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365

  崔圆慌了神,他平时朝堂中地老谋深算,决断大事果断无情,此刻在他身上踪影皆无,他手足无措地看着自己唯一地女儿,竟不知该如何哄慰她。
  崔宁再也忍不住。她伏在父亲地肩头哀哀痛哭起来,长久以来的委屈和痛苦都在这一刻宣泄出来,崔圆抚摸着女儿地头发,他的鼻子有些发酸,崔宁虽不是正妻所生,但她是崔圆唯一的女儿,从崔圆便异常疼爱她,花在她身上的精力和时间比任何人都要多,但崔圆做了右相后,政务忙碌。陪伴她的时间也渐渐地少了。有时甚至一个月也没有见过女儿,一直对她总有一种深深地歉疚之情。
  此刻女儿哭了。崔圆仿佛又回到了她小时候地岁月,她两手抓着糖,悄悄跑到自己的书房来,趁他不注意,粘乎乎的小手往自己身上擦,却不小心摔一交,顿时号啕大哭起来……
  崔圆心中充满了舐犊之情,他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等女儿的哭声渐渐小了,他才低声道:“爹爹一定会给你找一个最好的夫郎,不管是谁都不准欺负我的女儿。”
  崔宁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她向后退了两步,有些惊恐地望着父亲,仿佛父亲宣判了她的死亡,“爹爹,不要!”
  崔圆和蔼地笑了笑,他向女儿招招手,“别着急,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来!坐下听爹爹慢慢给你讲。”
  崔宁慢慢地坐下,她忐忑不安地望着父亲,心中又慌又乱,崔圆见她听话,便赞许地笑了笑,徐徐说道:“爹爹也是过来人,年轻时候也有过心仪的女子,爹爹理解你的心情,但婚姻不是爱情,婚姻要讲门当户对,要面对夫家和娘家的平衡,这样你的婚姻才能稳定,这样才更有利于你将来地孩子和你的家族,婚姻实际上也一种利益的平衡,而你是天下第一世家家主唯一的女儿,也是大唐权相唯一的女儿,你甚至代表着整个家族,你可曾想过,天下有多少人在看着你?孩子,你是爹爹最疼爱之人,爹爹怎么会不考虑你的幸福,你要听话,爹爹一定会给你找一个最称心的夫郎。”
  “可是、可是他也是出身名门呀!”崔宁低低声应道。
  崔圆见她并没有听进自己的话,他心中有些不悦,便耐着性子解释道:“世家名门大唐多得是,但并非每个世家都适合崔家,关键要考虑最大的利益,张家虽是河东名门,但它已经没落,已经没有根基,家族中最大的实权人不过是一刺史,没有数十年甚至百年地时间它是不可能翻身;而山南王家就不同,他们原本就是河东大族,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现在又拥有荆襄丰腴之地,而且其嫡长子王研对你一往情深,至今尚未婚娶,他颇有风雅,才识俱佳,这才是你地良配,这可要比什么没落名门的庶子要强百倍。”
  “可是他并非什么没落名门地庶子啊!爹爹是知道他的身份,他现在拥有河西之地,这也不对爹爹有利吗?”崔宁声音低微,但她的语气却十分执着。
  崔圆的耐心渐渐要消失了,他虽然疼爱自己的女儿,但在她婚姻大事上他是决不会纵容她,他见崔宁一再坚持要跟张焕,心中便微微生了一丝恼怒,他最后耐着性子道:“可是你知道吗?裴俊的女儿已经跟他去了河西,以裴俊的性子,他会让自己的女儿没有名份吗?裴莹必然是他的正妻,你去算什么,难道还要我的女儿当他张焕的次妻吗?传出去,这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崔宁脸色惨白,她一下子跪下来,声音颤抖道:“爹爹!为妻为妾女儿并不在意,女儿心意已绝,求爹爹成全。”
  “哼!你不在意,可我在意!”崔圆重重地哼了一声,他断然道:“儿女婚姻自然由父母作主,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过了年我就派人去王家问吉,你就安心把身子养好。”
  说完他大步走出房门,走到门口他又对几个健妇道:“从现在起,小姐的安全就交给你们,若有半点疏忽,我绝不轻饶!”
  “爹爹!”崔宁扑上前去,但几个健妇却冷冷拦住了她,她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下楼去了,此时,崔宁心如刀绞,她慢慢走到窗前,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她望着天际无声地呐喊,“焕郎,你听到了吗?你快来救救我啊!”
