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699

  “决一死战!”
  一百多名唐军爆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吼,向二十步外的吐蕃军杀去。
  ……
  山坳内光线昏暗,荔非守瑜率领三百名唐军和近二千吐蕃军混战在一起,边打边退,山坳内有一条小路,是通往石堡城的捷径,唐军们背着几十侥幸未死的伤兵爬上崖洞,向石堡城撤退。
  荔非守瑜焦急地四处张望,他在寻找兄长荔非元礼,有士兵说荔非元礼起身奋战,现在生死不明。
  地上到处是伤兵的尸体,在山坳左侧,十几名女护兵也不幸战死了,忽然,荔非守瑜看见一个娇小的身影正背着浑身是血的荔非元礼,艰难地向崖洞走去。
  荔非守瑜心中蓦地一松,兄长还没有死,此刻,数千吐蕃军又从山崖下涌上,截断了山坳和平台之间的道路,荔非守瑜见已经无法去援助李庆安,只得咬牙大喊:“弟兄们,后撤!”
  他带领最后的二百多名士兵迅速从崖洞向石堡城撤离,荔非守瑜最后离开,他冲上崖洞的瞬间,忽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还有两名女护兵在背运伤兵,不等他反应过来,一支箭呼啸而至,正射在他的胸口,荔非守瑜大叫一声,栽倒在地,两名士兵飞奔返回,背起荔非守瑜向石堡城跑去。
  两名女护兵,一个是苗翠儿,另一个便是赵芦,她们不肯丢下伤兵,无数吐蕃士兵向她俩围了上来,她俩都受了伤,头发披散在肩上,显出她们的女儿之身,吐蕃军显然是要抓住这个唐女战俘。
  她俩慢慢地向后退,大群吐蕃军一步步围上来,目光中闪烁着一种野兽的凶光,她们身后便是山壁,退无可退了。
  赵芦忽然拔出雪亮的横刀,用吐蕃语嘶声大喊道:“你们侮辱大唐的妇人,但你们不能再侮辱大唐的女兵!”
  她调过刀,用尽全身力气将横刀插入了自己胸膛,苗翠儿也大叫一声,横刀自刎,两名女护兵倒在血泊之中。
  ……
  天色已经亮了,一缕阳光照在白雪皑皑的赤岭之上,赤岭朝霞中闪烁一种血色光芒,在石堡城后山高耸的山崖下,站立一群小黑点,这是最后的唐军,一共二百八十四人,包括四名女护兵,他们已经没有弓箭,只须敌军一次冲锋,他们将全军覆没。
  李庆安默默地站在一块大石上,凝望着三里外正在集结的吐蕃大军,阳光照在他布满血污的脸上,他的目光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坚毅,也有一种其他人没有的期待,如果他死了,他的灵魂能否重新回到他原来的世界?他期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但吐蕃军没有进攻,达扎路恭呆呆地望着石堡城,山脚下唐军看不见,但他看见了,石堡城上吐蕃旗被砍断了,插上了一面大唐的龙旗,所有的吐蕃军都呆呆地望着这一幕的降临,他们进攻大唐的桥头堡,失守了。
  就在这时,一名吐蕃军官从山飞奔而来,大哭着匍匐在达扎路恭脚下,泣不成声,“大将军,赞普,赞普他仙去了。”
  一口血从达扎路恭口中喷出,他大叫一声,仰面倒地,吐蕃士兵们哭声震天,这时达扎路恭慢慢睁开眼睛,他长叹一声,无力地摆了摆手,“传我的命令,大军撤回大非川。”
  朝霞中,吐蕃大军缓缓撤退了,只见数十名唐军延着山道从石堡城上跑下,山脚下的唐军紧紧拥抱在一起,一片欢呼。
  天宝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唐军以阵亡一万人的代价攻下了石堡城,前来支援的吐蕃八万大军却遭到安西中郎将李庆安的三千应龙军拦截,最终功亏一篑,以伤亡近四万人的代价黯然收场,吐蕃赞普赤祖德赞重伤不治,也不幸死在赤岭之下。
  而这支拦截吐蕃大军的三千唐军,最后仅幸存二百八十四人,这是一场将载入史册的战役。
