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365

  她就是张焕的母亲,楚家嫡长女楚挽澜。
  张焕呆呆地望着母亲,几年未见的母亲却在最想不到的时刻,忽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缓缓地跪下,匍伏在母亲的面前,低低地喊一声‘娘!’泪水便再也忍不住汹涌而出。
  “焕儿,你的事情娘都知道了。”
  楚挽澜慢慢走上前,她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声音轻柔而又充满了怜爱,从前的小婴儿终于长成了一个高大健壮的男子汉,已经能为国立功,楚挽澜的眼睛也不由有些湿润,“你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你所做的事却让娘更加欣慰。”
  说着,她轻轻将儿子扶起,替他擦去脸上的泪水,笑道:“傻孩子,小时侯倒很少见你流泪,怎么长大了反而多愁善感,这样娘可不喜欢。”
  “娘,孩儿准备自己购置宅子,足以让娘静修,到时候请娘搬过去吧!让孩儿能侍奉您。”
  楚挽澜却笑着摇了摇头,“焕儿,难道你没有想通张尚书为何要将娘藏在此处吗?”
  张焕忽然沉默了,他已经意识到母亲要给他透露一点身世之密了。
  果然,楚挽澜轻轻叹了口气,她心事重重地走到豆荚棚下,拾起小剪子修剪豆枝,犹豫再三才低声道:“焕儿,本来我不想告诉你,可若不让你知道一点,娘又担心你将来会走弯路,娘告诉你,你其实并不是张家之人。”
  楚挽澜说罢,她用眼角余光略略扫了一眼张焕,见他站在那里巍然不动,丝毫不为自己的话所影响,心中不由有些诧异,“焕儿,你知道了什么?”
  张焕从怀中取出那封信,举过头顶,“娘,楚行水已经两次找过孩儿了。”
  楚挽澜缓缓接过张焕手中之信,她看了看信皮,眼睛里忽然迸射出一种极其复杂的感情,愤怒、怨恨而又掺杂着一丝怀念,但这种感情只存在短短一瞬,蓦地又从她眼里消失,随即变成了冰雪般的冷漠,她根本就不看里面的信,而是慢慢将信撕成碎片,手一松,任风将它们吹散。
  良久,她平静地对张焕道:“焕儿,娘和楚家已没有任何关系,娘只希望你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心有多远,那就走多远……”
  在城门关闭的最后一刻,张焕进了长安,朱雀大街上到处都是乘凉的长安百姓,随着坊门即将关闭,不少人开始收拾席子物品准备回家,但也有许多人家依然围细席而坐,被褥、食物一应俱全,看来他们是准备在此过夜了。
  一轮半圆月在天空中放射出皎洁的光芒,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仿佛一条小白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漂游。
  马走得很悠闲,张焕的思绪依然沉浸在母亲最后的话语之中,‘你的心有多远,那你就走多远……’
  他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母亲的话让使他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那里面有无比辽阔的天空,他的心豁然开朗,那些轻的、重的哀愁,从前逐渐堆积在他心上的重担,功名、世家,如今全部飞走了。
  张焕忽然仰天一笑,重重抽了一鞭马,战马飞奔,渐渐地消失在浓厚的夜幕之中。
  ……
  夜很深了,今天发生的事情注定很多人都无法入眠,崔圆就是其中之一,他穿着一身宽松的禅衣,独自坐在自己的小院里沉思。
  今天下午,皇上忽然下诏,批准他崔圆继续担任大唐右相,虽然这个诏书只是对即成事实的一种承认,但它却诏示天下,使他继任右相之位变得合法、合理。
  但崔圆却品出了藏在背后的一种暗示,李系是想和自己讲和,让自己也同样承认他已取得的利益,安北都护的八万军和新建立的天骑营。
  崔圆背着手在一条小径里来回走着,很多年前他就定下了自己仕途目标,大唐的权力总有一一天不再由七大世家分享,而是由他崔家独霸朝纲。
  十年了,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构筑基础,今天他继任右相终于尘埃落地,就仿佛修真人渡过了一劫,从今天开始,他就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进行努力。
  或许还需要一个十年,或许只需要短短的一两年,但不管是十年还是一两年,他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切入点。
  而这个切入点他早已定下,它就是河东张氏,而且李系的八万军的供给,也是张家一力承担,如果能拿下张家,那李系的脖子也就被自己卡住了。
  这是一环扣一环的链条,解决了张家,后面之事便迎刃而解,这一刻,崔圆做出了判断,暂时同意与李系讲和,集中精力对付张家。
  崔圆迅速写了一封信,唤入一名心腹吩咐道:“你速去平阳郡一趟,将此信交给张若锦。”
  ……
卷三
纵横宦海
第八十五章
遇故人
  日子又匆匆过去几天,庆治十六年的中元节即将到来,长安的街头巷尾又开始热闹起来,中元节也就是后世的七月半鬼节,是年中祭祀祖先的日子,在唐朝这是一个大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祭祀之物。
  这天中午,张焕从大明宫巡查归来,他刚要进东内苑大门,便听见后面有人在叫他,“去病!”
