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365

  侍女应了一声,转身便慌慌张张地跑了,张焕一直望着她身影消失,又看了看手中的金簪,轻轻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会意的微笑,崔宁虽然使的是小伎俩,可是他喜欢。
  按照平常的习惯,他总是要先到裴莹这里来吃晚饭,然后再决定今晚的歇处,今天也不例外,他走进裴莹的寝宫,裴莹早已经闻讯迎了出来,在她身后却跟着韩国公主李素,她上前向张焕盈盈施一礼,“李素参见皇兄。”
  张焕摆摆手,呵呵一笑道:“朕听说你平安归来,心中快慰之极,今天晚上朕要喝一点酒,以示庆贺。”
  “皇上又在找借口喝酒了。”裴莹佯做不高兴的样子,可只装了一下,她也忍不住笑了,“那就少喝一点,臣妾这就给皇上热酒去。”
  “等一下。”张焕拉住了她笑道:“不如叫大家一起来喝一杯,如何?”
  “明天大家再一起喝酒吧!现在她们都在学习织容呢,兴致高昂。尤其是平平,那个吴绣娘和她是旧相识,从来都坐不住的她居然也认认真真学织轻容了。”裴莹摇了摇头笑道。
  “那小妹就不打扰皇兄喝酒了。”李素又行了一礼,便要告辞。
  “皇嫂。”李素脸忽然一红,附在裴莹耳边悄声道:“刚才那件事可千万别说出去。”
  “我知道了,你快去吧!”裴莹暧昧地向她眨眨眼,李素满脸通红地转身去了。
  张焕笑了笑。却没有深问,他来到饭堂坐下。裴莹给他端了几盘菜,又温了一壶酒,在他身旁坐了下来,她一边倒酒,一边问道:“李素从回纥归来,那她与回纥人地婚姻还有效吗?”
  “人都死了,婚姻当然也就取消了。”张焕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笑道:“明远也问了朕这个问题,你们兄妹怎么想到一起去了。”
  “明远也问了吗?”裴莹大感兴趣,她忽然象年轻了十岁似地,凑在张焕面前兴奋地追问道:“给我说一说,明远在提到李素时是什么表情?”
  张焕诧异之极,他停住酒杯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他忽然想起刚才李素羞涩地样子,心中若有所悟,便笑了笑道:“莫非你想做一次红娘?”
  裴莹半天没有说话。自己的兄长在几年前妻子去世后,便一直没有再娶,他膝下只有一女,而他又是裴家家主,怎么能没有子嗣,为这件事。裴莹不知劝了兄长多少次,就算纳妾也可以,可总是被他婉拒,他地心中似乎只有亡妻一人,这已经成为裴家的头等大事,今天和李素聊天时,她总是旁敲侧击裴明远的情况,引起了裴莹地怀疑,在她不舍追问下,他们之间果然有这个苗头出现了。裴莹为此兴致盎然。但现在丈夫的话却让裴莹感到被泼了一盆冷水似地,他一下子清醒了。是的,关键是李素的公主身份,自己兄长能娶她吗?会不会影响到裴家和明远的前程。
  想到这,她紧紧地注视着丈夫,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复,‘裴明远可以吗?’
  妻子那充满期盼的眼睛张焕心中清清楚楚,几十年前世家是不屑于与李氏宗室联姻,他们总是保持着一种高傲的姿态,或者世家之间互相联姻,现在世家朝政虽然已经衰落,但并没有消亡地地步,他们的子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地方,他们有着平常百姓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尽管他已经在办学、门荫等方面尽力改变这种状况,但他也知道改变这种状况至少也需要十年时间,如果裴明远娶李素,恐怕着急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仍旧极力维护世家利益的顽固势力。
  “这件事朕不会干涉,也不会过问。”张焕的口气异常平淡,他喝了一杯酒,便对裴莹徐徐道:“朕已经决定,调明远为益州刺史兼剑南节度使,五天后正式赴任。”
  吃罢晚饭,张焕起身来到了崔宁的寝宫,他刚进门便听见里面隐隐有人在通报,“娘娘,陛下来了。”紧接着崔宁飞快跑了出来,但她地眼睛里不是惊喜和眷恋,而是一种焦急甚至惊惧,是的!她此刻的神情就像一只失去了孩子的母鹿。
  “宁儿,出什么事了?”张焕连忙扶住她,惊讶地问道。
  崔宁紧紧抓住张焕的手,颤抖着声音道:“焕郎,崔曜还能会得来吗?”
