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222

  村子大约在十几里外,穿过一片森林,众人来到了一片不大的湖泊前,耽罗人的村庄就位于湖边,是数百座用泥土和木头搭建而成房屋。
  “这里就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村子,约有三千人口,原来叫北斗村,高丽人改名叫它耽罗县,本来有县令和税官,去年都被日本人杀了,现在由我们几个长老主事。”
  高平津带着李维正一行进了村子,不少人跑出来看热闹,大群孩童更是跟着士兵的马前马后蹦跳,准确地说也不能完全叫做村子,高丽人修了几条宽阔的道路,还有一些砖头砌成的房子,就是高丽人税所了。
  高平津领着李维正进了一栋用巨木搭建的大房子,就仿佛土著部落中的祭祀所一样,不过房子里倒是很宽敞,光线通亮,一共分为两层,一楼的角落里堆放着草料和谷子,一些妇女在屋子忙碌着。
  李维正低头对瑶姬笑道:“你以前来过吗?”
  瑶姬脸一红,轻轻摇了摇头,低声道:“我以前住在城堡里,他从来不准我出门一步,所以这些耽罗人我都不认识。”
  这时,五名老者上前给李维正施礼,高平津介绍道:“这几位就是我们耽罗国的长老了,都是岛上的大族,以前高丽人也是要通过我们几个才能统治耽罗岛。”
  李维正连忙给他们拱手回礼道:“以后明军不会干涉岛上的事务,也不会派官员,耽罗国还是由几位治理,届时你们国王要接受我大明皇帝的册封。”
  高平津给他们翻译了,几个老者大喜,纷纷请李维正上二楼就坐,李维正顺着楼梯走上了二楼,二楼似乎是一个开会的场所,铺着草席,摆着七八张小桌子,众人将李维正请到主席坐下,瑶姬则坐在他身旁,一起享受贵客的荣耀。
  几名年轻的少女端着茶杯上来献了香茶,又摆上几盘水果,几个老者还在为刚才李维正的话议论不止,高平津摆手止住了他们,他克制住内心的激动,十分紧张地问道:“刚才大人说大明皇帝会册封我,真有这个可能吗?”
  李维正想了想便道:“既然元朝皇帝曾经册封过你们,那我大明皇帝也应该会册封,届时我会带王子前往大明,只是不知能证明国王身份的证据还在不在?”
  “在!在!大人稍等。”高平津立刻起身出去了,不多时,他拿进来一只皮囊,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他拍去上面的灰尘,便从皮囊中取出了几样物品:一本略有点发黄的册子,这是耽罗国的历代星主表,也就是国王世谱;又拿出一方镀金官印,这就是元朝皇帝所赐,然后还有元朝的官服、圣旨,最后他拿出了一柄水晶宝剑,这是象征耽罗王权的星剑。
  李维正见这柄水晶剑晶莹透明,没有一丝杂质,似乎比玻璃还要透明几分,他心中一动,拾起宝剑仔细打量,他在后世时是严重的近视眼,曾经买过一副号称是天然水晶片做成了眼镜,可并不相信是真的水晶,他总觉得世上不可能有这么透明的水晶,而眼前这把水晶剑似乎比他后世的水晶镜片还要纯净透明,那能否用这种水晶做望眼镜呢?
  高平津见李维正出神,便以为他对这水晶感兴趣,他瞥了一眼李瑶姬,便对自己儿子低声说了几句,高岩出去了,片刻,他端进一只盘子,放在瑶姬面前,里面竟是用同一种水晶做成的一串项链、一支发钗和一副手镯,高平津笑着对李维正道:“这是高丽名匠制作的水晶首饰,就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大人务必收下。”
  李维正见水晶材质一般无二,他连忙问道:“这样的水晶还有吗?”
