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9/699

  蔡希德心中一跳,他怎么知道了?蔡希德装傻笑道:“你在说什么啊!我不明白,和史思明又有什么关系了?”
  “你听不懂吗?”
  李归仁冷哼一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眯起眼道:“你真当我是傻子吗?什么都不知道?李怀仙有私心,难道你没有私心吗?”
  蔡希德心中害怕起来,他厉声喝道:“李归仁,你是什么意思,他的腿已经向外退了。”
  “你走不了!”
  李归仁将酒杯往地上猛地一摔,只听‘砰!’一声脆响,数十名刀斧手从夹帐冲出,不由分说,按住蔡希德便砍,可怜蔡希德无处躲藏,当场便被砍死在大帐里,人头也被剁下。
  李归仁一阵得意地冷笑,“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吗?你太天真了。”
  他摇了摇头,又立刻下令道:“就说是我和蔡希德将军的联合命令,传令所有郎将以上军官速来大帐开会。”
  ……
  血腥的杀戮没有在敌军的阵营内进行,却在燕军的大帐里发生了,十四名不愿听令的军官被当场斩杀,人头一溜挂在帐边。
  “我们有十五万大军,而唐军只有八万人和我们对阵,如果连这场战役你们都没有信心,那你们全部滚回家去抱孩子吧!”
  李归仁坐在桌上,语气十分激动,“我向你们保证,只要击败李庆安,河东地界上数百万汉民都会是你们的肥羊,随便你们宰杀,所有的金山银山,所有如花似玉的女人,你们想要多少就拿多少,我李归仁是一言九鼎的人,我会让每一个跟我战斗的人都富得流油,让你们玩女人玩到手软,这是我的承诺,你们记住了!”
  李归仁懂得他的手下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他用最直白的语言来打动这些军官们,渐渐地,军官们也被他的激情感染了,他也开始相信了李归仁的煽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出现了他们一生中最梦寐以求的一幕,汉人的金银财物任他们拿走,汉人绫罗绸缎任他们搬走,汉人如花似玉的女人任他们蹂躏,一大群汉人奴隶跪在他们脚下,他们想吃山珍海味,他们要住皇帝的宫殿,这一切全部都会成为现实。
  他们的眼睛开始充血,开始吼叫起来,野兽的欲望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开始无限膨胀。
  李归仁得意地笑,谁说临战杀将不祥,汉人或许有忌讳,但胡人没有,胡人只有利益,给他们足够的利益和诱惑,他们连自己的命都会卖给你,下面的大将是这样,他李归仁又何尝不是如此。
  ……
  李归仁临战杀死了蔡希德,夺取了他的五万大军,消息被严密封锁了,李怀仙的驻地一无所知。
  尽管李怀仙的七万大军按约定时间抵达罗宋峰,和李归仁军汇合,但两支军队的军营并没有连在一起,李怀仙部的军营驻扎在北面,与李归仁军相距约两里,而且双方基本上没有往来,都是靠传信士兵进行沟通。
  虽然李归仁几次邀请李怀仙来他的大营相见,但李怀仙却始终不肯过来,他对李归仁怀有极大的戒心。
  此时,安庆绪撤军的消息李怀仙也知道了,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如果安庆绪肯跟李归仁来作战,那才是见鬼了。
  既然安庆绪跑了,李怀仙也在等待自己的机会,他的机会有两种,第一是大战前离开,第二是大战中倒戈。
  李怀仙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选第一种,在大战中倒戈风险太大,若稍微配合不默契,就会损失惨重,所以事先需要和唐军进行密切的交流,但李庆安至今没有派人来和他协调,说明李庆安也不赞同倒戈的方式。
  李怀仙背着手在大帐中来回踱步,所有的东西都保持着扎营前的状态,随时可以离开,不仅是他,士兵们也同样保持着高度战备状态,理由是防止唐军来偷袭。
  现在李怀仙在等待最后的离开时机,夜渐渐地深了,已经到了一更时分,李怀仙来到了大营的一座哨塔上,凝视着远处,在南方的两里外,是李归仁军的大营,黑影曈曈,十分寂静,但李怀仙知道,李归仁军同样戒备森严,尤其是罗宋峰上的眺望塔,可以看得更远。
  而在西方十里外,是唐军的大营,唐军也来了,隐隐能看到一点灯火,还不时能看到黑影从大营附近掠过,那是唐军哨兵的身影。
  李怀仙又看了看天空,天空阴云密布,闷沉沉的,像要下雨的样子,忽然,一颗雨点落在了他的脸上,李怀仙一愣,他立刻伸出手,几颗雨点打在他手掌上,不是雨丝,是大颗的雨点。
  “将军,下雨了!”
