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精校)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81

  李清听他说得郑重,心中突然想起一事,猛地一惊,难道他要进京了不成?
  “杨大哥请说!”
  杨钊端起一杯酒,欲言又止,仰脖一饮而尽,半天才叹口气道:“我实在有点不甘心啊!”
  “为何?”李清又替他将酒斟满问道。
  “我先前从军想博个前途,可惜时运不济,混得穷困潦倒,多亏遇到李老弟,生计才得以改善,现在老婆和孩子也蒙老弟照顾,都有口饭吃,我也就放下心来,既然兄弟要去成都发展,我也想去成都碰碰运气,以前军中的几个弟兄在成都为官,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路子。”
  迟疑一下,杨钊又道:“其实我今天来,有一事想请兄弟帮忙。”
  “大哥有话就直说,既然是兄弟,何必吞吞吐吐!”
  杨钊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就直说了,我知道那醉乡楼的东主是京中权贵,若能得他提携,我更易行事,只是投靠无门,我听说他和兄弟有一些交情,兄弟下次去找他,能否将我也带去,我怀疑他便是剑南节度副使李珍。”
  李清暗暗敬佩,此人果然善于钻营,任何一点有利于自己的机会都不放过,也罢!既然自己决定将宝押在他身上,那索性就做到底。
  想到此,李清便起身笑道:“他不是剑南节度副使李珍,他是益州别驾李琳,他给过我一张名刺,大哥稍等,我去找找。”
  可刚走没两步,他突然停步了,杨钊发迹,是被蜀中官僚推荐上去的,‘剑南节度副使’六个字,脑海里如电光矢火一般,让他猛地想到了这个人是谁,那章仇兼琼在杨国忠掌权后没多久,就升了官,这也就是说,当年杨国忠极可能是被章仇兼琼推上去的。
  李清既想通这一节,后面之事就豁然开朗,天宝四年,杨玉环立妃,紧接着杨国忠进京,如此巧合,必然就是现任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安排。
  李清再不去拿什么名刺,回身笑道:“我险些忘了,帘儿的义父就是剑南道的采访使鲜于仲通,他与节度使大人关系极好,不如我介绍你去投靠他,岂不是更便捷,而那个给我名刺的李琳,其实也只是生意往来,这官场上之事,他未必肯帮忙。”
  杨钊大喜过望,他早就知道鲜于仲通是剑南官商两道都响当当的人物,不料他竟然是帘儿的义父,杨钊只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这等重要的情报自己怎不早点知道,三个月的时间啊!自己竟没把帘儿放在心上,他斜瞟过厨房,眼神中多了三分巴结之意。
  李清又回房取出二百两银子递给杨钊道:“找路子是要花钱的,我这个做兄弟的没法帮你,这二百两银子是我的一点心意,只盼大哥不要嫌少!”
  杨钊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料到,一向精明小气的李清竟然会拿出两百两银子给他,自己一文不名,毫无可利用之处,这只能说明李清真是将自己当作大哥了,杨钊心中感动,默默接过银子,只淡淡道:“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将来我若发达,一定会还兄弟的情。”
  李清微微一笑道:“大哥官场应酬,哪能不花钱的,这些还远远不够,等我赚到钱了,再多给大哥一些。”
  他突然又想到了杨玉环,日后杨钊发达,就是落在此女身上,又怕历史不真实,李清便出言挑道:“我听说大哥有一族妹,在京中贵为王妃,大哥怎不去托她寻个门路?”
  “你说的是玉环吧!她现在已经不是王妃了,不知为何,突然出家为道,我族中人都猜测,定是她得罪了当今皇上,所以族人都避她家不及,我岂会去触这个霉头。”杨钊面带忧色,他那个族妹确实长得美貌无比,只可惜太老实,在宫廷诡异险恶的斗争中焉能不败,从此将独守青灯,真可惜那张脸了。
  但李清却从他的话中捕捉到了巨大商机,急追问道:“刚才大哥说她家道败落了?”