卷四
经略河陇
第一百五十章
谈判(上)
  宣仁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穿过陇右大地,缓缓向南开进,军旗招展如云,盔甲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庞充满了杀气,这是河西军的精锐,护卫着他们的都督前往开阳郡达成最后的协议。
  在大唐左相裴俊特使的穿梭调解下,河西和陇右达成了最后的口头妥协,双方以黄河为界确定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张焕将会郡交还陇右,而韦谔则将八千降军的家属近四万人交付河西,并原则上准许商人在两地自由贸易、贩运粮食、马匹、铁器等敏感物品。
  这次张焕南下,就是为了正式签署双方的和解协议,由大唐户部侍郎裴佑和礼部侍郎蒋涣担保张焕的安全,在开阳郡的属县南由县举行签字仪式。
  不过双方达成的口头妥协并没有落到书面,所有的条款都必须当场逐条确认敲定,这就意味着谈判还有最后一步。
  队伍走得很慢,只以一天八十里速度向南推进,这一天,队伍离开阳郡已不足百里,张焕骑在马上,他的位置在队伍的正中,由左右五百名亲卫护卫着,这一次裴莹没有跟来,留在了武威郡,而在他旁边的马车上坐着户部侍郎裴佑。
  张焕微微瞥了一眼裴佑,见他若由所思,似乎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他不由笑道:“粮食问题一直是河西的软肋,这次裴侍郎专程为粮食之事亲赴河西。张焕多谢了。”
  裴佑约四十余岁,是裴俊地三弟,他是进士出身,二十几年来由州县一步步做到户部侍郎,属于实力派的人物,掌握着大唐的财税收支,这次他受裴俊之托来河陇。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确认张焕是否真的决定依附裴家,作为条件。裴家每年将从河东支援张焕十万石粮食,当然,粮食是以朝廷支援张焕西进收复整个河西的名义拨出。
  裴佑性格谦和,话不多,但他的每一句话总能说到点子上,虽然张焕即将成为他侄女婿,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视张焕为晚辈。听张焕说到粮食,他沉吟一下道:“张都督,这次拨付粮食是左相特批,他费了很大力气才说服内阁,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最好在适当地时候回一次长安。”
  他的意思张焕当然明白,仅仅是口头上表示依附是不够地,他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也就是说,他得在行动上有所表示,其实说穿了,他与裴俊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利益结盟,尽管他们之间即将成为翁婿。
  “我打算过完新年就去长安,感谢左相一直以来照顾。”张焕微微一笑道。
  裴佑笑着点了点头。“还有莹儿也一并带回去。”
  “那是当然。”
  队伍又向前行了一程,离南由县已不足十里,南由县黑黝黝的城墙已隐隐可见,这时,一队骑兵从远方飞驰而来,这是韦谔派来的先遣官,为首之人在马上大声道:“韦尚书已在三里外等候张都督,请军队就地驻扎,最多五百人随从。”
  立刻有士兵禀报了张焕,张焕微微一摆手。“就地驻扎!”
  三千骑兵开始下马扎营。张焕则在五百亲卫的护卫下,与裴佑一起向南由县城驰去。举行正式谈判的地方并不在县城内,而在南由县北五里处地一片高坡上,在高坡之南同样也驻扎着三千陇右军,与西凉军同等距离,这是双方事先商谈好的细节,以张焕亲自深入陇右,若没有足够的诚意,则无法达成真正的和解。
  在高坡上之上搭建了六座巨大的帐篷,几顶帐篷之间均相隔百步,从高空下望就仿佛是一朵巨大的梅花,其中正中间的白色帐篷便是会商的正式场所,靠近高坡,只见西凉军地行军司马罗广正率领几个人从山坡上飞速迎来。
  “都督,属下已经安排妥当,请都督随我进帐歇息。”
  张焕点点头,他向裴佑拱拱手笑道:“裴侍郎,我们等会儿见。”
  裴佑亦拱拱手,跟随着引领官去了另一座大帐,这次谈判是在朝廷的主导下进行,一共是三方参加,具体主持者是德高望重的郭子仪,他在河陇地区极具人脉,就算是韦谔也是他的晚辈,这样一来,双方就能在一个平等的气氛下进行协商。
  张焕进了自己的大帐,大帐里布置得十分华丽,帐顶上向四面垂着轻幔,仿佛是一座巨大地宫殿,地上都铺着名贵的波斯地毯,一座高两丈长三丈的白玉屏风将大帐隔成两半,旁边一只紫铜炉萦萦绕绕点着檀香,整个帐篷里香气扑鼻,而在大帐的四角各摆放着一只上等的越州青瓷,青瓷旁则站着一名年轻美貌的侍女,浅笑含羞,身材丰腴,随时等待招唤。
  张焕扫了帐内一眼,忍不住笑道:“看来韦家为表现诚意,确实下了不少血本!”
