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699

  李文俊年约三十岁,身体十分文弱,但他学问造诣却很深,颇受太学生们的敬重,今天是休朝日,国子监也放了假,他正在家中读书,忽然听母亲说恩人来访,他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等出来见是李亨,吓得他连忙跪下见礼:“卑职参见太上皇陛下!”
  “起来!起来!我不是来摆架子的。”
  李亨把他从地上拉了起来,却见他的衣服缀满了补丁,不由一怔,这时,李文俊的妻子也连忙上前施礼,李亨见她面有菜色,还有两个孩子也面黄肌瘦,带有病容,不由暗暗叹了一声,李文俊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一个文弱书生,三年不发俸料,一大家子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我来看看你们!”本来李亨有一肚子火,现在火也发不出来了。
  “太上皇请进!”
  李文俊连忙请李亨进客堂,李亨背着手向房里走去,走到门口时却见一只簸箕里堆满了写秃的笔,他不由一愣,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文俊见妻子要开口,连忙给她使个眼色,干笑一声道:“这是我练字用秃的笔,让太上皇见笑了。”
  李亨不由呵呵笑道:“你的字本来就写得极好,又这么刻苦,等会儿给我写一幅书法。”
  “一定!一定!太上皇请。”
  李亨进了客堂,客堂不大,家具都十分陈旧了,但清理得却很干净,一尘不染,李亨坐了下来,这时,他妻子端进两杯水,歉然道:“家里正好没有茶团了,我马上去买,暂时只能以水代茶,请太上皇多多包涵!”
  “不客气,不用买了,你们去忙,我和文俊侄儿说几句话。”
  李文俊妻子退了下去,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李文俊不敢坐下,垂手站在一旁。
  李亨注视着他,见他眼中有些不自然,知道这是个不会扯谎的人,但李亨也不急着问那件事,便道:“我想问问你,三年没发俸禄,你们家是怎么熬过来的?”
  半晌,李文俊低声道:“卖土地,二十五亩永业田在三年前便已经卖掉了。”
  “买了多少钱?”李亨又不紧不慢地问道。
  “我们家是中田,又在比较边远的三水县,一共卖了一百五十贯钱。”
  “一百五十贯钱用三年,应该还能勉强糊口吧!怎么你两个孩子都瘦成那样?”
  李文俊摇了摇头,神情黯然,李亨眯着眼看了他半天,忽然问道:“你收安西的钱了吗?”
  李文俊的脸蓦地胀得通红,他跪了下来,磕头道:“卑职不敢隐瞒,我确实收了,但不敢用,都收在箱子里,如果朝廷有旨,我就立刻上交。”
  李亨重重地哼了一声,“你告诉我,他们给你多少钱?”
  李文俊嘴唇咬得发白,半天才道:“我签过保密契约,绝不能传出去。”
  “口是心非!”
  李亨重重地一拍桌子,怒道:“既然你要上交,现在却又不肯说,你对我保哪门子秘密,你说还是不说?”
  万般无奈,李文俊只得低声道:“安西给我每月三十块银元,到时会有人专门送来,说这是安西的特别补助,赵王殿下听说了杨兵曹的夫人被生计所迫去卖春最后自杀一事,他很痛心,让我们安心为官,不要去做那些贱活。”
  “呵!不错嘛!三十块银元一个月,差不多是你俸料的三倍,李庆安对你很大方,那你一定很感激了,对不对?”李亨的目光变得严厉起来。
  李文俊一咬牙道:“是!我非常感激,不只是我,所有的官员都感激不尽,太上皇或许不知道,我们的日子实在太苦了,我们要养家糊口,可朝廷三年不发俸料,想做买卖没本钱,也丢不起那个人,只有卖田卖宅,我的同僚罗助教夜里去东市干活挣钱,结果被人羞辱,回来差点自杀,这些太上皇都不知道吧!我们连小商小贩都不如,斯文丢尽,我们感激赵王殿下,至少他给了我们最起码的尊严!”
  这时,李文俊的妻子也进来跪下,泣道:“我家文俊也可怜啊!为了养家糊口,便替人抄书,每天抄书到半夜,三年了,用秃的笔都快有一簸箕了,就在门口,太上皇刚才不是看见了吗?”
  李亨愕然,半晌才道:“你们不是卖地得了一百五十贯钱,一年用五十贯,虽然少一点,但也不至于苦成这样。”
  夫妻两人再也忍不住,都哭了起来,李文俊哽咽道:“父亲去世借不少钱,还债就用去了六十贯钱,母亲多病,这三年看病吃药就至少用了六七十贯钱,现在米价天天在涨,日子真的很难过,这些天孩子又生病了,若不是安西送来三十块银元,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了?”