  “是!她父亲早逝,本来家道殷实,可玉环自做了王妃后,来她家打秋风之人太多,再加上她母亲厚道,从不拒人,渐渐地就有些入不敷出,玉环突被贬,她家也随之冷清,我听裴娘说,她家连老宅都卖了,全仗她三叔接济度日。”
  杨钊说完连连叹气,他本人何尝不是一样的趋炎附势,杨玉环家鼎盛之时,他时常前往揩油,玉环父杨玄琰去世后,他还充作孝子,一手操办丧事,而现在若让他再上门,恐怕就是打断他的腿,也难动一步。
  李清却深知其中玄机,现在杨玉环为道,不过是李隆基要掩天下人口目罢了,不出两年,玉环必得大贵,若此时雪中送碳,那杨玉环怎能不感激自己,就算杨钊忘恩,但另一条路却已经有了,此事宜早不宜迟,若那李隆基按耐不住,随时都可能册封杨玉环,到那时,恐怕自己连杨家的门都挤不进去,打定主意,李清便对杨钊呵呵笑道:“大哥落魄之时,想必也受了族人不少白眼,何时大哥返乡,小弟当陪同前往,好好阔绰一把,给大哥挣回颜面来!”
  杨钊不知李清心机,只当他是关心自己,既感动又高兴,轻轻拍拍李清的手笑道:“好!过几个月,我就带你前往。”
  二人又谈些风月,讲到妙处,皆纵声大笑,这一顿酒,直喝得二人面红筋胀、舌头打颤,才尽兴而散。
  又过了两日,便是李清动身去成都的日子,张旺已先行一步去安排食宿,凌晨,初秋的凉气渗入夜空中,东方的黑暗缓缓消逝,化成灰色,红色的曙光从他们身后的渝江尽头一道道窜出,黎明已经道来,李清回头凝望阆州、凝望仪陇归途,这里留下他初涉唐朝的足迹,一步一步,艰难却又充满生机,他回过头来,渝江如一条金光闪闪的玉带,蜿蜒南行,远空已被朝阳染作漫天霞红,李清胸着顿生万丈豪情,迎着天地间的万丈金光,他大喝一声:“出发!”
  五辆马车缓缓开动,驶上官道,渐渐的,速度越来越快,满载一群人的希望,慢慢地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朝霞之中。
  
  第二卷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039章
初到成都(一)
  
  成都建府在天宝十五年,在此之前称益州,天宝元年,益州改名为蜀郡,置大都督府,节度剑南三十八郡,其中蜀郡下辖成都、雒、郫等十县,人口近百万,以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商业、手工业著称,雄居大唐各州郡第二,仅次于烟花风流之地扬州,成都商业极为繁盛,货物从岷江出发,到嘉州再转长江东行,半月后便可以抵达数千里外的江南,甚至可以转船出海到日本、高丽,所以巨商大贾比比皆是,故而有‘剑南十富,九藏成都’之说。
  李清一行人,逶迤西行,渡涪水、过简州,当一轮血红的朝阳喷薄而出,射出万丈金光,成都高耸巍峨的城墙终于隐隐可见。
  “李老弟,我们赶了一晚的夜路,大家已经疲惫不堪,是否应找个地方休息打尖?”
  杨钊已经不是李清的下属,到成都后,李清自会带他拜访鲜于仲通,替他谋个差事。此时他伏在马上,一日一夜未下马,腰实在酸疼难忍。
  “大家再坚持一下吧!进城再休息。”
  虽经一夜的颠簸,李清却精神抖擞,脸上不见丝毫倦色,不等马车停稳,他纵身跃下,却一个踉跄,险些扑个嘴啃泥,吓得帘儿一声惊呼,困意顿去。
  “公子,杨大哥说的对,大伙儿都累坏了,是应该找个地方歇息片刻。”
  到了地上,李清才觉得自己已腿软如泥,回头又看看大伙儿,也是个个萎靡不振,眼睛熬得通红,他本想一鼓作气进成都,可眼前这个情形,真是不可能了。
  “也罢!杨大哥,你骑马快,烦请你到周遭看看,可有歇息的地方?”
  杨钊一指远处的几株垂柳笑道:“柳树后就有一家茶棚,我常去,不妨去那里歇息。”他一纵马,疾驶先去。
  “去前面的柳林处。”
  李清爬上第一辆马车,嘶哑着嗓子低令一声,车夫应了,挥动马鞭,几辆马车缓缓而行,只片刻功夫,便到了茶棚,天刚亮,茶棚里空空荡荡的,尚无客人,故杨钊先来告信时,连掌柜都惊动了,早带了几个伙计在路边笑咪咪候着,待李清一行人靠近,立刻一拥而上,牵马的牵马,迎客的迎客,大呼小叫,好一阵热闹。
  “掌柜,店里可有吃的?要热的!”一夜赶路,李清早已饿扁。
  掌柜早看出李清是这一群人的头,故一直不离他左右,见问,便笑吟吟答道:“小店拿手的就是面饼夹肉末,饼薄肉厚,再佐以热腾腾的大碗菜蔬肉汤,客倌可有兴趣?”
