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精校)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281

  严峻的形势不容李清再细想。如果大食军攻进城内,所有的人都无从幸免。他现在唯一的依凭就是这座高大坚固的城墙,这时,大食军已如狂潮般拥来,一丈多宽的临时壕沟一跃而过,无数架高高地云梯搭向城垛,一队队大食士兵仿佛战争机器,没有任何犹豫,纷纷跃身跳上云梯向上冲去,已经不需要口令,冰冷的矛尖直指城墙。
  不知是谁放了第一箭,城上的守军如梦方醒,箭矢杂乱如雨向下发射,已经完全没有了章法,在畏缩与胆怯面前,仿佛只有拼命地放箭才能维持着那仅存的一线希望。
  但无地放矢大多成了无用功。尤其在奴隶军防守的南段,大食人发现这边是薄弱环节,转而掉头从南段登城。
  数十支长矛由下逆势呼啸而而来,瞬间便冲开了一个缺口,数十名大食士兵就势一跃而上,冲上了城楼,他们连挑带砍,立刻尸横一片,奴隶军顿时大乱,甚至有人开始向城下逃跑。
  一名奴隶首领跌跌撞撞向李清跑来,张着手臂,嘶声狂喊道:“将军,我们抵挡不住了,大食人已经杀上来了。”
  话音刚落,一支长矛‘嗖’地飞来,穿体而入,这名奴隶首领惨叫一声,竟被活生生钉死在地上。一名大食军放声狂笑,他又抽过一支长矛,对准李清。就在这时,武行素的两支弩箭同时射出,带着复仇的怒火,箭尖射入了这名大食军的眼睛,劲力未消,竟将他贯下城去。
  “唐军士兵上,给我堵住缺口!”
  李清见事态异常紧急,急命自己的亲卫补上去,两百唐军手执横刀坚盾,向大食军猛扑过去,在他们身后,百名弓弩手集结在两边侧翼,数排劲弩闪电般向敌军射去,数量虽不多,但箭箭致命,将刚冲上来的大食军射杀大半,这时两百唐军已经冲上,一鼓作气将剩下的几十名大食军劈下城去,终于堵住了被冲开的缺口。
  唐军随即带领奴隶军用滚木和巨石将十几架云梯砸得粉碎,一百多名大食军惨叫着跌下了城墙,杀敌有了效果,奴隶军们顿时气势如虹,再不畏之如虎,箭如雨,石头似冰雹迎头击下,南段城墙的局势顿时逆转,在三百唐军的指挥下,奴隶军的防守也变得有章法起来,有的负责从城下搬石运木,有的则举巨盾遮挡飞来的利矛尖刺,而体格强壮的则搬过滚石圆木对准云梯猛砸。
  这时,隆隆地鼓声在远方响起,大食军立刻如潮水般退下,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告以结束,近二个时辰的鏖战,大食军死伤四百余人,而城上的守军却损失了近五百人,大多是被飞矛刺杀。
  随着敌人退下,石国人得到了短暂的休息时间,被动员起来的百姓们开始救治伤员、向城上运送石块,拓折城的建筑大多用方石修砌,这就给守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只拆掉几十幢靠城的房屋,便得到了上万块方石,在士兵和百姓的一起努力下,很快便运上城来,堆成几座小山。
  李清带着武行素和两个亲兵在奴隶军中穿行,利用停战这段短暂的时间,李清的亲卫们在重新整编这支新军,刚才一战中奴隶军表现出的最大问题就是纪律涣散,竟有人临阵脱逃,险些酿成大祸。虽然不必杀,但严惩是少不了,二十名唐军组成的宪兵队正将十几名临阵脱逃的人拿翻,当众杖责五十棍。
  其他亲卫则将六千新军编成六十队,亲卫任队正,并各挑选一名作战勇敢的人做队副,就这样简单地组建成一个个正规的战斗集体。
  “都督,我看这支大唐新军还行,刚开始虽混乱。可很快就适应了,居然还打得颇有章法,这样下去,大食人攻不破城。”武行素一边赞叹,一边轻蔑地向石国守军看去。刚才南段城墙形势那般危急,他们竟然没有一人过来援助,就仅仅因为这是一支奴隶军吗?
