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699

  “我只有两个条件。”
  李庆安比出两根指头道:“第一,秘密把杜泊生交给我,以后不管谁来问你,你都不能说杜泊生已被我抓到,我也自然也不承认你藏匿杜泊生。”
  梅放鹤大喜,只要能摆脱藏匿杜泊生的罪名,他当然不会承认,他知道李庆安是想用杜泊生做文章,但这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他立刻道:“将军请放心,我再蠢,也不会主动承认我藏有朝廷要犯,而且我会约束知情的家人,保证任何人不会说出去。”
  “你明白这一点就好。”
  李庆安笑了笑又道:“我的第二个条件便是你交出所有和杜泊生有关的资料、财物,就是这两个条件,我会把你和杜泊生撇得干干净净。”
  梅放鹤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就算李庆安不要,他也会销毁一切,现在只要能保住梅家,他什么都不在乎了。
  “将军,我都可答应,我现在就把杜泊生交给你。”
  李庆安跟着梅放鹤来到了后院的一座亭子里,刚才唐军已经搜到这里了,唐军搜查得非常仔细,所有的假山全部敲碎,夹墙挖开,马厩地窖全部不放过,这座亭子还没来得及搜到便被李庆安叫停了。
  梅放鹤叹了口气,用拐杖指着亭子道:“通道就在亭子里,搬开上面的石桌便可看到。”
  李庆安一摆手,立刻上去十几名唐军,搬开了石桌,下面果然是个黑黝黝的通道,只听里面有人低声问道:“大舅,是你吗?”
  李庆安给梅放鹤使了个眼色,梅放鹤只得上前道:“泊生,你出来吧!老二和老三都来了。”
  片刻,从地道里钻出一个中年男子,头发蓬乱,脸色苍白,他正是扬州盐案的关键人物,大盐枭杜泊生。
  他刚一露面,便被唐军一拥而上,将他牢牢按在地上,绑了起来,并堵住了他的嘴,杜泊生两眼愤怒地盯着梅放鹤,如果眼神能杀人,梅放鹤已经死了无数回了,梅放鹤惭愧地转过身去,不敢和外甥对视。
  李庆安走过来,上下打量他一眼,微微一笑道:“原来你就是杜泊生,整个大唐都快被你搅翻天了。”
第一百零八章
有朋远来
  都梁山和润州的事情结束后,李庆安又以侍御史的名义上书朝廷,弹劾泗州太守勾结都梁山响马,在奏折中又大大褒奖了崔平一通,推荐他暂代泗州太守。
  随后,团练营便带着丰盛的战利品和满心的喜悦返回扬州,两天后,军队返回了江都军营,连茶也来不及喝一口便匆匆赶到州衙。
  在公务房里,李庆安把一份杜家财产清单交给了太守卢涣。
  “这就是我在都梁山缴获的杜家财产,除了沉入江中的小部分外,其他都在这里了,我分文未取,另外,杜泊远的人头我也带来,一并请卢太守收下。”
  说到这,李庆安叹了口气道:“还有杜泊云,可惜他自杀了,我没有问到杜泊生的下落。”
  卢涣呆呆看了半天,才慢慢醒悟过来,他连忙起身向李庆安施礼道:“李将军大功,我一定及时禀报朝廷,要好好表彰李将军。”
  “表彰就不用了,我练兵路过盱眙县,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李庆安摆摆手笑道:“倒是这些财物,既然是杜家从扬州民众头上赚取,那就应该还给扬州民众,修桥、铺路、建立学堂,这些都需要用钱,希望卢太守能把这些钱用到明处。”
  虽然卢涣心里明白,这些钱大半还得运给朝廷,但李庆安心系民众的操守还是令他十分佩服,他点点头道:“李将军爱民之心,卢某一定尽力而为。”
  他看了看清单,又问道:“那杜泊生的下落,李将军一点眉目都没有吗?”