  李亨心中虽恨他收李庆安的钱,但见他们家窘迫成这样,也有些于心不忍,只得叹了口气道:“算了,这个钱你也不要上交了,就用吧!给孩子看病,买些衣服,反正也不是你一个人拿钱,法不责众,朝廷也不会拿你们怎么样。”
  李文俊心中感激,连忙磕了一个头道:“多谢太上皇,我们也知道拿安西的钱不妥,但这毕竟不是安禄山的钱,我想朝廷应该能谅解我们,只要朝廷正常发俸料,我就绝对不会再要安西的钱。”
  他妻子跪在一旁却有些舍不得,便暗暗掐了丈夫的腿一下,李亨看在眼中,心中暗暗不禁苦笑,朝廷哪有钱发俸料,不说他们,连自己都一年没有了,全靠一点老底,都怪自己那个逆子不争气,只想养军队,却不管官员,中高层官员或许家道殷实,要不要俸禄无所谓,可这些底层的官员全靠俸料养家糊口,他多少也应该发一点,也不至于被李庆安钻了这个空子,无能啊!
  ……
  “无能啊!”
  从李文俊家出来,李亨心中憋闷的慌,禁不住仰天长叹,一年前,他完全可以收拾杨家,能得一大笔钱,可以解决多少问题,可他却不敢,现在杨家把财产转移走了,现在才想到收拾霍国夫人,收拾也可以,派三百士兵便可解决了,他却又要搞什么大三司会审,要以理服人,可人家就会引颈待戮吗?会和他讲道理吗?简直幼稚之极!李亨冷笑连连,他什么都不会去说,就想看一看他怎么收场。
第四百一十五章
霍国公主(上)
  就在李亨在长安城明查暗访之时,李豫也在御书房召开会议,和几名重臣商讨霍国夫人占田一案,形势已经将李豫逼得无路可走,不知是谁在军中放了风,说朝廷钱粮空虚,将无力支付粮饷,有十几个营开始闹了起来。
  逼得李豫不得不在十万军中先放了粮米,暂时稳住军心,但钱从哪里来?最起码也要一百万贯,可他手上只有五十万贯。
  为此,李豫只得厚颜向李庆安借钱,但安西发来的消息,李庆安答应借钱,可是有附加条件,要用孟云和罗正义的人头来换,这怎么可能,孟云和罗正义现在是他手下大将,各自手握重兵,怎么可能把他们人头送来李庆安,无奈,李豫只能重新把目光盯在了霍国公主一案上。
  但随着霍国公主主动退还土地,缚下人问罪后,李豫的几个心腹重臣对霍国公主一案也出现了分歧。
  王珙是反对者,他从一开始就不太赞成对霍国公主动手,他的理由很简单,李豫本来势单力孤,如果强行法办霍国公主,无疑会得罪整个宗室,将自己推到宗室的对立面,使他更加孤立。
  王珙知道,要想劝服李豫,必须要给他找一条出路,他便起身笑道:“陛下,臣考虑了很久,其实我们也有办法募集资金。”
  李豫今天在休朝日召集几个心腹重臣来,是想和大家商量霍国夫人一案的下一步走势,不料王珙却说有办法弄钱,当然,这也是他极为关心之事,他立刻笑道:“王相国请说!”
  “多谢陛下!”
  王珙笑了笑便道:“臣这些天一直在东西两市调查,臣发现朝廷虽然无钱,但民间殷实,很多大商人都是百年积累,富可敌国,他们也愿意花钱买一些东西。”
  “王相国该不会说卖官吧!”旁边李砚冷冷道。
  李砚是个清誉卓著的大臣,他一直很反感王珙,王珙的酷吏往事让他不齿,若不是看在李豫的面上,他绝不会和王珙共处一室。
  王珙被他说破了想法,不由有些恼羞成怒,道:“请李尚书不要打断我的话。”
  李豫摆摆手笑道:“请王相国先生,李尚书再发表见解。”
  王珙狠狠瞪了李砚一眼,又继续道:“我是说卖官,但并不是卖职官,可以卖散官、可以勋官、可以卖爵位,尤其是爵位,很多大贾都愿意花大价钱来买,他们宁愿不要赐田和俸禄,只想要这个头衔,因为可以改变他们的低贱的身份,可以传给子孙,臣就想,这既不影响朝廷政务,又不增添负担,只是一个虚名罢了,何乐而不为。”
  王珙刚说完,旁边的裴旻便打断了他的话,“王相国打算给商人授予爵位,因为他们有钱,那么,那些为国浴血奋战的边关将士们又会怎么想,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一点点荣誉,商人们便用钱买到了,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李砚也接口道:“裴侍郎说得对,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钱不能买一切,有些东西再缺钱也不能卖,否则,卖的不是爵位,而是我大唐的风骨。”
  “你!哼!”
  王珙被他们二人驳得哑口无言,他怒气冲冲坐下了,李豫脸上有些尴尬,其实他也有点动心,卖爵位其实也不错,只要能弄到钱,这些小节他已经不在意了,可是李、裴二人的大义却使他无话可说。
  这时李砚又道:“其实臣也考虑过,臣曾任京兆尹,非常了解民情,知道有些应急之法,弄个五十万贯钱,应该没有问题。”
  李豫大喜,若能弄到五十万贯钱,就能解他燃眉之急了,至少他可以支付一半的军费。
  “李爱卿请说!”