  高平津笑道:“耽罗岛上的水晶多得是,各种颜色都有,一直是高丽王室的贡品,只是我们不会加工,所以做成首饰后就显得珍贵了。”
  李维正心中大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从自己腰间取下随身匕首,递给高平津的儿子高岩道:“水晶饰品我收下了,这柄匕首也是京城名家所制,我送给你。”
  高岩接过这把削铁如泥的匕首,喜欢得简直爱不释手,他连声称谢,李维正也笑着将水晶饰品递给了瑶姬,“这是他们的心意,你就收下吧!”
  待瑶姬收下饰品,李维正便对高平津道:“我对这种水晶非常感兴趣,你能否带我去看一看?”
  “没问题,大人请随我来。”
  一行人离开了村子,浩浩荡荡向盛产水晶的矿藏而去,水晶矿脉就在分布耽罗岛的东南面,其实是火山的余脉,埋藏得十分浅显,拨开上面的荆棘,水晶矿便露了出来,有的呈红色,有的呈紫色,但大部分都是纯净无色,不过大多有杂质,李维正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完全纯净透明的那种。
  这时,高岩从后面骑马赶来,他翻身下马,从袋中取出一块水晶,递给李维正,用生涩的汉语道:“送给你!”
  这是一块长柱体的极品水晶,长约半尺,厚约三寸,极为纯净透明,放在地上若不注意,竟会找不到它,放在水中,就会和水溶为一体,就仿佛后世的液晶体一般。
  高平津走过来笑道:“大人可别小看这块水晶,它是两百年前偶然被发现,一部分制作成了那柄水晶剑,这是最后剩下的一点,至今再找不到第二块,独一无二。”
  李维正知道它的珍贵,他连连摆手,不敢接受,高岩见他不要,不由有些生气地向李维正手中一塞,转身便走了,李维正只得收下了它,他走到高平津面前郑重地说道:“我军中也有一些能工巧匠,我会留下几人,让他们教会耽罗人如何制作水晶工艺品,将来把这些工艺品卖到大明去换取粮食和生活物资,让耽罗人除了养马捕鱼外,还能再有一种生存的方法。”
  高平津感动之极,他回头给大家说了几句,便率领大家一起给李维正跪了下来,高平津含泪道:“李大人对我们耽罗人的再造之恩,我们耽罗人世世代代不会忘记。”
  ……
  (历史上高丽一直没有废除耽罗国王,直到李成桂以朝鲜取代高丽后,才正式废除耽罗国王,所以本书中耽罗国王还在,是符合史实的)
第五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四十五章
蓬莱纷乱
  休整两天后,船队起航,继续向渤海方向驶去,这时船队分兵两路,一路由千户杨帆率二十艘战船和三十艘已经空舱的货船南下长江口,准备参与运送军粮的任务,而剩下的船只则由李维正率领,先返回蓬莱港,然后按照朱元璋的命令,将卖军货所得的三十万两银子运到天津卫,作为北御蒙古的军费,至于大内义弘赔偿的三万两银子,则禀报了朱元璋后再说。
  这天上午,船队终于驶进渤海了,李维正兴致勃勃地来到船首,用他刚刚制成的望远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这个望远镜是由他军中的能工巧匠用他得的那块极品水晶做成,李维正还记得高中上物理课时做的实验,一块凸透镜做物镜,一块凹透镜做目镜,然后他用最小巧的手铳改造成镜筒,几经调试,便做成了后来的伽利略望眼镜,效果十分好,能清晰地看见海面上十余里外的物体。
  单筒望远镜的制成轰动一时,几乎所有的军官都争先恐后一睹它的魔力,人人都为之咋舌,所有人都毫无异议地称它为千里眼,那块极品水晶最后一共只做成了五副单筒望远镜,一副最大的留给耽罗岛防御高丽,一副交给宝船眺望员专用,另一副准备进献给朱元璋,而李维正作为指挥官自己使用一副,但他却留了个心眼,将第五副最小巧,效果也是最好的单筒望远镜悄悄私藏了起来,对众人说夜晚观察时不小心掉进了大海,惹来大家一片遗憾之声,李维正向大家保证,等采出好的水晶后,一定多做几支,这才平息了众怒,但他也知道,高岩送他的那种极品水晶是很难再出世了,即使再找到上好水晶,做出来的望眼镜也不会有眼前这五副的效果。
  “大人,让我也看看吧!”