  “是谁告诉你此事的?”张焕心中有些不悦,这件事他在十二初时便从碎叶发来急报中得知了,他当时怕崔宁和病人膏肓地崔圆知道,一直隐瞒至今,甚至连裴莹都没有告诉,没想到崔宁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是谁泄露的?
  张焕冷冷地回头瞥了一眼安忠顺等人,他们几人吓得低下了头,战战兢兢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焕郎,谁告诉我的你就别问了,关键是崔曜能不能救他回来?”崔宁已经担忧到了极点,她本想问崔曜是不是还活着,可是她不敢往那边想,她用乞求的目光望着丈夫,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答复。
  张焕望向崔宁的目光已经变得温柔起来,他能感受到崔宁心中的紧张,崔曜是她父亲临终前唯一的托付给她的事情,如果崔曜出事,她将无法对自己父亲交代,张焕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我们去里面说吧!”
  他牵着崔宁地手进了内室,张焕坐了下来,揽着她地腰诚恳地说道:“你知道吗?当朕听说崔曜被抓时也异常紧张,朕也很担心他会遇害,可后来当朕得知他被阿古什带到巴格达时,朕就知道,他至少性命是保住了,尽管朕没有见过他们的哈里发,但他是大国之君,如果连容纳一个使者地心胸都没有,那他就根本无法驾驭大食这样大的国度,就像朕不杀阿古什,最后将他放了一样,崔曜也一定会被释放,当两国之间的战争结束后,就该是政治对话的时候了,以解决许多遗留问题,包括大食战俘的交换、临时边界的确定等等,崔曜的释放问题也必然会在这些谈判中出现,所以你放心,朕一定会把他换回来,他不仅仅是朕爱妃的侄子,更重要是他身为大唐的使臣,这关系到大唐帝国的尊严,如果他不回来,拔汗那也就不会真正地诚服于朕。”
卷一
葛逻禄人南迁引发的危机
第四十二章
拉希德的烦恼
  三月的伊丽河流域已是春色盎然,一望无际的草原渐渐转成了青绿色,和风拂面,温暖的气息洋溢在天地之间,这天清晨,乳白色的薄薄白雾笼罩在草原之上,远方,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破了草原的宁静,一匹快马在薄雾中出现,向妖龙城疾驰而来,马上库尔班德紧咬着嘴唇,目光因激愤而变得绝望,他拼命地抽打战马,战马狂风一般地冲进了妖龙城。
  妖龙城已经被唐军重新控制,战争结束后,许多随唐军南下避难的原居民也陆陆续续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在随后的重建中,唐军所建的第一座码头也顺利完工,二十艘百石运输船也顺利下水,这座码头的修建将妖龙城和伊丽河通过水路联系起来,但这只是唐军的第一步,在完全控制伊丽河流域后,唐军的下一步将向夷播海扩张,从西面完成对回纥的战略包围。
  现任妖龙城兵马使正是都尉将军施洋,这位年轻的将军奇袭拔汗那立下大功后,并没有因此飞黄腾达,他的军职未变,从阿史不来城调任妖龙城兵马使,唯一的收获便是被封了宁远将军的散官职,这仅是从五品的武官衔,这些封赏明显和施洋所立下的军功不配,连他的副手赖金麟也被提升为都尉将军、阿史不来城兵马使,施洋遭受的不公引起了军中许多人对他的同情,但施洋本人却十分高兴,他终于以军功坐稳了都尉将军之职。将来就不会任何人认为他是因为身份背景而被提升,这才是他所看重的事情,至于被调为妖龙城兵马使,施洋更是心知肚明,大食征战硝烟散去,接下来将是大唐对回纥地反抽,而妖龙城正是对回纥人发力点之一。将他调到妖龙城,将再一次给他立功的机会。
  昨天晚上。他得到斥候消息,妖龙河已有解冻的迹象,如果妖龙河解冻,那利用妖龙河运输物资的行动就可以开始正式进行了。
  施洋一早便率领五百骑兵准备亲自去沿河察看河水解冻的情况,大队骑兵刚驶出黑暗森林,后面便传来了疾奔的马蹄声,“施将军。施洋!”隐隐听见有人在叫他,施洋回头望去,只见数里外一匹马向这便奔来,马上有人在挥动着手臂,森林里光线昏暗,看不清他的模样。
  很快,战马靠近,战马上竟是黠戛斯人库尔班德。神情颇为焦急,‘他不是在阿史不来城吗?来这里做什么,莫非是古黛出事了?’施洋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会使库尔班德这样焦急,他停下战马,等待库尔班德上前。
  “施将军,古黛终于到巴格达去了。我怎么也拦不住她,你去把她追回来吧!”库尔班德表情异常激动,古黛最后地喊话仿佛还回荡在他的耳畔,“库尔大哥,你回去吧!去为黠戛斯人而战,跟着女人,你永远也成不了真正地英雄。”
  古黛的话深深刺痛了库尔班德的自尊,为此,他要回草原去成为真正的英雄,可他又放心不下古黛。便前来找施洋商量。他希望施洋能派人去截住古黛,无论如何不能让她去巴格达冒险。
  “施将军能否传书石国的唐军。让他们截住古黛,她孤身一人去巴格达,实在是太危险了。”
  沉默半晌,施洋才淡淡一笑道:“你以为我能拦得住她吗?况且她知道情况一个月后才去找自己的情郎,那应是她深思熟虑的选择,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她去?”
