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精校)第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857

  只见远处百余侍卫护卫着一辆马车,向裴府这边疾驶而来,片刻,马车停在台阶前,杨元庆翻身下马,上前打开了车门,两名侍女撑开伞,扶着杨丽华慢慢走下马车。
  崔老夫人慌忙迎了上来,深施一礼,“欢迎公主殿下来裴府!”
  崔老夫人比丈夫裴矩小两岁,今年正好六十岁,得了从三品诰命,虽然乐平公主地位高贵,但她已经多次来裴府,所以大家都比较熟了,迎接礼仪也稍微简单。
  杨丽华连忙笑道:“这么大的雨,老夫人就不用出来了,万一受了寒,可不得了。”
  “公主亲驾临,老妇怎么能失礼,这雨数月未下,今日下来,心中也欢喜。”
  崔老夫人见众侍卫大多淋得似落汤鸡一般,连忙命管家把众侍卫从侧门领进府去,招待酒食,洗脸喝热汤。
  这时杨丽华见杨元庆也一样满头满脸雨水,模样狼狈,不由笑了起来,指着杨元庆笑道:“你们可认得这是谁?”
  “原来是准姑爷!”一名裴家女子眼尖,一眼认出了杨元庆。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怎么这般狼狈?”
  王氏心疼女婿,连忙命人把杨元庆带进去换干衣服,崔老夫人便笑着将杨丽华请去后宅叙礼。
  杨元庆在小客房里喝了一碗热汤,又用干布把脸上和脖子上雨水擦干,换一件新长袍,这才向客堂走去。
  他刚出门,一名丫鬟便上前施礼道:“几位夫人想和姑爷谈一谈,能否请姑爷一行?”
  “好的,请带路!”
  丫鬟领着杨元庆向内堂走去,走进一座客堂,只见里面坐着五六位夫人,这几人都是裴敏秋的姑姑和婶娘,母亲王夫人却不在,最边上坐着一年轻女子,却是堂姐裴幽。
  崔老夫人和王夫人在后宅和杨丽华商谈具体婚期,这几名夫人商量一下,便把杨元庆请来,按照风俗,她们有很多问题想问准姑爷。
  “参见几位长辈夫人!”杨元庆走上团团施一礼。
  为首坐着的是裴矩长女裴含玉,四十余岁,她二十几年前嫁给卢家为妻,两年前丈夫去世守寡,这几个月便暂时住在娘家。
  “准姑爷请坐!”
  她请杨元庆坐下,又命丫鬟上茶,这才微微笑道:“按照风俗,在亲迎时移步必问,由女方长辈问女婿,但裴宅太大,这问完礼,都不知什么时候了,所以今天我们就简单问问,到时就只问大门礼和闺门礼,其他礼就不为难姑爷了,可以吗?”
  杨元庆连忙欠身,“当然可以!”
  “那我先问吧!”
  裴含玉笑道:“虽然问礼内容有点失礼,但这是旧俗,准姑爷能回答则回答,若实在不想回答,我们也不勉强。”
  “没有问题,我尽量回答。”
  “我先问,准姑爷官任何职?家有财产几何?”
