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6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1/699

  “请问……军队进城否?”
  “军队不进城,也不要你们提供粮食,但要你们提供渡船,我们要征用所有渡船。”
  官员们迅速商量起来,提供渡船是没有问题,关键是害怕军队进城,最后曾太守拿了主意,他们根本就守不住城,还不如开了城,另外对方虽然说不要粮食,但他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准备干粮熟肉犒军,总之一句话,不要得罪了对方。
  他们分头行动,县衙去准备干粮熟肉,州衙去调集渡船,城门缓缓开了,曾太守率领近百名城中长者迎了出来,他们跪在田乾真的战马前,曾太守高高将太守大印举起,“阆州愿意投降北唐,向朝廷和赵王效忠!”
  田乾真感觉到了官民们的害怕,他翻身下马,上前扶起了曾太守,“太守不要这样,大家都是唐臣,我们不是安禄山贼兵。”
  他又对百余名长者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安西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我们不会进城,更不会勒索民众,我们是赶去剑州,俗话说,败军如蝗,一旦南唐兵败,败兵必然会烧杀抢掠,涂炭生灵,我们就是要堵住败兵南逃之路,让剑州以南皆不受兵灾之苦,这是赵王殿下的军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请父老乡亲们放心!”
  长者们激动起来,不知是谁大喊一声,“赵王万岁!”
  百余老者纷纷跟着振臂高呼,城上的衙役和民众都被感染了,城上城下都一起高呼起来,“赵王万岁,北唐军万岁……”
  曾太守异常感动,他对田乾真诚恳道:“南唐朝廷穷兵黩武,税赋沉重,各州各县皆深受其害,我愿发文蜀中州县,号召蜀中州县重归北唐,抵制南唐伪帝。”
  田乾真大喜,向他躬身施礼,“使君若如此,当记大功!”
  ……
  天渐渐亮了,阆中官员从附近调集了近千艘大大小小的船只,阆中本来就是嘉陵江中游最重要的渡口,这一带水流平缓,波光如镜,非常适宜渡江。
  晨光中,两万骑兵开始渡江了,这时,田乾真的话已经通过百余老者的口传遍了全城,不用县衙刻意准备,数万名城中父老自发出城,蜂拥到码头,箪食壶浆,犒劳北唐骑兵,场面热烈异常,田乾真率领数百军官跪谢父老乡民,并留下一百余伤兵在城中养伤。
  一直到下午时分,两万骑兵终于渡过了嘉陵江,大军振奋精神,向百里外的剑北三县疾奔而去。
  ……
第六百七十九章
南唐覆灭(下)
  剑门关修筑在宽约两丈的山间栈道之中,所能容纳的士兵并不多,只能容纳千余人进行防御,同样,进攻一方也最多只能投入两千余人,两军在狭窄的山道中进行一次又一次小规模的进攻和防御。
  一场进攻剑门关的战斗刚刚结束,北唐军队已经撤下去了,狭窄的栈道上横七竖八地堆满了阵亡士兵的尸体,尸体身上插满了箭矢,鲜血染红的栈道和路旁的石壁,几架小型投石器已经散架,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气。
  剑门关的城楼和关墙上也是伤痕累累,大多是被石块砸中,一根木柱断裂了,城楼塌陷下来一半,南唐士兵也有数百人伤亡,尸体和伤兵都抬下去了,千余名士兵都疲惫不堪的靠在城上,这是自隋朝以来,剑门关遭遇的首次战役,很多士兵都是第一次作战,每个士兵心中都沉甸甸的,死亡的恐惧笼罩在每个士兵的心中。
  城楼上一角,一名士兵正在清点北唐军阵亡人数,他已经数了半天,旁边几名士兵都不耐烦了。
  “王三郎,你他娘的到底数清楚没有!”
  “别吵!”
  士兵摆摆手,他全神贯注清点,已经快出结果了。
  “……一百五十四、一百五十五!”
  士兵终于点清了,他兴奋地对众人喊道:“数清楚了,一共一百五十五具尸体。”
  “真他娘的差劲!”
  几名士兵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守城的比攻城的死得多,这还叫什么天险?”
  “或许应该把掉进深涧的敌军算上才对吧!”
  “算上个屁,人家根本就没乱过,你不是没看见,一共只有两个人掉下去,还是中箭后掉下去的,加上才一百五十七人,我们死了多少,好像三百多少?”
  士兵有些记不清了,扯着嗓子问道:“张校尉,我们死了多少人?”
  “三百二十五人,伤四百余人。”
  “听见没有,两倍于人家,要是没有这天险,我们早就死光光了,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呢!”
  “这没有办法,人家都是身经百战,我们这里有谁打过仗?人家死一个人,家人抚恤两百贯,还有五十亩田,我们战死了有什么?”
  城头上的士兵们都沉默了,这时有人大喊:“都督来了!”
  士兵们纷纷站起身,只见大群士兵从栈道上涌来,前面是一员大将,正是剑州主将陈玄礼,陈玄礼一直是宫中的禁军大将,跟随李隆基几十年,今年已经六十余岁,去年高力士在渝州病逝,陈玄礼跑去奔丧,结果惹恼了李辅国,被贬为剑州都督。
  这次太子之争,他因深恨李辅国而支持彭王李仅,在百官的联名信中,他排第四,结果彭王被杀,太子登位,陈玄礼的心中沉甸甸的,他刚刚得到消息,在成都大清洗中,他的很多故旧亲朋都已经被抄家入狱,他知道若不是北唐军进攻南唐,他也难逃清洗。
  陈玄礼一般是驻扎在剑门县,但从昨天开始,他把指挥军衙搬到了剑门关镇,离剑门关只有十几里,他在那里驻兵两万人,可以随时支援剑门关的争夺战。
  一场战斗刚刚结束,陈玄礼便赶来关隘视察,他已经听禀报了,竟然死伤七百余人,而对方只有一百余人阵亡,这着实令他有些吃惊。
  “参见都督!”
