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699

  “你!”
  高仙芝心中怒火升起,他克制住恼怒,道:“我看你是想来找他吧!”
  高雾紧紧咬着唇,一言不发,高仙芝从女儿倔强地眼神中忽然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他父亲坚决不准他去安西从军,打断了多少棍子,甚至将他关在房中,但他却从屋顶破瓦翻出,逃离了家,来到安西,一晃几十年过去,女儿又重复他年轻时的一幕。
  高仙芝的心软了下来,柔声对她道:“雾娘,爹爹不是不喜欢李庆安,其实爹爹非常欣赏他,年轻有为,军功卓著,他是爹爹带出来的,是爹爹最大的骄傲。”
  高雾垂下了头,低声道:“那爹爹为什么不准我?”
  高仙芝叹了口气,道:“那是因为李庆安已经定婚,他正妻是独孤家长女,我怎么能让我的女儿做别人的次妻,看别的女人眼色过日子。”
  “可是爹爹,我不在乎。”
  高雾站起身,央求父亲道:“真的,我一点都不在乎什么名份。”
  “你不在乎我在乎!”
  高仙芝怒道:“我高仙芝也是堂堂的一方诸侯,你是我唯一的女儿,他娶你为次妻,就是对我的羞辱,我绝不允许!”
  “爹爹!”
  高雾跪了下来,含泪道:“我等了他这么多年,爹爹,求你答应我这一次吧!”
  “不行!”
  高仙芝斩钉截铁,丝毫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你只有一个选择,要么跟父亲走,要么就跟他走,你若跟他走,我高仙芝从此就没有你这个不孝的女儿。”
  他一转身,怒气冲冲地走了,高雾绝望地望着父亲的背影,放声大哭起来。
  ……
  高仙芝刚回到大帐,一名军士来报,李庆安已经到了,在营外等候,高仙芝回头看了一眼女儿的营帐,令道:“收拾一下东西,在文书帐办理交接。”
  李庆安在营帐前等了片刻,高仙芝笑着迎了出来,“七郎,恭喜你官复原职,更上一层。”
  李庆安拱手笑道:“我也祝愿大帅能扫平南诏,威震南疆!”
  “呵呵!彼此彼此,请随我来。”
  高仙芝亲热地挽着李庆安的手快步向营内走去,没有去高仙芝的大帐,而是来到了相距几十步的文书帐,这里是高仙芝幕僚处理文书之处,帐内已经简单收拾了一下,符节、印章、令箭以及相关的文书都整齐地摆在桌案上。
  两人在厚厚的军毯上坐下,亲兵送来了热茶,高仙芝叹了口气道:“这次吐火罗之败是我轻敌所致,我一直认为大食内战,不可能出兵,没想到他们还是出兵了,唉!”
  李庆安喝了口热茶,问道:“不知大帅以为大食军的战力如何?”
  “这怎么说呢?”
  高仙芝沉吟片刻道:“如果从装备上说,他们不如唐军,他们很多是具甲,显得很笨拙,弓箭也远不如唐军犀利,但他们也有可取之处,他们主帅的谋略很高,非常善于攻敌之短,这次我就是被他们偷袭疏勒和碎叶打乱了节奏。”
  高仙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道:“其次就是他们的韧劲,他们作战勇猛,而且不像游牧民族那样一败即溃,他们不肯轻易认输,一名士兵你若不把他杀死,他就绝不会认输,这一点和吐蕃军颇像,七郎,和他们作战,你千万不可轻敌。”
  李庆安点了点头,他沉吟一下便问道:“不知大帅是否得到了他们的一些武器装备?我很想研究一下。”
  “有!都在封常清那里,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唐军的战俘,大约有一千人左右,被大食军俘虏了,没有把他们换回来我便走了,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说到这,高仙芝将印章、令箭以及厚厚一本安西地图交给了李庆安,笑道:“本来应该举行了一个交接仪式,不过你曾是我的部将,你就照顾一下我的面子吧!”
