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精校)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337

  无论是太仓、地方官仓还是常平仓,粮食的决策权都在户部手上,但具体管理这些仓库却和户部无关。
  地方粮仓归地方官府管理,太仓和长平仓则归太府寺管理,从最高的从三品太府寺卿到最低的从九品太仓署副丞,都一样掌握着粮食的真实情况。
  余永庆不可能是去找太府寺卿了解情况,他却找到了官职最低的从九品太仓署副丞。
  平康坊对面是宣阳坊,在宣阳坊东北角的一条偏僻小巷里,住着五六户人家,其中最里头一户便是太仓署丞段明义的家,段明义今年三十岁出头,雍京本地人,明经科出身,家里也没有背景,因为没有镀上进士科这层金,他很难出头,他二十岁考上明经科,一直在万年县县衙做吏员,二十三岁因机缘巧合,他升官当上了从九品的太仓署副丞,也就是太仓署丞的副手,这是大宁王朝最低等的官员,一干就是七年,也没有什么升迁机会,全家七口人就挤在这座三分地大的祖宅内。
  余永庆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半年前段明义的父亲过五十岁寿辰,段明义来茶庄里买过一次茶叶,茶庄内有客户记录,曾给他送货上门。
  余永庆带着一名手下来到了这条偏僻的小巷,找到了段明义的家,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他应该在家。
  余永庆敲了敲门,“谁呀?”院子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我是段明义的朋友,来看望他。”
  片刻,门开了,一名身着布裙的年轻妇人,她打量一下余永庆,迟疑一下问:“你是我夫君的朋友?”
  她是段明义的妻子,一般而言,主妇的衣装就是一个家的门面,而她穿着布裙,头上的发钗也是红铜打制,由此可见,段明义家生活并不宽裕,甚至是贫寒。
  余永庆微微一笑,“我是你丈夫的朋友,我姓余,特来看望他,他在吗?”
  段明义的妻子见余永庆手中拎着一个篮子,里面有大包小包的东西,好像还有楚凤茶庄的上好茶叶,她见过,但他们家买不起,这样的客人她喜欢,虽然没有见过他们,但她还是热情地请他们进院子,“他在的,你们快请进!”
  余永庆走进院子,一眼便看见院子的雪地里堆着七八包米,每包米重一百斤,袋子上面还有唐记米行的印记,下这么大的雪,米当然不能堆在雪里,只能说明这些米是刚刚送来。
  余永庆心念一转,他便明白了几分,他跟着段夫人来到客堂坐下,便将手上的大篮子递给她,“这是一点心意,请夫人笑纳。”
  “这怎么……你们来就是了,还带东西来,这怎么好意思呢?”
  “应该的,要过年了,这只是一点心意,夫人请收下!”
  客气是需要的,礼当然也要收下,人情世故,哪有让客人带着东西再出门的,段明义家也极少极少有人来送礼,段夫人心里很是高兴,她连忙接过大篮子,只觉手中一沉,篮子险些落地,她心中暗暗惊讶,这会是什么东西,要过年了,不会是腊肉和米糕之类的东西吧!
  “倩娘,是谁啊!”
  这时,一名满头大汗的年轻男子走进屋来,他便是太仓署副丞段明义,他知道粮食要涨价了,便问亲戚借了一点钱,买了十袋米回来囤积,防止涨价,他没有经商头脑,他却不知道这个消息可让他发大财。
  段明义看见余永庆,他愣了一下,这人他不认识,“你是……”
  “段兄忘了吗?我姓余,年初令尊五十岁寿辰时我还来过。”
  “姓余?”段明义还是想不起来,旁边他妻子可不高兴了,人家过年专门送东西来,还这么怠慢客人。
  “夫君!”她低声埋怨一声,又推了他一下,段明义这才醒悟,他挠挠头干笑道:“看我这书呆子记性,余兄快请坐,这位兄弟也请坐。”
  他慌忙招呼,段夫人也笑道:“我去给你们倒茶!”