  剑门关的守将是一名将军,叫做洪郓,原本也是羽林军将军,跟随陈玄礼多年,是他的心腹爱将。
  陈玄礼点点头,“北唐军情况如何?”
  “已经退下去了,但隐隐可以听见鼓声,估计今天还会有一次进攻。”
  “唐军用天雷了吗?”
  “没有,一直没有用,很奇怪,我觉得唐军并不是真的要攻关,他们似乎在等待什么?”
  陈玄礼没有说话,他走上城头,见栈道上横七竖八堆满了北唐军士兵尸体,不由眉头一皱,“把那些尸体都收了,立刻烧掉,这么热的天,容易坏掉引发瘟疫。”
  “是!”
  洪郓答应一声,立刻吩咐士兵去收尸,陈玄礼又叫住了他,“给他们每人一个陶罐子装骨殖,听说他们每人都有军牌,就放在罐子里。”
  “可是……”
  洪郓觉得陈玄礼有点太厚待敌军了,他们自己的士兵都没有这个待遇,都是直接掩埋。
  “没有什么可是,这是我的命令,快去吧!”
  洪郓不敢违令,连忙跑去安排了,陈玄礼望着远方的崇山峻岭,他心中充满了忧虑,他上山之前刚刚得到了消息,李晟的五万精锐大军已经进入果州,离成都所在的益州只相隔一个梓州,最多四五天,李晟大军便抵达成都了,南唐覆灭在即,他在这里死守剑阁还有什么意义?
  可是他又不想背负临战投降的名声,唯一指望就是成都先亡,他再投降北唐,这样,他也不辱名声了。
  “都督,好像不妙啊!”洪郓又跑回来,在他身旁低声道。
  陈玄礼一愣,“发生了什么事?”
  “属下刚才去查看粮食,发现已经存粮不多了,我又问金司马,他说剑门县已经两天没有粮食运来,卑职有点担心,剑门县不会出事吧!”
  陈玄礼这两天心思都在成都,没有关心粮食之事,听这一说,他也有点愣住了,剑门关镇驻扎两万军队,粮食消耗巨大,剑门县每天都必须运粮来,晚一天都不行,现在显然居然两天没有运粮食,行军司马怎么不向自己禀报,他极为不悦道:“让金司马来见我!”
  片刻,行军司马匆匆跑来,“参见都督!”
  “我来问你,连续两天没有粮食运来,你为何不向我禀报?”
  “回禀都督,我是想汇报,但都督昨天才来,任何人都不见,我去军营两次都被拦住了,今天上午我再找都督禀报,但都督一早就出来了,卑职也很心急。”
  这两天陈玄礼心烦成都之事,确实无心过问军务,不能完全责怪行军司马,无奈,他又问道:“那好,我不责怪你,我只问你,军粮为何不来?再有,我们还有多少军粮?”
  “军粮不来,我也很奇怪,我已经派人查看了,我们现在军粮还能够支持两天,我希望今天能有军粮送来。”
  陈玄礼心中有种不妙的感觉,剑门县一定出什么事了,难道是郭英义接管了自己的军队吗?
  就在这时,远处有士兵狂奔而来,惊恐大喊:“都督,出事了!”
  剑门关上所有士兵都站了起来,望着这名惊恐万分的士兵,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慌什么!”
  陈玄礼唯恐乱了军心,一声怒斥。
  士兵连滚带爬上了关,带着哭腔道:“都督,两万北唐骑兵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夜袭剑门县大营,傅将军抵挡不住,已经率军投降了,粮道前天便被截断了。”
  这个消息如一声晴天霹雳,将陈玄礼惊呆了,关隘上一片议论纷纷,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军,一直绝望的情绪在士兵中蔓延。
  “都督,难道成都已被攻占了吗?”洪郓紧张地问。
  陈玄礼心中混乱,摇了摇头,“成都没有被攻占,唐军骑兵应该从荔枝道过来,我早说过那边防御有问题,但朝廷不听。”
  “那……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我们死守剑阁,最后自己却被困在山上了。”
  陈玄礼长叹一声,“敌军兵临城下,东宫还要争权夺位,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啊!”
  就在这时,栈道已北传来了‘咚!咚!咚!’的闷鼓之声,这是北唐军再一次要进攻了,剑门关守军们面面相视,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抵抗的必要。
  只听一阵马蹄声传来,一名北唐驰马上山,在剑门关百步外停下,他张弓搭箭,‘嗖!’地一箭射上城头,箭上插着一封信。
  一名士兵拾起信交给陈玄礼,陈玄礼接过信,他一下子愣住了,只见信封上写着:‘天策上将、安西节度使、赵王李庆安致陈玄礼大将军。’
  这是李庆安的亲笔信啊!他手忙脚乱地打开信。
  ‘长安一别,陈老将军别来无恙乎?一隔经年,渭河鲤鱼初肥,平康坊美酒香醇,朱雀大街老柳已发新芽,不知公几时再回长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1/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