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365

  阿古什虽然心高气傲,但他并不是傻子。这些援军关系到他能否击败唐军,胜利返回大食,对他也极为重要,他知道默亚利说得有道理,他想了想便道:“那好,就照你说的去办!”
  他飞快地写了一封命令,交给了侍卫长,这时,默亚利却老谋深算地笑道:“当然,我们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部分军队被唐军白白吃掉。”
  “你的意思是?”阿古什惊愕地放下银刀。他没有能明白默亚利的意思。
  “属下的意思是说。唐军吃下去的应该是一块带着钩子地肉。”
  ……
  从葱岭守捉到疏勒的路程近五百里,正常行军需四到五日左右。这一天黄昏,大食三万援军经过两日的行军,已经抵达了距疏勒三百里的一个小镇。
  此次大食的三万援军全部来自昭武诸国,其中康国出兵一万,石国出兵一万,另外一万人由其他几个小国凑出,但统兵大将却是大食人,名叫拉舍尔,他原是大食近卫军的一名将军,去年升任萨末健总督,萨末健是昭武九国中最大一国康国的都城,拉舍尔实际上就是大食哈里发派来控制昭武九国的最高指挥官。
  当然,同样是总督地称呼,萨末健总督只能是个小总督,远远不能和耶路撒冷总督或吐火罗总督相提并论,就象后世,英国的香港总督不能和印度总督相比一样,在接到阿古什亲王殿下的命令后,拉舍尔当即调三万精兵,亲自领兵疾赴疏勒救援。
  拉舍尔也是大食贵族出身,年纪约四十岁,皮肤白皙、身材修长,和阿罗斯、默亚利等南征北战的将领不同,他长期驻守巴格达,养尊处优,养成了他高雅的兴趣和贵族气质,在升任萨末健总督后,他更是过着帝王般的生活,但他也很清楚,他地富贵是来自于哈里发的恩赐,哈里发可以让他上天堂,也可以让他入地域,因此亲王阿古什东来,便是他极力讨好的对象,此时阿古什在东方遇到了麻烦,若他稍有懈怠,就将是他富贵的终点。
  疏勒是半干旱半沙漠的地带,水源决定了人的聚集,大食军此时所路过的小镇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绿洲,百十户人家,一面不大的湖泊,一条清澈的小河横穿其中,一片片胡杨林和红柳林环绕四周,此时已是初冬,河水干涸、树木凋零,许多牧人都赶着羊群到遍州城躲兵灾去了,小镇上只剩下五六十人,大多是不愿离开家乡地老人。
  拉舍尔见太阳西斜,他知道前方不会再有水源,便下令大军在湖边驻营。小小地湖边立刻热闹起来,士兵们有地在扎营,有地忙碌着砸开冰面,准备汲水做饭,但他们却不知道,在两里外的一片胡杨林中,几名唐军斥候正仔细地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唐军斥候见有大食人的游哨过来。他们立刻从胡杨林的另一头离开,消失在了一个山坡之后。但就在唐军斥候离开后没多久,一队大食骑兵从远方疾驶而来,冲进了大营之中,他们带来了阿古什的最新命令。
  拉舍尔紧紧捏着阿古什地命令,眉头皱成了一团,亲王竟然命他分兵两路北上,他当然明白阿古什的意思。路上可能会有唐军地伏击,但分兵北上就意味着其中一支军队可能会被歼灭,就这么不相信自己吗?就这么肯定自己敌不过唐军?拉舍尔心中十分郁闷,甚至有点恼火,如果阿古什命他路上注意防备唐军的偷袭,这他能理解,可让他分兵两路,显然是对他没有信心。
  前来报信之人是阿古什的侍卫长。他见拉舍尔尚有些犹豫,便毫不客气地道:“请将军速下决定,我们还要回禀殿下。”
  “我知道了!”
