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365

  他们的师傅自称梦月老人,身份十分神秘,他在摩尼教中地位崇高,长期居住在巴比伦,去年回纥内乱中来到回纥协助忠贞可汗平定了拓跋千里的叛乱。现被封为回纥国师。
  提到任务,图兰明显有些底气不足,她犹豫一下,还是坦率说道:“我是完全按照师傅的部署来做,但现场情况有变,是我所意料不到。之所以没有及时汇报是我想看一看此事地后果。”
  “二十多天了,还看不出吗?”布特鲁冷笑了一声又道:“如果一年没有效果,难道你就一年不向师傅汇报吗?”
  “师傅那边我自然会去解释,你若没有别的事就请退下去吧!”图兰毫无表情地下了逐客令。
  “这是师傅给你的信,你自己看吧!”布特鲁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扔在桌上,又哼了一声,转身便走了。
  图兰慢慢拾起信,撕开了信皮,渐渐地,师傅新命令让她眉头皱成了一团。
  雨夜中。大明宫显得格外静怡。由于宦官和宫女的人数稀少,使得许多宫殿都空关着。只有侍卫队在各处来回巡视,今天是张焕长子李琪七岁的生日,晚饭后,张焕没有急着去麟德殿处理公务,而是抽出一点时间多陪陪儿子。
  大明宫虽然宫殿众多,但张焕为了节俭宫廷开支,同时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便让几个妻妾都住在绫绮殿中,尽管如此,绫绮殿宏伟的建筑群还是让她们几人居住得绰绰有余。
  目前,张焕一共有两妻三妾一共五人,正妻裴莹,在十天前已经正式被册封为皇后;次妻崔宁,被封为元妃;贵妃本来是留给平平,但她不屑于身份,也不愿被宫廷礼仪束缚,始终不肯嫁张焕,无奈,张焕只得封平平为晋国夫人,贵妃的位置也相应空着;再向下,妾杨春水被封为淑妃,其后的德妃和贤妃也都空着;张焕地另一个妾,也就是羌族公主李银瓶被封为昭仪,最后一个纳的妾花锦绣则被封为昭容。
  比起唐玄宗李隆基后宫四万余人,张焕的后宫不说空前,也算是绝后了,另外张焕的几个儿女中,长子琪被封为雍王,次子珪封为赵王,女儿李秋被封为舞阳公主。
  宫中没有什么娱乐,一家人集中在大殿里玩投壶游戏,也就是在前方两丈外放置一只高脚细颈瓶,每人十支箭,投中者有奖,这种游戏与其说是大人玩,不如说是大人在陪孩子玩。
  一家人在玩了一阵,大人都慢慢退了出来,坐在一旁看小孩子投箭,目前还在场上投箭的还有五人,除了三个儿女外,还多了两人,一个是自然是童心未泯的平平,而另一个却是张焕在陈留收地义女施百灵,而她的哥哥施洋却像个大人一样坐在一旁观战,似乎不屑于和孩子们一同玩耍这种幼稚游戏。
  “小坏蛋,你已经连投过两次了!”伤势略好的平平忘乎所以,她将插队李琪从前面拉了出来,李琪插队不成。又笑嘻嘻地跑到最后。
  “百灵,该你了。”平平揽着粉雕一样的施百灵,低声在她耳边道:“不要急,看准了再投!”
  施百灵今年尚不到四岁,在陈留时她骨瘦如柴,身子长满了虱子,经过一个多月地调养。她慢慢长胖,皮肤红润。再加上她圆圆大大的眼睛,竟是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人见人爱,尤其平平最为喜欢她。
  施百灵十分腼腆,话也不多,她拿着两支箭先后对准瓶口投去,但因力量小而没有投入。
  “没关系。再投一次。”
  平平又拿了一支箭递给她,“来!平姨教你。”
  平平半跪下来,揽着她的小肩膀,拿起一支箭把手型给她看,“看见没有,要象这样拿箭,对!就这样,用点劲!”
  在平平的悉心教授下。施百灵用尽全力一扔,箭投中了瓶口,小娘欢喜得拍掌跳了起来,可惜那箭在瓶口弹了一下,又落在地上,小姑娘的眼睛一下子黯淡下来。
  “没事!没事!这其实算投进了。”平平连忙拾起箭直接塞进瓶子里。
  “平姨。你耍赖。”站在最后地李琪忽然叫了起来,“这明明没有投进!”
