲写信来,信中透露出了杨家有举兵起事之意,让他回京,这件事他告诉了杨元庆,杨元庆却什么都没说。
  杨元庆又沉思了片刻,对他道:“我想让你回家一趟,如果有可能,把你父亲接来,我想和他好好谈一谈。”
  
  卷十
高丽鼙鼓初响起
第十三章
深巷小宅
  
  杨元庆也知道他父亲杨玄感历史上曾造反,但他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只记得和高丽之战有关,那最快也将是明年或者后年,如果真是那样,杨广绝对不会再容忍自己,就算他和杨家划清界线也不行,或许不会追究他罪责,但杨广肯定不会再给他军权。
  未雨绸缪,杨元庆决定劝说父亲克制住造反的欲望,但在正式劝说前,他想先从杨巍父亲杨积善这里问清楚情况。
  杨巍默默点头,他也知道杨家造反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不仅他的前途完蛋,他的父母妻儿也必死无疑,在这件事上,他和杨元庆完全站在一起。
  “元庆,不如你进京一趟,好好劝说他们。”
  杨元庆轻轻摇头,“未奉诏,我不能随意离开丰州,而且现在我也离不开,会有很多大事发生。”
  “好吧!我明天就回京,会尽快劝说父亲过来一趟。”
  “还有,这种事情让你父亲不要写在信上,太危险。”
  “我明白了!”
  杨巍告辞走了,杨元庆依然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清醒冷静,现在时局一片混乱紧张,在这个时候,杨广必定对谁都是充满了猜忌,他必须要步步小心,走错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想到这里,他又回到了会议房,三人在低声商议着什么,杨元庆笑着走了进来,“在说什么?”
  杜如晦笑了笑道:“我们在说杨师道之事,我们觉得总管最好还是和他谈一谈,虽说不会让他抓住什么把柄,可如果他捕风捉影告总管一状,那也是吃不消。”
  杨元庆点头笑了笑,“看来还是集思才能广益,大家一起考虑,事情就不会有漏洞。”
  杨元庆说完,他忽然想起什么,立刻走出房门对一名亲兵道:“去把杨巍找回来,我还有事情吩咐他。”
  他又走回了房间,对三人道:“刚才说到出兵之事,我打算请突厥金刀驸马帮忙,给我制造一个形势,不过圣上或许会怀疑我作假,所以我们还是出兵一万去辽东,可以慢慢走,但在半路上要折道返回,然后按照老杜的意思,最后出三千骑兵到辽东参战,这样兵部和圣上都无话可说。”
  杨元庆对杨思恩道:“这一万军队就由你来率领。”
  杜如晦又提醒道:“还有突厥人那边,一定要找个能说服金刀驸马之人,可别让金刀驸马出卖了我们。”
  杨元庆笑着点了点头,“我知道,我有最合适的人选。”
  ……
  会议结束,杨巍又风风火火赶了回来,进门便急道:“还有事找我吗?”
  杨元庆笑了笑,“进来,把门关上再说!”
  杨巍关上门,杨元庆又道:“坐吧!”
  杨巍刚要开口,杨元庆却指了指桌上的茶杯,“先喝茶,要慢慢喝!”
  杨巍只得耐着性子喝茶,喝完茶,他忽然感觉到自己平静下来了,不再像刚才那样性急,他挠挠头笑了起来,他有点明白杨元庆的意思了。
  杨元庆见他懂了,这才慢慢悠悠道:“因为是我找你,所以你完全可以一句话不用说,耐心等我说,要学会冷静,你毕竟是做了父亲的人,还是鹰扬府郎将。”
  杨巍苦笑道:“可是……我是个急性子,你也知道,我一上战场就不要命了,一辈子当大将的命。”
  “所以我要你学,要学会冷静,什么事情不要急着说出来,在肠子里转上几圈,你就知道该说不该说,就像刚才,你喝了一杯茶就冷静了。”
  杨巍默默点头,他记住了杨元庆的话,他抬头刚要再问,便立刻反应过来,狠狠给了自己一记嘴巴。
  杨元庆笑了笑,这个不是马上就能学会的,他取出一只信封,递给杨巍,“回京城后,去拜访一下观王杨雄,把这个给他。”
  杨巍犹豫一下道:“听说杨雄和祖父的关系很恶劣,我去找他,会不会……”
  杨元庆笑了,“我知道他和祖父的关系很恶劣,但在某个时候,他会忘记和祖父仇恨,比如他打开这只信封的时候。”
  杨巍虽不太明白,但也不敢多问,他想了想又道:“那我要说什么吗?”
  杨元庆摇摇头,“你什么都不用说,把这只信封给他就行了,然后告辞。”
  杨元庆又低声嘱咐他道:“记住,不管他问什么,你都说不知道,脸上再带一点傻笑。”
  “傻笑?”
  杨巍想了想,忽然咧开大嘴嘿嘿一笑,又问:“是这样笑吗?”
  杨元庆大笑起来,“没错,就是这样笑!”
  ……
  杨元庆在大利城的府邸就在总管府旁边,妻女都回京了,连绿茶也要照顾怀孕的敏秋,也跟着一起回去,府中只有两名丫鬟伺候,冷冷清清,杨元庆索性让他的亲兵们也一起住了进去。
  从总管府出来,他却没有回家,而是转到另一边的长安街上,在长安街中间,他走进一条小巷子,巷子很深,走到底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宅子,占地约一亩,他上前敲了敲门。
  “谁呀?”门内传来脚步声和尉迟绾的疑问声。
  “除了我还会有谁?”杨元庆没好气道。
  门‘吱嘎!’一声开了,露出尉迟绾微红的脸,她有点不好意思道:“将军,我是习惯了随口问问。”
  “嗯!将军也是喊习惯了。”
  杨元庆走进了院子,一团红影如风一般从房里冲了出来,也不管尉迟在场,一头扑进了他怀中,紧紧将他抱住。
  尉迟绾脸更加红了,转身赶紧进屋去,杨元庆心中苦笑,却也有一丝感动,突厥少女热烈奔放,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两个月前第一次见到他时,也就是这样,当着敏秋和几十个亲兵的面,大哭着扑入他怀中,使敏秋看得目瞪口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8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