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22

  走到太子的书房门前,他回头对李维正道:“五哥,太子命你直接进去。”随即又叹了口气,“唉!五哥,你的事我也很难过。”
  李维正笑眯眯拍了怕他的肩膀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想得太多了。”
  说着他走进了书房,书房里,太子朱标正在批阅奏折,李维正上前一步跪下行礼道:“李维正参见太子殿下!”
  朱标正奋笔疾书,连忙摆摆手笑道:“先坐一下,等我批阅完这本折子。”
  李维正起身坐下,他见朱标的气色颇好,比去年初见他时似乎长胖了一点,而且脸色红润,李维正心中不由有了一些疑惑,历史上朱标就应该就是这两年去世,可他眼前的样子却并没有任何先兆。
  这时,朱标批完了奏折,把笔放下笑道:“怎么样,任命有些出乎意料吧!”
  李维正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便点点头道:“臣确实没有想到皇上居然又任命我兼任蓬莱千户,对此,我着实有些不解。”
  “这件事莫说你,就是当朝尚书也未必知道皇上的深意,就在上个月,皇上秘令蓬莱水师运送五十船库存军需物资到高丽,再由高丽国王李瑶转卖日本南朝,想从日本南朝那里刮一批银子补充财政,不料中途却遭日本大内世家以及倭寇袭击,损失了近十船物资,船队无功而返,现停泊在高丽,皇上由此在宫中大发雷霆,遂杀了指挥不力的蓬莱千户。”
  朱标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来到一幅幕布前,刷地拉开了帘幕,墙上竟是一幅大明地图,地图上简单地画有大明的属国高丽,朱标拾起一根长棍,指着高丽东南角一个港口道:“目前船只就停泊在釜山港,皇上既然任命你为蓬莱千户以及威海卫指挥使,我可以认为他就是要让你护送这四十艘大船到日本南朝,这是其一,其二便是倭寇屡屡袭扰我大明沿海,我们却被动防御,倭患难平,这次你在零丁洋全歼一支倭寇,使皇上大为振奋,我猜想皇上的另一个用意就是让你去打倭寇。”
  李维正的心渐渐热了起来,指挥大明舰队纵横大海,这是何等令人向往,他不觉有些出神了,仿佛看见自己率领大明船队在高丽和日本靠岸时的情形。
  “你在想什么?”
  李维正见朱标向自己看来,连忙谦虚道:“臣并不是很懂海战,心中很是紧张。”
  朱标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笑道:“没有谁天生就会打仗的,多练练就是了,在定远县我就知道你有这方面的天赋。”
  说到这里,朱标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盯着李维正的眼睛道:“你也应该知道我手下最缺乏的就是领兵的大将,等我即位时,蓝玉、冯胜、傅友德等一批老将也早已退役了,年轻的一辈就会脱颖而出,徐辉祖、常升、李景隆等功臣二代固然可以倚重,但你是我一手提拔的心腹之人,我希望你有一天能成为我的左膀右臂,助我削平藩国。”
  李维正听朱标竟然在自己面前坦言削藩,这其实就是一种莫大的信任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记住了太子之言。
  朱标又让他坐下,从抽屉里取出一封信笑道:“还记得这封信吧!这就是你在黄州府阳逻镇得到的齐王之信,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这封信你就替我还给齐王吧!”
