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4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7/699

  高仙芝走到王帐前,对站岗的侍卫道:“去转告王爷,说我有要事求见。”
  侍卫有些为难道:“高帅所有不知,王爷昨晚半夜才睡,现在去叫王爷,王爷发怒,我们吃罪不起!”
  “浑蛋!”高仙芝勃然大怒道:“难道我不知道吗?我有极重要的军机大事,误了大事,你们可要掉脑袋的。”
  侍卫见高仙芝发怒,只得匆匆去了,过来半晌,他苦着脸回来道:“高帅,王爷请你进去。”
  高仙芝快步走到寝帐前,李璬的两名贴身侍卫给他做了个请的手势,高仙芝一挑帐帘,一股呛人的脂粉浓香扑面而来,高仙芝犹豫了一下,若在平时,他是万万不会进去,但现在形势危急,他只得硬着头皮进去了。
  大帐内铺着厚厚的地毯,四周挂满了色彩艳丽的蜀锦,各种名贵玉器瓷瓶陈列其中,李璬已经起来了,穿着一身白色中衣,盘腿坐在铜镜前,两名神态娇慵的侍妾身着薄薄的春衫,一左一右,正替他梳头洗漱,高仙芝暗暗摇头,这可是军营,蜀王也未免有点过了,他快步上前,躬身施一礼道:“高仙芝参见王爷!”
  李璬笑着摆摆手,“高帅就不必客气了。”
  李璬年约三十余岁,皮肤白皙,长眉细目,颇有几分灵动之气,他是李隆基的第十三子,在诸子中以勇武而著称,但在拥兵巴蜀后,他的生活开始日渐糜烂,原黝黑粗糙的皮肤也滋养得白皙细嫩起来,同时他也变得野心勃勃,每日做梦也在想着九五之尊,这次他出兵关中,很明显就是冲着皇位而来,在得到父皇的承诺后,他的野心更加膨胀了。
  李璬瞥了一眼高仙芝,见他眼中忧心忡忡,便笑道:“高大帅有什么要紧事?”
  高仙芝叹了口气道:“王爷或许还不知道,李庆安在绥州大败安禄山,范阳军全军覆没。”
  “什么!”
  李璬大吃一惊,他几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说全军覆没!”
  高仙芝点了点头,“我的斥候探来的消息,安禄山侥幸渡河逃脱外,其余九万大军,全军覆没。”
  李璬怔住了,半天没有反应过来,高仙芝又道:“李庆安既然全歼安禄山军,那么他的下一步目标必然就是关中,王爷,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李豫一定会命他来对付我们,王爷,形势危急,请王爷早日定夺。”
  “这个……”
  李璬心烦意乱,他摆摆手,命两个侍妾下去,站起身在大帐中来回踱步,其实高仙芝已经有了对策,但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李璬地决定,他已经非常了解这个王爷了,非常独断专行,在他没有垂询之前,若你主动说了,就算是天大的好计,他一时接受了,但事后也会耿耿于怀,会在别的事情上找你的麻烦。
  这时,帐外传来了禀报声,“禀报殿下和高帅,吴山县的陇右军已经出现了异动,有东进的迹象。”
  “该死的哥舒翰,他倒反应得快。”
  李璬低低骂了一声,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回头看了一眼高仙芝,见他似乎胸有成竹,不由有些不悦道:“高帅是有对策了吧!为何不早说?”
  “属下只是一点浅见,怕殿下不同意。”
  “你说就是了,如果对策不错,我自会同意。”
  高仙芝沉吟一下便道:“殿下,我已经得到消息,荆州军撤离汉中后不久,关中军也随即撤回了长安,现在汉中空虚,不如我们驻兵汉中,进可入长安,退可回巴蜀,粮草供应也有保证,而且可以防止关中军队趁巴蜀空虚而偷袭我们后方,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李璬背着手沉思了片刻,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对策,正如高仙芝所言,进可入长安,退可回巴蜀。
  他点了点头道:“高帅说得极是,我同意暂撤汉中。”
  “卑职这就去安排。”
  高仙芝转身刚要走,李璬忽然想起一事,便叫住了他,“大帅请留步,本王还有一事。”
  高仙芝停住脚步,转身道:“请殿下吩咐!”
  李璬有些暧昧地笑道:“高帅,上次我说过,愿娶雾娘为次妃,高帅说要和雾娘去商量,不知你们可商量好了?”
  高仙芝面露难色,半晌才道:“这段时间忙碌于殿下的大事,这件事我倒忘了,等关中之事完结,我会好好和雾娘说一说。”
  李璬脸沉了下来,拉长声音道:“高帅不会是推脱之辞吧!”