  “行素,刚才新军阵亡了二百多人,你替我去好好抚慰他们家属,要厚加抚恤,一定要保障他们后半生的生活无忧,还要将阵亡者的骨灰带回他们故乡安葬,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武行素感受到了李清凌厉的目光。他忽然醒悟,主公这样做,其实是给活着的人看,事情虽小,可意义却重大,他立刻行个军礼应道:“请主公放心,此事我一定办得妥妥贴贴。”
  他刚说完,远方‘咚!咚!’的鼓声再次响起,大食人的第二次进攻开始了。李清立刻警惕起来,大食人的第一次进攻明显带有试探性,他们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却在短时间内进行第二次进攻。难道他们想到什么办法了吗?
  他转身走上城墙最高处,打手帘向远方眺望,只见大食军俨如一幅巨大的青色麦田在波形前进。重骑兵也出动了,富有节奏的脚步声远远传来,气势震撼人心。
  他忽然看见了,在大食军中央,有三个巨大的黑漆漆的东西在缓慢移动,被数十匹战马拉拽着前进,“是攻城槌!”
  李清看清楚了,那是三个巨大的攻城槌,不过十分简陋,是用百年大树临时做成,没有架子,只将树木削尖,装上铁头,再固定在两架运送粮草的平板车上。
  “我拓折城经营百年,墙体坚硬宽厚,城门都被巨石封堵,岂是能轻易被撞破地吗?”不知何时,莫贺都出现在李清身边,他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得意,刚才的一战使他看到了希望,只要唐军肯出兵,再加上拔汗那国的支援,阿拔斯的铁蹄未必能征服石国。
  最担心的时刻已经过去,莫贺都指着三架简陋的攻城槌,意气风发地对李清笑道:“除非布杜将阿拔斯攻下大马士革的那个巨无霸带来,这三根木头,只能给我拓折城挠挠痒。”
  尽管布杜眼前攻城乏术,但李清却笑不起来,这只是布杜没有料到石国会突然发生政变,所以没有任何准备。若是数万大军来攻城,不用任何进攻,仅围困断水就足以使拓折城在一个月内崩溃,更何况他亲眼看到了这支大食军的精悍,他不由有点替南霁云担心起来,如果伏击被识破,自己的三千豆卢军能否敌得过这五千精锐。
  忽然,几匹马从远方奔驰而来,显得十分急促,一直冲进骑兵队,看来是去向布杜汇报什么,李清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从时间上算,这一定是豆卢军偷袭得手了,果然,只片刻之后,原本军容整齐的大食军竟大乱起来,布杜的亲兵队率先掉头向西奔逃,随后步兵冲进了骑兵队里,骑兵丢下了攻城槌,整个军队再没有任何队列,乱糟糟拧成一团,互相拥挤着向后逃窜,大呼小叫之声不断传到城墙上来,令所有的守军为之愕然。
  “一定是侍郎的唐军得手了!”莫贺都大喜,他双手一击拳,异常激动地说道:“现在敌军再无战意,此时不战,更等何时?传我的命令,搬开石头,大军杀出去!”
  接到国王的命令,石国的军队开始向城下跑去。
  “等一等!”
  李清突然大吼一声,他一把拉住了莫贺都,猛地跳上高处,拔出剑大声吼道:“所有人都原地不准动,否则杀无赦!”
  士兵们都惊呆了,不懂汉语的士兵也被他的气势所慑,皆停住了脚步,呆呆地看着他。
  “侍郎,你这是干什么?”
  莫贺都的脸阴沉下来,他才是石国的国王,在众目睽睽下被李清当众扫了脸,他的心中生出了一丝恼怒。
  李清的眼睛眯缝成一条线,他盯着大食军异乎寻常的溃退,忽然回头冷冷道:“你若此时杀出去,拓折城就完了!”
