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9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8/1398

  似乎是有什么猩红的液体,混入了其中。
第七十五章
“灭国”
  朝鲜道平壤宫外,“辽东巡抚使”的仪仗摆开,新修的朱雀大街左右,不论高低贵贱,都是敬畏于唐朝的威仪,退避到了道旁,老老实实地行礼。
  入驻“朝鲜道黜置大使”的临时行署,几十个官吏陆续跟着薛大鼎到了即将要忙碌开来的单位。
  略作休憩,开了一个会,实务出身的薛大鼎没有扯很久,稍微叮嘱了一番,随即就签发了外派人员的文书。
  除办公人员之外,还有前往各地担当护卫任务的府兵。
  为了节省人力,很多时候都是招募一定比例的“民间武装力量”。“域外”不比中国,大部分时候,官方都允许“民间武装力量”的存在。而因为唐朝威仪确实好用,江湖人士也鲜有要跟朝廷作对来显示自己本事的,自从王祖贤成立第一个镖局以来,“走镖行”也算是进入了唐朝人民的生活。
  “使君,张三郎是江阴人,这渤辽水土,能不能适应?”
  前头张利带着人马不停蹄就本府朝鲜道南,这种爽快作风,很受薛大鼎欣赏。便是巡抚衙门中的官吏,也是有些惊讶“南人”北来居然会如此快刀斩乱麻。
  “他若是无甚把握,岂会这般?你们莫要忘了,来了辽东,他便招了帮手过来。那黑齿秀原本是倭地先锋,上过战场,岂是寻常俗流?”
  然后薛大鼎又道,“你们都道这朝鲜道是一鼓作气拿下,却不知道旧年平灭高句丽之前,早有‘突厥马贼’在此间作乱。诸君以为突厥人如何能翻山越岭渡江跨海,千里迢迢到了这里,只为抢点米面粮油?”
  众幕僚一听,顿时反应过来,感情朝廷算计这里,那都是十好几年之前的事情了?
  唐朝在“谍报”“用间”上十分类似汉朝,硬要说有所不同的话,就是早先不服帖唐朝的土鳖要多一些。而“突厥马贼”的妙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至于“河北义商”华润号,“薛书记”提也没有提。
  “如今回想起来,朝廷布局,可谓深远……”
  地方官吏对于帝国高层的战略方向,这年头能够有直观概念的不多。但凡能揣摩出朝廷大战略的,无一例外,都是英才。
  说到底,当帝国的皇帝把大战略“昭告天下”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就是要动手,而且把握很足了。
  比如上一个朝代,有个皇帝就说了“一衣带水”……然后就真是“一衣带水”。
  全天下都知道“一衣带水”的时候,基本就是大局已定,没有什么花头,也不会给对手留下太多的准备时间。
  “好了,莫要去想张三郎,‘冬比忽城’的库房物料,眼下准备的如何?”
  所谓“冬比忽城”,其实是百济旧称。原本倒也不算什么,但最近几年海上贸易越来越发达,这地界位置卡的极好。不但有一片河口平原,而且还临海,最重要的是,离汉州很近。
  如果顺风,从文登县出发,精通航海的船长,能够一天之内稳稳当当抵达“冬比忽城”的临时码头。
  “物料都是齐备了,如今就准备动工。”
  “入冬之前,翻修‘冬比忽城’至汉州北的官道。”
  “使君放心,各分段已经安排妥帖,‘河南’有些分段,已经开始动工。”
  “嗯,很好。”
  薛大鼎很满意,“域外”动工,都是挑拣这种气候恶劣的时候,可以大量消耗蛮夷青壮。其“减员”的效率,比战争还要恐怖。
  但这种数字,只会反应在账面上,人的实际感受,却是大相径庭的。
  尤其是,唐朝政府会供应足够的粮食,明面上“征发民夫”是不假,而且青壮服役也确实拿到了粮食,不但拿到粮食,还能养活不少人。这对于朝鲜道、辽东诸地的底层而言,是非常惊人的“飞跃”。
  要知道,高句丽时期,或者说百济新罗比较活跃的时期,底层几近奴隶,是真·水深火热之中。
  哪怕每天都有工友重病去世,但整体而言,对唐朝官府,土著底层还是“感恩戴德”。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个见识去知晓唐朝在这个政策上的“狡诈歹毒”。
  “‘冬比忽城’这个百济故城,须早早改了。老夫记得,早就下派了公文前去实地勘察,怎么到如今还不见合用的名称?”