  
  卷八
凌云健笔意纵横
第五十五章
下婿催妆
  
  迎亲为难新婿古今一致,现在是关门要红包,而隋唐则是戏谑问答,移步必咏,如‘下至大门咏’、‘至中门咏’、‘逢锁咏’、‘至堆咏’、‘至堂基咏’、‘至堂户咏’等等,也就是每走一步都要回答问题,问题刁钻古怪,甚至令人尴尬。
  这叫下婿,也就是戏弄女婿,是北朝最流行的风俗,后来到隋唐五代则愈演愈烈,‘女婿是妇家狗,打死无文’,从戏谑变成了棍棒相加,屡屡误伤人命。
  裴家是名门,虽然不至于棍棒相加,但也不能免俗,不过崔老夫人在前两天特地开了会,不准裴家这样刁难新姑爷,虽是这样,几个姑姑婶婶心中还是心有不甘,总想找机会了解杨元庆的底细,这也是人之常情,谁都想知道对方收入几何?家中财产多少?做什么营生?暗暗和自己家的姑爷比较一番。
  今天是商议婚期,恰好杨元庆也在,几个姑姑婶婶便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来打探底细了。
  杨元庆也知道现在不是问咏的时候,但这是喜庆之事,也没必要做得那般小气,和人斤斤计较争吵规矩,大度一点也无妨。
  他笑着欠身道:“五原县公之爵、大将军之勋、通议大夫之官、右骁卫将军之职,家有良宅三座,京城、长安各一,五原郡也有一座,偃师县庄园一座,土地百顷,至于钱财,没有计较。”
  杨元庆说得是实话,他有多少钱,自己心里也没有数,卖玉石、卖茶叶、卖蒲桃酒,这几年至少攒下几千万,前些日子卖粮食,两万石就赚了七十万吊,都换成了金银,他究竟有多少钱,只有管钱的铁卫杨八郎清楚。
  几名姑婶都窃窃私语起来,听说这杨元庆颇受圣眷,爵高勋重,少年得志,而且家道殷实,确实是少见的良婿,三名婶娘眼中都露出羡慕之意,尤其是裴喜儿的母亲张氏,本来应是她的女儿嫁给杨元庆,但喜儿自己不努力,拱手把杨元庆送给了敏秋,自己却嫁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虽然也是名门,女儿也喜欢,但张氏却着实不满,她考虑问题比较现实,要的是看得见的钱财产业。
  张氏还是忍不住问:“钱财大致有几何?”
  “千余万吧!不甚清楚。”
  大堂内里一阵惊呼,杨元庆当然说的是千余万吊,不可能是千余万钱,一般逢人只说三分话,这样算起来,他岂不是有几千万吊家财,令房间里的姑姑婶婶们心中都充满了酸楚和嫉妒,虽然都是出身大户,个个知书达理,但做人妇久了,自然就会变得现实,心中都很重财重名,只是要面子,嘴上不说罢了。
  这下子,她们知道杨元庆家业厚实,家财几千万,一个个心里都不自在起来,她们的女婿实在是没得比,尤其张氏,心中更是懊恼,早知道当初硬逼着喜儿嫁给杨元庆就对了。
  这里面最难过的是裴幽,她倒不是在意钱财,而是为自己伤感,她一直就很喜欢杨元庆,只是她早已定亲,没有可能,现在她更是望门寡,连夫家门都没有进,丈夫就死了,还得守活寡三年,眼看元庆要娶敏秋,她却独守空房,她越想越难过,趁旁人不注意,她悄悄地走了。
  “我再想问准姑爷,将来新妇过门,是和公婆同住,还是独立开府?”
  ……
  内宅房间里,崔老夫人、王氏正和杨丽华商量最后的婚期,双方都有点遗憾,杨元庆身负国事,十天后就要赴西域。
  “也是巧,我家老爷十天后也要赴西域,估计是和元庆同一事,就让他们翁婿同行,路上也有个照应。”
  崔老夫人说的老爷,就是指丈夫裴矩,裴矩也是得旨前往西域,十天后出发。
  杨丽华笑道:“这样最好!”
  王夫人却更关心女儿的婚期,这时门帘一响,裴敏秋走了进来,给杨丽华盈盈施一礼,“参见公主殿下!”
  她又给祖母和母亲施礼,杨丽华对她招招手笑道:“坐我身边来!”
  裴敏秋心中怦怦直跳,她知道今天是来谈论她的婚事,听说杨元庆也来了,正接受几个姑姑婶婶的堂问。
  她坐到杨丽华身旁,杨丽华指着小桌上的黄历笑道:“初三或者初五,你喜欢哪一天?”
  敏秋冰雪聪明,她立刻明白了,脸腾地红了,羞赧地低下头,这种事怎么能问她。
  还是王夫人心疼女儿,既然女婿十天后要走,那就早点成婚,让他们的新婚多住几日,她便笑道:“既然你不说话,那娘就替你做主了?”
  敏秋点点头,“一切由母亲做主!”