  罗广正点了点头,“光是布置着六座帐篷听说韦家就花了二万贯,还有数千军队的粮食、人员调配,这少说也有几万贯,不光是钱,韦尚书还亲自来视察过两回,并接见了属下,详细询问都督的生活习惯,知道都督喜欢青瓷,还特地在开阳郡找来了这四只越州青瓷,由此可见他们十分重视这次谈判。”
  张焕瞥了一眼那几个侍女,笑了笑道:“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告诉他,我不需要陌生人伺候?”
  罗广正迟疑一下便道:“这四个女子是韦老夫人的心意,属下推迟不掉,只能等都督来了以后再做决定。”
  “那好!我现在就决定让你把她们送回韦府,都换上我的亲兵。我睡觉也安稳一点,还有这个,”
  张焕一指烧得正旺地香炉和青瓷,“把它们都搬出去,再给大帐里通通风。”
  罗广正无奈,只得按张焕吩咐地办,随即十名亲兵走进了大帐。昂首横刀,气势威严地向四角一站。前后帐门打大开,一股清新而寒冷的风迅速清涤了帐内地异香,使帐内原本有些淫糜的气氛立刻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这时,帐外忽然传来一声爽朗的大笑,“看来老夫是画蛇添足了。”
  张焕急回头,只见韦谔在几个随从的陪伴下正远远走来,而自己地亲兵则列成两行。一个个虎视眈眈的盯着他。
  张焕急忙迎了出去,这才发现在韦谔地身后还跟着一个长相俊美的年轻人,正是韦清,只是脸上一副千般不情愿地样子。
  张焕上前拱手施礼道:“韦世叔若有事,派人来说一声就是,张焕自当前去拜访,怎敢劳驾世叔亲来。”
  韦谔摇了摇头,他有些感慨道:“想不到贤侄还肯叫我世叔。唉!早知是这样,我们叔侄又何必闹得这般不愉快呢?”
  他指了指放在旁边的香炉和青瓷,回头对韦清道:“看见没有,你总是不服气人家,为什么你比不上呢?这就是原因,我让你从军。你却不肯,舍不下那点富贵风流,这样我怎么放心把韦家交给你。”
  韦清阴沉着脸,低头一言不发,张焕见他真把自己当成了长辈,他不由暗暗冷笑一声,再有两个时辰双方就要正式开谈,他现在却跑来套近乎,借教训儿子来压低自己的身份,无非是想取得心理上的优势。以便在最后的谈判中占得先机。
  他也不多言。背着手站在一旁悠闲地看着,仿佛韦谔所说的事情和自己毫无关系。韦谔说了儿子半天,却不见张焕上前规劝,他又笑了笑对张焕道:“韦清即将要进京任职,他什么都不懂,还望贤侄多多教他,若贤侄不嫌弃,就让韦清叫你一声大哥吧!”
  说到这里,他向儿子使了眼色,让他上前下拜,可半天韦清仍然无动于衷,就似乎没有听到他地话,韦谔勃然大怒,他猛地转过身,‘啪’地一声脆响,狠狠地抽了韦清一记耳光,“混蛋!你个没出息的东西,女人就是天吗?”
  韦清捂着脸,但他依然倔强地硬着头,目光死死地盯着地上,一动也不动,张焕却微微一笑道:“韦世叔,年轻人性子倔一点这是好事,将来做某件事能够执著,你不应该责打韦贤弟,以后他在京中,自然有他的叔辈们提携,我长年在河西,就算有心也无力了。”
  说完,他一摆手请道:“韦世叔请帐内坐吧!”
