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精校)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81

  海九抹去眼泪,声音颤抖道:“小九谨记主人的话。”
  “去吧!”
  海九又跪下磕了个头,这才爬起来要走,却又被海澜叫住,他从怀中取出一信,郑重递给海九道:“这是刺史大人的亲笔信,是要求沿途官员放行此票货的,此事事关重大,不到万不得已不准拿出来,你明白吗!”
  “属下明白!若异变,我当先毁掉此信。”
  海九心里明白,若真出了什么事,此信若被有心人拿到,第一个和海家翻脸的铁定就是这个李道复。
  “你明白就好,去吧!祝你一路顺风。”
  夜幕深沉,一支船队缓缓离开江首津,穿过浓浓的江雾,向南驶去。
  就在船队离港的同一时刻,岷帮总舵大门处灯火通明,四名水淋淋的汉子呼地从对面竹林里冲出,就象四只炸窝的水獭,直向总舵大门冲去,还不到门口,便从两边各闪出几十个黑衣帮众,一边手握寒光森森的横刀拦住了去路,另一边则端着军用弓弩瞄准他们。
  一名魁梧的红脸大汉象一堵墙似的傲然挺立,用宽背大刀指着他们,“什么人,给我站住!”
  “秦大哥,别放箭!是我们,小五子。”
  “小五子,怎么是你们?”
  红脸大汉连忙扶住他们,“可是有消息了?”
  四人连连点头,“快去禀报帮主,我们有确切消息了。”
  很快,四人便被带进大堂,虽有帮中弟兄的厚祅,但四人还是冻得嘴唇乌紫,浑身直打抖。
  王兵各睡得正酣,忽然被心腹叫醒,听说有海家的消息,他连鞋都来不及穿便冲到大堂,自从义宾县回来后,王兵各布置大量了眼线,盯住海家的一举一动,小五子四人就是负责江首津西码头的,四人见帮主出来,连忙跪下行礼。
  “属下叩见帮主!”
  王兵各手一摆,“罢了!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
  那领头的小五子上前一步道:“属下今天见到的这批货是在深夜上船,而且货物奇重,颇让人可疑,所以我们便趁上船之机,摔碎了箱子,属下看得千真万确,里面装的全部都是铁条。”
  “是什么样的铁条?”
  “用油纸捆包,每根约长三尺,但有一根铁条戳了出来,而且是上好的精铁。”
  “铁条!为什么不是铁块?”王兵各沉思片刻,突然呵呵冷笑,
“我明白了,这必定是从试剑堂运出来的。”
  “你们辛苦了!”
王兵各嘉许地拍了拍每个人的肩膀,“每人赏十贯钱,快下去换衣服吧!”
  四人大喜,皆拜谢而去,王兵各见他们走远,立即吩咐道:“火速发两封信到义宾县,一封给县令李大人,告诉他货已出发,再发一封信给义宾县的杨舵主,命他随时听李大人调遣。”顿了一顿,王兵各又道:“再通知沿途的弟兄,要牢牢盯住此支船队,不可让它们跑了。”
  
  第三卷
九品芝麻官
第087章
抓住把柄
  
  眼看要到年关,李清的事情也开始多了起来,听冤断案、考校钱粮,整日里忙得脚不沾地,偏这时又传来个不幸的消息,朝廷已正式任命了新的义宾县县令,据说是一名考了几十年方中的老进士,皇上为嘉奖他报效朝廷之心,准备在他明年退仕之前给他过一把官瘾,这随手一指,便指到了义宾县,新县令过了年便来赴任,李清还当他的九品芝麻官,那件穿得千创百孔的七品官服也要还给新任县令。
  此消息传来的时候,义宾县的酒当天便脱销了,第二天一早,街上到处都躺满了烂醉如泥的商人和老农,为此事,义宾县曾发起过签名请愿运动,当几百个乡民将厚厚一本印满了红指印的请愿书送到州衙之时,南溪郡刺史拍着胸脯保证,此事他定向朝廷反映,可当天晚上请愿书又被送还给李清,理由是州衙太小,放不下这么重的东西。