  今天上午,太子秘密派人前来,嘱咐他一定要搜集到庆王走私的证据,或者能够干掉刘长云,夺取江淮都转运使的职位。
  杜泊生的口供他有了,关键是杜泊生本人,以及帐本等相关证据,所以找到杜泊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李庆安喝了一口茶,摇摇头道:“我也想问道,可惜那杜泊云自杀,他的手下谁都不知道杜泊生的下落,但有消息说,他可能藏在苏州一带,伺机出海。”
  卢涣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他勉强笑道:“没关系,还恳求李将军多多协助我们,早日抓住这个大盐枭。”
  “那是当然,我一定会尽力相助。”
  这时,门口一名衙役低声禀报道:“太守,那个李白又喝醉了,在浔阳酒肆,掌柜要我们去把他抬回来。”
  卢涣眉头一皱,“怎么又醉了,唉!算了,等他睡醒了自己回来。”
  李庆安笑道:“那位李太白好像给使君添了不少麻烦。”
  “哎!麻烦倒不多,但每一件都让人头痛,刚来我这里时,他几乎天天喝得酩酊大醉,直到把我的攒的酒全部喝光,他或许也觉得不好意思,便要告辞,我便送给一百贯盘缠,又雇了辆牛车给他拉钱,不料他才到隔壁江阳县,便遇到一个诗友,两人天天在酒楼欢聚,不到半个月,一百贯钱便花得干干净净,酒楼的掌柜把他又送回来了,第二天醒来向我道歉,我再给了他二十贯钱盘缠,再三嘱咐不可乱花,他满口答应,不料走到城门口,见一乞丐可怜,便把二十贯钱给人家了,又空着手回来,我实在是无可奈何了。”
  说完,卢涣连连摇头,唉声叹气。
  李庆安想了想笑道:“或许他是心里苦闷,觉得心中抱负无处施展,卢太守不妨给他找个事干。”
  “给他找了,让他做文学博士,可他说这是小吏,要看人眼色,他不干,我也没有办法。”
  说到这,卢涣忽然笑道:“对了,我看李将军身边也没有幕僚,不如就让李太白做你的幕僚,替你处理团练营的文书,我想他也愿意。”
  李庆安吓了一跳,大诗仙做他的幕僚,这怎么行,连连摆手道:“卢使君不知,我只是个中郎将,哪能用得起幕僚,再说团练营那边已经有两名书吏了,是大都督府派来。”
  “呵呵!这没有关系,连七品知县都有自己的幕僚,李将军可是从三品开国伯,又是团练使,怎么不能有幕僚?再说,你们军官才更需要文士幕僚,李太白志向千里,一定能胜任,李将军就不要推辞了。”
  不等李庆安再拒绝,卢涣立刻喊道:“来人!”
  一名衙役应声而入,卢涣吩咐道:“去把李太白的行李搬去团练营。”
  “这……”李庆安见事情已无法挽回,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好吧!只要太白兄愿意,我没意见。”
  ……
  来州衙交了杜家的钱物,却得了一个幕僚,而这个幕僚竟是闻名千年的诗仙李白,李庆安有一种洋洋自得的感觉,后人在写李白生平时,或许也会写上一笔:‘天宝七年,白为安西中郎将李庆安幕僚。’
  走出州衙,已经是下午,阳光也带了一丝疲色,是吃午饭的时间了,他刚要翻身上马,就在这时,他身后忽然有人在叫他,“李庆安,七郎!”
  是个年轻女子的声音,非常耳熟,李庆安愣了一下,回头望去,却只见台阶上出现一个化妆怪异的小娘,她嘴唇涂成黑色,脸上画着几朵艳丽的桃花,正激动万分地跳着向他招手。
  李庆安立刻认了出来,那独树一帜的化妆,是独孤明珠,她……她怎么来了?
  他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这里是扬州,相距长安数千里,李庆安翻身下马,独孤明珠从台阶上飞奔下来,仿佛一只小鸟般地扑进他的怀中,“七郎,我还以为见不到你了?”她激动中带着哭腔。
  李庆安见旁边几个衙役满眼惊讶地盯着明珠,他心中好笑,她的新潮在哪里都引人注目。
  “什么叫见不着我,难道我来扬州是有去无回吗?”
