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365

  老人已经走到房门口,突然听到裴明远地话,他的身体猛然一震,慢慢回头盯着裴明远森然道:“你是何人?”
  他说的是汉话。十分流利标准,裴明远一掌拍开管家拉扯自己衣服的手。他躬身施一礼,“在下裴明远,受武威张都督的派遣,特出使回纥。”
  “张都督?”老人忽然冷冷一笑,“就是那个去年烧了翰耳朵八里、今年又屠杀党项人的张焕么?他居然还敢派人来回纥!”
  这个老人正是回纥宰相顿莫贺达干,他早年曾在长安求学,住了整整十年。对大唐文化十分敬仰,而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注视着裴明远,重重哼了一声道:“你说!你若说不出个道理,那明年今天就是你地祭日。”
  宰相发怒,从两旁地暗门里忽然涌出了三百多名全副武装地回纥士兵,他们顶盔贯甲,每个人都手执长刀。象群狼一般将裴明远团团围住,只等宰相一声令下,便将他砍成肉酱。
  张焕屠杀党项人是在裴明远走后才发生,他并不知道,但他丝毫不慌乱,挺起胸膛冷冷道:“回纥屠杀地大唐百姓还少吗?长安、太原、洛阳。大唐的三座都城曾被回纥血洗,宰相为何不先自责?却反来指责我家都督,我上国自有祖训,‘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就是我家都督去年火烧翰耳朵八里的缘故,至于我今天前来,是为了互利,并非是为乞求回纥谅解,以宰相之智,应该很清楚这一点。”
  裴明远轻轻推开放在他脖子上、挡住了他视线的两把刀。望着顿莫贺达干淡淡一笑道:“去年回纥和大唐还杀得你死我活。今年两国便互遣特使,欲结秦晋之好。这又是为何?请宰相教我。”
  顿莫贺达干斜睨着裴明远,见几把刀已经架到他脖子之上,他却面不改色地指责回纥残暴,话题一转又提到两国修好一事,此人有胆有识,倒也令他佩服。
  他轻轻一挥手令道:“你们下去吧!”
  三百余士兵仿佛退潮一般,瞬间便消失得干干净净,顿莫贺达干看了看裴明远,忽然微微一笑道:“为使者,不辱其主,不负其托,就凭这一点,你就有资格进我的书房。”
  ……
  宰相府是典型的突厥人建筑,而顿莫贺达干地书房却又和大唐文人的书房一般无二,雪白墙上挂了一幅淡淡的远山图,墙角的铜炉里焚着幽香,案桌上摆着笔墨纸砚。
  裴明远坐下,顿莫贺达干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笑道:“裴相国之子皆以‘明’字居中,我记得他第五子就是远,可你是吗?”
  裴明远连忙站起来拱手道:“正是我。”
  “不错!不错!不愧是名门之后。”顿莫贺达干连声赞叹,他略一沉吟,又问道:“只是你怎么会替张焕出使?难道这是裴相国之意吗?”
  裴明远摇了摇头,“宰相有所不知,我现在就任河西屯田使,正是张都督的属官,只是他的特使,此事和父亲一点关系也没有。”
  说道这,裴明远便取出张焕的亲笔信,推给顿莫贺达干道:“我家都督有意与回纥联手对付吐蕃,所以特命我来回纥出使,宰相觉得有这个可能吗?”
  顿莫贺达干没有回答,他沉默了,大唐的先遣使今天上午已经到了,丝毫没有提到张焕派人来回纥,而且这个裴明远还是利用自己儿子地关系才见到自己,看来想和回纥结盟、共同对付吐蕃这件事是张焕的私下所为,并不代表大唐,大唐并没有这个意图。
  顿莫贺达干是个极为谨慎之人,他很清楚擅自与身为皇族的张焕结盟,对于大唐朝廷这意味着什么?虽然张焕是想秘密结盟,但现在回纥正致力于与大唐修好,可汗甚至还要迎娶大唐公主,一旦让长安知晓此事,后果会十分严重,但张焕所提的共同对付吐蕃却又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他可以拖住河西的吐蕃军,免去回纥军南下安西地后顾之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顿莫贺达干十分为难,一时难以回答,裴明远看在眼里,便微微一笑道:“我临行前都督让我转告贵方,若此事一时难以办到,可以后再说,只要贵方知道我家都督有这个意向便可。”
  听到此话,顿莫贺达干一颗心放了下来,他不得不佩服张焕的远见,现在可汗刚刚即位,要集中精力稳定汗位,进攻吐蕃要两三年以后之事了。
  “请转告你家都督,此事我一定会禀报可汗,将来若有机会,我们自会派人来和张都督联系。”
  裴明远见完成了使命,心中十分高兴,便站起来向顿莫贺达干告辞,忽然他又想起一事,便问道:“适才宰相说我家都督屠杀党项人,这是怎么回事?”