  莫贺都一愣,他忽然醒悟过来,不由倒吸一口冷气,结结巴巴地道:“你是说,这、这是假的?”
  “不!”李清轻轻地摇了摇头,“唐军偷袭得手,这是真的,但大食军仓皇撤退却是假的,这么训练有素的精兵,身经百战的波斯总督,怎么可能会为一次偷袭后方慌乱成这样,殿下,你不觉得奇怪吗?”
  “一切听侍郎的命令!”莫贺都终于明白过来,他无力地摆了摆手,眼中闪过一抹羞惭,今天若不是李清,拓折城真的就完了。
  李清回头盯着大食军,心中也不禁暗暗赞叹布杜这只老狐狸,手段和自己发动政变倒颇为相似,能迅速将劣势转化成机会,要不是大食军表现得太过火,说不定自己真的就杀出去了。
  果然,过了一会儿,大食军见城上没有动静,刚刚率先逃跑的布杜亲兵队又折返回来,将一面黑旗挥了挥,凌乱不堪的大食军仿佛表演大型团体操似的,立刻又恢复了原样。骑兵在前,步兵在后,队伍方正整齐,一步一步向西开去,哪还有半点刚才的慌张模样,城上的石国士兵一个个面面相视,都暗暗捏了把冷汗。
  “不过,我是要杀出去。”李清的眼中充满了忧虑,他望着莫贺都,恳求地说道:“请你借我五千军,胜败在此一博!”
  
  第十一卷
怛罗斯
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
  
  “侍郎,并非我不愿意,石国士兵战力低下,不禁大食军一击,此去不但不能助战,恐怕还会反拖累唐军,不如……”
  听到李清要兵的请求,莫贺都顿时迟疑起来。在石国,实力是决定权力分配的基础,他若想坐稳石国国王之位,必须要拥有绝对的兵力,好容易车鼻施的士兵归了他,若再拖出去打大食人,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知道,布杜此退便不会再来,他现在要做的是巩固已到手的王位,而绝不是和大食军血拼。在切身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在权力与友谊的面前,莫贺都动摇了,但李清的要求他又无法拒绝,犹豫再三,他一咬牙道:“我送给侍郎个人一千精兵,黄金一万两,算是我对侍郎的酬谢。”
  “酬谢?”李清无语了,他默默地凝视着莫贺都,人心的黑暗和自私在此刻充分暴露出来。如果说大食军攻城时他对联合昭武九姓的计划只是动摇,但在一刻,他的计划则被彻底击得粉碎,胡人善变,他们只屈服于实力和强权,大唐实施了百年的仁义和尊重最后得到的,仅仅是天可汗的一个称号而已。安史之乱后,一切都随着远去的驼铃声烟消云散了,而大食人信奉的铁与血却最终将伊斯兰教传遍东方。
  城墙上一片寂静,只听见风拍打旗帜的声音。这时,站在莫贺都身后的罗阑公主终于开口了,一边是他的父亲,而另一边是对她有恩、对石国有恩的大唐使者。她何尝不知道形势的严峻,不到万不得已李清绝不会开口恳求,良心使她无法保持沉默。
  “父亲,如果唐军遭遇不幸,恐怕我们无法向朝廷交代,我建议还是出兵吧!”这句话的背后潜台词却是,如果危不见援,若大食再来之时,唐朝恐怕就会袖手旁观了。女儿的话莫贺都如何不懂。如果对手是拔汗那或是康国,那他会毫不犹豫出兵。但对手却是阿拔斯的精锐,出兵也只能是送死的份。再经一番权衡利弊后,他决定放弃,他回头瞥了女儿一眼,冷漠地说道:“军国大事,你一个小孩子不要插嘴,去!到你该去的地方去。”
  父亲的冷漠使罗阑公主的心被猛然刺了一下,她没想到父亲在权力面前竟如此短视,这会毁了石国,一向英明果断的父亲忽然变得陌生起来,罗阑公主长长地吸了口气,她不甘心!