  她拎着篮子到隔壁去了。
  两人坐下,余永庆笑道:“我是做粮食生意的,经常在成都府和雍京之间跑路,现在成都府的米价已经涨到八十文一斗,而雍京却还是六十文一斗,我觉得有点奇怪,按理,雍京米价应该更贵才对,怎么反而比成都便宜?另外,我听说太仓每年都会处理一批陈米,不知今年还有没有机会?”
  段明义这才明白,原来对方是米商,来自己这里套消息来了,素昧平生,他也不想透露米价要暴涨的消息,只得干笑一声道:“卖陈米那是去年的事情了,现在军粮耗用太大,粮食紧张,已经没有陈米可卖,真是抱歉。”
  “没事!没事!我只是随便问问,没有就算了。”
  余永庆又低声道:“现在路上盘查得很紧,蜀州的粮食已经不准运往京师,这是为什么?段署丞知道吗?”
  “这个……我确实不知。”
  段明义挠挠头,“确实很奇怪,以前是每天都有蜀州粮食送来,现在已经十天没有运来了,也不知道原因。”
  这时,他的妻子在门口小声道:“夫君,你过来一下!”
第二百八十八章
场内场外的较量(下)
  段明义歉然笑了笑,便转身出去了,走到客堂门外,他见妻子表情有些不对,便问:“出什么事情了?”
  “你快跟我来。”
  刚才段夫人拿着篮子去隔壁兴冲冲查看,却看见一件令她不可思议的东西。
  她拉着丈夫快步走到隔壁,几个孩子正围着桌子吃东西,篮子里有上好点心,段明义见桌上摆了一大堆东西,有上好的茶叶,有上品绸缎,有精致的点心,还一个黑漆漆的铁皮盒子。
  “这是他们送的东西?”
  段明义轻轻抚摸着楚凤茶庄的茶叶包,是他最喜欢黄山毛尖,价格极为昂贵,据说是一两银子一两茶,上次父亲过寿,他特地买了半斤,这里足足又两三斤之多,这个礼不轻啊!
  “你自己看看铁盒子里面!”他妻子有点恨声道,一点茶叶就把他迷成这样,没出息!
  段明义打开盖子,他一下子眼睛瞪大了,只见里面全是黄澄澄的金锭,“天啊!”
  他咽了口唾沫,他不是在做梦吗?
  “我点过了,一共二十锭,每锭十两,那就是两百两黄金,夫君,是……黄金!”
  段夫人的声音也颤抖起来了,两百两黄金,那就是两千两银子,他们家一辈子也攒不下这么多钱。
  段明义仿佛还在做梦一般,两百两黄金,这怎么可能?不行,他不能收!他忽然有些反应过来,但他妻子反应更快,她一看丈夫的表情就知道要坏事,一把便将铁盒子抢先抱在怀中。
  她警惕地望着丈夫,“你想做什么?我告诉你,这黄金,我要定了,你休想还回去。”
  “哎呀!”段明义急得直跺脚,“我不认识他们,他凭什么给我送金子,要坏大事的。”
  “嗤!”他妻子不屑地冷笑一声,“瞧你那熊样,你一个比芝麻还小的从九品小官,你能有什么大事?”
  “可是……他们不会无缘无故送钱,肯定是有事情求我。”
  “那你帮人家办呗!你又没什么权力,你怕什么?人家也不傻,肯定是事先知道你能办事,才会先送黄金,这点人情世故你都不懂吗?”
  段明义为难到了极点,“可是……我还是觉得不妥,贤妻,你……”
  “你不要叫我贤妻!”
  他妻子的眼睛忽然红了起来,哽咽道:“我都嫁给你十年了,唯一的一条绸裙子还是娘家陪嫁来的,你给了我什么?我给你生了两个儿子,却一年四季穿着布裙子,连头上的首饰都是铜的,你知道邻居们怎么说我吗?说我还不如嫁给隔壁的张屠户,至少还有肉吃,还有银首饰,亏你还是个九品官呢?孩子们连点心都没见过。”
  “你别说了!”