  张焕停住马回头望去,只见不远处跑来一名身着浅绿色朝服的低品官员,待他跑近,张焕忽然‘哈!’地一声笑,跳下马向他迎了上去,来人正是他从前的挚友宋廉玉。
  两人同时给对方一拳,皆哈哈大笑起来。
  张焕上下打量着他,忍不住笑道:“你小子穿上官服倒变了样,险些认不出了,快告诉我,你得了什么官?”
  “你不也一样吗?居然还是四品伯。”
  宋廉玉酸溜溜地说道:“我现在光禄寺任珍羞署令,才是个正八品小官,差你十万八千里呢!”
  “珍羞署令?”张焕微微一笑道:“我感觉不像,倒觉得你当了醋坊令!”
  眼看要放朝,张焕不觉喉咙痒了起来,便拉住宋廉玉笑道:“我请你喝酒去,也顺便给我讲讲大伙儿的情况。”
  宋廉玉面露难色,可又经不住他拖拽,只得跟他去了。
  ……
  两人骑马慢慢向丹凤门走去,宋廉玉想到这半年的变化,他不由有些感慨地说道:“几个月前我们意气风发,皆为自己的远大抱负来到长安,可仅仅半年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分道扬飚,你虽然失去科举的机会,却立下了不世之功,一步登天;而我考中了探花郎,吏部选试也是第三名,却只能从最底层做起,一年一年熬资历升迁,不过比起郑胖子和林知愚落榜回乡,我又幸运得多。”
  “赵严呢?他又到哪里去了?”张焕沉默片刻又问道。
  “他!”
  宋廉玉苦笑一下道:“说起来确实很滑稽,他父亲只是个小吏,在京中没有什么人情,吏部选试算是勉强通过,本来是放到岭南一个小县做主簿,可他小姨子不知怎的,居然和刑部楚尚书攀上了交情,楚尚书便给吏部打了招呼,赵严一晃身竟做了江都县主簿。”
  小姨子?张焕一转念便想过来,是平平,他心里明白,楚行水恐怕还是看在自己的面上,他笑了笑又问道:“那平平呢!她也回蜀郡了吗?”
  “没有!她娘要她嫁人,听说她逃到江都去了。”
  说到这里,宋廉玉犹豫了一下便低声道:“去病,我已经成亲了。”
  “是吗?”张焕十分惊讶,他拍了拍宋廉玉的肩膀笑道:“那恭喜你了,回头我再补你一份贺仪!”
