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699

  “你这个坏蛋!”
  杨玉环羞得满脸通红,一跺脚,转过身去,她低下头,捻着衣角,心中又是欢喜,又是紧张,她知道今晚要发生什么?
  忽然,她只觉得身子一松,竟凌空悬起,她被李庆安抄着腿弯抱了起来。
  “七郎!快放下我,她们会看见……”
  话没有说完,李庆安猛地一下吻住了她的嘴唇,俨如暴风骤雨般的粗暴狂野,杨玉环只挣扎了几下就迷失了,迷失在她苦苦期盼和等待的男人臂弯之中,迷失在一个她真心喜欢,曾经有过梦想的年轻男人的怀中……
  门关上了,他们依然热烈地吻着,杨玉环伸出双臂,搂住他脖子,她忘情地吻着,这一刻,她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这一刻,她的心扉悄然开了。
  李庆安再也没有任何顾忌,他捉住她的手,引向他那至为荣耀的男人的擎天之柱,杨玉环浑身触电般抖了一下,手慌忙躲开,李庆安却固执地将她的手拉过来,紧紧地按在上面。
  “不要!”她小声地乞求着。
  “要!我是你的男人,你握住它。”李庆安霸道地命令着。
  手颤抖了几下,杨玉环终于握住了它。
  李庆安肆无忌惮地在她浑身抚摸,手伸进了她的内衣,揉搓着那饱满而极富弹性如蟠桃般的乳房,杨玉环紧闭双目,满脸潮红,低低地喘息着。
  李庆安再一次抱起她,走进内室里,口中依然在贪婪地吮吸着她胸前的红樱桃,仿佛是一个饥饿的婴儿,杨玉环已经完全迷失了,蓄积了两年的情欲终于冲溃了理智的堤坝,她渴望,她无比强烈的渴望眼前这个年轻男人的身体。
  李庆安将她放在榻上,褪去了她的全部衣服,玉体横陈,他的眼前忽然一阵炫目,杨玉环那白腻娇嫩的玉体,那仿佛处女一般吹弹可破的肌肤,丰满而不失苗条,却又充满了成熟女人独有的魅力,她眼波流荡,那慑人魂魄的风情,他陶醉了,这就是名垂千古的杨贵妃。
  “七郎,求你……把灯灭了!”情欲高炽使杨玉环话都快说不出了。
  庆安呼地吹灭了灯,他慢慢托起她肥美的玉臀,将她修长细嫩的腿扛在自己肩上,他终于看见了杨玉环最神秘最美妙的地方,潺潺溪流,闪动着晶莹透亮般的光泽。
  “玉环,我要进去了。”
  “等一下!”
  杨玉环伸手握住他擎天神柱,心中骇然无比,又是渴望,又是害怕,“七郎,慢一点,轻一点,我害怕。”
  她慢慢地牵引着它。
  李庆安腰猛地一挺,大喊道:“现在,你是我的女人了!”
  杨玉环忽然‘啊!’地叫了起来,一股爆胀的痛楚几乎撕裂了她的身体,倏地痛楚消失了,爆胀感钻入她的身体深处,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快感,这种快感刺激得她魂都要飞了。
  杨玉环用牙齿死命地咬住李庆安的肩膀,压低自己无法克制的尖叫,李庆安开始动了,他每动一下,杨玉环就觉得自己从地狱飞上了天堂,又从天堂掉下地狱,极度的快感使她的每一个神经元都爆炸了,最后她大叫一声,竟一下子晕死过去。
  李庆安吓坏了,他连忙停住动作,不安地望着杨玉环,杨玉环慢慢地苏醒了,她忽然紧紧抱住李庆安,哭了起来:“七郎,求你,求你不要离开我。”
  李庆安也抱住她,郑重地点点头,“你这一辈子都是我女人。”
  ……
  他一动不动,过了很久,待她的眼睛里渐渐露出满足的笑意时,李庆安慢慢地准备拔出来,他害怕她受不了,杨玉环却一下子搂住他脖子,不依地撒娇道:“不要,人家不准你拔出来,你再继续动。”
  李庆安精神大振,“好!那我再来。”
  他又继续开始了,这一次杨玉环找到了默契,开始配合他了,他们就仿佛携手走在一望无垠地田野,清风、鸟鸣,天地间再没有任何一个人,只有他们二人,他们尽情地享受着两情相悦带来的最美妙滋味。
  李庆安越动越快,他忽然大喊一声,“我要出来了!”
  “你给我,我要给你生个孩儿。”杨玉环死死地抓着李庆安的肩膀,她浑身都要痉挛了。
  突然‘啊’地一声,他们几乎是同时停止了动作,他们紧紧地拥抱着对方,这一刻,他们不仅血肉相连,他们的心灵也彼此融合了;这一刻,杨玉环感觉到自己生命中再也离不开这个男人。
  ……
  不知过了多久,李庆安终于慢慢从杨玉环的身体上下来,杨玉环却爬到他身上,将脸紧紧贴在他胸膛上,瀑布一般的秀发披散下来,露出一片雪白如玉,如象牙般细腻的脊背,李庆安轻轻抚摸着她光洁的脊背,抚摸着她圆桃般的丰臀,这一刻他心中洋溢着满足和征服感,多少年的期盼和等待,今晚终于圆梦了,他占有了杨贵妃。
  “玉环,跟我去洛阳。”
  “嗯!”杨玉环轻轻答应一下,她忽然又娇痴道:“人家把身子给你了,以后你得养活我。”
  “你不说我倒忘了,我不会再让任何人发现你。”
  “我那每天在家中等你。”
  “等我做什么?”李庆安暧昧地笑道。
  “你这个坏蛋!你明明知道。”
  李庆安见她百媚横生,他忽然又有了感觉,一翻身将她压倒在身下。
  “好!我们开始第二次。”
  ……
  这天晚上,李庆安一次又一次地将杨玉环推向了极乐世界,就是这天晚上,杨玉环宜彻底被他征服了。
第五百九十章
紧急求援
  河北初降的小雪已经结冰了,部分融化的雪水浸入地表重新冻结,使道路变得十分冰滑,有传闻说逃亡马车发生侧翻,死伤了几十人,也有人冻死在逃亡路上,而且安禄山大军如期占领了易州,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屠杀事件,行路艰难和对家的依恋使河北道的逃亡风潮迅速降温了,甚至一些逃亡山区的民众也因难以忍受山中的寒冷而陆续回家,河北官员的努力遭到了挫折。
  入夜,恒州真定县,几十名骑马之人飞驰而至,马蹄上绑了稻草,大大降低了路滑的危险,他们人人身着厚厚的夹袄,汗水浸湿夹袄,又结了冰,使他们看起来就像穿了盔甲一样,一行人奔至城门口翻身下马,为首官员拍了拍身上硬硬邦邦的冬衣,又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低声骂道:“狗屎天气,真他娘的该死!”