  说着,他将信递给了李维正,李维正明白太子的意思,在山东为官将不可避免地会和齐王朱榑打交道,朱标让自己交还齐王信件,就是想替自己缓和与齐王在夺信案结下的梁子,朱标处处替自己着想,可谓用心良苦。
  李维正心中感动,他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异常诚恳地道:“殿下的知遇之恩,臣铭刻在心,须臾不敢忘记。”
  ……
  从东宫出来后,李维正便去兵部办理就职手续,按照兵部给他的批文,他最迟将在明年三月前赴威海卫上任,这期间他没有了事情,放长假两个多月,李维正的心思转到了家庭之上,准备迎接孩子的出生。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是家家户户最忙碌的日子,近半个月的准备,就将在今晚摆出一年中最丰盛的宴席,李维正的父亲李员外三天前赶到了京城,和家人团聚,另外顾英的父母,也就是李维正的舅父、舅母,也从苏州来到京城,准备过完年后正式将顾家总店迁到京城。
  家里人口众多,济济一堂,宅院里显得格外热闹,一大早李维正便被叶紫童和倩倩赶出了家门,让他去外面喝茶,等中午时再回家吃饭,李维正落得轻松,便带着十三郎来到附近一家有名的茶馆。
  这几天天气晴好,气温开始回升,街上、屋顶的积雪几乎消融殆尽,只有在背阴处还偶然能看见一堆肮脏发黑的积雪,街头各家小杂货铺前都挤满了前来买东西的孩子,他们穿着新衣、新鞋,兜里揣着父母给的压岁钱,寻找着已经眼热了一年的各种玩具和吃食,最后剩下的一把铜钱买了几串爆竹便一哄而散。
  茶馆里人声鼎沸,坐满了前来喝茶的客人,今天是女人们忙碌的日子,男人们则出门逛街,大多聚在茶馆里聊天吹牛,李维正这十几天闲来无事,几乎每天早上都要来这家茶馆泡一阵子,也算是茶馆的老客了,他出手大方,因此伙计每天都会给他留下一个二楼靠栏杆的好位子。
  李维正上了二楼,一名十几岁的小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李爷来了,快快请上座。”
  小伙计拉开椅子,把桌子又擦拭了一遍笑道:“今天照例是杂剧《刘巧儿过年》和《穆桂英挂帅》,明天大年初一,小店歇业一天,后天敝店特地请来镇江府有名的梅家杂剧苑,上演《西厢记》,一共六折,要连续演出六天,李爷可千万别错过这个好机会。”
  “知道了,先给我上一壶好茶,再来一盘上好细点,最好是顾家的细点。”李维正摸出一张两贯钱的宝钞,随手扔给了他笑道:“这是给你的赏钱,看在今天是大年三十的份上,算是我给你的压岁钱。”
  小伙计接过钱连连称谢,他连忙跑去冲茶准备点心了,李维正喝茶的这座茶楼一共有两层,在一楼最前面有一块小舞台,明初时杂剧依旧兴盛,而且朱元璋虽然对普通百姓的人身自由限制严格,但在思想上却比较宽容,并不象明朝中后期那样钳制百姓的思想,许多反映民间疾苦和历史故事的剧本他都允许上演,因此杂剧的内容大多真实而贴近生活,深受百姓的喜爱,茶馆便是最好的演出场所,几乎每家茶馆都有专门的演出场地,茶馆也由此每天吸引了大量的客人。
  李维正的二楼位置正对舞台,是整个茶馆最好的位置,茶馆是普通老百姓消遣的地方,一般达官贵人不会来此,因此坐在二楼靠边的位置大多是有钱的大户人家,光包位费每月就要十两银子。
  他这十几天每天上午都要来茶馆,其实也就是为了看戏,看杂剧竟成了他的爱好之一。
  此时,演员们正在后台紧张准备,小舞台上一名说书人正在开讲《大明开国记》,讲述朱元璋的丰功伟绩,茶客们显然对这些讲腻了的故事没有什么兴趣,都聚在一起各自聊天,声音吵嚷,李维正所在的二楼根本听不清楚,他忽然感觉到十三郎在身后碰了他一样,指了指对面。
  李维正这时才发现对面的茶友不是每天和他一起看戏的五味斋韩东主了,而是一名皮肤黝黑的中年人,身后还有两个随从,虽然中年人穿着大明的服饰,但他的两个随从却服饰怪异,头上各戴一顶插着五颜六色野鸡毛的帽子,显然不是大明人氏。
  中年男人对李维正欠了欠身笑道:“在下有个问题想问先生。”
  口音生涩,确实不是大明人,李维正微微点头道:“有什么事你尽管问。”
  “我想问一下,这西厢记讲的是什么,居然放到新年后第一天来上演。”
  这时,伙计将茶和细点都端了上来,李维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咙,这才笑道:“西厢记讲的是男欢女爱的故事,一个落魄书生喜欢上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故事虽然一般,但曲却很好听,对演戏者要求很高,所以大年初二将由镇江府梅家杂剧苑来上演,你若有时间不妨来听一听。”
  “大年初二啊!”中年男子自言自语,眉头皱了起来,“大年初二大明皇帝要接见我们,这可怎么办?”