  李维正回头,只见赖永国站在他的身后,眼中充满了渴盼,李维正将千里眼递给他笑道:“想看千里眼就去当眺望员,保准你看个够。”
  赖永国嘿嘿一笑,他接过千里眼闭起一只眼向海面上望去,海面上似乎看不到什么,他又慢慢望向天空的太阳,被李维正一把摁住,“我说过了,不准看太阳,会灼伤你的眼睛。”
  赖永国吓得连忙放下来,又继续观察海面,李维正见他看得上瘾,便笑道:“你慢慢看吧!我先回舱。”
  他刚走两步,赖永国忽然大喊起来:“大人,有船!”
  这时桅杆上也传来了眺望员的大喊:“大人,发现前方有民船。”
  李维正一怔,渤海怎么会有民船?他冲到船边,他一把夺过千里眼,向北方海面上望去,他也看见了,果然是一艘民船,他清晰地看见民船上装载有货物,几个人正紧张地向这边探望,船队浩大,被他们发现了。看他们的装束,分明就是大明人,李维正不由惊讶之极,他这是第一次在渤海看见大明的走私船,在严酷的海禁下,竟然还有人敢出海走私,尽管李维正不想过问,但作为指挥使,不管就是他的失职。
  李维正立刻沉下脸道:“速派人去将他们给我抓来。”
  几艘战船向北而去,半个时辰后,战船拖着一艘小货船回来了,几个当事者被押上了宝船,“跪下!”士兵们将他们推到李维正面前跪下。
  一名士兵禀报道:“大人,货船里装满了粮食,他们是从高丽走私粮食。”
  李维正打量他们一眼,一共有五个人,最小的一人看样子只有十五六岁,按朱元璋颁布的海禁令,私自出海者,一律斩首,他们都十分惊惶,纷纷跪倒在李维正面前哀求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违禁走私,真是不想活了吗?”
  “大人,我们不敢违禁,可是不这样十几万人都要被饿死了。”一名年纪稍长的渔民哭泣道。
  “这是怎么回事?”李维正诧异,他连忙问道:“给我老老实实交代,一个字不准隐瞒。”
  “大人,从去秋开始山东半岛就滴雨未下,今年春天旱情加重,饥荒开始蔓延,蝗灾又起,刚开始斗米一银,到后来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了,听说青州府那边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我们蓬莱县这边挤进了十几万难民,全靠官府每日赈粥度日,但后来蓬莱县的粮食也快没了,眼看十几万人要被饿死,赵知府无计可施,便命我们出海捕鱼,再去高丽买粮。”
  “等等!”李维正忽然听出了端倪,他望着四人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是赵知府命你们这样做吗?”
  几人发现自己说漏了嘴,他们皆低下头,不敢再吭声,李维正已经完全明白过来,这必然是赵良成的决定,只是蓬莱水师怎么不管,鲍信和赵良成可是一直关系不和,他们居然能达成一致?这让他着实想不通。
  “带他们下去,命船队加速,尽快返回蓬莱港。”
  ……
  两天后,船队终于回到了阔别近三个月的蓬莱水城,船队靠港,士兵们纷纷下船回军营休息,一百名耽罗国选派来的少年也下船去休息了,军中也有几个懂高丽语的士兵,便做他们的翻译。
  李维正下了船,一名等候在岸边的百户上前参见,“属下参见指挥使大人。”
  李维正见副千户鲍信没有前来迎接,便冷冷地问道:“鲍副千户呢?他人在哪里?”
  “回禀大人,鲍副千户昨天正好去济南府了,好像齐王有要事召见他。”
  李维正见左右无外人,立刻压低声音斥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放渔民外出打鱼,还放纵走私!”