  李清早听得两眼冒光,喉咙里都要伸出手来,不等掌柜说完,他便急嚷道:“先上五十个肉饼,每人一碗汤,多放些姜葱,味道要辛辣点好。”
  “好!好!”掌柜回头大声叫喊几句,又对李清笑道:“听客倌口音不是成都人,等客倌先饱腹后,若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我,我在这里开店已经二十年了,成都的市井传闻,风俗禁忌,多少也知道一点。”
  “那先谢过掌柜了,我等会儿确实有话要问。”李清心中暗赞:“这才叫做生意呢!”
  霞光消失,天渐渐白亮起来,路上开始有行人往来,茶棚里人声喧杂,不知不觉竟已经坐满,在李清的邻桌,坐了五六个西域胡商,高鼻深眼,却说一口流利的官话,字正腔圆,丝毫不带半点胡音,细听之下,却又大吃一惊,他们竟是在谈唐诗,只听一重眉人低声吟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吟罢,他长叹一声:“四明狂客终于要回乡了,可我几时才能返回自己故乡。”
  他情绪低落,端酒碗连喝几大口,又发狂似的笑道:“我从商三十年,却没想到会栽在成都,都说蜀人厚道,我看此言虚啊!”
  旁边同伴纷纷相劝:“此回亏本是海家使诈,并非李兄不济,我们大家返乡,自然不会将李兄丢下,李兄跟我们走便是。”
  “客倌说得有失偏颇,那海家是松州吐蕃遗支,并非我蜀人,如果能一叶障林。”不知何时,掌柜竟出现在旁边,他向重眉胡商拱拱手道:“听客倌口气,似乎遭遇到了不幸,小店虽简陋,但也知一言为重百金轻的道理,客倌酒钱就算小店请客,只望客倌在外,莫要再说蜀人不厚道之言。”
  几个胡商闻言,纷纷起身道歉,随后结了酒钱,骑马往北而去,掌柜望着他们身影渐渐消失官道尽头,这才回对李清笑道:“商海险恶,他们一个外乡人怎可能斗得过海家。”
  “掌柜不妨坐下说话!”
  待掌柜坐下,李清不急不缓问道:“我也是来成都做生意的外乡人,掌柜能否给我讲讲成都商界的情况,还有那海家是什么回事?”
  掌柜上下打量李清片刻,笑道:“公子如此年轻就来成都闯荡,不简单啊!我们成都以商业繁盛闻名于世,机会多,自然风险也大,来成都从商,别的可以不说,但有几个人是必须要知道的。”李清精神一振,目光炯炯地盯着掌柜道:“掌柜请说,李清洗耳恭听!”