  城门已经关闭,城楼上有人问道:“下面是什么人?”
  “我们是从易州过来,我是易州司马蒋孝通,请问颜太守在城内吗?”
  城门轰隆隆开了,吊桥放下,十几人牵着马匹进了城,守城的士兵是恒州的团练兵,相当于后世的武警,不属于正规军队,人数也不多,一般一个县也就一两百人,主要是负责看守城门,但真定县却有一千团练兵,由一名果毅都尉统帅,蒋孝通等人走进城门,守城校尉上前拱手道:“颜太守下午刚到,就在县衙内。”
  停一下,校尉又低声问道:“蒋司马,安禄山的军队到哪里了?”
  “唉!前锋已经到定州望都县了,比我预想的快得多,时间不等人啊!”
  校尉点了点头,心中感到沉甸甸的,蒋孝通翻身上马,带着一行人向县衙而去……
  恒州太守颜杲卿是颜真卿的族兄,他也是得到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带着长史袁履谦赶到了真定县,之所以来真定县,是因为真定县有一千团练兵,这是上次井陉大屠杀后,郭子仪留给恒州的一支地方军,主要是用于普通民众的疏散,但对于颜杲卿和恒州的地方官,这一千团练兵却是他们的一根定心针。
  县衙议事堂内灯火通明,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真定县令贾深、团练果毅都尉张继良等等十几名官员正在商量应对安禄山造反之策,这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团练兵果毅都尉张继良的身上,他手下有一千士兵,如果他没有抵抗的意志,那他们今晚的开会就没有任何意义。
  会议已经进行了半个时辰,每个人都表了态,只有果毅都尉张继良至始至终一言不发,颜杲卿不满他的沉默,便追问道:“张将军是什么态度?请直说。”
  张继良叹了口气道:“我还能说什么呢?我这一千人给别人填牙缝还不够,你们还要指望我抗击安禄山的五十万大军吗?”
  “张将军,话不能这样说,能不能抗击是一回事,而想不想抗击又是另一回事,打不过咱们可以撤,可如果你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那我们也无话可说了,张将军,战与不战,你先把态度表明。”
  “这个……事关重大,让我去和弟兄们商量一下。”
  张继良显然不想做出什么承诺,他知道自己一旦做出承诺,如果又无法办到的话,这些文人就会把他竖起来作为背叛的例子。
  张继良并不是郭子仪手下的将领,他原是恒州兵府的果毅都尉,恒州兵府因士兵逃亡殆尽而自然消亡后,他因朝中有人而改任定州司马,在官场混了五六年,张继良已经从一个兵油子变成了官油子,凡事不冲锋在前,凡事给自己留有余地,已经成了他的官场座右铭。
  这次郭子仪因他熟悉地方情况而任命他为团练兵果毅都尉,张继良并不高兴,在这个时候领兵,他无疑会被推向风头浪尖。
  张继良的不表态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失望,颜杲卿又不甘心地追问道:“那张将军什么时候给他答复,今天晚上可以吗?”
  “今天……晚上么?”
  “是!事情紧急,你必须要尽快给他明确的答复。”
  “那好,我这就回去商量。”
  张继良向众人拱拱手,便迅速离开了大堂,望着他的离开,袁履谦摇摇头叹道:“此人恐怕会投降安禄山。”
  贾深眉头一皱道:“此人或许可能,但他手下军队都是郭子仪的士兵,难道他们也会投敌吗?”
  “算了,先不说他。”颜杲卿对众人道:“我们来商量一下如何保民,这是朝廷的意思,尽可能地保护民众不被屠杀。”
  这时,门外忽然有人禀报道:“颜太守,从易州来的蒋孝通等人求见。”
  “啊!”
  颜杲卿一声惊呼,连忙道:“快!快请他们进来。”
  片刻,从外面走进来三人,为首之人正是易州司马蒋孝通,他身后还有从幽州逃出的马浚和一名长着娃娃脸的部属。
  “卑职参见颜使君!”蒋孝通上前向颜杲卿深施一礼。
  “不要多礼了,快坐下吧!”
  形势危急,颜杲卿也顾不上什么官场礼节了,他也认识马浚,便向他点点头,而另一个长着娃娃脸,显得十分憨厚的年轻人他却不认识,颜杲卿也不在意,这或许是蒋孝通子侄。
  他的长子泉明和幼子季明不也在座吗?
  “蒋司马,先说说易州形势。”
  蒋孝通叹了口气道:“安禄山派大将史思明向西进攻河东,先锋李钦凑已经兵至定州望都县,听说先锋有贼兵两万,望都县县令齐荣投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