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222

  “大人若想知道,我当然是知无不答。”陈至安微微一笑道:“我先说大人的三卫吧!复州卫是正常编制,有六千军队,而我们金州卫因有水师编制,因此人数稍多,有七千五百人,但大人的另一个卫建州卫却有一万二千人。”
  “这是为何?”李维正一愣,打断了他的话问道。
  “大人别急,听我慢慢说,建州卫本身的编制是六千人,而多出六千人是因为皇上前年想建铁岭卫,但迟迟未能成功,调来建铁岭卫的军队就暂时由建州卫代管,也就形成了建州一卫实领两卫的局面,所以大人实际掌握的兵力就是二万五千人,这可是我们辽东的第二实权人物了。”
  “那第一实权人物是谁?都指挥使吗?”李维正又笑着问道。
  陈至安摇了摇头道:“辽东都司的都指挥使是后军府右都督杨文,他虽然是二品大员,但实际上他却指挥不了各个军卫,不过是后军府派来驻辽东罢了,只是名义上的统领,各个军卫都受朝廷兵部直辖,都指挥同知却稍好一点,至少他还掌管诸卫后勤物资的供应,关键他们不像大人还兼领军卫,拥有实权,我们辽东的第一实权人物便是辽王殿下,和大人一样,刚刚受封来辽东,十天前我还去广宁拜见他,他带来了三万原卫国藩军,所以他才是辽东的第一实权人物。”
  ‘辽王?’李维正略略有些吃惊,朱植怎么来得这么快,他不过比自己早半个月受封,还要回去整理军队,怎么这么快便来了。
  陈至安见李维正低头不语,便试探着问道:“辽王告诉过我们,他这次受封辽东主要是对付高丽,不知大人这次前来是……?”
  李维正抬起头瞥了他一眼,见他脸上十分紧张,便笑道:“你猜得没错,我也是来对付高丽,辽王是主将,我则为副将,至于几时出兵,还得看朝廷的旨意。”
  陈至安的脸刷地变得惨白,他可不想打仗,半天,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维正似乎明白他的心思,不屑地暗暗冷笑一声,便起身道:“夜很深了,我要回去休息了,明天一早要去金州卫上任,你也早点休息吧!”
  说完,他不理会陈至安,便自己回帐了。
  走到帐门口,一名亲兵迎了上来,他见亲兵脸色古怪,便问道:“出了什么事?”
  “大人,你帐里有……”亲兵上前附耳给他说了两句,李维正有些惊讶,这个王千户这么大胆,他脸一沉令道:“速去把他给我揪来!”
  两名亲兵撒腿便向不远处的一座大帐跑去,那里便是王千户的营帐,李维正摇了摇头,一挑帘,便走进大帐,大帐里已经点亮了灯,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香味,在他的军毯上坐着一个女人,准确地说是个妓女,是港口三家妓院中最有名的一个妓女,年纪约二十出头,略有几分姿色,她脸上涂着厚厚的粉妆,嘴唇涂得猩红,见他进来,立刻装出一副羞答答的样子,向他偷偷地递送了几个媚眼,尽管她在这个小地方属于头牌名妓,但她身上那种掩饰不住的庸俗和脸上簌簌掉下的白粉、以及红得刺眼的厚唇还是让李维正感到一阵恶心,他刷地转身出了大帐。
  这时,王千户已跟着几名亲兵向这边跑来,他见李维正面沉如水,心中忐忑不安到了极点,难道大人嫌这个女人丑陋?这也难怪,大人可是从京城来的,这种小地方的妓女他怎么看得上眼,王千户心中一阵懊悔,真想给自己一个大嘴巴。
  王千户跑到李维正面前跪下叩头道:“卑职有罪,请大人饶恕!”
  李维正瞥了他一眼,酒桌上人多晃眼,他没有仔细看这个辽东水师的千户,现在他才注意到此人的模样,他长得倒是不矮,但整个身子就像个长方块,刚才跑过来时,就像一只鹅一样,显得十分笨拙,他脸上长着一个宽扁鼻子、肥厚嘴唇、平坦脸膛,看似忠厚老实,可他细小的眼睛里却又时不时流露出一种小农的狡黠,李维正不由暗暗摇了摇头,这种人也能做千户?如果不是因为他老子,他现在应该在家种地卖菜才是。
  李维正哼了一声,冷冷道:“你既然口称有罪,那你犯了什么罪,你知道吗?”