  “哪里!殿下多虑了。”高仙芝连忙笑着解释道:“殿下看中雾娘,是她的福气,我一定会劝服她。”
  “好吧!我再耐心等一等。”李璬勉强笑道:“此事不急,高帅先去忙撤军之事,我们以后再说。”
  高仙芝行一礼便快步去了,李璬望着高仙芝的背影,轻轻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高仙芝,难道你也有异心不成?”
  ……
  由于安西军即将进入关中,剑南军倍感压力,在高仙芝的提议下,李璬最终决定南撤汉中,就在他们作出决定的当天下午,十万剑南军便拔营向汉中方向撤退了,但凤翔的对峙局面并没有被打乱,随着哥舒翰大军的东进凤翔,将郭子仪的朔方军牢牢锁在凤翔,直到此时,谁也不知道哥舒翰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但长安的局势却随着安禄山军队的败亡而出现破局之相。
  长安,安西军大胜范阳军的消息在一天之内,便俨如三月的春风,扫遍了长安的每一个角落,胡兵残暴和安禄山的阴云一个多月来沉甸甸压在每一个的心中,这一刻,彻底被胜利的春风一扫而光,到处都是喜庆的笑颜,民众们敲锣打鼓欢庆胜利,长安米价再次下跌,跌至斗米二百文。
  与庶民一样欢欣鼓舞的是朝廷的官员,开始有官员陆陆续续重回朝房,大明宫和皇城再一次热闹起来,众人聚在一起谈论着时局的走向,安禄山遭此重挫,至少三年内不敢再打关中的主意,有的官员认为安西军应该趁胜追击,彻底歼灭安禄山,但也有不少官员不赞成,安禄山虽遭到挫折,但他实力仍然强大,他之所以败在关内道,很大程度上是他离开了本土,如果这一战爆发在河北,安禄山未必会输,官员们各执己见,争吵成一团。
  在大明宫紫宸殿,裴旻兴奋地向李豫的御书房走去,他手中拿着一份奏折,神情十分激动,他不仅得到了李庆安大败安禄山的喜报,也得到了剑南军向汉中撤军的消息。
  紫宸殿御书房内,李庆安大胜的热度已经稍稍降了温,天子李豫正和刑部尚书李砚商量着渭南县一万顷皇庄的事宜,那是李隆基的私人皇田,李豫一直不敢轻易动它,但随着他和李隆基彻底决裂,李豫终于决心对这一大片田庄动手了,一万顷最肥沃的土地,如果按二十亩一户来算,那可以增加两万户自耕农,每年可增加两万贯户税和三十万石粮食租税,令李豫怦然心动。
  “陛下,这片皇庄非同小可,它可以说是一座风标,如果能将它彻底摧毁,则就向天下昭示陛下解决土地问题的决心,臣建议陛下下诏向天下颁发此事,让大唐各州为之效仿,凡限田还农有功之臣,陛下将提拔重用。”
  李豫沉思良久,他缓缓摇头道:“爱卿之言有理,不过朕的想法还是先彻底解决了关中的土地兼并问题,再逐渐向河南府和河南道一带推进,现在暂时不宜向全国推广,朕担心引发全国的大乱,而且关中只解决了大半皇亲国戚的占田,所以朕还想继续在关中深化土地改制,下一步,朕打算清查高官重臣的土地,如果有可能朕还想准备一部分军田。”
  李豫背着手走了两步又道:“这次渭南县的皇庄事关重大,朕决定亲自去渭南县,宣布皇庄正式转为官田,朕想这也是一种姿态。”
  “臣赞成陛下的决定,陛下亲自宣布皇庄收官,确实意义非同寻常。”
  这时,一名宦官进来禀报道:“陛下,李翰林和裴尚书来了。”
  李豫笑了笑道:“请他们进来!”
  他又对李砚道:“皇庄之事不能再拖,明天朕要召开政事堂会议,可能没有时间,后天,朕就和爱卿一起赴渭南县处理皇庄之事。”
  “好!臣先派人去准备。”
  两人作出了决定,这时,李泌和裴旻快步走了进来,李泌笑道:“陛下,裴尚书又给你带来好消息了。”
  裴旻上前行一礼,道:“陛下,凤翔有好消息传来。”
  “先别慌说,你们都坐下!”
  李豫热情地招呼自己这几个心腹重臣坐下,又命人给他们倒了茶,这才笑问裴旻道:“裴尚书请说吧!”