  李清本人也为这事着实郁闷了几天,帘儿劝他,人家读了一辈子的书才混到个县官,咱们去年还在仪陇县摆小摊,应该知足了,这时,成都章仇兼琼也派人送信来,先褒奖他深得民望,话锋又一转,指他资历尚浅,让他安心再做几年亲民官,自然会有机会,李清也无可奈何,遂认了命。
  他当官近一年,带领百姓开辟不少茶园,这些茶园还没有编造入册,所交的税赋便成了帐外帐。另外新县衙落成时也收了不少礼金,李清顺应潮流,将这些额外的收入充作自己的小金库,平时的应酬交际,或下属成亲生子之类的费用,皆从这小金库里开支。
  前几日,李清得空清点一番,这小金库竟已积钱近千贯之多。他自然不会白白便宜了新任县令,便趁年末给手下每人发了个大红包,众人皆大欢喜,皆赞李清体恤下情,钱当然不会全部发完,余下的则给了王昌龄用来办官学。这样,就算将来被人查到,他也可以堂而皇之回答,全部捐给圣人了,想那些文人御史知道了钱的用处,也不会真的追究他什么。
  不料这一举动却使李清在民间的声望再次大涨,家家烧香,户户求神,皆希望这个不爱钱的清官能够永留义宾县,甚至一些商人还意犹未尽。争着捐钱给公明坊财神庙,要求给李清塑尊神像以供后人景仰。财神庙的主持也就是那个孔方道长,便按李清的摸样儿塑了尊神像在偏殿里供着。只是这尊神后来不知为何竟成了送子之神,据说很多妇人来摸过一把后便有了身孕,非常灵验,消息越传越远,到最后就连那江南道的妇人也千里迢迢跑来摸上一把,呵呵!至于灵不灵验,只有天知道了。
  这一日早晨,天气清冷。李清缩手窝在县衙里,心里正盘算着该带帘儿和小雨回成都过新年。却见张奕溟捧着一只信鸽气喘吁吁跑来,
“大人,是红色的信,王帮主的消息来了!”
  李清一怔,随即大喜,这几个月为前途发愁,海家之事他都快淡忘了,没想到却在年关时终于等来了,他迅速展开信,匆匆地读了一遍,李清便哈哈地笑了起来,“竟然是海九来了,老朋友啊!”
  他将信撕成碎片,立刻由一只快冬眠地熊变成了春天的豹子,他腰一挺,精神抖擞对张奕溟道:“你速去通知高展刀、骷髅、岷帮的杨舵主,还有你,即刻到我这里来开会。”
  从成都出发,行了三日,海家的船队渐渐要驶入长江,前面是义宾县,再往前便是南溪县,这一路,海家虽遇到过多起查哨的官船,却没有受到半点刁难,本来江面上并没有什么官船,只是眼看到了年关,这沿江各州县查哨的官船自然多了起来,不过海家手续齐备,又有银子开道,一路就顺顺当当过来了,海九站在船头向前眺望,此时已经入夜,江面上雾气浓厚,隐隐可看见右岸半空出现些零星灯光,寥若天上的星辰。
  “九爷,前面就是义宾县了,咱们要不要补给一下?”
  海九有些犹豫,据说以前那李清就是在这里当官,虽然他和老爷和解了,但海九却觉得那只是表面上的文章,骨子里却不然,老爷不就是这样吗?提到李清这个名字,老爷的眼睛里就会射出刻骨的仇恨,掩都掩饰不住,他又想起临行前老爷地吩咐,行事须万分谨慎,他手一挥
道:“不停留,直接过义宾,补给到长江后再说。”
  船队又行了一段路程,岸上的灯光越来越多,甚至可以隐约听见丝绣之声和女人的笑声,所有的船员心直痒痒,眼巴巴望着海九,希望他能发一次善心,让自己上岸快活一把,但海九却一言不发,阴沉着脸,丝毫不体恤下属。
  海九的座船在中间,船与船之间都用粗索相连,防止夜里走失,另外还有一块宽木板搭桥,方便江面上船和船之间的走动,海九刚想回舱睡觉,突然船身重重一晃,似乎和前面的船相撞了,海九立足不稳,重重地跌坐在甲板上。
  “怎么回事!”
