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699

  明月挽着她的手笑道:“我是想让你和我乘一辆马车,说实话,我心里有点紧张,哎!本来是如诗和我坐一起,但如画有身孕,她得陪同,所以只好请你和我坐一起了。”
  舞衣也笑了,“其实我心里也蛮紧张,这样大家坐在一起,是最好不过了,不如我们就乘坐那辆最大的马车,让婉儿也坐一起,大家热闹一点,我估计她也有点紧张。”
  明月想了想,便笑道:“好吧!我让人去安排,索性让如诗如画也坐进来,反正她们只有三人,应该能挤得下,虽然有点不符合礼节,但咱们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舞衣心念一转,便微微笑道:“其实可以解释呀!就说是军队的要求,出于安全上考虑。”
  “你呀!就是花花点子多,好的,这个借口不错。”
  明月连忙吩咐一个宦官去安排马车,明月见时辰快到了,便让人去一一通知大家,到前堂集中,过了片刻,众人都赶来了,如诗扶住妹妹如画,如画已有六个月身孕,肚子起来了,走路颇为不便,乳娘抱着如诗的女儿思朵,很快,裴婉儿也来了,她也抱着自己的女儿,有趣的是,除了长女思越外,其他孩子都在熟睡中。
  眼看要进宫了,每个人都颇为紧张,同时也带着一丝兴奋,从今晚开始,她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
  这时,一名宦官跑进了大堂,对明月行一礼道:“娘娘,时辰已到,马车也已准备就绪。”
  明月点点头,对众人道:“大家都上车吧!我们该走了。”
  她有些留恋地最后看了一眼老宅,便带领大家走出了大堂,一直走到影壁前,马车已经准备好,三百名亲兵护卫队全副武装,骑马护卫在马车左右,明月带领众人都一起坐上家中最宽大的一辆马车,后面跟着另外两辆,是贴身丫鬟和乳娘所乘,正门缓缓开启了,马车启动,向大门外驶去。
  大门外也是灯火通明,物品已经先进运进宫了,近万名千牛卫和内卫士兵列队保护,军队一路戒严,从务本坊一直到大明宫,沿途都是唐军士兵。
  南霁云催马上前,抱拳施礼,“末将南霁云护卫王妃和各位夫人进宫!”
  他一时习惯,还改不了口,明月微微一笑,“这么晚还麻烦大家不能休息,真是抱歉!”
  “保护王妃,是我等的职责所在!”
  南霁云立刻下令,“可以出发了!”
  马车终于离开了赵王府,向大明宫驶去,每个人透过车窗望着渐渐远去了赵王府,她们的眼中都充满了一种难舍之情。
  ……
  今夜赵王妃入宫几乎是长安军队的头等大事,所有驻长安的军队都彻夜不眠,尽管很多军队都并不相关,但作为军令,每支军队都保持着一级战备状态,从大明宫到明德门,几乎每一个重要的地方都有军队巡逻,就在大部分高级将领都去大明宫和务本坊尽忠时,内卫情报堂头领胡沛云却哪里也没有去,他坐镇情报堂总部,也同样一夜无眠。
  他已经接到情报,今天晚上将有数百名宗室聚会,进行垂死挣扎,反对李庆安登基。
  ‘垂死挣扎!’
  胡沛云想到的就是这个词,现在宗室反对还有什么意义?他也不得不佩服李庆安的深谋远虑,他知道宗室将是他登基的最大一个阻力,所以这些年他一直不断地削弱宗室的势力,尽管宗室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成为了开国以来最弱时刻,但他们在帝王选择上还是有话语权。
  李庆安便在登基前夕发动了北伐战争,打一场没有悬念的战役以赢得全国的民意支持,现在北伐战争大胜,全国民意沸腾,李庆安的声望也达到了如日中天,这便使得宗室的反对变得微不足道了。
  胡沛云这才明白李庆安不肯和宗室妥协的原因,一旦妥协将遗祸无穷,而他坚决不妥协,利用发动对外战争的方式调动民意,几百名势力衰败的宗室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大唐四千五百万民意对抗,李庆安巧妙运用对外战争,将帝王登基这种高层权力交接,变成了一个全民运动,这就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权力手段。
  这让一直不明白李庆安为什么要打回纥战争的胡沛云恍然大悟,他以为李庆安真是为了铲除草原隐患,可现在看来,其实还是一种变相的权力斗争,只不过更为高明,更为隐蔽罢了。
  这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有进来士兵报告:“宗正卿来了。”
  “请他进来!”
