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精校)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81

  “字是打门锤,你写一笔好字,将来你无论做什么,都会受益非浅。”先生的话在李清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万万没想到,他的一笔好字在后来果真给他带来极大的帮助。
  这时,隔壁读书声渐消,传来孩子们的嬉笑打骂,李清看了看严先生,以为他必起身去吼两句,不料他却丝毫不动,只淡淡道:“等晚上他们手被打肿了,就自然会记住。”突然眼一瞪,逼视着李清道:“你也一样,我留给你的功课若不做完,我照打不误”
  李清一懔,急俯身答道:“学生知道了!”
  至此,李清便成为这严先生单独教授的学生,他也自知古文功底太薄,因此也日以继夜的拼命攻读,几个月后,竟也勉勉强强能做几首诗。
  倒是那张仇,只来过两次,被先生打肿手后,便再也不见他的踪影,严先生也不管,只悉心教授李清一人,他底子虽薄,但天赋极高,往往能举一反三,甚至还常出惊人之语,但严先生更喜欢却是他的刻苦,只告诉他,若能象这样学下去,到年底他也能参加乡试了,李清也颇为意动,若能中举人,那将来说不定还能中进士,他竟渐渐地忘了最初的致富打算,做起了科举仕途之梦。
  
  第一卷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013章
以字鉴人
  
  “你的字不错,这几张帖就你来写。”
  这日下午,严先生抱来一叠烫金礼帖,帖子封面印个大大的‘寿’字,一撇拉得老长,仿佛醉后泼墨,意犹未尽。
  “先生要过寿么?”李清望着一堆金光闪闪的礼帖,不禁有些愕然,先生一向简朴淡泊,怎用这等俗气的请贴。
  “不是我,是太老爷,再过几天就是他七十寿辰,府里忙不过来,所以请我们帮忙。”严先生又扯过一幅白纸道:“老翁寿辰,咱们学堂也得表示表示,送钱财不稀罕,就写几句吉利话吧!”
  他目光专注,凝神思索,却迟迟下不了笔,眼一瞥,却见李清早已下笔如风,一挥而就,写下两条字幅,他急放下笔,凑上前细看,却是骈文,心中微微吃惊,自己尚未教他,怎的就会了?
  心里疑虑,口中却随之哦吟起来: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七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尚未读完,这连声的叫好早已响彻私学。
  “这是你写的么?”严先生目光炯炯,眼中透出不可置信的讶色。
  李清脸一红,这是郑板桥写的,他曾默下来给大学老师做寿礼,他虽晓唐人不知,却也不敢妄夺后人知识产权,急道:“非我所写,这是我少时读过,谁写的却也不知。”
  “我想也是,行文大气,洞达世间百态,非积五、六十年的人生经验而写不出,你才多大?”严先生说到这,脸上露出罕有的温和,拍拍他肩膀叹道:“虽不是你写,但你却能坦然承认,这很好!人生一世,唯诚信二字,每日你准时前来,缀学不断,这信字已有,今日方见你诚,孺子可教也!”
  又小心拾起条幅,将它吹干,细细再嚼读一遍,方才笑道:“我们学堂就用这个做贺礼,我去找人裱上,等会儿你替我放孩子们下学。”
  严先生走后,李清暗叫一声惭愧,还好没有厚颜说是自己写的,否则再让他写一幅,可就丢到家了,他洗净手,坐回桌边,开始按严先生留下的名册,在礼帖上一一誉写起来。
  不觉天近黄昏,几声鸦叫从窗外传来,时节已入初夏,但巴蜀大地却依然春红盎然,林花未谢,李清刚写完最后一张,却突然发现地上拖出一条长长的人影,李清抬头,只觉得来人身材高大,漆黑的身体挡住了余晖,但刺眼的阳光还是从两边缝隙绕来,将他的眼睛照射得睁不开,不过他能肯定来人不是严先生。
  “严先生可在?”来人也突然惊觉房内不是严先生,急停住脚步歉然问道。