  “贺仪就算了吧!”宋廉玉并不太高兴,显得情绪有些低落。
  张焕瞥了他一眼,心中略略有些诧异,这时两人已经走出大明宫,来到了丹凤门斜对面的光宅坊,坊门口有不少酒楼,都是做官员的生意。
  一般而言,开在官府附近的酒楼生意都不会太好,不过大唐却是例外,喝酒吃饭掏的都是自己腰包,朝廷也不大过问,就算有漏洞可将酒水钱列入公务费,大臣们一般也不屑为之,若被政敌抓住把柄,因此被弹劾丢官那才叫得不偿失。
  不过大唐久乱思定,朝廷提倡百官节俭,所以这些酒楼布置得太奢华反倒没有生意,于是,各家酒楼拼命在风雅上做文章,或在楼前挖一弯明月池,再修一座三步小桥;或者在屋后种几簇翠竹,请名士在竹下弹奏清音。
  张焕与宋廉玉来到一家叫书香门第的酒楼前,这家酒楼位于最角落,从坊门走进来还有一里地,位置又偏,故官员们也懒得远跑,临近中午,别的酒楼都高客满座,而这家店却只有五、六个小吏坐在大堂吃面,生意显得十分清冷。
  见张焕二人有进店的意思,早就瞅准多时的掌柜就仿佛火烧了尾巴一般,旋风似的冲出,用极热情、极卑躬的姿态将两人迎进店来。
  张焕进门扫了一圈笑道:“掌柜的,今天的生意怎么比昨天还惨淡?”
  “市口不好,怎么会有生意呢?”掌柜唉了一声,连忙将二人请上楼。
  “我喜欢这里的清静!”
  张焕找了一间靠路边的雅室,他笑了笑,又回头对几个亲兵道:“你们自己去点菜,等会儿我一总结帐。”
  两人坐下,店小二先给他们上了酒,张焕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笑道:“说说看!探花郎娶了何人的女儿?”
  提到自己的婚姻,宋廉玉的眼中立刻闪过一丝黯然,他轻轻叹了口气道:“曲江宴那天晚上,光禄寺卿长孙南方找到我,说他的女儿看上了我,愿招我为婿,当时我想长孙也是一个大世家,能得它为后盾也算不错,便头脑一热答应了,成婚后我才知道,长孙南方有十几个女儿,都是招了女婿,而我却是最没背景的一个。”
  “老丈人女婿多和你又有什么关系?”
  张焕见他神色惨淡,便笑着拍了拍他肩膀劝道:“男子汉大丈夫靠自己拼搏,只要夫妻恩爱,管她爹娘是干什么的!”
  “可是、可是……”宋廉玉连说了两个可是,再也说不下去,他长叹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竟忍不住潸然泪下,“一念错,铸成千古恨,恨啊!”
  叹罢,他拎过酒壶一杯一杯喝酒,再也不发一言。
  婚姻犹如穿鞋,其中大小宽窄只有穿鞋者自己知晓,张焕见他这般痛苦,竟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女人,心中好奇心大起,不过这是人家夫妻间的私事,自己倒不好多问了。
  两人又喝了几杯闷酒,宋廉玉忽然想起一事,便苦笑一声道:“去病现在名满大唐,我岳丈不知从哪里得知我俩的关系,便让我今晚请你去赴家宴。”
  张焕端起酒杯微微笑道:“是不是你岳丈还有一个女儿没嫁人?”
  “是!而且这一次他拿出了嫡女。”
  张焕将手中酒一饮而尽,瞥了他一眼笑道:“你小子上了贼船,为何又想将我拉上去?”
  宋廉玉连忙摆手道:“我只是传一个话,去不去随你。”
  话虽这样说,宋廉玉还是忍不住多嘴道:“其实那长孙依依人倒还可以,你不妨去看一看。”
  “此事以后再说吧!”
  两人又饮了十几杯,宋廉玉借酒浇愁,终于醉倒在桌上。
  “怎么成了亲酒量反而不济了。”张焕笑着推了推他,宋廉玉只含糊地嘟囔了几句,却没有醒来。
  张焕见他睡得香甜,推他不动,只得无奈地笑了笑,将他架扶起来。
  ‘啪!’宋廉玉的身上掉下本小册子,约巴掌大小,是用麻纸裁小后缝成,张焕将它拾起,见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字迹颇为潦草。
  不用翻开,只看了第一页,张焕便忍不住直摇头,上面写着:‘娘子大人在上,为夫昨日犯十桩大罪,特悔过如下:一、中午没有回府,罪不容恕……’最后却又加了一行批注,‘语气不诚恳,恐怕通不过,得重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