  “大帅多虑了,我也是怕繁礼之人,这样简单点最好。”
  李庆安接过了代表安西权力的印章和令箭,符节则不是交给他,他临走时李隆基已经授节给他,高仙芝的符节是要缴还李隆基,重领新的符节,自此,安西的大权正式移交给了李庆安。
  高仙芝眼中有些伤感,他的安西,他的梦想就这么如水般的流逝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他已老了,大唐的西域梦想就要交给年轻一代去实现,高仙芝慢慢站起身,最后向他曾经的节度使大印缓缓行了一礼。
  在茫茫的白雪世界中,高仙芝一行人渐渐远去,走向遥远的东方,慢慢地变成了一群小小的黑点,李庆安立马在一座小丘望着他们远去,他猛地回头,向辽阔无垠安西大地望去,一股热血在他心中沸腾起来,从现在开始,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就属于他了。
  他纵马向苍茫的天地间疾奔而去。
  ……
  耶路撒冷,这是倭马亚王朝的最后一座孤城,已经坚守了整整一年,阿拔斯王朝和倭马亚王朝的最后激战在烈火和浓烟中到达了高潮,这也是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争夺圣城的最后一战。
  巨石在空中翻腾,呼啸着砸向密集的人群,巨大的火球闪动着赤亮的火焰向城中飞去,城墙内外攻城槌、云梯、投石机等残骸铺满大地,许多还在冒着滚滚浓烟,中间是不计其数的烧焦的尸体,被斩断的人头,在城西的一片湖波中,阿拉伯人特有的毒焰在水面上熊熊燃烧,仿佛人间地狱重现大地。
  阿拔斯王朝的帝王艾布·阿拔斯目光冷淡地望着这座最后负隅顽抗的城池,他轻轻一挥手,下达了最后的攻击命令。
  随着一阵低沉的号角声吹响,阿拔斯的大营中缓缓驶出一座庞然大物,通体黑色,长二十丈,高八丈,这是一架庞大无比的攻城槌,在大马士革攻防战中,就是它撞塌了厚重的城墙,撞塌了倭马亚王朝的基石,今天,它再一次披挂上阵,将由它来终结最后的战争。
  庞大的攻城槌需要五百匹骆驼拉拽,由一千人驱动它撞击城墙,它的巨大槌体是一株两千年的橄榄树,数百丈长的比手臂还粗的铁链是在库法打造,所有的架体都是千年巨木,由一千名工匠耗时一年打制而成,耗费了三十万迪拉姆银币。
  这座攻城槌被阿拔斯军称为‘魔鬼之王’,它的出现便代表战争的终结,攻城槌缓缓前进,它每走一步都惊天动地,渐渐地,城上的反抗停止了,无数倭马亚士兵跪了下来,惊恐万状地望着这种比城墙还要高大的怪兽。
  倭马亚主帅阿布·拉赫曼知道大势已去,他用剑撬下了倭马亚哈里发王冠上的宝石,塞给了儿子阿卜杜。拉赫曼,大声道:“你快走,顺着密道逃出耶路撒冷,逃到西班牙去,重新建立我们倭马亚王朝。”
  年轻的拉赫曼坚定地摇头,拔出长剑道:“我要和耶路撒冷共存亡!”
  阿布·拉赫曼大怒,他一拳将儿子打翻在地,怒吼道:“你是倭马亚王朝最后的王族,你死了,倭马亚王朝就此绝灭,你快走!”
  “轰隆!”一声闷响,耶路撒冷天崩地裂般地晃动了,阿布·拉赫曼眼睛都急红了,“你还不走吗?”
  拉赫曼眼中迸射出一种在生死之间抉择的悲痛,他一转身,向城中飞奔而去,阿布·拉赫曼望着儿子远去,他拾起失去了光彩的王冠,慢慢戴在头上,一挥宝剑,厉声大吼道:“誓以耶路撒冷共存亡!”
  “轰隆!”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闷响,城墙轰然倒坍,十万阿拔斯大军蜂拥杀进了耶路撒冷。
  ……
  阿拔斯从正门走了耶路撒冷,在正门前,阿拔斯军主帅将倭马亚哈里发的王冠献给了阿拔斯,王冠是用纯金打制,上面镶满了数百颗璀璨的宝石,但王冠正中最大的一颗红色圣石已经不见了,王冠仿佛失去了生命。
  阿拔斯打量了王冠半晌,冷冷地对兄弟贾法尔道:“波斯拜火教的圣石光明之眼可以弥补王冠的生命,我需要它。”
  “伟大的哈里发,我这就去为你寻找光明之眼。”
  贾法尔躬身要离去,阿拔斯忽然道:“还有你和沙里克签署的协议,可以取消了,平定东方即将发生的叛乱,就由阿布·穆斯林全权负责。”
第二百二十四章
说服大将
  “什叶派只承认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因此在反对逊尼派支持的倭马亚王朝的起义中,什叶派、呼罗珊人、阿拔斯人达成了协议,推翻倭马亚王后,将由阿里的后人沙里克继承哈里发之位,建立政教合一的新王朝,但艾布·阿拔斯在呼罗珊人的支持下,夺取了哈里发之位,这就是他们矛盾的根源,阿拔斯背信弃义,什叶派爆发起义……”
  龟兹的安西节度使旧府内,李庆安在听取隐龙会丞李回春对大食内乱的介绍,李庆安回到安西已经一个半月了,三天前,他刚刚从北庭来到了龟兹,这些有一些棘手之事需要他处理,不料却碰到了迁来此处的李回春。
  由于李庆安的提醒,在碎叶失陷之前,隐龙会便分批迁回了安西和北庭,分散在疏勒、拔焕城、龟兹、高昌和庭州等五个地方,李庆安的回归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振奋,这将是隐龙会一个划时代的开始。
  李庆安专注地聆听着李回春的讲述,他问道:“那什叶派的力量有多大?”