  施洋对此事地冷淡无异于给库尔班德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显得有些惘然无措,想再去追赶古黛,他已经没有了这个勇气,可真让他回黠戛斯,他的心中却又放不下这份情缘,施洋似乎明白他的心思,重重地拍了一下库尔班德厚实的肩膀,“你跟我!”他一催战马冲上了一座小山丘,一指东方朝霞初升的天际对库尔班德道:“你看见没有,天地之间是如此辽阔无垠,任我们纵横飞驰,我们的心为何要为一个女人而弄得这般心力憔悴,你我都是男人,大丈夫就应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何患无妻,你回去黠戛斯去吧!希望我们能在扫荡回纥人的战场上会师。”
  施洋的话激发了库尔班德骨子里地血性,他望着远方茫茫无边的草原,他忽然仰天长啸一声,尖利的啸声在天地间回荡,他随即纵马冲下山岗,向遥远的北方驰去,“你看着吧!总有一天,我粘满敌血的战刀会让你明白,什么才是黠戛斯人的英雄。”
  ……
  巴格达地外城依旧熙熙攘攘,小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队队满载货物的骆驼队在大街上行走,各色人种、各种各样的语言,充斥着这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崔曜身着大食人的黑衣骑在一匹骆驼之上,悠悠哉哉地向内城而去,他在大食已经呆了整整半年,语言不再成为他的障碍,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甚至还能用阿拉伯文撰写诗歌,他又将中原的诗赋和历史介绍给了大食人,为此拉希德专门为他在帝国图书馆内开设了一门东方历史课程,引来了一千余名门贵族子弟聆听课程,几个月来,崔曜开始在巴格达的上流社会中颇有名气,被酷巴格达人美誉为,‘东方启明星’。
  战争结束也有四个多月了,在战败之初,巴格达上空一片愁云惨淡,物价飞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见战死者家人地哭声,战争失败非但没有影响他地授课,而且因为这场战争,引来更多人开始关注大唐,崔曜的学生也由一千余人猛增到了近五千人,原来地授课大殿已经坐不下了。他改到图书馆主殿授课,每星期授课两次。
  崔曜住在外城穆塔大叔地空宅之中,而穆塔大叔早在两个月前便去撒马尔罕进货了,碎叶战役后,尽管他的学生不介意他是大唐人,但巴格达的普通老百姓未必不记仇,尤其是那些战死士兵的亲人。没准就给他来一刀,因此。崔曜每天用黑巾覆面,往来于住所和帝国图书馆之间。
  今天不是授课日,他和往常一样准备去内城的图书馆看书,他的骆驼刚走到内城门口,忽然听见背后有人叫他,“崔先生!”声音轻柔,是个年轻的女人。
  崔曜回头。只见后面地来了一辆极为华丽的马车,马车在他面前停下,车窗里露出一张美丽地俏脸,她年纪约二十岁出头,有着迷人的微笑,漂亮的牙齿和黑色睫毛的蓝眼睛,栗色的头发上罩着缀满了各种宝石的丝网,崔曜认识她。她叫阿巴赛,是拉希德哈里发的亲妹,也是巴格达地位最崇高地公主,她是拉希德最宠爱之人,甚至超过了拉希德自己的女儿,为了让她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拉希德甚至不允许她结婚嫁人,只有一个名义上的丈夫。