  王千户虽然笨拙,但在这种事上他却不蠢,他认为是自己找的这个粉头不合大人的意,但话可不能挑明,便连连叩头道:“卑职是想孝敬大人,但忘了这是军营,一时糊涂,求大人宽恕。”
  “你也知道这是军营,本来今晚喝酒就已经犯了军规,我看在你们一片热心的份上,已经不计较了,你竟然还敢带妓女进军营!”
  李维正的声音十分严厉,一起喝酒的几十名军官都纷纷赶来,他们默默地低下头,所有都一声不吭,陈至安和周泌对望一眼,他们都明白李维正是要拿这个千户开刀立威了,他们俩谁都不敢吭声,但李维正却没有放过他们,他眼一瞥,冷冷地问陈至安道:“陈大人,你是金州卫指挥使同知,或许我初来乍道,不懂你们这里的规矩,我倒要问一问,在军中召妓可是辽东军的风格?”
  陈至安见李维正把这件烫手之事扔给了他,他只得硬着头皮上前道:“大人息怒,辽东军和其他大明军一样军规森严,严禁妓女进军营,只是我们这里条件艰苦,大伙儿吃住都远远比不上辽东别的卫,更不用说和中原的军队相比了,大人可看看军队住的帐篷,这些都可是几十年前留下来的破旧货,根本挡不住风寒,可别的卫都是住砖房,条件太苦了,所以军官偶有违规,也在情理之中,请大人宽恕他。”
  这时,无数的士兵也慢慢涌了上来,近千人将营帐围了一个大圈,都看着李维正的最后发落,两名亲兵搬来一张桌子,李维正转身登上桌子,高声对士兵们道:“各位弟兄,在下是朝廷新任命的辽东都指挥佥事,兼任金州、复州、建州三卫指挥使李维正,也是你们的最高指挥官,我今天是第一天上任,却让我遇到了这么一桩事,你们的千户竟然敢召妓女进军营,放眼大明天下,没有哪个卫所敢这样做,你们陈大人替他求情,说是因为条件艰苦,不错,你们的条件是很艰苦,我亲眼看见了,连我这个堂堂的都指挥佥事都只能睡军毯,盖粗布棉被,这些我答应你们,我会尽快给你们改善,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在我的治下是绝对的军纪森严,不能用任何理由来搪塞,犯事者不论官职大小,无论后台背景,就算是我自己也要严惩不怠,今天我喝酒了,虽然是给我接风,是人之常情,也不在军营内,但作为军人我确实违规了,所以我自罚一年俸禄。”
  说到这里,李维正向周围望去,四周围了千人,静悄悄的,几十名喝酒的军官都羞愧地低下了头,王千户则跪在地上,浑身颤抖着,他也意识到了灾祸即将来临。
  李维正一指王千户,高声道:“我不知道别的军官是否还有违反军纪之事,但是我看见一桩,就要处置一桩,王千户公然召妓进营,当严惩,来人!”
  他手下的亲兵轰然答应,李维正一指跪在地上,脸上惨白的王千户,厉声喝道:“给我重打二百军棍,革去千户一职。”
  他手下的亲兵都是原来的锦衣卫精锐,个个武艺高强,打人动刑更是行家里手,十几个人像拿小鸡一样将王千户拿翻按倒,两根锦衣卫专用的红黑大棒便抡打起来,轻重缓急掌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将他打死,也不会手下留情,二百军棍打得他血肉横飞,杀猪般的嚎叫不绝。
  周围的官兵更是唬得个个面如土色,辽东都司承平已久,这种处罚更是几年没有发生了,而这个指挥使来的第一天便下了狠手,片刻,行刑完毕,李维正又命将奄奄一息的王千户抬起来示众一圈,他又回头向几十个军官望去,“这里的副千户是谁?”
  两名军官出列单膝跪下道:“属下便是。”
  李维正对他们二人道:“从现在开始,千户已被我革职,你们二人暂管水师,每天出海巡逻,不得有半点懈怠!”