  “百灵,排到后面去。”旁边地施洋忽然大声斥责妹妹道。
  施百灵害怕哥哥,赶紧跑到后面去排队。
  “这是什么哥哥,这么凶!”平平见小娘被吓跑了,只得嘟囔一句,将那支箭又取了出去,气鼓鼓道:“轮到我了。”
  她手长腿长,三枝箭自然箭箭投中,她‘哈!’地叫了一声。连忙跑到负责发奖品的朱光辉面前。手一伸,“我地奖品给我。”
  朱光辉连忙躬身笑道:“平夫人连中三箭。可以选甲品,不知要哪一件?”
  奖品十分丰富,几乎都是张焕当年的从回纥王宫中得到的一些珍品,平平早就看中了一把镶着红宝石的大马士革牛角弯刀,她指向弯刀正要说话,却忽然犹豫了一下,又回头偷偷瞥了一眼施百灵,见她又一次没有投中,低着头又到后面去了,而李琪却投中了一箭,正满脸兴奋地向这边跑来。
  “夫人,要这把弯刀吗?”朱光辉指着弯刀笑问道。
  “不!我不要那个了。”平平扫了一眼奖品架,忽然指着一串拇指大珍珠项链道:“我要那串珍珠。”
  朱光辉有些诧异,平夫人可从来不用首饰,怎么会要串珍珠项链?诧异归诧异,他还是立刻取下珍珠项链,递给了平平,“夫人给您!”
  “平姨,我也中了。”李琪一阵风似的跑来,拉着平平道:“平姨,你帮我挑一样。”
  “你自己挑吧!我还要去投箭呢。”平平将珍珠项链捏着手中,转身便走了。
  这边,几个小小孩又投了一轮,谁也没有投中,平平却趁施百灵排在最后的时候,偷偷将珍珠塞给了她,“这个送给你。”
  “真的给我吗?”施百灵望着一颗颗滚圆圆、亮晶晶地珍珠,惊喜地问道。
  “是的,平姨真的送给你。”平平将珍珠项链给她戴上,晶莹的珍珠和她红润的小脸相映生辉,平平由衷地赞道:“真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忽然,她又仿佛想到什么,回头狠狠地瞪了一眼施洋,施洋刚到嘴边要斥责的话又咽了回去,她这才高兴的拉起施百灵,“走!平姨教你投去,这次一定会投中。”
  几个大人小孩在兴致盎然地投箭,这边裴莹却拐了一下张焕,悄声道:“去病,你看见没有?”
  “看见什么?”张焕正在沉思多相位地设置,被妻子拐了一下,一下子醒来。
  裴莹知道他走神了,便指了指平平和施百灵道:“百灵是孤儿,我看平平这么喜欢她,要不,就把她给平平做女儿吧!”
  张焕看了看正在同力投箭的平平和百灵,他忽然又扭头看瞥一眼满脸关切妹妹的施洋,便笑道:“我没意见,关键是他同意。”张焕向施洋努了一下嘴。
  裴莹笑道:“这没问题,我来给他说,妹妹有个依靠,他将来也才能放心出去做事情。”
  张焕也点了点头,平平一直不肯嫁给自己,但如果她有个女儿,心思说不定就会改变,他轻轻拍了拍裴莹的手背,“这件事我就拜托你了。”
  说罢,他站了起来歉然道:“明天要开朝会,我要先去准备了,这里就教给你了。”
  “去病。”裴莹忽然叫住了他,迟疑着问道:“我明天想回一趟娘家省亲,你是否同意?”
  张焕已经听说裴明远回来后裴家引发了争端,闹得十分严重,裴莹是要回去解决裴家的家主问题,他没有反对,便点了点头道:“好吧!我会多派侍卫护送你,要注意安全。”
  裴莹感激地看了丈夫一眼,又细心地叮嘱道:“晚上要早点回来休息,不要再熬夜了,知道吗?”
