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365

  张焕将墨啜达干请到自己书房,并命胡镛与裴明远二人相陪。丫鬟上来香茶,墨啜达干叹了口气先道:“我数月前曾赴长安邀大唐朝廷共猎吐蕃,鸿胪寺卿告诉我,此事事关重大,须朝廷内阁商议,但我等了半月,却丝毫没有消息,再找到鸿胪寺卿,他只说裴相国事务繁忙,无暇考虑此事。再问。又说内靖不肃、无力出兵,国之利益奈何轻慢如此。由此可见大唐不思河西久矣,我本已心冷,难道大唐真无人思念故土了吗?可我家可汗却言,大唐有一人必愿与回纥同伐吐蕃,都督可猜此人是谁?”
  张焕淡淡一笑道:“若论个人,大唐欲与吐蕃一战者何止千万,可若以实力计,此人非我张焕莫属。”
  他与墨啜达干对望一眼,两人一起仰天大笑,话说到这一步,事情就没有什么悬念了,墨啜达干取出一张地图,在张焕面前展开,他指着河西和安西两地坦率说道:“我家可汗最迟在下月兵伐安西,他希望都督也出兵河西,牵制住河西的吐蕃军,同时他也会牵制住安西地吐蕃军,这样一来,双方的压力都会减少一半,不知都督意下如何?”
  张焕沉吟一下便道:“从原则上我愿意出兵河西,但我与你们可汗之间只是口头约定,不能有半点书面字样,这一点你可答应?”
  “这个……”墨啜达干有些犹豫了,他当然知道张焕是不想落下什么与回纥勾结的证据,但如果没有什么协议,他又如何向可汗交代。
  这时,旁边的胡镛接口笑道:“我们陇右参不参战并不影响回纥南下安西的决策,得之是回纥的意外收获,不得,回纥也没有什么损失,如此,特使还有什么左右为难之事呢?”
  墨啜达干恍然大悟,他站起来向张焕深施一礼,“如此,我立刻回国禀报可汗,希望都督能如约发兵。”
  “你放心,我一定会发兵,这一天我已经整整等了三年了。”张焕冷冷一笑道。
  裴明远送墨啜达干而去,张焕却留下了胡镛,张焕背着手望着西方的天空默默无语,良久,他才缓缓道:“长史可能猜到我在想何事?”
  胡镛微微笑道:“我知道。”
  “你知道?”张焕回头看了他一眼,惊讶地笑问道:“长史不妨说说看。”
  “都督可是想趁机把安西一起拿下?”胡镛紧紧盯着张焕眼睛道。
  张焕半晌没有说话,他慢慢坐回位子,低低叹息一声道:“你说得不错,当我听见回纥使者口口声声说他们要拿下安西,我心里就像吞了苍蝇般难受,明明安西和北庭都是我大唐领土,现在却变成别人盘中地美味,仅仅拿下河西,我不甘心啊!”
  胡镛点了点头,他伸出两根指头,“我有两计可让都督选择如何夺回安西。”
  “你说!”