  李砚起身道:“陛下,朝廷虽然没有钱,但有不少房产,还有两市的店铺,这些都是属于朝廷,可以变卖一部分,尤其是西市的店铺,每间店铺更是价值万贯,平时朝廷只收微薄的租金,其实完全可以加大租金,如果陛下嫌租金太慢,那就先卖五十间,臣之所以不赞成多卖,是因为万贯现钱不是每个商人都拿得出,物以稀为贵,店铺卖多了就不值钱了,索性就限量卖五十间,一些大商人肯定愿意掏钱买,五十万贯钱,臣以为没有问题。”
  旁边裴旻也笑道:“臣也建议可以暂时向柜坊借钱,当年李林甫就借过,过了两年才还,陛下可以先借五十万贯,给官员们发一点俸禄,臣知道很多底层官员的日子都很难过,陛下应该考虑他们的难处了。”
  李砚和裴旻的两个建议让李豫眼前一亮,几天的焦头烂额到这时终于得到了一点出路,他的心一下子畅快起来,笑道:“说得不错,朕认为很好。”
  王珙见圣上赞许他们,而否定了自己,他心中却极为不满,他冷冷道:“既然有钱了,那就不用再树敌宗室了吧!霍国公主一案,我看就此了结。”
  “臣坚决反对!”
  李砚站起身,争锋相对道:“办霍国公主一案不是仅仅为钱,而且还是为了遏制我大唐的土地兼并,让那些宗室权贵们把多占的土地退回来,如果不能解决土地问题,那明年的财政怎么办?后来的财政又怎么办?陛下,恕我直言,我大唐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后果之严重,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若再不采取有力的措施遏制,人民无法生存,大唐必有大乱,而且就在这几年,大唐帝国已经不能承受土地兼并之重。”
  王珙也反驳道:“你以为会那么容易让他们退田吗?平头小民会乱,宗室权贵何尝不会乱?而且乱得更狠,历史上这种情况还少吗?臣认为,最多让他们交一点田税,但决不能再起动荡,陛下现在实力很弱,不能过多树敌。”
  裴旻也忍不住道:“臣赞成李尚书的意见,这是圣上第一次与土地兼并对垒,如果就这么不了了之,势必会让很多对圣上报以希望的人失望,陛下,既然已经做了,就要强硬到底,就算失败了,也能让大家看到陛下解决兼并的决心,臣主张继续追查霍国公主一案。”
  李砚毅然道:“陛下,臣愿意担任霍国公主一案的主查,请陛下放权,有任何后果,臣一力承担!”
  李豫被他们几个争吵弄得头昏脑胀,他摆摆手道:“霍国公主一案让朕再想一想,朕会做出决定。”
  停一下他又道:“不过卖西市店铺和借钱一事可行,这两件事就交给裴侍郎全权负责,尽快给朕筹集钱款,军队马上要闹事了。”
  ……
  几名重臣离去,李豫心中烦乱,他慢慢走到窗前,呆呆地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几株槐树,他登基已经近一年,可这一年发生的种种事情使他心力憔悴,无数人指责他软弱无能,指责他没有能带领大唐走出困境,反而使大唐在衰弱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为此,李豫心中充满了困惑和委屈,他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看不见因果,造成今天大唐恶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是他的祖父四十年放纵权贵对土地兼并,放纵对边关大将的监管,以至于最后不得不用藩王分封来强化对地方的控制,便带来了今天财源断绝、地方失控的恶果,几十年甚至百年的积累的问题都一下子爆发出来,却要他李豫在短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怎么可能办得到。
  李豫心中感到无比的委屈和愤怒,愤怒是他的皇祖父至今还在干政,他的皇祖父要的只不过是一个皇权,却无视帝国大厦将倾。
  一旁,李泌一直坐在墙边,这次会议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开口,他在观察这次会议中的一些微妙之处,他已经发现了内部的不谐,发现了王珙和李、裴二人的矛盾,这种矛盾有个人好恶,也有理念上的冲突,这让李泌多了一份忧心,这三名重臣是李豫赖以执政的梁柱,若他们之间出现了问题,李豫的皇位恐怕就会进一步岌岌可危了。
  李泌没有急于告诉李豫这个情况,他坐在一旁静静地望着李豫削瘦的背影,他能理解这个年轻皇帝所承受的压力,他现在已经不再只面对皇位的稳定,而是要面对整个大唐帝国的安危,这个略显柔弱的肩膀能否担得起这份重负,李泌心中也充满了担忧。
  “先生,霍国公主一案,我该不该走下去?”李豫终于开口了。
  他慢慢转过身,望着他的师傅,眼中充满了困惑,“王珙说得没错,李砚讲得也有理,我心中一片茫然,恳请先生指点。”
  李泌理了理思路,他刚才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他有了答案,现在是需要李豫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刻了。
  “陛下,臣只问一句,陛下是要家还是要国?”
  李泌这句话仿佛黑夜中划过的一道闪电,照亮了李豫的心路,但瞬间又消失了,他理解了一点,但又被重重的困惑淹没了,他走到李泌面前,单膝跪下,用一种近乎虔诚的目光注视着李泌,“此时将是我一生的转折,请师傅直言,任何话我都能承受得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