  阿巴赛也是崔曜的学生之一,不过她学习的是汉语,这起源于她对大唐诗歌的热爱,尤其是对李白的诗最为崇拜,为了能更深刻的品茗唐诗地韵味,她便开始向崔曜学习汉语。
  “我昨天读了一首的李白的诗,你听听对不对?”阿巴赛象个小学童似的用结结巴巴的汉语背诵起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不错!不错!”马车里忽然有人在鼓掌。崔曜这才发现马车里还有一人。是一个极为漂亮的男人,皮肤白皙地惊人。年纪约三十岁,一双眼睛里总带着一种梦幻般的迷惘,崔曜也认识他,他叫哲耳法尔,是叶哈雅的次子,也是阿拔斯帝国的税务总管,掌握着帝国的财政大权,另外他还是巴格达最有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写了一笔好字,他总有一些标新立异的创举,但这种创举总会立刻成为巴格达的时尚,比如他的脖子很长,他去年特别穿了一件高领服,结果这种高领服便成为了巴格达最时尚的款式,流行了整整一年,至今风潮未尽,哲耳法尔也是崔曜地历史课学生之一,每一次授课他都会准时到场,认真听讲,他尤其喜欢听崔曜讲解史记,和崔曜地私人关系也颇为不错。
  哲耳法尔之所以和阿巴赛坐一辆马车,那是因为他就是阿巴赛名义上的丈夫,他们并不住在一起,平时也极少见面,只有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时,他才会以阿巴赛丈夫地名义和她同坐,不过今天他是在路上遇到了阿巴赛,便邀请她与自己同坐一辆马车。
  听到哲耳法尔的夸赞,阿巴赛的脸红了,她娇媚地瞥了他一眼,悄悄地在他手上掐了一下,尽管动作很细微,但还是被崔曜看见了,他佯作不见,向哲耳法尔行一礼微微笑道:“哲耳法尔,上次我提到的印刷办法,你说服您的父亲了吗?”
  崔曜说的印刷办法就是大唐的印刷术,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怛罗斯之战后便由唐军战俘传到了大食,但并不被大食人接受,主要是伊斯兰教会反对,长老们认为只有用手抄写经卷才是对真主的尊重,所以印刷术虽然早已传来,却一直没有被采用,但拉希德执政后,大力引进东西方文化,大量的文化在巴格达交融,他本人并不排斥印刷术,可是权臣叶哈雅却反对,为了印制历史课本,崔曜便请求哲耳法尔,希望他能说服自己的父亲特许使用印刷术。
  哲耳法尔点了点头道:“连我也没想到如此顺利,父亲竟一口答应了,不仅是印刷先生的历史课本,他还同意将印刷术在大食境内推广,并决定亲自为使者,五月出发去大唐与你们的皇帝陛下会谈。”
  崔曜默默地点了点头,这就是战争带来的变化,碎叶战败使大食人空前重视大唐,连搁置了几十年的印刷术也终于被大食人接受。
  这时,一匹快马从内城驶来。马上是拉希德的侍卫官,他忽然看见崔曜,便勒住了战马,大声道:“崔先生,我正要去找你,哈里发陛下要召见你,命你立刻进宫。”
  崔曜立刻对阿巴赛道:“今天下午还是正常时间上课。我会教你李白地另一首诗:《将进酒》,希望公主能准时到来。”
  说罢。他又向哲耳法尔行一礼,便随侍卫官疾速而去,崔曜刚走,哲耳法尔立刻沉下脸对阿巴赛道:“刚才你的举动很冒失,如果被有心人看到报告了哈里发,他就会怀疑我们的真实关系,后果很严重。你明白吗?”