  张焕笑着拱拱手,“夫人放心,我白天的奏折都批好了,今晚保证不会再熬夜。”
  蒙蒙地细雨中,橘红色的两排灯笼挂在龙辇的两边,三百骑侍卫护卫在龙辇的周围向麟德殿行去,另外,还有十几名宦官和五六名宫女跟随,片刻时间,张焕便来到了麟德殿,御书房中已经整理干净,光线柔和而明亮,八十几本奏折在桌案上码得整整齐齐,在御书房的隔壁小间,另一名起居郎杨谦已经俨然就坐。
  张焕进了房间坐下,他喝了一口热茶便问道:“可有御史台的奏折?”
  “回禀陛下,今晚没有御史台的奏折。”安忠顺递上来奏折目录,“请陛下过目。”
  张焕接过奏折目录,略略看了一眼,有盐铁监杨炎关于放开专卖货物的奏折,只限于盐、铁、酒三类,其余统统放开允许民营;有张延赏提议收集民间铜器并铸造一批开元通宝金币和银币,且允许在市面上流通;有京兆尹韩延年建议取消坊门关闭,允许百姓夜行等等。
  都是很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一点张焕让深为满意,他执政仅仅半个多月,朝廷的风气便开始一步步好转了,张焕在奏折上签了名,指了指张延赏地奏折吩咐道:“就从它开始吧!”
  安忠顺找出张延赏地奏折递给了张焕,张焕打开折子开始批阅起来,渐渐地陷入了沉思,夜越来越深,迷蒙蒙的细雨中透出柔和地灯光,一直亮到了凌晨。
卷十
铁腕治国
第四百章
朝廷内外(上)
  晨曦微明,雨已经停了,轰隆隆的鼓声开始在长安上空响起,鼓声意味着今天将有大朝召开,而今天的大朝是三天前决定,并已通知了所有的七品以上在京职官,这也是张焕登基大半个月来的第一次正式朝会,意义非同寻常。
  鼓声响起后不久,各个大街开始有上朝的马车出现了,户部尚书韩滉几乎是随着鼓声出门,今天朝会的内容他略略知道了一点,其中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将决定新的相国体制。
  韩滉的府第位于安业坊,出了坊门便是朱雀大街,朱雀大街上已开始有马车川流不息,大多是上朝的官员,也有部分是办事的商人或平民。
  韩滉的马车在朱雀大街上不紧不慢地行驶,不时有马车停下给他让路,“韩尚书早!”一辆马车的车帘拉开,露出一个官员的笑脸,韩滉微微点头,算作回礼。
  到了大明宫前,马车更多了,但随从护卫都不准再进入丹凤门,使丹风门前变得十分拥挤,许多官员都下了马车直接走进去。
  韩滉等了片刻,见前面还是纹丝不动,便拉开车帘对护卫长道:“你们回去吧!我就直接走进去了。”
  他下了马车,很快便走进了丹凤门,丹凤门广场上到处都是三三两两的官员,他们彼此猜测,正窃窃议论今天可能会发生的大事。
  “韩尚书!”鸿胪寺少卿郑浦见韩滉走来,急忙迎了上去。他的父亲曾做过余杭郡长史,而当时韩滉是刺史,两家地关系十分要好,在他身后也跟上来了五六名官员,所有人都知道韩滉是目前皇上最信赖的重臣之一,从他口中或许能知道一点将来朝廷的走势。
  郑浦上前深施一礼,“参见韩尚书!”后面几名年轻的后辈官员也纷纷上前施礼。韩滉摆了摆手笑道:“各位都早早到来,这很好。勤勉方能兴国,望诸君继续保持。”
  “韩尚书,今天大朝会有什么大事发生,能否透露一二?”郑浦先后,其他官员纷纷附和,“是啊,韩尚书就给我们透露一二吧!”
  这时。旁边又有十几人围了上来,伸长脖子眼巴巴望着尚书,韩滉微微一笑道:“陛下准备给中低层官员加薪,这算是好消息吧!”
