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699

  他也不想再提此事了,便起身道:“父王,孩儿要去准备参加寿宴,先告辞了。”
  李琮心中想着朝露,便急匆匆地去安排搭建高台。
  李俅却骑马离开了庆王府,在长安城绕了几个弯,来到了凉王府,凉王府也就是前太子李亨的府第,位于永福坊内,是一座孤零零的宅子,自从李亨被罢免太子之位后,这里便成为了长安最冷清之地,李亨几乎从不出门,也没有人来拜访他,台阶上已经长出了青草。
  刚开始,李隆基对他监视颇严,他的一举一动都要报告,但随着时间流逝,李隆基对他也没有兴趣了,从今年二月开始,便取消了对他的监视,今晚上的贵妃寿宴,李亨也接到了请柬,他命人送了几色寻常礼物进宫,自己则准备去参加寿宴。
  此刻,李亨正在书房里拆阅一封信,信是李庆安给他写来的,这也是满朝文武中唯一还和他保持联系之人。
  李亨颤抖着手打开了这封信,从他被废至今已经一年另一个月了,他的两鬓略显斑白,仿佛老了十岁。
  ‘太子殿下在上,臣李庆安叩首……’
  李庆安的第一句话便让李亨的泪水涌了出来,他克制住鼻子的酸楚,用手背擦去泪水,继续往下看。
  ‘臣已经在着手收复碎叶,目前臣有兵力近八万人,完全可为大唐恢复旧江山,臣准备在打下碎叶后,着手迁移汉人到碎叶定居,使之形成大唐一州,开垦土地,畜牧屯田,使碎叶成为大唐西进的基地,在军需物资上能自给自足……’
  李庆安这封信足足写了十几页,李亨认真地读着,在信的最后,李庆安写道:‘臣以为,殿下虽遭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储君之路就此断绝,臣当联系忠心之旧臣,为殿下重入东宫竭心尽力,愿殿下振奋精神,不负臣的期望,只要臣还在,太子党就永不会消散。’
  李亨的泪水再一次涌出,心潮起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在患难之时,他才能看到真正忠心于自己臣子,只要李庆安还在,太子党就永不会解散。
  这时,门口传来心腹宦官李静忠的声音,“殿下,有人求见!”
  李亨连忙收起信,问道:“是谁?”
  李静忠犹豫了一下,道:“是庆王之子李俅。”
  “是谁?”李亨怀疑自己听错了。
  “殿下,是庆王之子。”
  李亨沉默了片刻,便点了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李亨将李庆安的信点燃了,直到它烧成灰烬,才扔进香炉之中,现在他对谁也不相信了。
  很快,李俅被领了进来,他进门便躬身深施一礼,“侄儿参见叔父!”
  李亨这才想起李俅是自己二哥李瑛之子,想起太子瑛早年被废,与自己同病相怜,他不由有一丝伤感,便摆了摆手,温和地道:“侄儿不必多礼,请坐吧!”
  “谢叔父!”
  李俅坐下,便道:“今天侄儿来不是以庆王之子,而是前太子之子,我的父亲不是庆王琮,而是太子瑛,望叔父能明白侄儿的苦心。”
  李亨怔住了,良久他才问道:“不知侄儿今天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俅从怀中取出一书,递给李亨道:“叔父还记得以前在书房里伺候的宦官王安良吗?这里就是他的藏身之处。”
  ‘王安良?’李亨依稀还记得一点,东宫被废时,一大批东宫的宦官宫女被放出宫,王安良就是其中之一。
  李亨点点头,问道:“这个宦官与我有关系吗?”
  “大有关系,当初叔父书房中的那只小人,便是他放的。”
  “什么!”李亨‘腾!’地站了起来,眼睛暴瞪,急道:“你是说,从我书房中搜出的小人,就是他所为?”
  李俅缓缓点头,“正是他所为,这个宦官其实是庆王安插在东宫的眼线,事成后,他被我藏匿起来,现在他就在我手中,叔父若想要他,随时可以拿去。”
  说完,李俅目光注视着李亨,李亨慢慢坐了下来,咬牙切齿道:“原来是他!我要亲手杀了他。”
  “叔父只想杀了他那么简单吗?”
  “不!我要把交给父皇,还我一个清白。”
  李亨心中激动得难以抑制,他从来就没有诅咒过自己的父亲,这个清白他一定要讨回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克制住内心的激动,问李俅道:“你告诉我这些做什么?”