  “大人,这是鲍副千户的命令,属下只能听令。”百户迟疑一下,吞吞吐吐道:“其实我们已经两个月没有出海巡逻了,鲍副千户说现在倭寇不会来袭。”
  李维正勃然大怒,两个月没有出海了,军务岂不是全部荒废,他按耐住内心的怒火,命令道:“现在立刻派人出海正常巡逻,不准渔民再出海打鱼。”
  “是!”百户跑去安排,李维正又叫住了他,“告诉弟兄们不要伤人,把渔民赶回来就是了。”
  蓬莱水城的巡逻船又开始出海了,李维正命人将瑶姬送到自己府上,他则带着数十名亲兵前往知府衙门问罪。
  李维正在时隔数月后再回到蓬莱县城,此时的蓬莱县城已经不是他离去时的干净清静,街道上到处都脏乱不堪,充满了一种刺鼻的鱼腥味,随处可见面黄肌瘦的难民正扶老携幼前去赈粥点,一个月前,朝廷又紧急调拨了一批粮食到登州府,还是远远不够赈济灾民,只能靠官府秘密派人出海捕鱼,走私粮食,才勉强让十几万灾民存活下来。
  李维正从知府衙门前的广场粥棚路过,他探头看了看里面的情形,只见三个公人异常忙碌,一人收牌、验牌,一人舀粥,另一人则将一小段煮好的鱼放进粥碗里,后面的每一个人都瞪着大锅里剩下的一点点鱼肉,唯恐轮到自己就没了。
  一名公人忽然看见了李维正,他吓得脸色大变,急忙要跑去禀报,李维正却一甩马鞭指住了他令道:“继续赈粥,不准离开。”
  他一催马,率领手下直向衙门冲去。
  ……
  自从两个多月前决定下海捕鱼,赵良成几乎每天都在殚精竭虑中渡过,刚开始他十分害怕事情暴露,但随着海中捕捞的鱼和走私米拯救了大量的饥民,他的心也随之平静了,就算他因此获罪,他也无怨无悔。
  赵良成此时正在衙门内批阅公文,忽然一名衙役慌慌张张跑来禀报,“知府大人,大事不好,指挥使回来了,正在大堂内等候。”
  “我知道了,慌什么!”赵良成放下笔,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该面对的事情,终于来了。
  他整理一下衣冠,慢慢走到大堂上,只见李维正站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下,背着手,面沉如水,他连忙上前施礼道:“下官赵良成,参见指挥使大人。”
  “赵知府,你可知罪?”李维正没有看他,只冷冷地问道。
  赵良成叹了口气道:“大人,这里不是说话之地,请随我来。”
  李维正冷笑一声,随他进了二堂,赵良成关上门,他忽然‘扑通’跪倒在李维正的面前,哀声求道:“请指挥使大人放我一次。”
  李维正明白他的意思,他后退了一步,平静地说道:“知府大人,我是在海上拦截了你派出的走私船,你的胆子也太大了,违抗海禁下海捕鱼,还派人走私,你以为我替你瞒住,你就能逃脱罪责吗?”
  赵良成轻轻摇了摇头道:“大人,我不是为自己,违抗海禁的罪责我会一人承担,只是大人不知道要养活十几万人的艰难,我竭尽全力,可还是死了一万多人,我已经无计可施了,只恳请大人能睁只眼闭只眼,让我们继续出海,熬过这次灾荒。”
  “你为什么不向朝廷求救,非要铤而走险?”
  “我们怎么不向朝廷求救,朝廷也送粮食过来,但根本就不够,布政使大人说朝廷也有难处,让我们自己想法克服困难,我们想到的法子只有下海捕鱼,只有向高丽买粮!难道还要人吃人不成?”赵良成的声音慢慢提高,变得悲愤起来。
  李维正盯着他,半晌才问道:“你哪来银子去高丽买粮,你私开官库吗?”
  “不,这是灾民们凑了近万两银子,去高丽买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2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