  生气归生气,但拉舍尔却不能在亲王派来的报信兵面前表现出不满,他沉吟一下便道:“请回禀殿下,拉舍尔坚决服从殿下的命令。”
  他当即下令。三万大军分成两队,一队由副将率领继续驻扎湖边,另一队两万人由他率领立即起拔,跟随着报信兵连夜向疏勒进发。
  ……
  此刻两万唐军骑兵就在二十里外的一处山坳里,月色清明、夜风寒冷,唐军们和各自的马挤在一起取暖,喂它们草料与清水,王思雨坐在一块大石上,嘴里嚼着一把草根,低头沉思着什么。
  他地副将梁庭玉则站在山坳口。望眼欲穿地等待着斥候的消息。梁庭玉家里是长安巨商,他今年二十七岁。也是一直跟随张焕的老兵,积功到了中郎将,率领五千枪兵。
  忽然,在清朗的月光下,他看见了几名骑兵正向这边急速奔来,“来了!”他一下精神大振,快步迎了上去,来人正是唐军斥候。
  梁庭玉有些急不可耐地问道:“可探查到大食援军的动向?”
  斥候校尉跳下马,躬身施礼道:“禀报梁将军,目前大食人在图什镇驻兵,本来很正常,但属下再去探查时却发现他们有了异变。”
  “发现了什么异变?”王思雨也从后面大步走上前问道。
  “属下发现大食军在驻营后不久,立刻分兵两路,一路留在原地,约万人,另一路两万人向北而去。”
  “什么!”王思雨吃了一惊,他立刻意识到这恐怕是敌人有警觉了,不过不应该是发现自己,否则就不会留下一万人,这必定是疏勒来人了。
  ‘这下可怎么办?’王思雨确实有些为难,敌人分兵两路,无论自己怎样部署,还是要被他们逃掉一支,他正皱眉沉思,旁边梁庭玉却道:“将军,既然敌军分兵两路,这同时也是给了我们各个歼灭的机会,一支军走,一支军不动,我们自然是先对付走的那一支,再调头吃掉后面一支。”
  梁庭玉说得确实有道理,王思雨立刻下了决断,他大声喝令,“全军上马,随我追击敌军。”
  两万骑兵纷纷上马,马蹄隆隆,震动山谷,大军如决堤的洪流向北疾驰而去。
  大漠圆月,月华似练,两万骑兵马不停蹄地在星夜里疾驰飞奔,风呼呼地在耳边呼啸,黑咕隆咚地夜色从身边飞掠而过,当晨曦初露,他们看到第一抹淡淡的金光时,大军抵达了慕士塔格山脚下,前方是一望无垠的旷野,慕士塔格山的雪峰在霞光中闪烁着瑰丽的光芒。
  王思雨一摆手,大军停下了脚步,他已经看到了,在远方数里之遥,隐隐地一支军队矗立在茫茫的旷野之中。
  唐军并没有立刻冲上去激战,他们也一样静立在旷野里,抓紧时间恢复战马地体力,远远地,那支军队忽然动了,走得也不快,唐军也放慢速度,衔尾跟随,两军就这样停停走走,总是相隔五六里的距离,一直到中午时分,又来到了一片绿洲。
  此刻,唐军战马的体力已经完全恢复了,一名斥候飞奔上前来禀报道:“敌军约有两万人,与我军相当,从马匹上看,应该不是正宗的大食军。”
  “好!”王思雨缓缓拔出长剑,杀敌的时间到了。
  突然,一名士兵指着左面大声叫道:“将军,你快看那里!”
  王思雨顺着他手指方向看去,顿时大吃一惊,只见从一座大山的背后,忽然涌出来了密密麻麻的大食骑兵,大旗飞扬,正是黑色星月旗。
  他们追捕猎物,最后自己却成了对方的猎物。
  就在王思雨部在南面的慕士塔格山遭遇到了大食军反猎的同时,疏勒,一万唐军也发动了对疏勒城试探性地进攻。
  大食人虽然在弓箭、云梯以及铠甲防具上要明显弱于唐军,但他们抛石器却十分强大,不亚于唐军,这次东征,大食人也将两百余架抛石机拆散带到疏勒,其主要目地是用来攻城,但现在却成了防守疏勒城的主力。
  高大坚固地疏勒城外,巨石在天空横飞,密集如冰雹,其间伴随着大食人暴雨般的投枪射下,东门外,数千唐军跟随着十几架云梯如潮水般涌上,很快,云梯接二连三地被敌军强大的抛石机摧毁了,死伤数百人的唐军又象退潮一般的撤回。
  不久,唐军再一次组织起阵势,也推着二十几架巨大的石砲隆隆上前,与大食军对射,但让大食军欣喜若狂的是,唐军的石砲虽然体型巨大,但射程却不远,大部分石块根本就碰不到城池,即使有少部分石块砸中城墙,也无济于事,疏勒城坚固幽暗、墙面光滑,无论巨石和撞鎚都无法攻陷它,除非地震使城墙下的土地陷裂。
  唐军一次又一次地组织进攻,却又一次一次无功而返,进攻的士气明显低落了。