  “很简单,我希望叔父能够重入东宫。”
  “为什么?”李亨浑浊的目光一下子变得锐利无比。
  李俅的眼中闪过一丝伤感,淡淡一笑道:“或许是叔父的遭遇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生父,我希望生父的悲剧不要再次发生,当然,在所有的叔伯之中中,我看好三叔,这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前途。”
  说到这,他又取出一书,笑道:“除了这个王安良,还有那个巫婆的儿子,他也是一个关键证人。”
  ……
  时间渐渐到了下午,开始有官员的马车向曲江池驶去,许多普通人家也携妻带女凑热闹似的向曲江赶去,就算进不了芙蓉园,感受一下奢华也是一种人生享受。
  天还没有黑,但曲江池畔的芙蓉园内已是流光溢彩,各种花灯、宫灯将芙蓉园内衬托如人间仙境,四周早已戒备森严,近万禁军将芙蓉园一带包围起来,所有的来客都要凭请柬入内,并要在大门口登记,包括家人子女。
  离黄昏还有半个时辰左右,明月母女三人的马车缓缓地停在了芙蓉园大路边的登记处,这里已经停了十几辆马车,长长的一排桌子前,不少宾客正在签到。
  明月母女三人下了马车,裴夫人身上有诰命,她穿的是正式诰命夫人朝服,而明月依旧穿着一袭红色的六幅宽裙,腰带系在腋下,格外的俏丽修长,上身穿着丝薄短衫,披一件七彩霞锦,发梳成高髻,美貌端庄,显得她国色天香、光艳照人,仿佛云中仙子下凡,她所到之地,立刻引起一片窃窃私语之声,无数双热切的目光向她望来。
  而明珠则撅着嘴,满脸不高兴,她还是被迫穿上了绿色的拖地长裙,裙子确实不合身,将她衬得很小,像个玩偶似的跟在姐姐身后,裴夫人也有些后悔,她把明珠打扮得庄重一点,是想给她找个合适的人家,但这身打扮却给人一种她尚未成年的感觉,裴夫人也无可奈何,暗暗思忖着找个地方给她把裙子换了。
  “明珠!”
  身后忽然有人在大声叫她,明珠回头一看,竟然是她的好友长孙云,她高兴得跳了起来,裴夫人重重地咳嗽一声,严厉地对她道:“注意仪态!”
  明珠无奈,只得老老实实走上前,她见长孙穿着只齐脚背的短裙,打扮得非常随意,心中又是羡慕又是委屈。
  长孙云见她打扮得一本正紧,忍不住捂嘴笑了起来,“明珠,是不是你娘要给你找夫郎了?”
  “才不是呢!”明珠嘟囔道:“我娘死要面子,一定要穿成这样子,感觉就像坐牢一样,难受死了。”
  “明珠,呆会儿咱们坐在一起把!”
  “好啊!和我娘在一起,今晚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了。”
  这边明月取出了请柬,她的请柬与众不同,别人都是红色,而她却是赤黄色,这是杨贵妃的私人请柬,负责登记的礼部官员顿时肃然起敬,取出一本金色的册子放在明月面前展开道:“独孤姑娘,请签字!”
  明月用娟秀的小字写下了独孤明月四个字,她犹豫了一下,又在自己名字上面写下了‘安西节度使李庆安’,这才将笔放下,取出贺仪笑道:“这是李使君给贵妃的一点薄礼,请收下!”
  旁边内侍省的宦官连忙接了下来,“多谢了!”
  这时,裴夫人已经登记好了,站在一旁含笑望着女儿,明月的知书懂礼让她颇感欣慰,她又回头看了看明珠,只见她像只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和长孙云说个不停,她不由暗暗叹了口气,小女儿已经十六岁了,却总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她见明月已经登记好了,便笑道:“那好,我们进去吧!明珠,走了。”
  “娘,我和云儿再说几句,等会儿来找你们。”
  “随便你吧!”