  “严先生出去了,恐怕今天不会回来,先生若有急事,我可带你去他家。”李清的眼睛渐渐适应了刺眼的光线,眼前出现一个清攫的长须男子,身着普通白袍,腰间佩有一玉,玉质温润高古,他笑容间带有一种淡淡的清雅,两人目光相碰,却见他眼里闪过一道奢豪的悦芒,李清突然觉得自己的心思似乎已经被此人看穿。
  “呵呵!不用,我只随便看看,公子是新来的先生?”
  “不是,我也是严先生的学生,姓李。”
  “原来是李公子。”那人笑笑,慢慢走近桌案,随手拾起一张写好的帖,眼中突然射出异彩,“好字!”他脱口赞道:“字体圆浑丰润而且严谨端庄,但细看处又见笔力遒劲峻拔,此字独树一帜,当真少见,不错!不错!”他放下请贴,眼中已是炽热一片。
  “公子尊名?”
  “先生过誉,小子姓李名清,字阳明,来此读书只有四月。”
  那人上下打量他,又拾帖细细品了一番笑道:“字如其人,从这字我便可推断公子外相亲切和善,秉性随和,但骨子里却又桀骜不逊,恩怨分明,可对?”
  李清不语,也铺开一纸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请先生留下墨宝。”
  那人一怔,趣味盎然道:“你的意思是也想度我的性子吗?也好!便让你猜上一猜。”
  他随手抓笔,在白纸上写下两句王摩诘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丢笔,抚掌笑道:“如何?你可看得出?”
  李清只微微一瞥,便淡淡道:“这并非你本来之字,让我如何猜?”
  那人惊讶之极:“你怎么看得出?”
  “所谓诗不求工,字不求奇,天真烂漫是吾师,这‘天真烂漫’便可解释为自然,字当随心而写,随性而写方叫自然,而先生之字,从明月松间照起,都写得奇纵高古,笔力苍劲,唯独写到‘上流’二字时,却一气呵成,忍不住流露出你原本闲来清润的笔意,如独钓寒江雪的孤寞,所以取锋避润,显然非你本来之字。”
  李清说到诗不求工,字不求奇,天真烂漫是吾师时,那人眼里露出极为惊讶的神情,待说到他最后二字露出马脚时,那人“哦”了一声,眼神里的惊意已渐转为敬意。
  “说得好!也猜得准,那你可能从最后二字,猜到我的身份?”那人抚髯,微微笑问道。
  “笔意大器,可看出书写者居高临下的心境,但行文间却又带有一丝市侩。”
  李清缓缓道:“能写得这样的官场气势,却又脱不开商贾之俗的,鲜于大人,我说得可对?”
  “公子奇才!”那人慨然叹服:“不错!我便是鲜于仲通。”
  “奇才谈不上,就算我看不出,但我也知道你是鲜于大人。”李清一指他腰间玉佩道:“那玉上不就清楚地写了你的名字吗?”
  鲜于仲通大愕,身后却传来一阵鼓掌大笑:“委实有趣,大公子,这少年出言每每出人意料,却又字字珠玑,让人回味悠长,感触颇深,你觉得如何?”
  二人回头急看,却是长竹篙似的严先生站在门口,眼睛尽露欢愉之色。
  “我回头是来取它!”严先生一指案上,李清才发现那里躺着个青白布囊,原来他把钱袋给忘了,一转眼,却发现门口探进几个圆溜溜的小脑袋,他一拍脑门,“是了,自己只顾说话,却忘了隔壁的学童还等着放学呢!”
  向二人说一声抱歉,急忙赶到隔壁去,却见门口早挤满了一堆孩童,个个脸色焦急,目光埋怨,见他来了,皆一哄跑回座位。
  “对不住大家,来迟了!现在布置今晚的功课,早晨教的,回去后每个字写十遍,还有明日先生要教《论语·述而》篇,大家晚上可要先读熟了,今天就到此,可以放学了。”
  他话音刚落,早有几个性急的孩童夺门而出,一溜眼就不见了踪影,李清见西天已是血红如殷,自己肚子早饿得前胸贴后背,也不想去打扰二人的谈话,拖着长长的身影,信步朝住处走去。
  就在李清走后,鲜于仲通目睹他背影消失,急向严先生问道:“此子何人?我倒是是第一次见。”
  严先生笑笑道:“他便是大公子外甥的伴读,本是陪那张仇读书,不料倒反客为主,此人底子虽薄,但天赋极高,且气质不同于常人,老夫也是幸运,暮年得此佳徒,他日若此子发达,也不枉我一番苦心。”
  “先生说得不错!此子确有奇才,但字里行间略嫌稚嫩,可见他涉世不深,好好磨练几年,当真是一块美玉。”鲜于仲通低下头去,记起李清刚才所言,‘诗不求工,字不求奇,天真烂漫是吾师。’
  “说得好啊!我当拭目以待,看看他到底能走多远!”
  