卷五
一方诸侯
第一百四十章
我儿何在
  唐军拿下石堡城的消息在五个时辰后,以飞鸽传书的方式送到了长安,一夜之间便传遍了长安,先是朝野额手相庆,尽管许多平民并不知石堡城的重要性,但唐军大胜的消息足以使满城欢腾,天宝八年的新年竟变得如此激动人心。
  二十九日下午,长安城内热闹非常,到处是衣着鲜明的行人,马车辚辚,一群欢笑的孩童从街头飞奔而过,在一片爆竹声中,三名军服褴褛军人牵马来到高力士府门前。
  他们便是从陇右赶来的南霁云和两个士兵了,尽管他们日夜兼程,但还是赶不上信鸽的飞速,他们在咸阳时也听到了石堡城胜利的消息,但关于李庆安及应龙军的消息却丝毫没有,南霁云心急如焚。
  他们走上台阶敲门,一名门房出来,南霁云出示了李庆安给他的玉牌,门房不敢怠慢,立刻回去禀报,片刻,一名管家把他们领进了府门,大约半个时辰后,高力士府的侧门开了,一辆宽大的马车从府门驶出,向兴庆宫疾驶而去。
  ……
  从昨天得到陇右军大胜的消息后,李林甫便犯了愁,石堡城之战胜利的重要性对于朝廷而言,要远远大于小勃律之战,小勃律一战后圣上重赏了安西军,那石堡城之战又该如何?李林甫当然也知道该重赏,但他更清楚左藏内的钱帛还有几何?治国如治家,他李林甫也难为无米之炊啊!半个月前,他凭一份伪造的江淮转运使的奏折使米价暴降,那是因为他知道长安其实并不缺米,只是略使手腕而已,但对陇右军的赏赐却是实实在在,无法回避。
  李林甫再三思量,决定把财政实情告诉李隆基,让他先悠着点,做出决定后,李林甫立刻赶到了兴庆宫。
  虽然半个月前李林甫以高明的手段使长安米价暴跌,但李隆基并没有升他的职,毕竟李林甫用的手段不太光彩,不过李隆基还是给了他一个特殊的奖励,他以后面圣无须再通报,李林甫忧心忡忡地走进大同殿,却见李隆基的十几名贴身侍卫一字排开,站在御书房门口,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李林甫心中一愣,脚下步伐也迟疑起来。
  一名三郎卫连忙上前道:“相国,陛下口谕,任何人不得进入。”
  “陛下在接见谁?”
  “是高公公带了一名将领来,好像是从陇右来的。”
  “陇右?”李林甫怔住了,谁来了?
  御书房内,李隆基无力地坐在御椅上,用拇指轻轻按着额头,他无法想象,在那暴风雪肆虐的夜晚,三千唐军面对八万吐蕃军的疯狂进攻。
  几十年残酷的政治斗争使他心硬如铁,但此时,他的鼻子也微微有些发酸了。
  南霁云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微臣侥幸逃得性命,但我们李将军和三千弟兄却生死不知,陛下,八万吐蕃军啊!”
  “朕知道!”
  李隆基轻轻叹了口气道:“朕会清查董延光的罪责,一定会给安西军一个交代”
  这时,站在一旁的高力士前低声道:“陛下,既然石堡城能最终拿下,那就是说明李庆安还是成功拦截了吐蕃军,既然如此,老奴以为,李庆安依然活着的可能性很大,还有,李庆安既然能使用火药御敌,老奴就相信他一定能转危为安。”
  “大将军说得对,既然石堡城已破,那李庆安应该无恙,朕也很期盼见到他。”
  高力士的安慰使李隆基略略心安,他想到了火药,便拾起御案上李庆安写的配方,微微一笑道:“朕的宫里还有方士拿这个配药,谁会想到它竟然是杀敌的利器,有了它,朕何惧吐蕃?就凭这一点,李庆安也给朕立下了大功。”
  “陛下,相国来了。”门口一名宦官小声地禀报。
  “朕正要找他呢!请他进来。”
  李隆基笑着对南霁云道:“南将军,你冒死突围前来禀报消息,忠义可嘉,朕也会好好褒奖你,现在你先回去休息,等待大军的凯旋。”
  “微臣叩谢陛下!”
  南霁云慢慢退下,正好和进来的李林甫擦肩而过,李林甫疑惑地回头看了南霁云一眼,这是个陌生的唐军将领,他从来没有见过。
  他快步走上前,躬身施礼,“臣李林甫参见陛下!”