  顿莫贺达干瞥了他一眼,笑了笑道:“这件事想必是发生在裴公子离开武威之后,昨天有个叫拓跋千里的党项王子来投奔我们可汗,说张焕将五万党项人全部屠杀,求可汗替他报仇,还献了个妖治的女人给可汗。”
  “那你们的可汗的态度呢?”裴明远有些紧张地问道。
  “我家可汗只说了一句话,他说,张焕是一头狼。”
  顿莫贺达干慢慢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的蓝天,良久,他淡淡一笑道:“我们回纥人从来都是狼的崇拜者。”
卷四
经略河陇
第一百八十五章
改革思路
  会西堡之战后,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始终压在张焕的心头,来进攻会西堡的并不是真正的吐蕃军,只是吐蕃军的附庸军,一些被吐蕃征服的异族,他们大多数人甚至连盔甲都没有,尽管如此,他们攻城时所表现那种悍不畏死的气势,更让张焕印象深刻的是吐蕃锐利的攻城器,已经完全不输于大唐的技术水平。
  一场战役仿佛就是验金石,将西凉军所有的弱点都暴露无遗,军队人数不足,战略纵深太狭窄,缺乏独挡一面的大将,武器没有优势。
  但通过这场战役他也得到了许多新的启示,那就是自己所急需的人才其实就在自己身旁,他们或是书生、或是士兵、或是工匠,他们都是一块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璞玉,是的,只要自己悉心打磨,他们就一定会有大放异彩的一天。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张掖郡的吐蕃军就像是一块被细绳悬在头顶的铁块,它随时会掉下来。
  非常时期就必须用非常手段,张焕回到武威的第一件事,便是果断罢免了武威郡六县中十名表现平庸的县令、县丞和县尉,这些人都是当初他杀严县令时为了不造成乱局而暂时放手之人,现在武威郡已经完全被他控制了,那这些人就没有留用的必要。
  罢免了十名主要官员后,张焕便从在军队服役的四百多名士子中,挑出表现最优秀地十人。接替这些官员的位置,并定下了规矩,此后河西官员的选用,皆从军队中挑选。
  同时,张焕在西凉军中宣布,由于李横秋在会西堡一战中表现不力,罢免他中郎将一职。降其为郎将,任流沙河兵马使。同时任命会西县县令罗列兼任会西防御使,全面负责会西堡的军政事务。
  这件两事顿时轰动河西,之所以轰动,是因为它打破了许多朝廷禁忌,比如一般地方官的任命是由朝廷选派,就算是在几大世家控制的地盘里,他们虽然有自己的私军。拥有广袤地田庄和无数家奴,但地方官的任免权始终掌握在朝廷手中,这些世家最多有优先推荐权和弹劾权,可以把自己地人推荐给吏部,也可以向吏部弹劾不称职的官员,一般而言,吏部都会接受,这就是潜规则。
  所以张焕在杀严县令时。尚不敢挑战这条红线,便用栽赃他为吐蕃内应的手段,再利用民愤杀了他。
  但会西堡一战便成了张焕控制河西的转折点,他一脚踢开了朝廷的种种规则,把人事权完全抓到自己手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在他任命的十名新官中。有一半都是科举落榜地士子,甚至让一个读书人取代身经百战的将军,所有的这些都颠覆了传统,强烈地向所有士子、向所有士兵传递一个信号,在河西,只要有能力和才干,就有出头的机会。
  夜已经深了,张焕的书房依然灯火通明,从窗纸上可隐隐看见他踱步思考的身影,在他的桌案上摆放着一份军械署署正宋齐关于研制火药武器的报告。
  这是一个让张焕十分振奋地消息。河湟人锐利的攻城武器让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连复杂的机关武器都被吐蕃学走,那大唐引以为傲的弩箭、铠甲制作技术自然更难以保密。若不是吐蕃资源稀缺,说不定有一天他还会看到全副重铠的吐蕃人陌刀队呢!