  他话音刚落,好几个年轻的官员便忍不住欢呼起来,大唐官员的年薪共有十八级,开元年间一品高官每月可领钱三十一贯,年底还有七百石禄米。而到了从九品小官每月月薪则不到两贯,年底有禄米五十二石,时间过去几十年,官员的薪酬禄米虽然略有增加,但问题是开元年间斗米不过十钱,可现在斗米一百五十钱。去年甚至到了六七百钱,高官们家底雄厚,或许没有什么感觉,但中低层官员却生活压力极大,虽有一些田产补贴,但上有老下有小,家族中人或妻妾娘家人来求助,看面子上也得帮济一点吧!还有平常地人情往来、年底的官场打点,哪样不要钱,如此。钱就明显地捉肘见襟了。前几年裴俊当政偏偏又是朝廷财政最拮据之时,能按时发薪就感谢上天了。哪里还能指望加薪,所以新帝即位,大家最盼望之事就是加薪,更何况张焕这几个月着实搞了不少钱,左藏充盈,涨薪地机会也就成熟了。
  韩滉是户部尚书,掌管大唐的财政,他有新闻要发布,众人焉能不感兴趣?很快,围上来的官员越来越多,足足有两三百人,连一些四品的官员也凑了上来,韩滉见人人关心加薪之事,便轻轻咳了一声又昂声道:“这次加薪只限于五品以下,陛下考虑到各位的家境,所以幅度不会小,但陛下却希望朝中能掀起勤俭之风,现在宫中的开支已是大唐建国以来最低,甚至还不到崔太后时的一半,大家也看到了,宫中地宦官和宫女加起来还不足三百人,甚至连我们的皇后娘娘都主动放弃了薪俸,车不过一辆,仆不过三五人,各位,陛下和皇后都能以身作则,希望大家更要严格律己,不要让陛下一番苦心白费。”
  韩滉的话在百官中引起了一片嗡嗡声,加薪固然可喜,但削减开支往往伴随着裁撤冗官,人人都心知肚明,朝廷的官员实在太多了,自从五年前门荫制扩大后,朝廷各署衙的官员急剧膨胀,尤其是在中低层职位中,一个职位往往就有两三个官员,这还仅仅是职官,还有散官、闲官、养老官等等,别的不说,太子还没有册立,可东宫的官员就有二百多人了,整天无所事事,还有各王府的属官,都有品阶在身、都是要财政养活,可现在皇上连嫔妃也只有五六人、宫人不到三百,所以韩滉虽然没有明言,但他言外之意却说得很清楚,既然皇上要以身作则,那就意味着吏治整顿即将开始了。
  就在韩滉在给众多年轻地官员们施加胡萝卜和大棒时,含元殿的内宫,张焕正在接见崔寓的紧急求见,崔寓想了整整一夜,他终于明白了大哥为何要让他辞去左相之位,张焕贬去裴佑的右相并不是他要向裴家下手,而是这个右相之职妨碍了他的制度布局,他不要独相,而是要众相,所以在贬去右相后又任命裴佑为吏部尚书这个最重要的尚书职位,并保留了他地相国资格,那自己呢?这个左相之位也同样妨碍了众相体制的实行,与其被张焕找借口免去,不如主动辞职。
  “臣绝对赞同陛下的想法,政事笔决不能执在一人手中,为配合陛下的革新,臣愿意辞去左相之位。”
  张焕半天没有说话,他知道这必然是崔圆的意思,只有崔圆才能看得透自己的布局,可是崔寓说得太直接了,让他一时下不了台,不过这样也好,倒省得自己费心找他的茬了,张焕忽然淡淡一笑道:“既然崔爱卿理解朕的良苦用心,那朕就成全了爱卿。”
  他随手取过今天的朝会议程,在最后面添加了一行字,这时,上朝的钟声已经敲响了,一名宦官快步走来禀报:“陛下,该出行了。”
  张焕将笔放下,这才站起身对崔寓道:“崔爱卿,朕很欣赏你地素直,虽然将来不会有左相这个官称,但朕还是会让你主管门下省,列班相国。”
  “臣谢陛下隆恩!”
  张焕笑了笑,转身向大殿走去,但崔寓地脸色却阴晴不定,他见皇上即将走远,忽然鼓足了勇气大声道:“陛下,张府刺杀案不是崔家所为。”
  “你说什么?”十几步外张焕停住了脚步,他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也不回头,只冷冷道:“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崔寓‘扑通!’跪下,哀哀道:“陛下!臣愿意以崔家列祖列宗地名誉发誓,这件事确实不是我们崔家所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