  海九话音刚落,便有一名手下跑来禀报,“九爷,前面有查哨的,要停船检查。”
  听说又是查哨的,海九不禁有些恼火起来,这一路过来,州州查、县县查,甚至一个县的衙役又各分成几帮来查,而一文钱也不得少,美其名曰快过年了,得维护航道畅通安全,这言外之意谁都明白。
  “他们要多少就给多少,不要误了行程!”
  可过了一会儿,那传话的手下又苦脸跑来道:“前面船老大搞不定,请九爷去。”海九闻言脸色微变,手下意识地向怀中摸去,转而又连连安慰自己道:“不会这么巧,或许是这些人要钱太狠了些,船老大拿不定主意,才让自己去。”海九不敢多想,不放心地瞥了一眼舱内,便快步往前船走去。
  这时,在三十步外,一艘小船一直和船队平行而驶,见海九离船,小船借着夜色掩护,悄悄向海九的座船靠近,还有二丈远,就见一条黑影如如鬼魅一般,掠过江面,斜斜地飘落在船上,他紧靠船壁半蹲,见左右无人,便迅如闪电般窜向船舱,脚仿佛不沾地似的,了无声息,他透过船帘的缝隙向舱内看去,却见一年轻女人披头散发正跪在镜前卸妆,这女人是海九在嘉州招的娼妓,夜已经深了,她正懒洋洋地对镜拔去头上的饰物,突然,她从镜中发现身后出现了一名黑衣蒙面人,女人吓得正要大叫,却被那黑衣一把捂住嘴,在她耳边猛劈了一掌,女人便软软地瘫倒在地,这蒙面人随手扯去面巾,露出一张清瘦白皙的面容,三偻黑须飘洒在胸前,正是高展刀,按照事先商定的计划,他的任务是要拿到这票货物的秘密文件,这是最关键的,必须要有证据证明这批生铁是运往吐蕃。
  高展刀四下打量船舱,船舱不大,只容得下三人转身,船舱里空空荡荡,只在一角胡乱堆了些被子。被子旁边放一只木箱,他快步走到箱子前,箱子没有锁,里面只是一些零散衣物,拿掉衣物箱子便见了底,放着几贯钱和一把匕首,他微微有些失望,又起身在舱内游
。目光渐渐地落在舱头,那里一块舱板地纹路明显不协调,他轻轻扣了扣舱板,发出‘咚!咚!’的声音,高展刀大喜,左右轻晃。那舱板便滑到一旁,里面露出一个黑漆漆的铁皮箱子,用一把铜锁锁住,‘嘎巴’一声,铜锁被拧断,掀开箱盖,只见里面装满了珠宝翠玉和用黄金打造的各种工艺品,却没有他想要的任何文件,看来那些文件都被海九随身带着,高展刀抓起一把珠宝。摩挲片刻,竟嘿嘿地笑了起来。
  且说海九来到首船。却见江面上有两拨查哨公人,各自为阵。将自己的船队左右拦住,两拨公人正在争吵不休,一方说这是他们的地
盘,过路费应全归他们,则一拨则说,这大江横流,遇到了自然就该有一份。
  船老大见海九过来,苦笑一声道:“九爷。这两拨人好象一拨是义宾县的,另一拨是南溪县地,都互不相让,这可如何是好?”
  海九的心蓦地一松,随即挥挥手骂道:“蠢材!你不能给两份吗?这点小事还要我过来。”
  “九爷,不是这么回事,那县义宾县的认死理,一定要独吞,若一边给三十贯,他就要六十贯,若一边给六十贯,那他就要一百二十贯,这没有止境啊!”