  “势力相当强大,遍布大食各地,不过主要集中在呼罗珊北部和河中一带,沙里克的老巢便在安国都城布哈拉,河中一带的新教众基本上都是信奉什叶教派,如果什叶派要爆发起义,必定是发生在河中地区。”
  李庆安点了点头,李回春告诉他的消息还远远不足以作为军事行动的信息,他笑了笑,又换了个话题问道:“隐龙会其他人可好?”
  “大家都很好,多亏公子及时告诉我们撤退的消息,否则留在碎叶,必被都摩支屠杀,这都摩支在碎叶大肆征兵,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突骑施人全部要从军,听说他已有兵力三万余人,他又得到大食的支持,将是收复碎叶的一块拦路石。”
  李庆安哼了一声道:“都摩支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民心不附,他不可能成为苏禄第二,我关注的只有大食军。”
  说完,他站起身道:“我还有别的事情,就不和你多说了,你继续替我关注碎叶的情况,随时向我报告。”
  “属下一定会随时关注碎叶的情况。”
  ……
  这次李庆安来龟兹,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来劝说封常清,高仙芝被调去剑南时带走了一大批心腹骨干,这倒不是怕李庆安清洗,高仙芝去的剑南是杨国忠的地盘,他如果手下无人,他将很难指挥军队,高仙芝带手下离去,在某种程度上省了李庆安的很多麻烦,他上任后,迅速将北庭旧部填充安西空缺,比如,他淡化龟兹和焉耆的军事功能,将安西唐军向疏勒、拔焕城和于阗三地集中,任命稳重谨慎的荔非守瑜为疏勒兵马使,荔非元礼为拔焕兵马使,愿疏勒兵马使赵崇玼调为于阗兵马使,将李嗣业调往北庭,继续任安西副都护,统帅安西陌刀军。
  但安西的另一个大将封常清却没有与高仙芝同去剑南,他是安西副都护,依然留在安西,自李庆安上任后,他称病在家。
  封常清是中唐名将,历史上高仙芝因怛罗斯之战失败被调离安西后,封常清接任了安西节度使一职,但现在历史已经被李庆安这个外来者打乱了,封常清便失去了成为封疆大吏的机会。
  封常清和程千里不同,他不涉及朝廷的派系斗争,他之所以称病不出,很大程度上是担心李庆安报复,在李庆安京城被抓后,封常清主政北庭军事,他曾清洗贬黜了一大批李庆安的心腹,如今李庆安重回安西,又焉能放过他。
  封常清的家在龟兹城北,离原安西节度使府不是很远,是一座中等宅院,封常清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斜眼、跛脚,在极重相貌的大唐,这样的人是没有做官的资格,但封常清凭借他卓越的才能,成为中唐名将之一。
  封常清本为蒲州猗氏人,因外祖父获罪被流放到安西充军,他也来到了安西,封常清少年时便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曾任碎叶南门的守军,好读诗书,常在城门楼上教他读书,在外祖父的指导下,封常清饱读诗书,素有大志,外祖父死后,封常清无所依靠,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
  直到三十岁以后,他一次次向高仙芝自荐,终获重用,封常清为人严厉正大,在安西军中威望颇高,当年李庆安为高仙芝手下斥候校尉时,和他的关系很好。
  李庆安来到封常清家门前,恰好遇见封常清的娘子出门,他上前笑着施礼道:“大嫂,还记得我吗?”
  封娘子只觉李庆安很是面熟,她又仔细看了看,忽然想起来了,惊喜道:“你是李七郎!”
  “正是,不知封大哥是否在家。”
  “在!在!”
  封娘子热情地将李庆安请进门,她尚不知李庆安已经取代了高仙芝,更不知自己丈夫就是因为李庆安的缘故闭门在家。
  “七郎,好几年没见你了,听说你在北庭当了大官,真是恭喜你了。”
  “多谢大嫂!封大哥身体好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