  第一卷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014章
祸起
  
  李清回到住处,小雨笑颜如花迎来,与这满院的姹紫嫣红之花相映生辉,但李清却是粗俗,不理会良辰美景,直嚷嚷:“饭好了吗?我饿得可吞下一头牛!”
  “牛没有,今天我特地炖了罐子鸡,公子若不想吃,那我就拿走!”小雨嫣然一笑,返身进了屋,李清急随她进屋,只见桌上菜有五六样之多,一大一小两碗白饭正腾腾冒着热气,只需举箸便可饱腹,李清大喜,端起碗脱口赞道:“好一个能干的媳妇儿!”言罢又懊悔不已,恨自己怎的如此孟浪,也不敢看小雨,只埋头啃鸡猛刨饭。
  小雨却不说话,只一口口吃着白饭,但脸却慢慢的红了起来,到后来,连脖子也变得通红,两人都埋头吃饭,谁也不说话,气氛异常尴尬,突然李清呛了一下,险些把饭喷出。
  小雨急递上鸡汤,替他捶背道:“别急!别急!先喝口汤,别噎着了。”
  李清连喝了两口,这才喘了口气笑道:“我这吃饭快的毛病可真得改改了,哪天请客吃饭,在客人面前失礼,那才丢人呢!”
  突然,外面脚步声传来,急慌慌跑来一仆人,站在院子里连声道:“李公子、李公子,太老爷有请!”
  “难道严先生已经拿给老太爷看了?不会,他去裱糊,最少也要三天。”李清不知发生了何事,急急跟那仆人来到大堂,进门,却见一人垂头丧气跪在屏风边,身形卑琐,再一看,却吃了一惊,他竟然是张仇。
  还未进堂,便听见有人在堂中吼骂道:“畜生!不肯学也罢了,竟然想去弄虚作假,我鲜于家世代清白,竟出了这个劣子,玷污我家的名声。”
  李清的心顿时沉入深渊,“难道是童生事发了吗?不可能!今年考帖经,张仇虽交了白卷,但事后那县丞是替他补满的,不是童生,哪又是什么事?”
  “少爷,可是童生的事发了?”李清急低声向张仇问道。
  张仇抬起头,两眼浮肿,他茫然地望了一眼李清,摇了摇头,又无力地垂下去。
  “是谁在屏风后穸穸嗦嗦的,站出来!”那吼骂嘎然停止,突又厉声喝道。
  既然不是童生之事,李清就放下了心,从屏风后转出,只见堂厅里坐有三人,上首正位是颤微微的鲜于老太爷,左首便是下午所见的鲜于仲通,他已换了件天青色的大袖宽身禅衣,正冲他点头微笑,而右首之人年纪和鲜于仲通相仿,眉眼间也有几分神似,但却是紫色脸膛,怒容满面,刚才的吼骂之声,就是此人。
  “这想必就是鲜于仲通之弟鲜于叔明了,严先生说他们兄弟一个内恶,一个外怒,果然是这样。”李清不敢多想,急走两步上前给鲜于士简大礼参拜:“李清叩见鲜于爷爷!”又起身给两位主人各施一楫道:“李清见过二位老爷。”
  鲜于士简见他,眼睛早笑成一条缝,他指着李清对两个儿子笑道:“这就是仇儿的西席,知书懂礼的后生,我很是喜欢。”又向李清招招手:“你过来!”
  他拉着李清的手,温和替他介绍道:“这是我的两个儿子,仲通和叔明,都在外为官,以后你有什么麻烦事,就去找他们,就说是我说的,看他们敢不答应?”
  鲜于士简脸上挂出顽童般的笑容,颊边法令纹深镌浮露,却让李清心下感动,只见一面,就如此关爱,也不管自己将来会有何麻烦,就当面许下承诺。
  但他的两个儿子表现却迥异,一个微笑点头,目光赞赏,另一个却紧盯着他,眼中情绪不满甚至还有几分不屑。
  “你既为张仇的西席,为何不教他求正上进,偏要去干那些丢人现眼,有辱门风之事。”鲜于叔明显然怒气未消,又把不满发泄到李清的身上。
  李清眼中闪过一丝微怒,他冷冷地瞥了一眼鲜于叔明,冷笑道:“二老爷,能否先请你明言,我一头雾水,如何辨别是非?”
  “哼!告诉你也无妨。”鲜于叔明指着张仇骂道:“这小畜生在青楼里出钱买捉刀人,替他参加乡试,闹得沸沸扬扬,我一个朋友听到此事,便告诉了我,可恨这小畜生还嘴硬不承认。”
  这请捉刀人是他们当日的即定策略,张仇若不说出来,别人怎会知道,不用说,一定是他酒后乱言,也亏得他没有将童生之事捅出去,片刻时间,李清的脑海里已经转了无数个弯,既然没有直接证据,也只能否认倒底了。
  李清暗叹,他急替张仇辩护道:“外间流言,十之八九要失真,两位老爷都是久历世事,三人成虎,这点怎么会想不到,我想张仇也并非不承认,极可能是他原话本不是这个意思,被人误讹所致。”
  鲜于叔明听李清说得有些道理,怒气也消了几分,他本来也不是很信,外甥虽荒唐,但也并非这般蠢笨,这种话怎会乱说,再者现在离乡试还是大半年,找捉刀人似乎早了点。只是鲜于叔明恨外甥不求上进,早就心存不满,突听此话,也就把平时的怨气都借故发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