  海九不由有些困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他不由上前拱拱手
道:“两位官爷,这样僵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是请两位爷通融通融,行个方便。”
  不用说,这两拨人自然都是李清所派,一边是张奕溟,另一边是骷髅,二人假扮查哨的在此拦截争吵,目的就是要引出海九,好让高展刀方便行事,骷髅是认识海九的,见他出来,暗暗给张奕溟使个眼色,张奕溟会意,便恨恨骂道:“也罢!查你这一艘船,又不知漏掉多少船去,老子也不为难你了,拿二十贯来,交钱就走人。”
  海九见他赤裸裸地要钱,反倒放心下来,便回头朝船老大吩咐了几句,自己赶回舱去了,舱内藏有贵重之物,他实在有些不放心那女人。
  海九刚刚回到自己地座船,船队便开始动了,想来是那两帮查哨之人收了钱,终于放行了,他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暗骂一声,挑帘进了船舱,却呆住了,只见那女人横躺在地,舱内已经被翻得乱其八糟,他忽觉得身边有人,一回头,只见一黑衣人正笑吟吟望着自己,海九吓得魂飞魄散,不等他反应过来,黑衣人双掌如刀一般,迅疾无比地朝他双耳劈来,海九只觉一阵剧痛,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
  高展刀劈翻海九,便在他身上细细翻寻起来,很快就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这批货的清单以及吐蕃的交接文件,但他却意外的发现海九的怀中还有一封信,拆开扫了一眼,不禁大吃一惊,这封信竟然是益州刺史李道复写给沿路的放行信,他来不及细想,迅速将文书收好,扛着海九和铁箱便悄悄溜出舱。跳上了小船,小船迅速离开船队,消失在江面
上。
  且说船队又行了不到半里路,前方忽然一阵呐喊,江面上立刻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火把,至少有数百艘小船拦住去路,船上均打着岷帮的旗号,船老大被惊得目瞪口呆片刻,手下人惊惶跑来报告:“九爷不在船上,他的女人被人打昏在地!”
  船老大脸色刷的变得惨白,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他的脖子往下流,一定是出事了。
  就在这时,刚才查哨的两艘官船又追了上来,钩住首船,数十名全副武装的衙役纷纷跳上船,一名瘦如骷髅般的男人大步上前,将明晃晃的刀子架在船老大的脖子上,厉声喝道:“我家大人有令,命你们立即掉头停靠义宾县码头,接受检查。”
  
  第三卷
九品芝麻官
第088章
刀刀见血
  
  海九苏醒过来时,仰面躺在冰冷的地上,记忆里一片空白。几盏灯在头顶上昏暗的亮着,灯火如黄豆大小,一闪一闪,说不出的诡异,空气里阴冷潮湿,断断续续有滴答的水声,自己象是被关在一个地牢里。
  海九轻轻翻动身子,浑身各处关节仿佛都断了一般,剧烈的疼痛刺激着大脑,‘嗷!’他低低喊了一声,记忆顿时象潮水般用来,破碎的、零散的,渐渐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海九张大嘴巴,恐惧攫走了疼痛,在酷刑面前,他什么都说了,在死神面前,他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海家也和普通人家一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准备迎接新年,但家主海澜却有些焦急不安,那四个逃跑的脚夫,整整搜寻了三天,仍然毫无线索,这恰恰说明了逃走之人非同一般,这四人仿佛四根钉子一般让海澜天天坐卧不宁。
  他和吐蕃做了无数趟生意,却从未象今天这样给他如此大的压力。
  而另一件隐忧是今天的报告到现在还没来,已经迟了两个时辰,他每一天都在等沿途的报告,今天船应该到了义宾县,义宾县!那可是宿敌李清的地盘,海澜突然有些担心。他背手走了几步,眼睛渐渐眯成一条缝。闪露着凶光,李清地这笔帐早晚要连本带息讨回来。
  “父亲!祠堂已经布置好了,你要不要去看看?”不知何时,他的儿子海中恒已经站在他的身后。
  “哦!我就不去了,你自己看着吧!”
  海中恒心中诧异,他惟恐父亲没有听清,又重复道:“父亲,我说的是祠堂。”
  海澜看了儿子一眼。微微笑道:“明年你就要进京参加省试了,你可有把握?”
  “孩儿会尽力!”
  “你也不用太担心,我已经得到郯王应允,他会助你一臂之力。”
  海澜话音刚落,外面便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家人气喘吁吁跑来。“老爷,义宾县的消息来了,是黑色信筒。”
  “什么!”海澜霍然站起,脸刹时间变得惨白,黑色信筒就意味着出事了。
  他双手颤抖着接过竹管,一下没有拿稳,竹管落在地上。
  “父亲!”海中恒弯腰拾起,“出了什么事?”
  海澜的嘴唇已经哆嗦得说不出话来,他吃力地拔开竹管,手忙脚乱地展开。看罢,他连连后退几步,信飘落在地,上面只有六个刺眼的大字:货在义宾被扣。
  “爹!”
  “老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