  “公子原来是国姓,要说成都商界可谓藏龙卧虎,巨贾极多,但能在成都呼风唤雨,跺一脚岷江都要漫出来的,也只有五个响当当的人物,第一人,和公子一样也是国姓,不过却是个真王爷,官任益州别驾,姓李名琳,是我大唐让皇帝的次子,其人富不在第一,但身份、爵位及声望都是其他四人不能比的,所以高居第一,但听说他年底就要回京了,可能这排名以后会有些变化;排第二的也是位大官商,官任剑南道采访使鲜于仲通,此人虽排第二,但钱却是最多的,李别驾一走,这第一的排名非他莫属。”
  “那排名第三呢?”小雨在李清身后突然插口问道,李清吓一跳,一回头,才发现所有的属下都围在自己身边,只有杨钊一人在远处悠然品茶,仿佛商界之事已和他无关。
  掌柜见众人听得入迷,得意地咳嗽一声继续道:“这第三便是刚才那群胡商所说的海家,传闻是松州吐蕃人后裔,酒楼、商号几乎各种行当都有涉及,但主要还是靠和吐蕃做生意发财,海家之所以被排第三的原因却有两个,一个是传闻他和京中的郯王有些关系,郯王偏妃便是海家之女;另一个原因就是海家和黑道有关系。”
  “黑道!”众人异口同声惊呼,在阆州只听说有些流氓、泼皮,成都竟然有黑道。
  “声音小一点!”掌柜急出声拦道,他左右看了一下,方才低低道:“这海家是成都一霸,若有什么赚钱的新行当,他定要插足,前几个月就有一播州大商人得罪他家,被逼得血本无归,最后据说连人也死在返乡路上。”
  李清心乱如麻,他不敢想象,他如果推出雪泥,那个海家又会是什么反应,还有他的连锁超市、大卖场,一切都是新鲜的行当。
  “第四名是石家,垄断成都的茶业;第五名是唐家,据说京师国子监、弘文馆的纸都由他提供。”
  掌柜侃侃而谈,但李清却一个字也没听见去,他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心中就象被一层淡淡的灰色雾霭蒙上。
  
  第二卷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040章
初到成都(二)
  
  当李清一行人进入成都城内,喧嚣、热闹的气氛立刻扑面而来,大街两旁是密集的茶馆和书肆,大小酒楼、食铺、客栈、青楼林立次比,街上更是热闹,卖艺的、算命的、卖狗皮膏药的,商人、货郎、武士、书生,深眼黑面的吐蕃人、服装怪异的南诏人、高鼻蓝眼的西域人,人挨人、人挤人,这正是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李清的车队在大街上艰难行进,车夫也无法赶车,只能牵着马小心翼翼地前行,一路上,不时有小孩从他们面前嬉笑跑过,留下一串笑声,李清笑吟吟地饱览这座唐朝大都市的风情,耳边只闻店铺小二的吆喝声、青楼前招客的娇笑声、酒楼里胡姬舞动的皮鼓声、茶馆里听书的哄笑声、卖艺围观者的叫好声,到处车如流水马如龙,李清心中豪气渐生,海家带来的担忧也早丢到脑后,他此时此刻只想高高站起来大吼一声:唐朝最繁盛的城市听着,我李清来了!
  车队在城市里足足穿行了近一个时辰,才到达约好的地点,张旺已早早等候在那里,他定的客栈位置不错,档次也高,唤作得月楼,紧靠最繁华的驷马桥,却又闹中取幽,众人卸下行李,早有几个小二上前帮忙,这时黑云压城、燕子低飞,阵阵闷热空气扑面而来,疾风骤起,眼看风雨欲来。
  李清心急,他将安顿众人之事扔给帘儿,自己立刻带上杨钊去拜访鲜于仲通,鲜于仲通的官邸也在驷马桥附近,小二遥指红木雕花之楼,二人步行,只一盏茶的功夫便到,官邸占地不大,和新政县的老宅有天壤之别,但也墙高院深,几棵浓绿的老槐从墙头探身而出,将墙外道路遮出一片阴凉,李清向守卫说明来意,几个门卫听说他们是从新政县的,那里可是老爷的故里,不敢怠慢,立刻将李清的名帖送进府内,很快,一阵豪爽的笑声传来,大门处出现了鲜于仲通修长而清瘦的身影。
  “贤侄几时到的成都?”
  李清急忙长施一礼道:“我一个时辰前刚进城门,不敢怠慢,放下行李就来见世叔。”
  鲜于仲通满意地笑笑,探身向李清身后望去,李清知其意,急道:“帘儿尚在客栈收拾东西,迟一、二日便来叩拜义父。”
  “到了我这里就是到了家,还要住什么客栈,你们住的客栈叫什么名字,我这就派人将她接来。”
  “好象叫得月楼,就在前面不远,不过我手下人众多,帘儿要安排他们,改日再说吧!”
  “得月楼?真是有趣。”鲜于仲通不禁哈哈大笑,得月楼就是他的产业,确实是住到家里了,他唤过一人,叮嘱了几句,那人领命奔去。
  “我就是得月楼的东主,我叫人去给你们安排最好的食宿。”鲜于仲通笑道,眼一瞥却看见了一旁的杨钊,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消失不见,他笑笑问李清道:“这位是你的朋友吗?”
  “是!他是我在阆州认识的大哥杨钊。”
  “杨钊?”鲜于仲通眼中突然闪过一道电光,“我们好象在哪里见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