  “遵令!”两人大声行礼。
  李维正又对二人道:“虽然条件艰苦,但你们也可以自己想法解决一部分,从明天开始,你们率领弟兄们取土烧砖,修建房舍,一些必须物资,我会让同知大人给你们解决。”
  两名副千户对望一眼,皆面露喜色,其实他们早就有这个想法,几次给王千户提出,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推卸,不肯让士兵们自己修房,宁可让大家住旧帐篷,他不过是害怕上面责他不务正业,今天指挥使大人主动提出,让他们喜出望外,两人一起轰然答应。
  陈至安却面露难色,所需物资让他解决,他怎么解决,要钱没钱,要物资没物资,只能打报告向辽东都司要,反正这是李维正答应的,让他去说服上面,不料李维正还没有完,他又对众士兵宣布道:“今天我听军官向我诉苦,说你们伙食很差,每天吃高粱粗面,喝白菜清汤,没有油腥,几个月也难得吃到一次肉,还要让家里偷偷带肉来,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但你们对岸的威海卫每三天就能吃到一顿肉,米面也能管饱,现在我告诉大家,既然我来了,我就要按威海卫的标准改善大家的伙食,如果都指使司不给,我就找他们算帐,如果是兵部不给,我就到京城去要,总之,我绝不会亏待了弟兄们。”
  他话音一落,军营内顿时欢声雷动,掌声、欢呼声响彻天际,划破了黑沉沉的夜空。
  ……
  次日天刚亮,李维正便出发了,按原计划,他要在金州卫就职三天,然后去广宁找朱植碰头,但由于昨晚发生了‘招妓事件’,为了尽快拉拢军心,他必须立刻先去辽东都司交涉官兵的伙食住宿问题,因此他改变了计划,仅仅只在金州卫呆半天,然后立即动身前往辽东镇。
  辽东半岛是丘陵地形,低缓的山地连绵不绝,被大片森林覆盖着,虎、熊、豺狼、狍子、鹿、野山羊等等野兽在林中出没,人类的居住地则在森林边缘或零碎的平原之上,一般叫堡或屯子,四周用巨石垒砌,最早是为了防御土匪和野兽的侵袭,但后来又增加了防御倭寇的功能,辽东半岛上布满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堡屯,小的几十户人家,大的就有二三百户人家,甚至四五百户人家都有,这就形成了堡镇,镇上商业齐全,往来商贩不绝,成为方圆几十里的中心,辽东半岛象这样的堡镇约有二十个,基本上都分布在两边沿海,那里平地较多,气候也温暖,而中间地界则是莽莽无边的山地森林。
  金州卫距旅顺港约一百余里,李维正在二百余名官兵的护卫下,沿着狭窄的官道向北疾行,同知陈至安催马从后面跟了上来,道:“大人,你找我吗?”
  “我来问你,这里的官道怎么这样狭窄难行?”
  陈至安愣了一下,便苦笑道:“不满大人说,这里没有官道,朝廷就从来没有在这里修建什么官道,以前军队和百姓都是走海路,海禁后,商人和百姓只能走陆路,这条路原本是猎道,走的人多了,就形成这条小路,辎重大车根本就过不来,只能靠骡马运送,所以辽东半岛百姓贫穷和物资稀缺,也和交通不便有关。”
  李维正点了点头,又问道:“昨天辽东水师的伙食住宿都很差,就是他们特殊,还是整个辽东都司都这样?”