  想了想,他又对李维正笑道:“是这样,在下是琉球国使者,这回是第一次来中原,我家国王也极喜欢中原的杂剧,便让我带一些杂剧艺人回去,可我问了不少你们明朝的官员,可他们都笑而不答,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意思?”
  听出此人问出这样的话,李维正也有点想笑而不答了,此人不分场合地点,也不管坐在对面的是杀猪的张三还是卖药的李四,便将国王的私密喜好泄露,琉球国再是小国寡民,也不该派这样的使臣。
  李维正笑了笑还是答道:“私自带大明人出海可是违反了我大明的律法,不管是谁都当然不敢答应于你,你若想办成这件事,必须要得到我们大明皇帝的特别许可才行。”
  “原来如此!”中年人站起身向李维正深深行了一礼,“多谢先生的提醒,在下感激不尽。”
  李维正摆了摆手笑道:“小事一桩,不用客气。”
  他端起茶杯沉吟一下又问道:“你刚才说是琉球国使者,我倒有一事想打听一下。”
  “先生请问。”
  “我听说在琉球国南面有一座方圆数百里的大岛,不知上面现在可有人烟?”
  琉球国使臣笑了,“你说的是小琉球岛吧!那里原本属于澎湖巡检司管辖,大明禁海后,澎湖巡检司也被裁掉了,所有澎湖居民都被内迁到福建,我听说不少澎湖渔民不肯内迁,也逃到岛上去了,现在岛上除了一些土人,就是一些逃亡的汉人渔民了,再有就是几支倭寇和海盗在那里生根了。”
  李维正眉头紧锁,他问的当然就是台湾岛了,他在广东看大明地图时,竟发现台湾岛并不在其中,只有澎湖岛屿,也就是说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将台湾岛划入大明版图,尤其在实行海禁后,台湾岛更是断绝了与朝廷的来往,偏偏倭寇猖獗,他们不可能对台湾岛视而不见,从这位琉球使臣的口中得知,台湾岛已经成为倭寇侵华的基地,所以倭寇才可能侵袭广东,现在日本尚处于南北朝时期,一旦日本南北朝结束,难保野心勃勃的足利义满不会对台湾动心。
  海权的重要性朱元璋或许不知道,明朝的大臣们或许也意识不到,但他李维正知道,闭门自大,以致居安不思危,明朝中后期内部肌理逐渐腐败,如果能找到一个宣泄口,让肌理中的脓水流出,大明王朝也不至于亡在野蛮、落后的建州满人的手中,而这个宣泄口就是海外扩张。想到这,李维正又不露声色问道:“难道我大明的水师从来不去台湾岛附近拦截逃亡的渔民吗?”
  “大明水师从来都是防御倭寇,没听说过有主动出击的。”琉球国使臣忽然发现自己失言了,他连忙用一阵咳嗽掩饰,不再理会李维正。
  就在这时,茶馆门口慌慌张张跑进了一名家人,他冲上二楼,找到了李维正急声道:“老爷,快回家吧!夫人马上就要生了。”
  ……
第五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二十四章
初为人父
  李维正仿佛一阵风似冲回了家,他一进门,倩倩便紧张地迎上来道:“大哥,大姐刚才腹痛得厉害,产婆说情况不妙,可能马上就要生了。”
  “怎么没有一点先兆?”李维正心如火焚,拔足向内宅跑去。
  他冲到后院的小楼前,杨缨正和几个丫鬟抬热水上楼,隐隐可听见楼上传来紫童撕心裂肺般的低喊。
  “继娘,紫童情况怎么样了?”