  这时,李清向她投去了一抹感激的目光,却抬手止住了她的再劝。既无心恋战,带去又何用!大唐将士未必就拼不过大食魔军,李清心里冷冷一笑,他随手指了指身后的六千奴隶军,对莫贺都呵呵笑道:“那就不为难殿下了,这些奴隶军今天立了功,以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都就交给我吧!”
  奴隶不是他莫贺都的,他不心痛,他关心的是自己实权和名份。既然李清已经讨价,他也不再掩饰,便赤裸裸还价道:“那朝廷那边,还需侍郎替我美言!”
  “当然,我自会奏禀皇上,册封殿下为大宛都督、大石国国王。”
  ……
  茫茫的草原上,大食军正逆风向西疾行,主帅布杜夹杂在骑兵队中间,此刻他一脸迷惑,低头思索着眼前的局势,虽然他得到的情报并不全,只听说有军队袭了他的大营,来源不详。但布杜立刻便猜到这是李清的护军,万里迢迢西来,仅三百人怎么行,况且昭武九国中敢偷袭他大营的军队还没出世呢!
  问题不在这里,布杜此次出使石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试探唐朝对大食东扩的反应。若唐朝无动于衷,他就立刻灭掉石国,但唐朝的使者还是来了,由此可见他们是很敏感大食的东扩,看来东西两大帝国的碰撞是免不了。
  必须要劝说哈里发停止对罗马的进攻,将战略中心暂时放到东方来,否则既要剿灭伍麦叶余孽,又要向罗马扩张,哪有兵力来对付强大的唐王朝。
  “禀报埃米尔(即总督)殿下,我军是否就此渡河?”
  前军地报信打断了布杜的思路,他一抬头,只见远方一条白亮的大河拦住了去路,这里距拓折城已有五十里,地势明显变得起伏不平,一条低矮丘陵地带向北延绵而去,仿佛一个极富曲线的女神侧卧在大地上,在丘陵的西面是一条大河,名叫药杀水,它的下游便是真珠河,大片森林分布在河流两岸,石国为了收税,将所有的桥梁都拆除,只留一座窄窄的石桥横卧在河上,桥虽狭窄,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收税的亭子在今天早晨被大食军焚毁,现在还微微冒着青烟。
  布杜象一只多疑的老狐狸,在桥边来回徘徊,对面也是一条山冈,被密密的黑松林覆盖,这里是打伏击的绝佳位置,来时布杜并没有考虑埋伏,但现在河对岸就有一支唐军,让他怎么能不小心行事。
  “派一队斥候去河对岸探察,十里范围内都要给我搜遍!”