  “陛下,蜀王撤军回汉中了。”
  “果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李豫感慨万分道:“李庆安大败安禄山,蜀王感觉到了威胁,便主动撤军了,不过撤到汉中也只是暂时,他们很可能会卷土重来,关键我们要有足够的实力。”
  他看了看李泌,见他沉思不语,便笑道:“李翰林在想什么?”
  “臣在想哥舒翰,这个人很奇怪,他率军进京的用意至今还是个谜,现在又把郭子仪给拖住了,臣着实有点担心,此人极可能另有企图。”
  “朕也很奇怪,朕原以为他是来帮朕,现在看起来并不是,朕决定派人去质问他。”
  众人都沉默了,哥舒翰的举动确实令人生疑,但谁也说不出原因,李豫又摆摆手笑道:“先不谈他,如果他有造反之意,朕会让安西军和朔方军联合剿灭了他,现在我们说一说李庆安之事,既然杨国忠已经把右相之位空出来,朕决定正式封他为右相中书令,同时兼安西大都护暨安西节度使,各位爱卿可有反对?”
第四百三十章
杨家不甘
  骊山华清宫,这里是大唐皇帝冬季度假及处理朝务的离宫,在中唐历史上,这里曾写过浓丽色重的一笔,‘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随着那一段风流历史的结束,华清宫也变得冷清了,它已经不再有任何政治意义,也没有朝臣来这里讨论军国大事,它渐渐已经被人遗忘。
  此时的华清宫内,除了十几名看管宫殿的宦官宫女,偌大的宫殿群内只住着一个和它命运息息相关的人,一个割断了长安烟花繁盛的弱女子。
  华清宫附近只有一个营驻扎,不到五百名士兵。
  这天上午,两辆马车在官道上远远地出现了,跟着数十名骑马家人,随着马车慢慢走近了华清宫,车帘拉开了,露出了杨花花那张娇媚依旧的脸庞,可如果细看,便会发现她的面容已经憔悴了许多,李豫的田亩改制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她藏在田庄的一百五十万贯钱财也全部被李豫夺走,她并不关心杨家的死活,但她却不能接受自己钱财的巨大损失,虢国夫人之名她可以不要,但钱却是她的命根子。
  此刻,杨花花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远方掩映在丛林的宫殿檐角,虽然她对此行并没有多大的把握,但无论如何她要试一试。
  坐在她对面的是二姐杨玉珮,也就是曾经的韩国夫人,她被夺了名爵,丈夫也丢了官职,不仅如此,她藏在杨花花田庄里的十万贯钱也被官兵抢走了,杨玉珮沮丧到了极点,这可是她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养老钱,居然被夺走了,这让她几乎要崩溃,本来她想去找当贵妃的女儿,但宫中有消息传来,女儿可能会因杨家牵连而被废,吓她不敢再进宫去找女儿,无奈,她只得来找三妹,正好杨花花要去华清宫,她便一起跟来了。
  “三妹,你说玉环肯替我们出头吗?”
  杨玉珮忧心忡忡,她凭着直觉,此行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她们的四妹连贵妃都肯放弃,还会再帮她们吗?
  “这不是她肯不肯的问题,这是她必须要做之事。”
  杨花花想着自己的钱财良田被夺走,她恨一阵咬牙切齿,道:“只要她还是杨家的一员,她就必须替我们出头,当初我们是因她而富,现在我们杨家衰败了,她焉能置之身外?”
  “可是……”
  杨玉珮还想说,恐怕李隆基也没有办法了,可见杨花花愈加阴沉的脸,她未说出的话,又咽了回去。
  这时,她们的管家已经和华清宫的驻防士兵交涉好了,军士对她们马车放行,杨花花望着一株大树上的人影,良久,她淡淡道:“只要她想管,没有她做不到的事情。”
  ……
  在华清宫的东北角的一座道观里,杨玉环正手捧一把麦子给十几只喜鹊喂食,两只松鼠在紧靠窗户的一株大树上急不可耐地上串下跳,等候着杨玉环身后的两块粟米干饼。
  “别急,等我喂完喜鹊,就喂你们。”杨玉环笑着对松鼠道。
  她身着一袭白色道袍,乌黑的头发披散在肩上,脸上不施半点粉黛,但皮肤依然白嫩细腻,姿容俏丽动人,她铅华尽洗,更多了几分出尘离世的清雅。
  在华清宫已经呆了一年多了,杨玉环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清幽雅静,以松鼠为弟,以喜鹊为子,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尽管李豫把整座华清宫都给她为静养之地,但杨玉环却从来没有离开这座道观一步,那些温泉殿阁,对她而言已经是遥远的往事,她只想在这里平平静静地度过下半生,不愿再去过问那些恩怨情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7/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