  一名亲兵低声提醒道,李怀仙的心中开始激动起来,真是老天助他,他所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传我的命令,全军准备出发!”
  他快步走向哨塔,向自己大营快步走去,雨终于下起来了,豆粒大的雨点瓢泼而下,密集的雨点噼噼啪啪打在地上,激起一朵朵雨花,空气中开始弥漫起泥土的腥味。
  在远处,雨声已经变成了很大一片声音,好像一把大刷子在干地上擦着一样……
  雨越下越大,白花花的雨帘仿佛天然的帘幕,两里外李归仁大营和突兀的罗宋峰一样,已经完全被茫茫雨雾吞没了。
  李怀仙的北大营开了,一队队士兵冒着大雨从军营里迅速奔出,疾快地向北方而去,形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人流,数十步外都看不见他们了,借助大雨的掩护,李怀仙的军营渐渐变成了一座空营。
第六百四十九章
上党战役(十一)
  夜晚,在一片茫茫大雨中,李庆安也站在一座哨塔上,透过雨雾,凝视着远处李怀仙大营的情形,尽管雨雾遮断了他的视线,但他却仿佛能看见李怀仙大营的动静,一队队士兵离营北去,这场大雨就是上天对李怀仙的眷顾,他若不加以利用,那他就不是李怀仙了。
  这时,雨雾中有马蹄声传来,亲卫们立刻提高了警惕,张弓搭箭,注视着大雨中的情形。
  “是谁!”有一名士兵高喊道。
  雨雾中出现了一名唐军骑兵,雨水已经将他浑身淋透,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大声道:“我是第一斥候营校尉李泰,有紧急情报要报告大将军。”
  “大将军就在这里,李校尉有事请说!”
  斥候校尉呆了一下,立刻下马单膝跪下道:“卑职发现李怀仙的军队已经向北而去了,大营内空空荡荡,已是一座空营。”
  李庆安点点头,果然证实了他的猜测,“李校尉辛苦了,请继续跟踪李怀仙军队,随时报告!”
  “遵命!”
  李泰起身,翻身上了马,催动战马向东北方向奔去。
  斥候刚走不久,又有数名巡哨带着一名送信的燕军军官上前。
  “大将军,这名燕军军官奉李归仁之命来给大将军下战书。”
  “战书在哪里?”
  一名士兵奔上前,将一封用油纸包裹的信呈给了李庆安,李庆安撕开信,一名亲兵点燃了火把,正要举上前,旁边的亲兵校尉却狠狠瞪了他一眼,手一摆,上来几名亲兵用巨盾将李庆安的前方严密护住。
  这是‘庞涓死于此树下’的经验,雨夜中,火把便是最好的目标,果然,士兵的盾牌刚刚举起,十几支弩箭从雨雾射来,‘啪!啪!’地钉在巨盾上,箭尖闪着荧光,明显是淬了剧毒,亲兵们大惊,一拥而上,挡在李庆安面前。
  巡哨的士兵们勃然大怒,数百人冲出营门,执盾向大雨中冲去,寻找刺客,那名送信军官显然不知情,他呆愣愣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身旁的几名唐军拔刀就向他砍去。
  “住手!”
  李庆安喝住了他们,他赞许地向校尉点点头,将信交给了他,“你来念!”
  校尉不敢大意,戴了一副皮手套,打开了信,上面只有八个字,“尔若不死,明日决战!”
  李庆安连声冷笑,对那送信军官道:“你去告诉李归仁,我只有两个字:准战!”
  大雨依然在无休无止地下着,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李庆安望着黑漆漆的罗宋峰山影,嘴角不由自主地浮出了一丝冷笑,安庆绪逃了,李怀仙走了,他李归仁的独脚戏还能唱多久?