  “一个叫奇计,都督可效仿夺取陇右的策略,拿下河西后趁回纥大军在安西作战,一鼓作气先夺下北庭,断了回纥军的退路,再击安西。”
  “那另外一计呢?”张焕不露声色地问道。
  “另一计叫正计,都督可先拿下河西,再派使告之回纥,安西素来是我大唐领土,希望他们能交还,若他们不答应,我们再出兵进攻。”
  张焕沉思不语,奇计虽然狠辣,但会严重损害回纥与大唐的关系,于大局不利,而正计在外交上虽然站得住脚,但又不符合兵家的策略,胜算并不大。
  就在张焕沉思之时,忽然从门外传来了杜梅的笑声,“我也有一计,既可使都督按兵家之道夺取安西,又可使回纥理亏而退,可称为诡计。”
  宣仁六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吐火罗受重伤,又有传言他已身死,消息传到逻些后便发生了内乱,逻些出现两个继位赞普,大相尚结息拥戴赤松德赞次子登位,称牟底赞普;而吐蕃权贵那囊氏则拥戴赤松德赞长子登位称牟尼赞普,两派各拥甲兵数万,在逻些城外已厮杀数阵,两军死伤惨重。
  就在这时,回纥毗伽可汗邀张焕会猎吐蕃于初秋,八月末,回纥五万大军从北庭忽然出兵焉耆镇,镇守安西的三万吐蕃军奋起反击,与此同时,张掖、酒泉的吐蕃军纷纷向敦煌集结,欲支援安西,但就在九月初,沉默了三年地西凉军忽然兵分两路,一路由大将贺娄无忌率五万军进攻武威,而另一路则由陇右节度使张焕亲自率领十万大军,从九曲出发,向遥远地逻些城挺进。
卷六
陇右节度
第二百三十七章
明争暗夺
  清晨,蓬勃的朝阳从鱼鳞般的云片中喷薄而出,火红的朝阳铺满了河西走廊,山、水、原野都披上一件火一般的纱衣。
  朝霞同样洒在贺娄无忌肃穆的脸上,他棱角分明的脸庞在霞光中仿佛使他变成一座雕像,这位年轻的将军立马在会西堡的废墟前,久久沉默不语,三年前这里曾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六千大唐军全部长眠于此,现在废墟上长满了荒草蒿蔓,大块青石被茂密的灌木丛掩埋,成了蛇鼠蝼蚁们的家园。
  在他的身后旌旗招展,五万大军牵马列队在会西堡前广袤的戈壁上,黑压压俨如一幅铺盖大地的黑色幔布,漫天的杀气弥漫在河西走廊的始端。
  “贺娄将军,出发吧!”说话的是老将白光远,白光远已经六十岁,他曾随高仙芝南征北战,后又为李光弼部将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他作战最多还是吐蕃军,庆治二年,吐蕃大将马重英、尚结息率十万大军进攻陇右及关中,老将郭子仪临危受命,而当时的白光远便是郭子仪副将,他在陇西郡大败尚结息部,歼敌二万余人,尚结息仓惶撤兵,为最终吐蕃战略失败奠定了胜局。
  此次他是受张焕之托随西路军征战河西,但他却不担任任何军职,以免妨碍贺娄无忌的行权,他的真正作用是在安西,白光远是安西龟兹王之子,在龟兹人中享有崇高威望。十几年来,他曾数次上书朝廷收复河西、安西,但皆无果而终,此次张焕大军西征,他抱有十二万分的激情,欲在暮年亲眼看着故土回归。
  贺娄无忌点点头,他翻身下马。跃上一块大石,向大军一挥手。大军旗帜收敛、鸦雀无声,无数双眼睛凝望着主帅。
  “将士们!我们地六千弟兄就长眠在会西堡的废墟下,他们的亲人还在吐蕃铁蹄下哀号、使他们魂魄不散;吐蕃铁骑从他们身边肆无忌惮飞掠,使他们怒气冲天,他们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今天,盼望着我们,三年了。我贺娄无忌也无时无刻不在等着今天,和青石下的弟兄们一样,怒气冲天、辗转反侧,今天我们再一次踏上故土,踏上我们西凉军的发源地,将士们,我们要血洗耻辱,这将是我们复仇一战。大唐男儿宁可站着死,绝不会倒下生!”
  “复仇!”三军将士无不热血沸腾,他们振臂高呼,“复仇!复仇!复仇!”
  吼声从稀疏到密集,从一个人到五万人,最后连成一片。低沉的吼声在天地间回荡,地动山摇,仿佛连黄河水、连祁连山也为之变色。
  贺娄无忌热血激荡,五万大军的士气如虹,三年来厉兵秣马地准备,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今天,激动归激动,但贺娄无忌并不是斩关夺寨地先锋官,他是张焕全权委托的河西方面的主帅。早在三年前。张焕便定下了夺取武威甚至整个河西的策略。
  他见时机已到,便立刻令道:“李国珍将军何在?”
  “末将在!”
