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精校)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857

  三名宦官笑眯了眼,推辞几句,便欣然收下,暗忖杨元庆会做人,既然收了好处,他们当然就得有所表示,说几句和杨元庆有关系的话。
  为首宦官沉吟一下便道:“杨将军,京城发生了一件事,可能和你有点关系。”
  “公公请说!”
  宦官叹了口气道:“杨家被贬了,杨约因为公事期间去拜祭你祖父,被人弹劾,圣上震怒,杨约被革除官职,你的几个叔父也被免去勋官,杨家现在很落魄,朝官不敢去登门,唯恐惹祸上身,我们临来时,听说你父亲还特地去拜访了裴家。”
  杨家被贬,这是迟早之事,意料之中,但他父亲杨玄感去拜访裴家,却令他没有想到,不是说不可以,而是听宦官的口气,这次颇有点隆重之意,杨元庆一转念便明白,应该是为自己的婚事,杨家是在间接向自己道歉。
  杨元庆心中叹息一声,早知今天,又何必当初呢!他并不同情杨家。
  ……
  另一个房间里,杨元庆的手下聚在一起,兴奋异常,程咬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心中万分激动。
  “我老爹一辈子都没有混上仪同,这次回去第一件事就要去他坟上烧纸,我老程也是仪同了,哈哈!”
  程咬金心中欢喜,他目光一扫,却见裴行俨有些心事重重,便在他肩膀上重重一拍,瓮声瓮气问:“小裴,难道你对封赏不满意吗?”
  裴行俨慌忙摇头,“我哪里敢不满意,我只是觉得有点受不起。”
  “怎么受不起了?”众人都向他望来。
  裴行俨苦笑一声道:“我父亲参加灭陈之战,打了七八场大仗,命都差点丢了,才封到仪同,我就这么一仗,而且也不费劲,就和父亲比肩了,我觉得有点惭愧。”
  旁边秦琼笑道:“这是因为将军的面子较大,另外,他这次任务是圣上亲派,虽然只有一战,但意义重大,所以圣上才给予重赏,像你父亲平南之战,参加人数太多,要是人人都封仪同,那怎么可能,不像这次,就咱们几个,突厥人的功劳都被咱们抢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罗士信挠挠头道:“说了半天,我还不知道这仪同到底是什么玩意儿?是一种官吗?”
  秦琼笑着给他解释道:“不是官,只是一种军阶,和担任的官职没有具体关系,不过升了仪同,兵部在授军职时,就会考虑,不会授得太低,像你从军,直接可以封为旅帅,而不用从士兵做起。”
  “这样的话,我好像占了大便宜了,我其实只想来玩玩,却居然当了仪同,有点令人难为情,可能有人会不舒服。”
  罗士信瞥了一眼程咬金,目光里得意洋洋,程咬金心中确实有点不舒服,他从军两年,才一步步熬上来,罗士信这个小屁孩第一次出来,就和自己混得一样了。
  程咬金撇了撇嘴,“你这臭小子在军中没资历,当上仪同又怎么样,没人会服你,我劝你还是趁早辞去这个勋职,免得让人笑话。”
  罗士信眨眨眼笑道:“程大哥,你是不是喝醋了,怎么一股子酸意?”
  众人哄地大笑起来,这时,杨元庆送走宦官,走进了房间,“大家在说什么?这么可笑!”
  众人都纷纷站起身,经过这场战争后,杨元庆在众人的心目中就无形中有了一种威信,众人在说话举止之间,都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玩笑随意,而表现出了对他的一种敬重。
  杨元庆也喜欢这种感觉,他便摆摆手对众人笑道:“告诉大家一件事,我已决定在正月初二返回五原郡,你们愿意跟我去玩一玩,我欢迎,但想去五原郡就职,我觉得还不到时候。”
  ……
  次日是除夕,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打扫宅院,清扫屋子,把旧年的积尘统统清扫出去,门生要贴上桃符,窗前要伸出竹竿,挂上幡子,杀猪宰羊打年糕在几天前便已经完成,除夕便是主妇们下厨烹制美味的时刻。
  妇女在家中忙碌,男人们大多休息放松,等待丰盛的晚宴,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穿上了本应元日才穿的色彩艳丽的新衣,像彩蝶般在街坊里跑来跑去,互相炫耀。
  杨元庆身居要职,虽是寓居营州,但他也和当地官员一起,去孤寡老人家中探望,送去粮米肉食,同时还要参加社祭,异常忙碌,直到下午方归。
  杨元庆和两名随从骑着马,远远地向驿馆归来,罗士信在一棵树上探头探脑,忽然看见了杨元庆,立刻对众人喊道:“将军回来了!”