  很快,斥候回来报告,对面十里范围内都没有异况,布杜略略放心下来,一声令下,大食军开始渡河,骑兵在中间、步兵在前后两头,步调整齐,在狭窄的石桥上依然保持着队列。二千骑兵很快便过去了,剩下的步兵也走了一小半,布杜已经过了河,但他依然在站在桥头向两边张望,他一直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种不安来自于他丰富的作战经验。如果他是唐军,就一定会在此埋伏,可河流两岸他都派人搜过,并没有异常。
  就在这时,河里漂过一些木筏。断断续续,有百十只之多,木筏撞击到桥墩,发出‘嘭!嘭’的沉闷之声,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吸引过去,布杜异常困惑,就算唐军从水上攻来,坐这种筏子,只能是来送死。
  忽然,他感觉到眼前似乎有东西晃了一下,揉了揉再仔细看去,只见对面的树林里又有一道亮光闪过。布杜的眼睛蓦得瞪大了,他看见树林里似乎有人影在迅速移动。他忽然明白过来,‘那是唐军盔甲的反光!’布杜惊得头皮都要炸开,他失声大吼,“停止过河!”可是已经晚了,在大食军的背后,在那座被焚毁的亭子两侧,忽然万箭齐发。密集得象暴风雨般横扫过来,又准又狠,这和石国守军软弱的箭矢有天壤之别,一时惨叫之声大作,桥头准备过河的千名大食军措不及防,乱成了一团。纷纷中箭倒地,死伤籍枕,最外面的几层大食军竟被射得如刺猬一般。
  桥上的士兵更成了活靶子,手中的盾牌根本抵挡不住呼啸而来弩箭,只片刻功夫,桥上便再没有一个站立着的人。
  弓箭一直是唐军的强势,是对付骑兵最犀利的远程武器,在大唐的军制中,每个士兵都要配备弓箭,在边疆军更是普遍配军弩,有重型地伏远弩,射程可达三百步,其次还有擘张弩、角弓弩、单弓弩,射程不一,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尽管被唐军伏击,但这支大食军毕竟是阿拔斯的精锐,他们立刻便组织起来,将手中的盾牌连成一堵盾墙,抵挡着流矢。后面的士兵结成方阵,一步步向唐军埋伏处推去,不时有长矛飞出,仿佛一道闪电,从箭雨中划过。
  渐渐的,弓箭的杀伤力开始降低,就在这时,一声清亮的号角声在树林里响起,树林里突然涌出大群唐军,冲在最前面的是五百陌刀军,田珍和荔非元礼奋勇当先,他们仿佛两头雄师,一左一右,咆哮着向大食军扑去。
  一千轻骑兵分为两队,象两条灵巧的长龙,时而弧形、时而直线,专门攻击敌人的侧翼,又如两把剪子,将大食军冲开并分割,在陌刀队的后面是五百刀盾手,他们是后备军,随时准备填补被冲乱的阵脚。
  另外还有一千名弓弩手,列队站在百步之外,向桥上铺天盖地发箭,他们的任务是封锁桥面,阻止敌人重骑军和主力部队过桥返回。
  两支军队在一刹那轰然相撞,犹如巨浪拍打礁石,狭窄的桥头立刻变成了屠宰场,未过河的大食军约一千多人,除被射杀了数百人外,还剩近八百人,人数不到唐军一半,明显占着劣势。
  对岸是刀光剑影,惨叫呼喝声不绝于耳。布杜却慢慢冷静下来,他下令不准任何人过桥去支援,这已经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斗,唐军兵力不如自己,不会冲过桥来,而自己的重骑兵在敌人犀利的弓箭封锁下,也无法冲过去支援,只会徒增伤亡。
  他面色阴沉地凝望着对岸,却不停的命令将进攻的鼓声一次次敲响,命留在对岸的士兵一次又一次的发动攻势,很显然,他已经决定放弃他们了。
  他要用他们换取唐军的军情,他可以看出唐军布阵的特点;看出各兵种间是如何配合、弓箭的射程,轻骑兵的进攻套路,甚至可以看到大唐最著名的陌刀军。
  渐渐的,喊杀声小了,留在对岸的大食军已不足百人,背靠着背,喘着粗气,被唐军围得水泄不通,甚至连跳河的机会都没有了。
  就在这时,布杜突然发现,在对面山丘的最高处,竟屹立着一群骑兵,他们呈扇形簇拥着一名年轻的唐将,在他们脚下就是血流成河的屠宰场。
  也不知道他们屹立在那里多久了,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在那里了,布杜轻轻一声冷笑,喃喃自语道:“李清,咱们还会再见面!”
  他蓦然掉转马头,大吼一声:“撤军!”
  大食军立刻排列整齐,杀气腾腾地向西开去,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山顶,李清凝望着大食军远走,他紧绷着嘴唇,一言不发,但眼睛里却充满了喜悦和自信。在他的身后,在山丘的另一端,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整齐地排列着六千奴隶军,这将是一支崭新的队伍,迎接他们的,将是血与火的考验……
  
  第十一卷
怛罗斯
第307章
秘密武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