  韦谔本来是打算在最后的谈判之前,让儿子和他结交,以打乱张焕的谈判部署,但没想到儿子竟这么不争气,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大局,他又想到他上次擅自杀死自己的大将,让自己在军中无法交代,他心中竟一时有些灰心。
  他叹了口气,向张焕摆了摆手,也不多说什么,径直去了,韦清却站在原处一动也没动,捂着脸,目光盯着某处,就象被人施了定身法。
  张焕也懒得理他,直接进帐去了,不料他刚走到帐门,却听见韦清在身后低声道:“张焕,既裴莹已决定跟你,那就请你一心一意待她,不要再娶别的女人,要让她这一辈子幸福快乐。”
  张焕停住了脚步,半晌,他哼地冷笑一声,一甩帐帘,将韦清关在了帐外。
  两个时辰后,双方地签字仪式正式开始了,和他们居住地帐篷完全不同,白色地巨大帐篷里空空荡荡,什么物品都没有,士兵都在帐外,他们各站一边,泾渭分明,一个个腰挺得笔直,目光冷酷地盯着对方。
  可以容纳千人的大帐里,一共只有八个人,他们呈品字形而坐,北面是朝廷派来调解特使和几个保人,两个元老郭子仪和颜真卿,户部侍郎裴佑,礼部侍郎蒋涣、太府寺少卿郭全,他们正襟危坐,脸上都没有半点表情。
  东面则坐着韦家家主和几个韦家重臣,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谔,尚书右丞韦诤,少府寺卿韦度,开阳郡刺史韦评以及陇西郡刺史韦让,他们面带冷笑,目光中隐隐流露出不屑地神情。
  而他们的正对面只坐着一个人,让他们又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张焕,凉州都督兼武威郡刺史,他面带微笑,不时友好地和朝廷来使们一一打着招呼,却没有理睬对面之人,似乎没有把韦家众人放在眼里。
  一声清脆的钟鸣响过,谈判正式开始,两名侍者抬着一张低矮的案桌上来,将它横放在张焕和韦家人之间,又摆上笔墨纸砚,今天的主调解人是汾阳郡王郭子仪,而记录者是太府寺少卿郭全。
  “各位,老夫受裴相国地委托,特来调解两家之间的一些纠纷。”郭子仪首先站了起来,他看了看双方,微微一笑道:“首先一个前提,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天之下,莫非王臣,你们两家都是我大唐皇帝陛下的臣子,而你们所争的土地,也是我大唐的国土,这个前提你们两家可承认?”
  韦谔和张焕对望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那好,第一条,会郡五县为陇右节度使下所辖,不属于凉州都督管辖范围,凉州士兵须撤出会郡.”
卷四
经略河陇
第一百五十一章
谈判(下)
  时间已经渐渐地过去了三个时辰,一些最主要地条款已经一一敲定,会郡及其属县归还陇右,但由于会郡物资、人口迁移河西以及城墙的严重毁坏,张焕答应一次性补偿韦家三十万贯钱,皆以黄金支付,同时张焕也要求韦家给予河西十万石粮食的援助,韦谔也答应了,其次,作为会郡的交换条件,在条约上也明确写下了韦家将迁徙七千四百五十名降军在陇右的家属,限一个月内迁徙完成,最后一户军属抵达河西之时,也是张焕撤出最后一名会郡士兵的时间。
  这些条款已经事先谈妥,除了张焕补偿家五十万贯钱是新增条款外,其他皆无异议。
  但谈判却在最后一个小细节上僵住了,那就是张焕过境返京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中大有玄妙,张焕返京自然不会是一辆马车几个随从,真是那样估计他也回不了京城,将直接丧命陇右,但带的随从多了,比如千人以上,韦谔也不准许,那究竟是三百、五百还是八百人,韦谔提出三百人,而张焕则要求八百人,若按一般谈判规则,那最后回双方各让一步,以五百人作为折中方案,但张焕在这个问题上却异乎寻常地强硬,坚持带八百随从返京,这也是庆治五年朝廷允许地方大员进京所携带随从的上限。
  谈判了三个时辰,中间只休息了一刻钟,众人皆已累得疲惫不堪。郭子仪和颜真卿年事已高,耐不住疲惫先回帐歇息去了,改由户部侍郎裴佑主持双方的谈判,而其他人都强忍着疲惫,等待着这最后一个问题地解决,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张焕妥协一步,以五百人数达成共识。只是张焕异常固执,让他们也无可奈何。
  事实上张焕也并不是真的在意是五百人还是八百人。他决不是一个墨守成规之人,在他看来,所谓条款规则对他并没有什么约束力,他就算带一千人过境又如何,难道还要等他们韦家清点过人数才能走吗?
  是的,这件事根本就毫无意义,他张焕的目的也并不在于此。几个主要条款敲定后,他与韦家的河陇之争也就告一段落了,下一步,他将要面对裴俊地讨价还价,依附裴俊决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他必须做出实实在在的让步,他也必须要获得实实在在地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所谓结盟,不过就是利益的交换,关键是他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所以,他必须要做出一个姿态。选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以最强硬的态度迫使韦谔让步,这个姿态是做给的裴佑看,实际上也就是做给裴俊看,他要让裴俊知道,他张焕不是一个轻易让步的人,这就是他想达到地目的。
  韦谔着实也有些累了,他斜靠在一只软枕上,耐着性子与张焕对峙,他并没看出张焕的真正目的。在他看来。张焕坚持八百人并不是针对他韦谔,张焕担心的或许是崔圆。这次张焕公开投靠裴俊,崔圆焉肯擅罢干休,拉拢不成,他必将动手除去张焕,若兵力太少,确实无法保证他的安全。
  虽然三百人的多寡对陇右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过能借崔圆之手除去张焕,他韦谔又何乐而不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