  绿茶紧张异常,慌忙向众人挥手,“大家快走!”
  近二十人纷纷转身向后门奔去,片刻便跑得干干净净,绿茶摸了摸胸膛,稳定住自己的心神,估计着杨元庆快到门口,她挎一只篮子,快步走了出去,正好在大门口遇到了杨元庆。
  “公子!怎么现在才回来?”
  “哦!我回来换件衣服。”
  杨元庆探头见驿馆里已经没有人,便笑问道:“其他人呢?”
  “公子,你回来得太晚,大家都等不及,先去了,公子,快点吧!”绿茶催促他道。
  “我换件衣服就走!”
  杨元庆回屋换衣服去了,绿茶连忙对两名亲兵使个眼色,两人会意,也从后门溜走了。
  片刻,杨元庆回来,却发现二人不见,不由奇怪地问:“他们两人呢?”
  “刚才杨大郎跑来让他们帮忙抬酒去了,公子,快走吧!不远就到。”
  果子酒肆离他们这里确实不远,只相隔一里,杨元庆也懒得骑马,直接步行过去,绿茶挎着篮子跟在后面,心中怦怦直跳,暗暗祈祷计划千万别出意外,不多时,他们便走到了果子酒肆。
  这是一家很小的酒肆,最多能容下二十余人在这里用餐,也是一家老店,至少有三十年的历史,招牌上的油漆已经斑驳,依稀还可以辨认出‘果子酒肆’四个字,今天是除夕,大家都在家中团聚,酒肆的生意也格外清淡,伙计们都回家过年,只有掌柜夫妻二人招呼着客人。
  但今晚,绿茶已经把这里包下,实际上也只有杨元庆一个客人,杨元庆挑帘走进酒肆,只见酒堂内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杨元庆一愣,回头问道:“他们人呢?不是说已经来了吗?”
  掌柜已经事先得到绿茶的吩咐,连忙陪笑道:“他们那群人嫌小店的酒不够烈,都跑去通安酒肆买酒去了,说是马上就回来,公子请房间里坐。”
  酒肆里有一间单独的小雅室,可容几人小酌,掌柜领着杨元庆走到雅室前,“公子请!”
  眼看杨元庆到了门口,绿茶的心都快跳出来了,默默地求佛祖保佑最后一刻成功。
  杨元庆感觉雅室似乎有人,他不以为然,以为是裴行俨或者秦琼他们两个不好酒的人,便直接拉开门进去,可一进门,当杨元庆看清屋内坐的人时,他却猛地被惊呆了。
  
  卷八
凌云健笔意纵横
第十一章
花开花落
  
  只见房间里坐着一个丰姿冶丽俏佳人,不是出尘是谁,她见杨元庆呆呆地望着她,不由嫣然巧笑,“才两年不见,就不认识我了么?还是有了新人,就把旧人抛之脑后?”
  “妞妞!”
  杨元庆眼睛里射出复杂而深刻的感情,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这个辽东小城遇到分手两年的她,这一刻,杨元庆的心乱成一团,重逢的欢喜、负诺的愧疚、意外的茫然,七八般滋味一起涌入他心头。
  “元庆,别傻站在那里,坐下吧!”