  杨缨正忧心忡忡地道:“羊水破得太早了,产婆说有一个孩子的胎位可能不正,已经服了催生子了,情况还是有些不妙,偏偏紫童又是第一次生孩子,唉!”
  李维正脸色刷地变得煞白,他知道胎位不正后果的严重,在后世可以用破腹产取孩子,可现在是明朝,孩子若生不出,母子都会一同丧命。
  他急得满头大汗,急忙问道:“现在房间里有几个产婆?”
  “现在只有一个。”
  “生双胞胎,一个怎么够!”李维正急得一跺脚,转身向外飞跑而去,他翻身上马,带着十三郎向刘军师桥头的一家药铺疾驰而去。
  今天是大年三十,王记药铺正准备关门打烊,李维正一纵马直接冲进了药铺,掌柜和几个伙计突见庞然大物闯入,均吓得一哆嗦,待看清是人骑马而入,两名伙计立刻跑上前吼道:“今天是大年三十,已经关门了,你快出去!”
  李维正不睬他,用鞭子一指掌柜问道:“你们这里有接生婆吗?”
  掌柜见他气势威严,不像是普通百姓,他连忙制止住伙计,对李维正拱拱手道:“这位客官,我们小店只负责看病,不管接生,若你需要接生婆,我们可以帮你找,只是要收一点费用。”
  李维正摸出一锭银子扔到柜台上急道:“钱不是问题,你立刻帮我找两名有经验的接生婆,要快!”
  看在银子的份上,掌柜立刻派伙计去找接生婆,十三郎也找来一辆马车,停在药铺门口,片刻时间,几名伙计又跑了回来,苦着脸道:“掌柜,她们说今天是大年三十,都不肯来。”
  李维正急了,忍不住大声喝道:“你们带我去她们家,我上门去请。”
  这时,坐在角落的堂医走过来道:“要不,就让我妻子去一趟。”
  一句话提醒了掌柜,王医师的妻子从前也是医师,同时也能给妇人接生,已经成功接生了上百个孩子,他连忙对李维正,“我们堂医的妻子无论医术还是接生都很高明,如果客人愿意,就让她随你去。”
  李维正大喜,他翻身下马拱手谢道:“救兵如救火,不知她人现在在哪里?”
  “就在后院的药房内。”堂医走到后门处喊了两声,很快,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快步走了过来,堂医对她低声说了几句,她看了一眼李维正便道:“那好吧!我们现在就走。”
  女医师很是精干,她说走就走,拎着药箱坐上了马车,马车加速,便跟随李维正风驰电掣般赶回到了府中,此时,第一个孩子已经艰难地出生了,而另一个孩子因胎位不正,还横在肚子里无法生出,紫童因流血过多,已经有些虚脱了,产婆从未遇到这种情况,她束手无策,也眼巴巴地站在门口等待主人找新产婆来帮助,院门外的李员外急得满头大汗,他跪在地上合掌向菩萨求救,倩倩也趴在门上忍不住哭了起来,再不想办法,腹中的孩子就会窒息而亡,紫童也会有生命危险,情况已经万分危急。
  “来了!来了!”家人们几乎等救星一般地将女医师簇拥过来,她简单地问了几句情况,随即对院子里的所有人令道:“所有人都统统给我退出去,不准有任何人靠近小楼,另外要随时保证有热水供给。”
  她一指李维正又道:“你就留下来,在门口陪产妇说话,千万别让她睡着。”
  女医师浑身熏了醋,穿上一件大袍子进了产房,李维正则站在门口焦急地大声喊道:“紫童,你能听见我说话吗?”
  屋里传来第一个新生孩子低微的哭声,只听紫童虚弱地说道:“大郎,我恐怕不行了,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我要死了。”
  “胡说!你死了,你的孩子怎么办?”屋里传来女医师厉声呵斥声:“快给我振作起精神来,有我在,你死不了。”
  李维正在门口也大声喊道:“紫童,你听医师的话,千万要坚持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