  段明义慨然长叹,“你收下就是了,我不拦你,大不了犯下事,我这官不做了,也去当屠户去!”
  段明义负气走出门了,他妻子也觉得自己说丈夫过分了,可看着几个孩子狼吞虎咽吃点心的样子,她一阵心疼,便紧紧咬住了嘴唇。
  段家的墙壁很薄,他们夫妻争吵隔壁听得清清楚楚,余永庆的手下捂嘴要笑,却被余永庆狠狠瞪了一眼,余永庆心中不由有些怜悯。
  这时,段明义走了回来,他脸有点红,他知道这边都听见了,他叹了口气,“让余兄见笑了!”
  “没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理解,请段兄放心,我不会让你做有违道义之事。”
  段明义也不绕弯子,便直接问道:“既然如此,余兄就明说吧!你到底想要我做什么?”
  余永庆淡淡一笑,“我只想知道,太仓还有多少粮食,常平仓还有多少粮食,军方一个月要消耗多少米,我知道,段兄手上都有记录。”
  段明义脸色大变,他惊恐地望着余永庆,“你到底是什么人?”
  “我就不瞒段兄了,我是凉王殿下在雍京情报头子,如果你肯配合我们,将来凉王登基,绝不会亏待你,我可以保证你为一县之令。”
  段明义仿佛被雷劈一般,惊呆了,这时,段夫人冲了进来,将一盒黄金放在桌上,“这个我们不要!”
  她拉一下丈夫,“夫郎,刚才是我不错,你不要为难。”
  “不!”
  段明义摇摇头,他忽然变得异常冷静,对余永庆道:“我愿意为洛京效力,因为那里才是真正的大宁王朝。”
  ……
  余永庆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情报,而且段明义也答应以后将每天提供粮食库存变化,从这个小小的窗口,余永庆便掌握了雍州的粮食情况,也关系到军队的军粮供应,这绝对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情报。
  他回到楚凤茶庄,谭举也回来了,他也从白明凯那里得到明确情报,确实是申国舅在用粮食来卡申太后的脖子,目的还是要逼她放权,他们连夜将情报用鸽信送去了洛京。
  从雍京到洛京并不远,第二天下午,皇甫无晋便得到了雍京送来的紧急情报,他立刻召开了政事堂会议。
  “各位大人,雍京的权力斗争已经到了最微妙的时刻,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发力加剧他们的内斗,同时,粮食不足也越来越成为他们的短肋,我的意图很明确,也是我的一贯思路,就是要充分利用雍京自身的问题,不战而屈人之兵,要用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成果,我们要用政治战取得最后的胜利。”
  ……
  政事堂当天便批准了皇甫无晋的一揽子方案,次日,洛京大军开始调动,调十万楚军向潼关进发,驻守在渑池的一万楚军先期赶赴潼关,利用大炮轰击潼关,制造楚军大举进攻的声势。
  同时皇甫无晋又出兵五万渡过黄河,进军河内郡,河内郡只有五千守军,慑于楚军大军压境,河内郡守军投降了楚军,使楚军兵不血刃占领了河内郡,楚军随即作出姿态,摆出了将大举进攻晋州的姿态,与此同时,幽州的十万大军也再次进兵滏阳关,准备配合河内郡的作战。
  潼关告急!晋南告急!雪片般的求救信向京城飞去,洛京在年底发动的新年攻势震惊了雍京,申太后当即下旨,封申济的长子申俊义为上党郡王,准许申济修建秦王府,随即命申济率二十万大军赴潼关防御。
  同时,申太后又下旨,命太原留守、大将军赵瑄率八万军赶赴晋南支援。
  军队一旦出兵,就要支付粮饷,三十万大军投入战争,就像抽血机一般,开始疯狂抽去雍京的库银和粮食,雍京在蜀州无粮和战争爆发的双重压力下,粮价开始暴涨,三天之内,从每斗六十文一举突破了斗米五百文,暴涨了八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3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