  ……
  初夏的雨总是突然而至,倏然而去,一个时辰后,大雨停了,空气中再没有一颗雨点,云开月现,大地又铺上了一层淡淡的银辉,夜空中的风变得清新而湿润,若不是满地泥泞,实在难以想象,刚刚才下了一场倾盆大雨。
  一直到一更时分,一名送信的士兵去了李怀仙的大营,李归仁这才知道,准备和他并肩作战的李怀仙已经在大雨中蒸发了。
  李怀仙的逃离并没有让他沮丧,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的野性,唐军也只有八万,他的军队也是八万,势均力敌,那就让战刀和铁骑来对撞,看到底谁才是天下第一军。
  李归仁立刻主导了军中舆论,李怀仙部是奉他的命令去迎战南下的唐军增援,绝非擅自脱阵逃离,军中大部分人也不相信李怀仙会在这个时候逃走,要走的话,早就该走了,稍微有点不稳的军心在李归仁的反复强调下,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整整一夜,李归仁都没有入睡,他端坐在大帐中,灯光全熄,头发披散,赤裸着上身,他将一把横刀半拉开,凝视着冷森森的刀锋,这是他的习惯,在大战前寻找刀锋的杀机,刀就是他,他就是刀,让两者融为一体。
  但今夜他的心中有些遗憾,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次完美无缺的刺杀,最后失败了,其实他是在赌,天降大雨,李庆安一定会来营门附近眺望自己的大营,他押中了,但天不绝李庆安。
  ……
  天渐渐地亮了,燕军大营的鼓声‘咚!咚!’地敲响了,巨大而沉闷的鼙鼓声在天地间回荡,这鼓声如果是在契丹人老巢,这就是他们的一种祭神仪式,但在战场之上,这却是进攻的信号,是战争的鼓声。
  燕军大营的吊桥缓缓放下了,营门大开,一队队骑兵和步兵交错而出,无穷无尽,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八万大军才全部出尽,这也是奚人和契丹人的作战风格,做事不留余地,倾巢压上,要么一战击溃对方,要么一百涂地。
  燕军大营距离唐军营地有十里之遥,但燕军只出营三里便停住了步伐,李归仁的八万大军共分四个方阵,每个方阵约两万人,其中两个骑兵方阵,一个步兵方阵,还有一个步骑混合方阵。
  两个骑兵方阵由大将阿史那从礼和蔡希德的副将张忠志统帅,步兵方阵由大将安太清统帅。
  而步骑混合方阵作为后军,由李归仁亲自率领,但他右脚有疾,仅能勉强坐在马上,无法率领大军冲锋陷阵,因此具体指挥这两万混合军,便由大将牛庭介负责。
  这支军队中几乎聚集了安禄山手下所有的猛将,李归仁、张忠志、阿史那从礼、安太清、牛庭介,这些大将尽管大多是胡将,但军阵兵法并不弱,第一阵要出战的,便是胡将张忠志,张忠志后来改名为李宝臣,历史上是河北三镇中成德镇的主帅,但现在他是蔡希德的副将,蔡希德被杀后,他投靠了李归仁。
  张忠志约三十七八岁,从十五岁从军,至今已经超过二十年,他也是奚人,被范阳军大将张锁收为义子,故改名为张忠志,得他义父的教授,他兵法纯熟,尤其擅长步兵排阵。
  第一战李归仁之所以让他上,李归仁就是想以阵法胜唐军。
  八万燕军已经布下阵势,无边无沿,杀气冲天,每个士兵都憋足了劲,就等一战击败唐军,然后他们将劫掠河东,李归仁给他们承诺,打完这一仗,他们就可以大肆劫掠回家,享受后半生的荣华富贵,他们摩拳擦掌,就等唐军出战了。
  李归仁坐立在马上,他冷冷地望着七里外的唐军大营,尽管他脸色冷峻,但依然掩饰不住他眼中的担忧。
  虽然李庆安答应他今天作战,但昨晚是伴随着他的刺杀,李庆安还会守承诺吗?
  李归仁也知道汉人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策略,难道李庆安也才使用这种策略吗?
  胡人作战,全靠一股士气,若士气受挫,兵器不如汉军犀利,盔甲不如汉军皮实,训练不如汉军精湛,此战难取胜局。
  李归仁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大举进攻,他担心唐军弓弩强劲,自己会死伤惨重,可如果撤军回营,这对他的士气又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说不定昨晚蔡希德被杀事件就会发酵。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太阳渐渐变得炙热起来,热度混合着空气中的湿气,感觉又闷又热,异常难受。
  时间已经一个半时辰过去了,不少士兵都显露出了烦躁之态,让他们站在烈日下暴晒,这算什么呢?开始是窃窃私语,紧接着开始有人破口大骂了,不时拌杂着军官们的怒斥声,显然这是军心开始浮动的先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9/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