  一名身材瘦高。目光锐利的将领出现在贺娄无忌面前,他便是河湟之战前,曾被马重英捉住的斥候队正,现在他已经升为斥候一营都尉。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在夺下河湟以及军队人数突破二十万后,以前的军职便过于狭窄,张焕便再次整顿军制,将陇右军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牙军,也就是张焕地直属军,约五万人,这是整个西凉军的最精锐部队,大多是老兵和武器装备最犀利的军,比如陌刀军和各种特别营;第二种便是府军,驻扎在各郡,这一种军队人数最多,约十万人;第三种就是戍军,主要指各个关隘的守军,比如石堡城、积石堡等等,这些军队约五万人。
  在军队结构上则分成伍、队、团、营、军、卫六级,所对应的官职分别为伍是伍长,辖十人;队为队正,辖百人;团是校尉,辖五百人;营是都尉,辖二千人,其中副职为左右果毅都尉;军为郎将,辖万人,其中副职为左右中郎将;卫是大将军,辖五万人,目前只有张焕一人,副职为将军,现在只有贺娄无忌和王思雨两人,这次贺娄无忌出征,便是代行大将军之职。
  这次西征河西是真正的重头戏,为此张焕特地调了他直属军队中的陌刀军以及部分神兵营、车骑营参战,按照既定策略,羌王李谨格早在十天前便进入了武威地区,他的任务便是要策反河西地区地羌人,这件事早在一年前便开始着手。
  贺娄无忌见李国珍上前,便对他下令道:“你率本部先行,我限你在后日天亮前,给我拿下交城堡。”
  斥候营是比较特殊的营,只有五百人,但个个身负绝技,是精锐中的精锐。
  “遵令!”李国珍翻身上马,他马鞭一指西面,大吼一声,“弟兄们跟我走!”
  五百双马骑兵仿佛冰山裂开一小块,从五万大军中脱出,一阵狂风般地向西北奔去,只留下漫天的灰尘久久不散。
  “大军进发!”贺娄无忌望着乌鞘岭上的烽火已经点燃,他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启动,浩浩荡荡向武威城方向行去。
  ……
  武威郡在三年前被赤松德赞拿下后,在这里驻扎重兵二万人,另外招募羌人七千人,驻扎各县,但就在十天前,回纥大军进攻安西,河西都督论悉颊藏当即调武威郡一万名吐蕃军奔赴敦煌集结。
  镇守武威的吐蕃军主将叫尚扎卜,是大相尚结息之侄。约四十岁,为人谨慎胆小,这天早晨,他正在城中视察,由于回纥进攻安西调走了一万人,使得尚扎卜异常紧张,一方面加派斥候。另一方面命烽火台日夜警惕。
  忽然,街上一阵大哗。人人手指乌鞘岭上,论扎卜一抬头,吓得他魂飞魄散,只见烽火台上狼烟冲天,他日夜害怕地事情终于发生了。
  “集合军队!集合军队!”他大声狂吼,掉头便向军营奔去,吐蕃人的军营在城南。这里原来是军户聚居之地,修有整齐的木屋,但自从武威失陷后,汉人要么被杀死、要么成为奴隶,军户的木屋也就成为吐蕃人军营。
  尚扎卜冲进军营,立刻召集几名心腹前来商议对策,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放弃武威。回张掖与论悉颊藏汇合。
  “将军万万不可!”一名千夫长听他居然有如此荒唐的想法,急忙反对道:“将军逃回张掖,那论悉颊藏会放过你吗?”
  尚扎卜醒悟,论悉颊藏和马重英一样,都是自己叔叔的政敌,当初赞普命自己守武威。便是要他监视论悉颊藏,如果自己放弃武威逃走,岂不是正好被他抓住把柄所杀,可自己城中守军只有万人,如何能守住城池,他又急又怕,汗水从额头上流了下来。
  这时,另一名千夫长道:“将军且不要着急,我倒有一个办法。”
  尚扎卜大喜,急忙抓住他道:“你快说。是什么办法?”
  “我们可做两手打算。先派人向论悉颊藏求救,若他不肯派兵。那就是他先理亏,即使城池失守,将军也可以反质问他,其次,我们要集中兵力守城,将军可将各县羌兵都调回武威,并抓汉人作为人质,看他们敢对自己人下手吗?”
  “很好,传我地命令,命各县驻军全部撤回武威!”尚扎卜忽然迟疑了一下,若武威城破,自己还能活命吗?想到这,他期期艾艾道:“不如你们来防守武威,我去天宝县驻防!”