  “相国请坐!”
  “谢陛下。”
  李林甫坐了下来,道:“臣是为陇右之战的善后来和陛下商量。”
  李隆基有些心神不宁,他手中正拿着一小袋火药,细细地端详,李林甫停住了下文,李隆基忽有所感,他放下火药袋笑道:“朕走神了,相国继续说。”
  “陇右之战获得大胜,自然要封赏将士,臣当然会大力支持陛下,只是……”
  “只是什么?说下去!”
  李林甫暗暗叹口气,终于一咬牙道:“只是接近年底,左藏空虚,恐怕拿不出多少钱犒劳有功将士。”
  李隆基冷冷地看着李林甫,良久,他轻轻哼了一声道:“相国,陇右之战在年初就部署了,朕早在几个月前也说过,希望能在新年前拿下石堡城,既然朕早就有言在先,相国早就应该准备好相应的赏赐。”
  “臣本来是准备好了,可陛下上个月赏赐给了杨……”
  “放肆!”
  不等他说完,李隆基重重一拍桌子,怒道:“你的意思是说,是朕把钱花光了吗?李相国。”
  李林甫吓得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道:“臣不敢,实在是左藏空虚,臣无计可施,请陛下明鉴!”
  李隆基狠狠地盯着他,半天才回了一声,“你说吧!能拿多少钱出来?”
  李林甫连忙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递上道:“这是臣考虑的一个方案,请陛下过目。”
  一名太监上前把奏折呈给李隆基,李隆基阴沉着脸看了看,李林甫的方案是土地、钱、勋官三者结合,钱帛的数量和去年赏赐安西基本持平,钱三十万贯,绢十五万匹,只是多了陇右四州的五千顷土地,还有大量的勋官,乍一看似乎勉强过得去,可小勃律战役是两万余人参战,而石堡城战役却是十五万大军参战,人均下来便什么都没了。
  这一点李隆基当然心知肚明,他把奏折往桌上一扔,叹了口气道:“难道就不能再多一点吗?本来朕的计划是一百万贯。”
  “陛下,还有阵亡抚恤至少三十万贯,这也是大头,这两块加起来,左藏的钱只剩下五万贯了,要么就是开春后等扬州的税款解到。”
  “不能等到那时候!”
  李隆基背着手走了两步,回头道:“这样吧!朕提三个意见,你们政事堂再商量一下,第一,抚恤可以先少给一点,给十万贯,剩下的以每月由地方官府支取钱米的方式给予,或者折成土地,再减免赋税,这样可以挤出二十万贯;第二,着令少府监铸造金银,钱不够,以金银代替;第三,并不是所有参战者都奖励一样,有的军队,朕要重赏,有的军队非但不赏,还要重重处罚!”
  李林甫有些愣住了,这第三个方案是什么意思?
  李隆基瞥了他一眼,把南霁云临时写的简单报告扔给了他,冷冷道:“你自己看吧!你看了就会明白,石堡城到底怎么夺下来的。”
  ……
  十天后,哥舒翰率五千大军凯旋而归,这五千人是他从各个军中挑选出的精锐,一路旌旗招展,盔甲鲜明,声势浩大,这也是兵部特别批准的一次大规模地方军进京,但也有苛刻的条件,如不准带长武器及弓弩,不准带重型攻城器,只允许携带横刀,轻装软扮进京。
  凯旋大军抵达咸阳时,消息便传到了长安,满城沸腾,无数人家扶老携幼出城迎接,朱雀大街上更是人山人海,长安城几乎是倾城而出。
  正午时分,当衣甲鲜明的陇右大军进入明德门时,朱雀大街彻底沸腾了,三十余万长安民众簇拥在朱雀大街两边,延绵十里,民众们敲锣打鼓,呼喊声震天,到处是一张张激动的脸庞,陇右战役获胜,也就意味着关中平安、长安平安。
  当一队队气势威武的士兵从他们面前走过时,气氛狂热到了高潮,人群挥手欢呼,呼声如雷声:“大唐万岁!陇右士兵万岁!”
  走在最前面的安西六百陌刀军士兵,身材魁梧的李嗣业一马当先,他脸色严峻,目不斜视,每当他们走过,顿时无数年轻女子激动得跳起来,将一根根彩带,一团团锦花投向他们,这是攻下石堡城的第一功臣,是她们心目中的英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