  他已经意识到要想让唐军在未来对付游牧民族地战役中保持优势,那只有运用更先进、更有杀伤力的武器。
  陌刀是其中之一,它对付游牧骑兵的利器,张焕也曾经考虑过建立自己的陌刀军,但因所需钢材特殊,而武威资源稀缺而作罢,而宋齐忽然提出的火药武器却让张焕眼前一亮,在宋齐的报告描述中,他脑海里出现一幅画面,一只巨大的黑色物体在骑兵群中猛烈爆炸,物体中迸发出无数细小的杀伤铁片或者透甲钉,上面甚至淬有剧毒。
  这是一种崭新的,极其有杀伤力的新式武器,火药问世已经数百年,张焕在太原书院时也曾听人说过一件事,有个制作火药地匠人将一种新配方火药储藏在粗陶罐中,结果无意中点燃,本来只是助燃地火药竟爆发出巨大的威力,将整栋房子都夷为平地,他地人和新配方皆毁于一旦。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闻,但在宋齐的报告中却明确指出,火药在小的容器中燃烧会爆炸,他们已经做过试验,虽然只成功了一次,但却证实这个传说的真实性,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河西没有火药,确切说是没有会做火药的工匠,大唐的火药只用来制药和炼丹,从没有人会想到把它用到军事上,宋齐找遍了整个武威各县,最后在天宝县一家药房的仓库中终于找到了十几桶干燥的黑火药。
  尽管还只是一个初步设想,但张焕便立即拍板了这个决策,要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火药武器。
  他提笔在宋齐的报告上作了批示:拨款十万贯,配军士五百人,成立火器局,责令宋齐寻找合适的局正。
  就在张焕奋笔疾书时,一只白皙的手将一碗参茶放在他的旁边,随即一个柔软的身子倚在他的后背上,温暖的手轻轻抚摸他的头发。
  张焕把最后一个字写完,他搁下笔,靠在椅背上,一只手揽着妻子的腰,另一只手小心地抚摸她已明显隆起的肚子,笑道:“怎么不在屋子里呆着,却跑到前面来,当心闪了身子。”
  裴莹怀孕已经六个月了,身体日渐沉重,行路颇有不便,再加上天气炎热,她便一直呆在家里,哪里也不出去,但初为人母的喜悦充溢着这位美丽女子的内心,使她变得更加温柔。
  不过今天她又变回了小女儿的心态,她撅着嘴在张焕的耳边拱了一阵子,不依地撒娇道:“你总呆在书房里,每天半夜三更才回房,也不理人家,想找个说话人都没有。”
  “你可以找崔宁说话啊!我不在时,她不是总陪着你吗?”张焕一边说,一边低下头,把耳朵贴在裴莹的肚子上细细聆听,忽然,他惊喜道:“莹儿,我好像听见他的心跳了。”
  裴莹却没有吭声,她爱怜地抚摸着丈夫的脸庞,忽然低声问道:“去病,你是不是刻意回来晚,怕一时忍不住,弄坏了我肚中的孩儿?”
  张焕苦笑了一下,有一点点这个原因,但也不完全是,他笑道:“你知道会西堡一战后,是我的一次机会,无论我做什么都可以凭这次战役找到种种理由,我要抓紧时间完成部署,所以这些天有点冷落你,我以后会多抽时间陪你。”
  “我知道,这些日子我身子不便,实在有些苦了你。”裴莹叹了口气,对张焕道:“要不,你就纳几房妾,我来给你安排,我倒看中了几个不错的女子,都是武威郡殷实人家女子,身家清白,长得都很不错。”
  张焕脑海里迅速闪过崔宁孤独的身影,他摇了摇头道:“莹儿,并非是我不想纳妾,但军中有很多年轻的将领都没有能成亲,河西的汉人女子本来就少,我若不收敛自己,让大伙儿怎么看,你若有兴趣,替我给贺娄无忌、王思雨、李双鱼他们安排一桩婚姻,这倒是一件好事。”
  “算了,我一片好心你却不领情,给他们做媒,等我生完孩儿以后再说吧!”裴莹白了张焕一眼,懒洋洋地道:“我有些累了,你是继续公务还是和我回去。”
  张焕连忙站起来扶着裴莹笑道:“这个时候我再公务,真是一头蠢驴了。”
  裴莹见丈夫知趣,心中欢喜,她指了指案上的参茶道:“把它喝了再走。”
  月光皎洁,夜色温柔如水,裴莹拉着张焕的手缓缓地行着,一阵阵清风拂面而来,令人心旷神宜。
  “去病,你打算给咱们孩儿取个什么名字?”
  “若是男孩就叫张琪。”
  “那若是女孩呢?”
  “嗯!女孩也叫张琪。”
  “你倒是会偷懒。”
  “去病,你希望我肚子里是个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是我的心肝宝贝。”
  “我倒希望是个男孩儿,这样我就是西凉军的第一功臣。”
  穿过一道月门,二人走上了短廊,廊内狭窄,两人便松了手,一前一后地走着,刚刚走出短廊,却迎面见崔宁匆匆走来,她一见裴莹便埋怨道:“你跑到哪里去了?我担心死了。”
  崔宁一抬头,却忽然看见了后面的张焕,见他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自己,崔宁立刻低下了头,脸上明显有些不自然起来。
卷四
经略河陇
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式武器
  清晨,张焕来到武威城的东南校场,这里是西凉军军械署临时所在,校场的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制造各种军械的工坊,其中就包括张焕曾经参观过的那个制作弩箭的工坊。
  校场占地面积颇大,已经全部封闭,只留一个小门让人进出,有一队士兵严密守卫,张焕在宋齐的陪同下走进了这座西凉军的军械研制中心。
  校场里早已不是跑马练武的场所,用砖墙将它分隔成了三部分,一个是仓库区,由十几座巨大的房子组成,里面装满了各种弩箭、刀槊、盔甲等等;另一个较小的区域内修了两栋三层楼的木屋,这就是军械署的官衙和研制武器的所在,目前基本上都空置着,看不见什么人;再有一块地方是试验场,这里倒颇为热闹,近百名专职军士在这里检测各种新造好的武器,不过象石砲、床弩、连环弩等大型武器都放在城外进行。
  张焕随宋齐穿过试验场,不少军士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向都督行礼致敬,张焕一一点头回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