  渐渐地,大食军见唐军攻城乏术,他们也不再刚开始那样惊惶失措、乱投标枪了,更多时候是望着唐军哈哈大笑,仿佛是在看一幕有趣的演戏。
  “没有用的。”许多大食士兵都将手合拢在嘴边大喊,“滚回你们老家吧!大雪来临,祝你们都冻死在军营里。”
  在唐军身后的一座土丘上,张焕面无表情地望着敌军的骄狂,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残酷的笑容,低声喃喃道:“喊吧!再过几天,就是你们哭的时候。”
卷八
安西
第三百二十九章
安西战略(十九)
  王思雨目光冷漠地注视着这支半路杀出的大食军,它也有近两万人,人人骑着高大的阿拉伯骏马,手执短矛与盾牌,后背背着十余杆投枪,这是大食人精锐的本宗军,一支是与唐军交过手的波斯萨珊骑兵,另一支则是横扫埃及的大马士革骑兵,他们布阵整齐、气势威严。
  在大食军的最前面,一名长得如雄狮般的大将紧紧地盯着他们的猎物,他的脸上挂着一种猎物落网后的得意,他正是大食军的主将默亚利。
  为反捕这支唐军,他不惜在阿古什面前立下了军令状,才借出了他最精锐的大马士革骑兵,现在,他成功地将两万捕猎唐军引入了他的捕兽网前,下面就该是收网的时候了。
  就在默亚利出现的同时,大食援军主将拉舍尔率军返回了,他们一左一右,将唐军夹在中间,“杀!”默亚利一声大吼,两万大食本宗军激起了滔天的杀气,向唐军席卷而去。
  而拉舍尔却没有动,虽然他率领的两万昭武骑兵远不能和大食本宗军相比,但他本人的地位却比默亚利要高许多,而且当年在巴格达时,两人同在宫廷做侍卫,因派系不同而存有宿怨,现在,他可不愿意成为默亚利的附庸,他宁可做一只吃腐肉的秃鹫,等待收拾唐军的残部。
  面对着铺天盖地杀来的大食骑兵,王思雨忽然笑了,他并没有被大食军吓倒。相反,他的血液里却燃烧起一种莫名地兴奋,自己的两万骑兵也是西凉军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又何惧于他们。
  更让他感到兴奋的是,今天没有都督在身旁督战,他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战术,与大食军决一雌雄。而且,他也看出了两支大食军配合明显有点脱节。他们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矛盾,或许这就是他可以利用的一次绝好机会。
  “布鹰式箭阵!”
  他低低一声命令,唐军的阵营立刻发生了变化,六千唐军列成了前后两个方阵,形成鹰头和鹰腹,而四千唐军向左右散开,形成鹰翼。
  两万唐军在瞬间便化作了两只雄鹰。横向相隔约五百步,彼此独立,却又互相呼应,分布在三里长地战线上。
  大食军与唐军相隔不过数里,凭着阿拉伯战马的爆发力,大食骑兵霎时间便杀到了唐军三百步外,马蹄下地滚滚黄尘几乎要淹没了整个大地,他们不给唐军排阵的机会。
  “射!”王思雨短促地下达了命令。
  唐军万箭齐发。强劲的弩箭呼啸着射向敌军骑兵,密集如暴风骤雨,奔在最前面的大食骑兵纷纷坠马,战马悲嘶,惨叫声一片,瞬间便有近千人被射倒。
  唐军的轮射箭阵发动了。仿佛两只巨大的轮子在旷野疾速翻滚,鹰头和鹰腹不断变换角色,上弦、装箭、瞄准、发射、调头后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没有半点滞碍,而护卫的两翼平端着长槊,也随之后退,一起一伏,俨如两只雄鹰地翅膀在振翅舞动。
  弩箭精准、射程远。是对付骑兵最犀利的武器之一。也是唐军技术最为领先的武器,西凉军的骑弩又和传统的硬弩略有不同。传统硬弩上弦时需要脚蹬手拉,十分费劲,而西凉军的骑弩却在弩弓的两侧设计了两根铜杆,利用杠杆的撬力,能比较容易地上弦,有点类似于后世红酒开瓶器地原理。