  王夫人算了算日子笑道:“今天二十九,明天聘礼下来,便可以准备,三十、初一、初二,有三天时间,对于小户人家,财力不足,时间是紧了一点,但对于我们两家,三天时间足够了,那就定在初三,怎么样?”
  杨丽华笑道:“我偏向于初三,‘三’和‘生、升’谐音,是上吉之日,老夫人以为呢?”
  崔老夫人微微一笑,“早得贵子,那就初三吧!”
  ……
  裴敏秋撑着油纸伞,快步向自己房间走去,她心中跳得厉害,她没有想到婚期来得这么快,再过四天她就要成婚了,她曾盼了快两年,觉得岁月漫长难熬,可真的盼到了,却须臾到眼前,令她有点措手不及。
  她心中又是欢喜,又是紧张,心中有千般话想找人说,却无处倾诉。
  敏秋匆匆经过池畔玉香阁旁,却发现阁里有一个寂寥的身影,认出是她大姐裴幽,削瘦的身子靠在亭阁柱上,呆呆望着池水。
  敏秋心中涌起了怜意,她慢慢走上前,小声道:“大姐,雨中寒冷,到我房里去吧!”
  裴幽坐在水边顾影自怜,她低低叹了口气,“去年喜儿出嫁,今年你又要走,只剩下我一个人,岁月漫长,何时是个尽头?”
  敏秋上前轻搂住裴幽的肩膀笑道:“如果你不嫌弃,你可以和我住在一起啊!”
  裴幽拍拍她的手苦笑道:“尽说傻话,你们新婚夫妇,我和你们住在一起算什么?”
  敏秋眼中黯然,也忍不住叹息一声,“刚才听公主说,他受了圣命,十天后要去西域公干,至少半年方归,公主让我和她住在一起,你也和我同去公主府吧!大家有个伴。”
  裴幽眉头一皱,有些不满道:“这皇帝老儿也是荒唐,哪有刚新婚就把新人拆散的,大隋没别人了吗?”
  敏秋吓了一跳,连忙‘嘘!’一声,“可别让人听见了。”
  “你呀!就是胆小。”
  裴幽生性是个直脾气,虽然一时伤感,但裴敏秋和她说说话,她的心情又渐渐好转,便拉着敏秋的手笑道:“那就说定了,等他走了,我住到你家里去,可别嫌弃我,赶我走。”
  “我干嘛嫌弃你,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两人牵着手向敏秋房里走去,雨中,远远传来裴幽的羡慕的声音。
  “敏妹,你真的要成大富婆了,你知道他有多少钱吗?”
  “幽姐,别说得这么俗好不好?”
  “俗?当初我们打坏瓶子的时候,没钱多尴尬,你忘了吗?”
  ……
  次日一早,杨丽华便命人给裴府送去了聘礼,按理,聘礼应该和通婚书同送,但当时元庆有孝在身,敏秋年岁未足,所以双方商定,先送通婚事,定下婚事,待迎娶时再送聘礼。
  隋唐聘礼非常讲究,顺序也有规矩,走在最前是两匹上好押礼细马,后面是放通婚书和礼函的抬舆,然后是依次是五色彩锦、束帛、钱箱、猪羊、须面、野味、果子、酥油盐、酱醋、椒姜葱蒜,这些东西顺序不能错,盛放在盘子里或者箱子里,最后放在舆上,由人抬着去女方家。
  女方则要先置一床榻,榻上置案,案上则设香炉、水碗和刀子,刀子是用来开启装通婚书的函盒,要当众朗读婚书,这些当初都做过了,所以这次只是送聘礼。
  送完聘礼,双方便开始紧张地准备了,从定下婚期到亲迎时间,一般是十天或者半个月,主要是给双方准备的时间,这个没有具体规定,是根据双方的财力情况,财力不足,准备的时间就要长一点,甚至一年半载都有,财力雄厚,三五天便可,关键是择吉日。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便到了五月初三,隋唐的婚礼和现在不同,依照古礼,在夜间进行,双方先祭祖,天黑后再去迎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8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