  裴夫人便和明月走进了芙蓉园,芙蓉园是皇家园林,寻常人不得入内,园内布置得富丽堂皇,真花、假花交相辉映,绫罗绸缎挂满了枝头,随处可见玛瑙串成的葡萄,翠玉雕作的石榴,但最动人的却是水面上等的十几顷荷花,也就是芙蓉花,开得正盛,白的、红的,粉的、水面上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杨贵妃便出生在芙蓉花开得最盛的时节,因此她还有一个名字便叫杨芙蓉,在水面上还有大型画舫,等会儿将有歌女在画舫上为贵妃献歌,今天她寿典的主场在芙蓉殿中,这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一半建在水中,一半修在陆地,斗拱大梁,金碧辉煌,气势格外壮观,其中正殿和两个偏殿可容纳五千多人同时用餐。
  五品官员和有诰命的妻子坐在正殿,其他人则分别在两个偏殿用餐,此时,宾客已经来了近一半,大殿中央一队舞姬正翩翩起舞,丝竹之声悦耳动听,由于殿门刚开,大殿内到处是在找座位的人,有宫中的宦官和宫女分别替他们领路。
  正殿中男女宾客分开坐,男宾客在右,女宾客在右,男宾客们很快便找到位子,各自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而女宾客们找座位就麻烦得多,往往找到一半,遇到熟人便兴奋地聊了起来,把替她们带路的宫女晾在一旁,也忘记了找座位一事。
  明月是单独请柬,所以她能坐在正殿,而且坐的是上位,这是四品以上诰命夫人才能坐的位子,人人都穿着庄重严肃的朝服,唯独她服饰艳丽,显得格外地与众不同。
  座位是两人一席,她旁边是兵部尚书令狐飞夫人的位子,但明月却有点心事,她在四周找了一圈,在两个席位后,她找到了崔翘的夫人,崔翘的夫人是和工部侍郎许衡的妻子坐在一起,明月犹豫了一下,便走上前对许衡妻子行一礼笑道:“夫人,我能不能和你换一个位子?我想和崔夫人坐在一起。”
第二百三十三章
曲池寿宴(下)
  崔翘的夫人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李隆基大哥让皇帝李成器之女,被封为襄邑县主,就是李庆安在襄邑县所查封的那座农庄的主人。
  崔夫人名字叫做李双凤,最早并不是嫁给崔翘,是在丈夫死后才改嫁给了崔翘,生下一对女儿,崔烟烟和崔柳柳。
  或许是遗传了父亲的基因,崔夫人长得非常肥胖,骨骼却娇小,让人很担心她的骨头是否挂得住这么多肉,坐在榻上像肉墩子一般,她父亲在天宝元年便去世了,父亲的去世意味着她后台坍塌,没有人替她撑腰了,所以去年丈夫被免去相国,她眼睁睁地没有办法。
  她原本是一个很嚣张的女人,但这一年她却变得十分低调,比从前收敛了许多,她是一个典型欺软怕硬之人,虽然李庆安把她丈夫弹劾下台了,让她痛恨不已,但同时她最怕之人,也正是李庆安。
  明月和她女儿崔烟烟的关系非常好,作为母亲,她和明月也很熟,不过现在不同以往了,以往明月是孩子、是晚辈,她可以以长辈的姿态告诫晚辈,而现在明月是李庆安的未婚妻,长安谁人不知,她的眼睛很毒,一眼便看见了明月的请柬与众不同,竟是赤黄色,那可是贵妃娘娘的私帖,令她又是嫉妒,又是羡慕。
  “明月,当真是女大十八变,你可越来越漂亮了。”
  明月盈盈向她施一礼笑道:“谢谢崔姨夸奖,烟烟和柳柳呢,她们来了吗?”
  “她们都来了,在偏殿呢!她们可不像你,许了一个好夫郎,还没出嫁便能坐在主殿。”
  崔夫人的语气里充满了酸溜溜的味道,她的长女烟烟许给了丈夫的门生,巴蜀的双流县县丞刘封,年底出嫁,她的这个准女婿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进士资格,可是进士又怎么样,他能和李庆安的安西节度使相比吗?
  明月笑了笑,在她旁边坐了下来,崔夫人肥胖的身子勉强向旁边挪了挪。
  这时,正殿内人越来越多,嗡嗡声响成一片,对于朝廷大臣来说,这种非公务的大型庆典是一次绝佳的社交机会,可以融洽感情,可以联络友谊,而且可以明显对比各个派系之间的实力。
  目前,李亨的太子党消亡后,朝中便出现了三足鼎力的局面,李党、张党、杨党,李党便是原来的相国党,自从杨国忠崛起后,李林甫的势力范围被攻城拔寨,已经缩小了许多,而他的相国党也由此改名为李党,再加上李林甫身体状态不好,除了他的一些心腹骨干外,很多人都不太看好李林甫,多多少少有了投奔少壮派杨党的念头。
  尽管杨国忠在去年被李庆安沉重打击,但那改不了杨国忠受宠和上升的势头,只能算是太子党回光返照的一次反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