  胡沛云站了起来,他等待的一刻到来了,片刻,宗正卿李弈一路快步走进来,他神色有些慌张,进门便道:“胡将军,他们已经开始了。”
  “不要慌,慢慢说,在哪里?有多少人?”
  李弈咽了口唾沫道:“在盛王的府邸内,大约有三百余人,他们在秘密商量如何对付新帝。”
  胡沛云点了点头,三百余人,只有一半,看来还是有很多人比较胆小怕事,不肯露面,这样也好,杀一儆百!
  他立刻下令道:“发信给内卫,请求他们立刻出兵包围盛王府!”
  独孤明月搬家,一万内卫军只去了五千人,而另外五千便是借给了情报堂紧急调用。
  此时率领五千军队的大将正是刚刚回京不久的新任内卫大将军季胜,他也没有去务本坊,而是准备和情报堂配合行事,这个命令是李庆安在北征之前就给了他出兵金牌。
  季胜也算是李庆安最信任的心腹之一,在李庆安颁发的觐见金牌中,他的金牌是排名第八,甚至超过了胡沛云,足见李庆安对他的信任,此时他已准备就绪了,他全身盔甲,手握战刀,五千士兵也整装待发。
  黑夜中,一名骑兵疾速奔来,将一封请求令递给季胜,季胜看了一眼,便立刻下令:“出兵,十六宫盛王府!”
  ……
  盛王李琦是李隆基的第二十一子,也是李隆基仅剩的几个儿子之一了,他一直过得很低调,这几年大唐南北分裂,他也没有去成都,而是留在长安,几乎从不出门,便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清洗。
  但他的低调并不代表他就怯弱,这一次当李庆安即将登基为大唐皇帝之时,他终于觉得自己不能再沉默了,他一直认为,李庆安可以为赵王、可以做天策上将,可以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惟独就是不能为帝,原因很简单,李庆安不是太宗之后,不是正统出身,是当年李建成的后代,李建成已经在玄武门之变中被诛,他的子孙怎么能再登大统?
  这让李琦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其实也是所有宗室不能接受,虽然宗正卿李奕表示支持,那是因为他也不是太宗之后,他不能代表宗室。
  三百二十余名宗室已经秘密串联了一个多月,今天太后正式下旨宣布李庆安继承唐室大统,这让宗室们几乎要疯了,他们不顾一切聚集在一起,紧急商量应对之策。
  王府的大堂内群情激昂,三百多名宗室都在怒斥李庆安登基的荒谬,这些宗室的年龄大多数是三十到四十余岁,从小到大享尽了荣华富贵,但这几年他们屡遭打击,土地被剥夺,家财被没收,尤其很多跑到成都的宗室,当他们回来以后,发现他们公府、王府都已经被没收了,他不得不住在从前购置的别宅内,靠一点点积蓄坐吃山空,生活水平急剧恶化,家人的责难、儿孙的埋怨,使他们的愤怒在心中积蓄,李庆安即将登基的消息终于引爆了他们的愤怒。
  “我不相信!我绝不相信!”
  跳出来大声叫喊的是一个三十余岁的宗室,他就是前太子李瑛的长子李俨,也就是李俅的长兄,李俅在城破后自杀身亡,在成都任光禄卿的李俨则溜回了长安,他原是新平郡王,宅子也同样被没收了,而他埋在地窖中的价值二十万贯的黄金白银也被抄走,令他悲愤万分。
  大堂内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望着他,李俨高声道:“各位,我想了很久,我怀疑李庆安根本就不是宗室,他是冒充的。”
  他这个结论引起大堂内三百多名宗室一片哗然,盛王李琦也沉不住气了,他连忙打断李俨的话,“郡王,你有什么证据吗?”
  “直接证据没有,但有很多可疑的地方,比如,李庆安在父母在哪里?他的兄弟姐妹呢?他怎么可能是独苗一根,怎么可能父母双亡,这简直太不合情理了。”
  李俨眼中射出了凶狠的光芒,“我怀疑他把真正的建成后人一家全部灭口了,反正是在碎叶,他就是那边的天,不!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建成后人之说,是他捏造出来的”
  李俨的怀疑在大堂内引起了一片共鸣,李庆安是建成后人已经使他们不能接受了,如果还是假冒宗室,那简直就是骇人听闻,整个大堂内一片沸腾,叫骂声、喊声,仿佛一锅煮开的滚水。
  “安静!大家安静!”