  “不行!”几个千夫长异口同声反对道。
  ……
  姑藏县,这里是羌人集中之地,七千羌军中,仅这里就有三千人驻扎,原来武威羌人有的战死,有地随汉人军户逃到陇右,为弥补武威地区人口不足,吐蕃人便从张掖、酒泉迁来大量羌人,从去年开始,不少河湟地区地羌人因不满汉人统治,也陆续迁来了武威,大多也被安排在姑藏县一带,专为吐蕃人养马。
  自从传来回纥进攻安西地消息后,姑藏县的气氛也开始紧张起来,这天傍晚,在姑藏县南地一片军营门前,几名吃好晚饭的守门羌兵正聚在一起悄声谈话。
  “听说吐蕃人已经被调走一万去敦煌,这可是真的?”
  一名年长地士兵有些担忧道:“听说是真的,我就害怕把我们也调到安西去,妻儿老小可怎么办?”
  另一名士兵也愤然道:“谁说不是呢!本来我们在河湟过得好好的,汉人也不干涉我们,真不明白酋长为何非要迁到河西?”
  “大家听我的。”他们的百夫长显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他悄声道:“真要调咱们去安西,我就让大家悄悄溜走,草原这么大,哪里不能容身。”
  众人听了这句话,心都热了起来,七嘴八舌争着说话,嚷成了一团。
  “将军来了!”一名士兵眼尖,看见了他们的首领阿里正向这边大步走来,众士兵顿作鸟兽散。
  阿里是一个年轻的羌人将领,身材不高,赤红脸膛,不过阿里是他来河西前改地名,他的真名叫乌高格里,也就是羌王李谨格之子,三年前,李谨格归顺张焕后,便从族中挑选一万最精壮的男子交给张焕,成立西羌军,郎将正是乌高格里。
  他是去年底受命迁来武威,和他一起迁来的还有李谨格的弟弟,也是一个部落酋长,吐蕃人便从中挑选一千余人组成一支千人队,千夫长便由改名为阿里的乌高格里担任,在他所管辖地一千军中,有三百余人是唐军中的羌人改扮。大都占据军官地职位,还有很多唐军羌人都改扮成牧民,随时待命。
  十天前,李谨格悄悄来到了武威,凭他在羌人中的崇高威望,说服了部分羌人首领投靠大唐,也有不少人则保持中立、静观其变。
  乌高格里刚刚得到上面的命令。命羌兵立即撤进武威城,他立刻意识到。这极可能就是唐军开始西征了,乌高格里大步走过来,他见刚才还聚在一起的士兵都散了,便向百夫长施了一个眼色,百夫长也是名唐军军官改扮,他在西凉军中担任校尉一职,他走过来低声问道:“可是都督开始西征了?”
  乌高格里点了点头。“应该是,我刚才接到命令,吐蕃人命我们立刻撤入武威。”
  百夫长眼睛一亮,他急忙道:“将军,这可是机会啊!”
  “我也知道是机会,所以我才找你商量。”乌高格里向两边望了望,压低声音道:“我已经安排好了,就在行军路上。我们趁夜色将士兵全部换掉。”
  ……
  夜幕悄然降临了,灰白色交城堡笼罩在祁连山巨大的投影之中,在两国或两个敌对势力之间,雄关隘堡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可一旦一国被另一国侵占,或者一个势力被另一个势力吃掉。雄关隘堡也就失去了其防御意义,比如山海关在明末是何其重要,可当清军入关后,山海关也就成了普通关隘。
  交城堡也是这样,当武威是大唐在河西的最后一块领地时,它就是唐、蕃间的边界雄堡,而现在,它不过是向过路商贾收税地寻常哨卡,说是收税,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商贾路过。吐蕃军地强取豪夺使河西走廊已经成为商人地不归路,若再过十几年。这里也会象积石堡一样逐渐被荒弃。
  目前交城堡共有驻军百人,大多是吐蕃士兵。和当年的唐军一样,三年平静地生活已经渐渐使守军麻痹,喝酒赌钱,想法到附近村落找女人,甚至偷偷去天宝县寻欢作乐,就是这些守军每天的生活,虽然最近传来回纥进攻安西,但那毕竟是几千里之外的事,就像月亮一样的遥远。
  一更时分,经过二天一夜强行军的李国珍斥候营终于赶到了交城堡附近,他们也曾经在这里驻扎过,这里地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无不烂熟于胸,他潜伏在交城堡一里之外,李国珍则站在一块山石上注视着交城堡的动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