  明珠不好意思地破涕为笑,“没有那意思,我已经来了七八天了,说你出去了,天天等你,脖子都望长了。”
  “哦!我出去训练了。”李庆安看见她雪白的脖颈上有一道细细的疤痕,便笑道:“明珠,你怎么会来扬州,是来找我吗?”
  “不!不!”明珠慌乱地摇摇头,“我来看爹爹的,你忘了吗?我给你说过的,我爹爹在扬州做官。”
  “你爹爹?你爹爹是……”
  李庆安觉得似乎来扬州后从未听过姓独孤的官员,这会是谁?
  “我爹爹是扬州长史独孤浩然。”
  明珠刚说完,她目光一斜,立刻笑着向李庆安身后招手,“爹爹!”
  李庆安回过头,这才发现他身后不知几时来了一名中年官员,皮肤白净,三缕长须飘于胸前,正笑眯眯望着李庆安。
  明珠跳上去,拉着中年官员的胳膊笑道:“他就是李庆安。”
  这中年人便是独孤明珠的父亲独孤浩然了,他原本任东宫太子中允,前年升为扬州长史,至今已经两年了,独孤浩然育有一子三女,长女明阳因和亲失败不幸被契丹人所杀,次女明月,小女明珠,三个女儿中他最疼爱小女明珠。
  独孤浩然笑着敲了女儿的头一下,“傻丫头,李将军我怎么会不知道。”
  李庆安连忙上前躬身施礼,“李庆安见过独孤伯父!”
  独孤浩然对李庆安救了他的两个女儿十分感激,连忙回礼道:“李将军来扬州时,我正好下乡劝农去了,今日才得见将军,真不知该如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一点小事,长史不必放在心上,其实我也很喜欢明珠,怎么能让她遭遇不幸?”
  “无论如何,我也请李将军喝杯水酒。”
  独孤浩然沉吟一下便道:“今晚我还要赶去江阳县,明天晚上吧!李将军一定要赏光。”
  “好!我一定来。”
  独孤浩然捋须微微一笑,便对女儿道:“你和李将军说话吧!爹爹有事先去了。”
  独孤浩然对李庆安点点头,快步走进州衙了,独孤明珠见父亲一走,她立刻拉住李庆安的手,撒娇笑道:“爹爹明天请你吃饭,那今晚你请我吃饭吧!”
  “没问题!”李庆安笑道:“想去哪里吃饭?”
  “我也不知道,要不,咱们走走看。”
  和江都北市几乎都被官仓货物占满不同,南市却是民间商肆密集之地,大街上的行人也各有不同,大唐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违禁品的限制程度也远远小于陆路贸易,像生铁、武器、金银等禁品都几乎不受限制,因此各国海商络绎不绝而来,以扬州、广州等地最为集中,江都街头,各国商人比长安还要热闹,皮肤黝黑,身着宽麻衣、着草鞋的林邑人;身材矮小、满脸肃然,带着崇敬之色的日本人;牵着一群高丽女奴走过大街的新罗人;甚至穿着宽大白袍的大食人,以及粗壮彪悍的契丹人。
  南市内,异国商铺也比比皆是,北方的皮毛、马匹;南洋的香料、珍珠、象牙;岭西的宝石、银器;日本的漆器、珍珠;新罗的药材、纸张,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到处是一派喧嚣热闹的景象。
  这也是李庆安第一次亲见江都的繁华,他牵着马与独孤明珠并肩而行,一边欣赏长安也难见到的异国风情,一边向两边留意,初到扬州的一次刺杀虽然不了了之,但并不意味刺客就此放过他,他的两名亲随跟在后面,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情况。
  明珠东张西望,到处寻找称心的酒肆,柔软的小手紧紧地握住李庆安不放。
  “七郎,我们就去这一家吧!”
  明珠发现一家酒肆精致典雅,她立刻喜欢上了,拉着李庆安便向酒肆跑去,李庆安抬头打量了一下,酒肆三层楼高,通体红色,一幅旗幡高高飘扬,‘浔阳酒肆’,他忽然想起一事,便笑道:“好!咱们就在这家酒肆吃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