  陈至安叹了一口气道:“其实大人应该也知道,军中也分三六九等,待遇最好的是京城和北地边军,京城是护卫皇上,而北地边军则要和蒙古人打仗,待遇好也是正常,而中原地区因为人口多,土地肥沃,军户上缴的米粮肉食都能满足本地军队需求,像大人以前的威海卫因为要对付倭寇,自然也受重视,而我们辽东都司就不同了,这里气候寒冷,人口稀少,本来粮食产量就低,自身军户上缴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必须要兵部从外面拨粮来,关键是我们这里不打仗,所以兵部拨来的军粮就少很多,待遇差也是自然的,另外,辽东都司内又有不公平,就拿吃肉来说,北面军卫因偶然和蒙古人打仗,待遇就好一点,越向南待遇就越差,所以他们水师一两个月吃一顿肉也是正常的,金州卫是半个月吃一顿肉,北面的东宁卫、沈阳卫是十天吃一顿肉,像昨天大人说的三天吃一顿肉,我们辽东都司的军队想都别想。”
  说完,陈至安连连摇头,他为李维正昨天作出的许诺而感到忧心万分,米面管饱、三天吃一顿肉,怎么可能做得到,李维正却笑而不言,他心里有数,朱元璋要和高丽开战,肯定得让士兵吃饱吃好了,他临行时圣旨已经下达,命令各地调运钱粮入辽东,如果走海运的话,应该就快到了。
  他手下有两万五千弟兄,现在最要紧的是把他们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和高丽开战就是最好的契机,想到这里,他抬头向远方望去,他现在非常渴望见一见朱植,不知这个朱元璋的十五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王爷?
  ……
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一百八十二章
辽王朱植
  李维正金州卫举行了简单的上任仪式后,便起程赶往辽东都司治所地辽东镇,他的正职可是辽东都指挥佥事,需要到辽东都司来任职,辽东都司的全称是辽东都指挥使司,它和大宁都司、万全都司一起成为大明三个由军队直接辖管的地区,这里没有布政使司,也没有提刑按察司,实行军政一体化管理,从地理上划分,辽东都司以三岔河(今辽河)为界又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辽西走廊,另一个便是辽东地区,辽西走廊地方狭窄,但人口稠密,也相对富裕,而辽东地区则地广人稀,大部分被森林覆盖,交通不便,消息也很闭塞,历来都不受朝廷重视,因此在这里也不设官府州县。
  辽东都司位于辽东地区北部的辽东镇,但辽王府却不在这里,而是在辽西走廊的北面广宁,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布局,封辽王的真正用意还是在蒙古,高丽也只是教训一下而已,对其将来的防范和善后事宜是交给李维正负责。
  这天下午,李维正的卫队进了辽东镇,辽东镇就是辽、金二朝的东京陪都辽阳府,最早称襄平,唐朝时是安东都护府治所所在,明朝建立之初,对辽东地区并不重视,建立辽东都司的作用也只是安抚东北诸夷,因此辽东镇就相应显得比较陈旧了,大部分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百年风雨,建筑物颜色斑驳,屋梁破败,昨晚刚下过一场秋雨,地面十分泥泞,街上行人也稀稀疏疏,沿街店铺里也是物资稀少,没有一个客人,掌柜正懒精无神地打着瞌睡。
  李维正见到城池里这般陈旧破败,不由眉头紧锁,他回头问陈至安道:“辽东都司里是汉人多还是夷人多?”
  陈至安并没有因为李维正上任就呆在金山卫,他主动请缨,一路陪同李维正来到了辽东都司,他见李维正问他,便连忙笑着道:“如果不算军户的话,辽东都司的百姓主要是汉人和女真人,大约各占一半,汉人大部分都集中在辽西走廊,辽东地区主要以女真人为主。”
  李维正一愣,他指着路上的一些百姓道:“可我看他们都是汉人打扮,哪是什么女真人?”
  “大人有所不知,女真人又分两种,一种是原来的金朝女真人,他们长期和汉人聚居,早已经汉化,只是在风俗上还和汉人略有不同,但从外表装束以及说话语言上都已和汉人分不清了,而另一种则是从北方迁来的女真生番,他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夷人,穿兽皮、住草窝,以牧猎为生,每个人几乎光头,后面拖条大辫子,很好分辨。”
  李维正冷笑不止,他当然知道这些女真生番是什么人,他李维正既然来到辽东,就不会给他们崛起的机会。
  走了约一里路,陈至安指着前方的一座府第道:“大人,那里就是都司府了。”
  李维正见那座都司府也是一样的破败,连中原地区的一座县衙都不如,不知有几百年历史了,周围高墙的墙皮都大半脱落,露出里面的泥土和麦秆,朱漆大门也斑驳不堪,根本看不出本色了,只有两座石狮子逾百年沧桑仍威严依旧,显示出衙门的一点气魄。
  他翻身下马,刚要上前,后面忽然传来一阵密集的马蹄声,如暴雨击打地面,有人在大喊:“前方闪开,辽王殿下驾到!”