  但它的弱点也显而易见,它操作复杂、上弦慢,往往不等射出第二箭,敌军的骑兵便冲到眼前,因此利用轮番射击的箭阵,便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使箭矢始终如暴雨般射出,不给敌军喘息的时间,但这对骑兵也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要上弦技术熟练,而且要有高超地控马技术,更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和配合,才能保证一方面迅速后退,另一方面却又能流畅地轮射。
  唐军的箭阵给大食军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密集如暴风骤雨般的劲箭使他们的盾牌起不了太大的防护作用,尤其是战马中箭极多,尽管它们异常灵敏,但唐军的箭雨实在过于密集,使它们无可避免,一排又一排的战马惨嘶倒下,将马背上的骑兵抛落下地,立刻便被后面地乱马践踏而死,甚至在距唐军不足百步时,强劲地弩箭更是射穿了盾牌。
  而当大食人的前锋终于接近唐军时,投枪立刻铺天盖地射来,前面地几排唐军纷纷中刺倒地,王思雨立刻下令,“两翼护卫,弩阵后撤。”
  两翼的骑兵立刻合拢上来,抵挡住大食骑兵的冲击,同时掩护骑射兵的后退,再一次拉开距离,距离一旦拉开,两翼立刻向两边分散,露出大食军的前锋,唐军的弩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射击。
  就这样周而复始,唐军的箭阵已经射出了十几轮,十万多支箭倾泻到大食的骑兵中,短短一刻钟时间里,大食军伤亡已超过了四成,而唐军却损失不到一成,大部分都是被敌军的投枪所伤。
  默利亚的激情已经消失了,他痛苦地品尝到了唐军弓箭的厉害,他连着改变了两个战术,先是向两边突击,但唐军箭阵也随之分散到两边,紧接着,他又命大食组成方阵,将盾牌连为一体,可这样一来,骑兵的速度就明显放缓了,却反而使唐军的箭雨更加密集,而且盾牌也抵不住强劲的弩箭。
  眼看自己的伤亡越来越大,默利亚终于不甘心地停止了进攻,而唐军却继续后撤,直到相距两里才缓缓停下。
  数里长的旷野里密密麻麻地躺满了大食军的尸体和受伤哀嚎的骑兵,无主战马如幽灵般在四处游荡,两万本宗军只剩下一万出头,阵型残缺不全,而唐军却仅仅损伤千人,依然保持着严密的阵型,默利亚的心仿佛沉入了深渊,这时,他宁可自己的军队不是什么纪律严明的精锐,能见机不妙就自己停止追击,反而可以保全更多士兵。
  他猛地回头,恶狠狠地盯着远方的拉舍尔部,恨得眼睛都几乎要喷出火来,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如果他们能给予配合,从侧面或后面袭击唐军,形势就完全不同,可是他们没有,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大量杀伤,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覆巢之下绝无完卵之理吗?
  “拉舍尔,我要向哈里发告你!”他咬牙切齿地低声咆哮。
  这时,大马士革骑兵军团的军团长见己军伤亡惨重,心中极为不满,他阴沉着脸上前问道:“默利亚将军,难道我们还要打下去吧!”
  “恐怕我们已经身不由己了。”默利亚一指远方已经变化了阵型的唐军,苦笑一声道:“猎人没有预料到猎物的强大,反而被它咬伤了。”
  他已经发现今天的唐军和上次交战时所见的唐军完全不同了,也就是说,上次他们保存了实力,默利亚心中一阵黯然,他开始相信私下在军中流传的,关于当年怛罗斯战役的另一种说法,大食军根本就不是唐军的对手,只是成功策反了葛逻禄人才获得战役的胜利。
  事实告诉他,官方关于唐军羸弱而不堪一击的宣传,将使他们彻底失败。
  唐军的阵型变了,已经由防守型的箭阵变成了进攻型的槊阵,近两万杆长槊齐刷刷平端而起,如一望无际的黑森林。
  他们并没有狂暴似的冲击,而是结成三个方阵,在每个方阵的前面两排,唐军的‘V’形盾牌结成了一个完整的盾构防护体系,以对付大食军的投枪。
  唐军缓慢地向大食军靠拢,这种缓慢仿佛拖拽着万斤的泥沙,散发着一种无比凝重、俨如大山压顶般的强大气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