  ……
  大食王宫内,拉希德和正全身贯注地看着一名突厥工匠绘制弓箭制作流程,碎叶战役的惨败使拉希德开始全面检讨大食与大唐的军事差距,在大规模杀伤武器方面,唐军有天雷弹,但他们有希腊火,两者的威力差得并不算远,而在近战搏击方面。唐军有横刀,他们也有大马士革弯刀,也在伯仲之间,关键就是中远距离的攻击,大食地投矛要明显逊于唐军的弓箭,正式在这个环节上出了大漏子。使大食军付出了惨重地代价,甚至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为此他痛定思痛,决定大食军放弃投矛,而同样改用弓箭,这不仅是用来对付唐军,拉希德意识到,唐军穿透力极强的弓箭可以帮助他战胜拜占庭和法兰克王国的方阵军团。
  大食人制作弓箭的水平并不高,埃及人略强一点,但也远比不上唐军制弓水平。但突厥人却能仿制出与大唐一样犀利的弓箭来。为此,拉希德专门请来制弓技术最高的突厥工匠。替他绘制图样。
  “哈里发陛下,这就是唐军普遍使用地弓箭,他们一般是用柳木和动物的筋角制作,我们这里可以采用叙利亚的橡木或者亚美尼亚的雪松都可以,从定型、绞筋、上弦到最后成弓大约需要两年时间,但弓箭其实也并不是大唐最犀利的远程武器。”
  拉希德一边听,眉头皱成一团,做一把大唐军队那样的弓箭竟然需要两年时间,而且还不是最犀利的远程武器,他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不悦地说道:“那最犀利地远程武器是什么,你为什么不绘制出来?”
  突厥工匠听出哈里发口气中的不满,他吓得惶恐地答道:“回禀陛下,唐军最犀利的远程武器其实是弩,不仅射程远,而且穿透力极强,卑职也只略知一二,恐怕做不出唐军那种弩箭的效果。”
  “无论如何你也要试一试,不管用多少人力财力我都可以给你,做出来了我有重赏,给你加官进爵,可若做不出来,我就要你的脑袋!”拉希德说完,便转身怒气冲冲走了。
  这几天拉希德的心情着实有些不好,碎叶兵败后,他地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叶哈雅趁机挑起埃及人和呼罗珊人的骚乱,为了平息地方的严重局势,他被迫让权,将上下埃及总督和亚美尼亚总督都换成了叶哈雅的心腹,同时任命叶哈雅的长子法德勒为最高司法官,加上他的次子哲耳法尔为最高税务官,这个伯尔麦克人家族几乎掌控了阿拔斯帝国的全部权力,而他拉希德简直要成为他们家族的傀儡了。
  拉希德刚走到自己办公的宫殿门口,侍卫官连忙迎了上来,“哈里发陛下,大唐人崔先生已经带到,正在宫外候见。”
  拉希德点了点头,“把他带到我的内殿来!”
  他推开宫门,穿过巨大地宫殿,又进了一个小门,这里是他地内宫,也就相当于大明宫御书房一样,是他平时处理国事的地方,内宫一般是有两个黑人宦官负责打扫,他们皆不识字,不可能将他地一些秘密传出去。
  拉希德走到桌前坐下,桌上摆了几分报告,大都是各地税收的情况,但有一份报告却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叶哈雅竟要五月时去大唐商谈战俘赎回,那也就是说还有两个月,拉希德似乎想到了什么,却一时又看不清楚。
  正在他沉思时,内宫的门忽然开了,侍卫官引着崔曜走了进来,“陛下,他来了。”
  崔曜上前一步,向他深施一礼道:“参见哈里发陛下。”
  拉希德的思路被打断了,他笑着摆了摆手道:“你请坐下吧!”
  侍卫官将门轻轻带上,内宫里就只剩下拉希德和崔曜二人,拉希德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笑道:“现在大家都叫你崔先生,看来你很受欢迎啊!”
  “陛下过奖了。”崔曜微微一欠身谦虚地说道:“主要是众人对我大唐的历史感兴趣,从最初的百余人到现在五千人,让人不得不感慨大食确实是一个好学的国度。”
  “你很会说话。”拉希德坐下,他背靠着椅子,似乎在沉思什么事,过了良久,他才微微一笑道:“我看过你的一些东方历史课本,说实话,我对你们的秦始皇这个人物非常感兴趣,我尤其欣赏他的霸气和手腕,可惜你的历史课本写得太简单,读不出什么味道,所以我今天把你请来,就是想让你单独给我讲一讲,这位开创大一统历史的伟人是如何登上大秦帝国的皇位。”
  崔曜点了点头,“那陛下想从哪里听起呢?”
  “就从那个姓吕的商人说起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