  李维正一回头,只见三四百名身着黑色盔甲的骑兵如一阵狂风席卷而来,在他们中间,有一名金甲银盔的少年将军,这应该就是新封的辽王朱植了,他应该在广宁才对,怎么也跑到辽东镇来了?
  李维正见辽王及随从来势汹汹,便拉着马向旁边让了一下,他的随从纷纷靠边,让出一条路来,转眼间,朱植的骑兵队便飞驰到眼前,朱植年约二十岁,身材高大魁梧、相貌英武,眉眼间和朱棣有点相像,朱元璋的儿子大多文武全才,这个朱植也不例外,从小便弓马娴熟,又接受过大儒教导,颇明事理,做事也小心谨慎,不敢轻易冒险,朱元璋让他来辽东建藩,就是希望他的广宁卫能形成燕王和宁王的犄角,成为他们的后援,而打高丽只是一种顺带,毕竟高丽是大明属国,教训一下便可,大明真正的敌人还是蒙古人。
  朱植从李维正身边飞驰而过,忽然,骑马队减速,停了下来,朱植瞥了这边一眼,正好和李维正打了个照面,他早就看见了这边有一队军马,心中也有些疑惑,李维正身着高品军服,都指挥使杨文只挂个名而已,人长期呆在京城,而都指挥左右同知和其他几个都指挥佥事他都见过,那眼前这个年轻高品军官会是谁?朱植的脑海里忽然跳出一个名字,没错,应该就是他,他曾听宁王描述过李维正的外貌。
  他翻身下马,上前拱手笑道:“请问,这位将军可就是新任辽东都指挥佥事李大人?”
  李维正微微一笑,给朱植半跪施了一军礼,“在下就是李维正,参见辽王殿下。”
  朱植连忙将他扶起来道:“李大人不必多礼,太子特地写信来让我好好关照你,其实我也是初来乍到,咱们应该互相关照才是,以后就以同僚相交。”
  他说的是实话,虽然李维正在打高丽时将是他的副将,算是他的下属,但他知道李维正可是太子的心腹,太子继位后,李维正必得重用,自己将来还得多多仰仗他才对,因此他对李维正十分客气。
  李维正也不客气,他笑道:“正好,我准备就职后就去广宁找殿下商议高丽之事,没想到殿下却来了。”
  “巧了,我来也是找你商量高丽之事。”
  两人对望一眼,皆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两人很快便熟识了,两人挎着胳膊一起向都司衙门走去。
  “李大人是从海路来的吧!”
  “是,我五天前便到了旅顺港,辽东半岛的道路实在艰难崎岖,从金州卫过来,足足走了五天。”
  朱植叹了一口气道:“这也没法子,朝廷不重视辽东,从来都视这里为流放、荒蛮之地,一般官员都不肯来这里,如果不是因为要打高丽,李大人来辽东真是屈才了。”
  李维正笑了笑道:“我有什么才能,皇上肯让我复出我已感恩不尽,到哪里其实都一样,都是为皇上效忠。”
  “李大人说得对,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创业,辽东艰苦一点,却能做一番事业。”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便来到衙门口,衙门口站着几名军士,看见大队人马过来,早有人跑进去禀报了,他们俩刚上台阶,左都指挥同知便迎了出来,都指挥使同知一共左右二人,以左为上,是都指挥使的副将,因为辽东都司军政一体,所以他们二人一人管军队的后勤物资,另一人则管地方民事,眼前这个都指挥同知便是负责管理地方民事,名叫杜卓,年约四十岁。
  他只听说辽王到了,却见辽王身旁还有另一人,心中不由一阵惊异,但他无暇细想,便单膝跪下行礼道:“卑职参见辽王殿下。”
  “杜大人请起。”朱植虚扶一下,他看了看衙门内,又笑道:“怎么,张大人不在吗?”
  “张大人五天前进京去办理军需物资的交接手续了。”
  “军需物资到了吗?”旁边的李维正插口问道。
  杜卓看了一眼李维正,他连忙问道:“殿下,这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2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