  盛王李琦极力使众人安静下来,待大堂内稍静,他慷慨道:“不管是真是假,无论如何,在李庆安身世未明之前,我们要一定要阻止他登基,决不能让他坏了大唐正统!”
  “可是……现在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吗?”有人担忧道。
  “有!”
  盛王李琦索性站上桌子,居高临下对众人道:“我们当告示天下,揭穿李庆安伪宗室的面目,让天下人唾弃他,使他不敢登基,时间紧迫,我们明天就开始行……”
  李琦话没有说完,他的眼睛突然瞪大了,只见一支箭闪电般射进大堂,锐利的箭头直向他扑来,他还没有来得及反应,那支箭便一箭射穿了他的咽喉,李琦捂住咽喉,眼球凸出,直挺挺地摔下桌子。
  大堂先是一片寂静,随即便是一阵大乱,所有人都吓得魂不附体,用袖子遮面便逃,东奔西逃,刚才还信誓旦旦怀疑李庆安身份的新平郡王李俨更是吓得钻进桌子下。
  “轰!”一声巨响,四周的窗户全部被撞开,两千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冲进了大堂,他们个个腰挎横刀,手端弓弩,瞄准了乱作一团的宗室。
  “谁都不准动!谁敢动,就杀了谁!”
  大队士兵的冲入和厉声叫喊,使在场的宗室都不敢动了,每个人趴在地上,吓得瑟瑟发抖。
  这时一阵脚步声,季胜带着百余名士兵大步走进来了,他目光严峻地扫了大堂一眼,厉声道:“有人举报这里在聚众造反,按唐律当斩!”
  听说要杀头,众人吓得瘫掉了,李俨第一个大喊:“将军饶命啊!我们都是大唐宗室,在商议支持赵王殿下登基!”
  所有人都暗暗鄙视李俨,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其他了,保小命要紧,众人纷纷跟着大喊:“是啊!我们都在商议支持赵王登基,绝没有造反!”
  季胜冷笑一声,胡沛云说得很对,这些宗室个个是软骨头,稍有吓唬,便一个个惊得屁滚尿流。
  他不理会,这些宗室必须要先关上几个月,让他们一一写下悔过书才行。
  他一挥手,“把他们全部带走,关进内卫监狱严加拷问,一定有人想造反!”
  士兵们一拥而上,不管这些宗室如果哭喊耍赖、不肯起来,抓住他们的脚和脖子,将他们硬抬出了盛王府,扔进早已准备好的几十辆铁皮马车内,轰然关上车门,马车迅速向皇城方向驶去。
  此时正是二更时分,大街上都已戒严,一片寂静,只有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
第七百零九章
奉先夜话
  奉先县是京畿道最东北的一个小县,这天黄昏,十万凯旋唐军抵达了奉先县,李庆安下令大军扎营,休息一夜再走,大营驻扎完毕,天色已经渐渐黑了。
  大营内士兵们聚在一起吃饭,今天大军正式进了京畿道,气氛也格外热闹,此时已是处暑,最热的日子他们已经在行军途中度过了,夜幕降临后,空气中已有了一点凉意。
  大家都聚在帐外吃饭,和平时的干粮干肉就清水不同,今天的晚饭是煮好的热腾腾白米饭,大碗的肉、大碗的鱼,还有很少吃到的蔬菜,甚至每人还有一瓶酒,这便使得士兵们的兴致格外高昂。
  战争终于结束了,和平时代降临,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我想回家看看孩子,已经两年没有看见我的娃崽了,还有我的婆娘,想他们啊!”
  一名队正老兵由衷地叹道,他喝了一点酒,脸色通红,因兴奋而泛起一层光泽,眼中充满了对家乡和妻儿的思念。
  “贾大,你两年没回家,你娘子会不会和别人那个了……”一名年轻的士兵鲁莽地开玩笑道。
  他话音刚落,便被旁边的士兵狠狠敲了一记脑壳,骂他:“有你这样说话的吗?你这是扰乱军心。”
  那个叫贾大的队正摆摆手笑道:“我娘子不会,她和我从小一起长大,本份得很,家里还要种地,伺奉公婆,照顾孩子,她哪里可能和外面人胡来。”
  “你忘记了还有军婚巡检司呢!”旁边忽然传来一声低笑。
  士兵们一抬头,都吓得站了起来,只见他们主帅李庆安在两名亲兵的陪同下,就站在他们旁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