  出尘声音轻柔,笑容如水,这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使杨元庆又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他们坐在小桌前,妞妞总喜欢装出婶娘的口气,‘你又没洗手,先去洗手再吃饭!’然后等他一走,她便笑嘻嘻地占了他的位子。
  这种亲切的感觉使杨元庆的眼睛都有点湿润了。
  杨元庆坐了下来,一别两年,她眉眼间已经成熟了很多,少女的青涩已经在她身上看不见了,多了几分英姿飒爽之气,但她笑容里又充满了女性的娇媚。
  她的头发扎成一个发髻,这是刚刚出嫁的发式,使杨元庆心中一阵黯然,一种莫名悲伤涌入心头,他强颜作笑,“怎么一个人来冰天雪地的辽东,你的心急的新新郎呢?怎么不介绍给我认识……认识?”
  说到最后,他声音都有点颤抖起来,出尘冷冷地瞅着他,本想再狠狠刺激他一下,但她能体会到他此时内心的伤感,她的心软了下来,便抿嘴一笑道:“我的新郎?我的新郎不就坐在我面前吗?”
  这句话使杨元庆的鼻腔猛地一呛,一股辛辣的酸楚充盈他的眼中,他不愿出尘看见自己的软弱,别过头去,心中的愧疚和感动竟使他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出尘温柔地握住了他的手,轻柔地笑道:“那么冷血强硬的男儿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多愁善感,你是大将军了,就应该拿出大将军的气度,和我好好说说话,不好吗?”
  杨元庆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他也笑了笑,恢复了常态,“只是没想到会在大年除夕遇见你,很有一种过年的感觉。”
  他回头看了一眼,见所有的人都不见,不由笑骂道:“这帮混蛋,居然串通起来骗我,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虽然笑骂,心中却很高兴,这帮家伙很识时务,绿茶有大功,红娘的功劳,他现在终于明白绿茶那些古怪的行为是什么原因了。
  出尘嫣然一笑,给他倒了一杯酒,“猜猜我来见你的原因。”
  “除夕吗?”杨元庆笑道。
  “不是!”出尘笑着摇摇头。
  “那我可猜不到了。”
  “你啊!真的忘记了。”
  出尘叹息一声道:“明天元日是你十八岁的生日,你忘了么?”
  “啊!”杨元庆一下子愣住了,他真忘记了。
  生日在隋唐之前,鲜有人庆祝,仁寿三年,隋文帝下诏,令天下人要在生日这天‘断屠’,已报父母养育之恩,庆生日之风便渐渐在民间兴起,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也对近臣说:‘今天是朕的生日,俗间以生日可为喜乐,在朕情,翻成感恩……’
  虽然在官方,生日是感恩父母之意,但民间却把生日当做一种喜庆,是属于自己的节日。
  出尘神秘地笑了一下,“你等着,我给你一样东西。”
  她起身走了出去,片刻,她端来一只大碗,热气腾腾,放在杨元庆面前,“这是我亲手做的汤饼,放有酥乳,这是辽东风俗,其实我家乡也是吃汤饼,我们是用笋尖和莼菜配汤,反正是不能吃肉,嗯!还热呢,快趁热吃吧!”
  她取一只小碗,给自己也倒了一点,把一大碗都推给杨元庆。
  杨元庆低头默默地吃饼,热气腾腾扑面,使他的眼睛都有点朦胧了。
  这时,店主人送来了十几盘清爽小菜,就是没有肉食,杨元庆一日不可无肉,他无奈地苦笑道:“我应该是明天才断屠吧!”
  “我们家乡的规矩是断屠前后三日,既然是我给你庆生日,那就要按照我的规矩来。”
  出尘小嘴一撅,绷着脸把菜都推到他面前,“喝酒可以,肉就免了,谁让你的生日正好在元日。”
  杨元庆只得端起酒杯将酒一饮而尽,酒还不错,是辽东有名的青梅酒,他又喝了一杯酒,便问道:“婶娘呢,她怎么样?”
  “你还算有点良心,记得问问我娘,我娘冬天住在吴兴老家,夏天去南华宫,现在应该在老家,她收养了几十个孤儿,整天就愁钱不够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8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