  “文书上已经用了,只是还没有递到府内。”
  “噢?看来下面的人办事还是勤力。”
  之所以薛大鼎这么说,那是因为实地勘察很费时间,暂定的名称就是立马就用的,但正式递交,还需要人员返回才行。现在暂定的名称已经用了,但人还没有回来,说明办事的人还在忙。
  这也不是中国富庶之地,在外瞎浪的风险极高,搞不好就是要小命玩完,为了划水这么拼,是不存在的事情。
  “私底下都叫‘冬比忽城’甚么名字?”
  “开城。”
  幕僚言罢,又道,“文书上用的是‘开岳’。”
  “想来是有大山在此?”
  “山水皆有,大概是在山里行走的太多,便用了‘开岳’。”
  “就叫‘开岳县’吧,叫开城,还是有些小气了些。”
  定下了名字,幕僚们顿时忙着起草奏疏,命名这个事情,“约定成俗”之后,还是要拿到官方指定认证。
  薛大鼎要是大剌剌的无所谓,被人参一本,也是无话可说。
  平壤城内休息了几天,薛大鼎正准备巡视一下平壤城周围郊县的情况,却见南方来了“捷报”。
  “甚么?!张利居然如此了得,‘苌山国’请求内附!”
  “那也是两万人的大国,居然就这么降了?”
  “不但降了,还把国内的新罗人,男子杀的杀囚的囚,尽数送到了张利跟前。这可是‘灭国’大功啊。”
  “就是‘苌山国’不上台面了一些,否则,当真是大功。”
  朝鲜道黜置大使临时衙署内,各种消息满天飞,人们议论起来,有羡慕的,有惊讶的,有佩服的……
  毕竟,张利才带着几个人南下?结果就灭了一个两万人的“大国”,这效率,实在是高的有点离谱啊。
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
  “朝鲜弓氏乞降……”
  翻着手中的苌山国乞降书,薛大鼎也有些错愕。早先牛进达留着这些废物,也是为了免得新罗人到处流窜,稳住倭地局面之后,就是偏师一支随便扫荡的事情。
  可哪里能想到,张利带着几个人还没到金城,将将过了熊津,这居然就震住了朝鲜道东南的“大国”?
  “白捡的功劳啊。”
  在薛大鼎身旁的业务也繁忙功劳也不小,但和张利这种功劳比起来,当真是毛毛雨。
  “早先也不见这苌山国有请降的意思啊?”
  “也是怪诞。”
  辽东巡抚使衙门里头的官吏们也是面面相觑感慨无比,人和人果然不要比,比了之后会心寒。
  “受降”这个事情不是张利可以做的,但薛大鼎现在有这个资格。于是乎,薛大鼎的仪仗,马不停蹄直接奔向熊州。朝鲜道行军总管府也分出一个团,前去“丘山”接应请降的队伍。
  然后就在熊津江准备受降的仪式。
  流程这么走,但张利一行人却要先行见过“苌山国”国主。
  “东海野人,拜见上国‘天使’!”
  张三哥手中没有圣旨,侧身受了一拜。一旁黑齿秀嘿嘿一笑,心中暗爽,这一遭真心是来对了。“灭国之战”的含金量,倭地和朝鲜道都差不多,因为两地都是菜鸡。而倭地的菜鸡抢着吃的人多,毕竟倭地菜鸡是金银打造的,而朝鲜道的菜鸡,吃的人就少,也就是啃点骨头。
  可对黑齿秀来说,能捞个“灭国之战”,就是好的不能再好。论编制,他可是朝鲜道行军总管府的。
  到时候跟牛总管稍微说道说道,怎么地也是军府内的功劳,跟灭倭地的小国土邦是一个性质。
  还没人跟他抢。
  想着想着,黑齿秀的嘴咧的越来越大,心情实在是好到了极点。
  “少东主,上前呢。”
  眼见着自家少主得意忘形,亲随微微顶了一下黑齿秀的后背,这光景,属于“天使”护卫的他,要跟着上前看着苌山国归顺之人起来。
  “哦、哦……”
  一脸傻笑的黑齿秀上了前去,见到苌山国“国主”之后,微微一愣:“咦?似是在哪里见过的?”
  那苌山国“国主”原本也只是战战兢兢,见了黑齿秀之后,猛地惊呼:“黑齿猛虎?”
  “嗯?”
  听到苌山国“国主”如此交换,黑齿秀顿时拳头击掌:“知道俺旧年名号的不多,你这野人居然晓得,想来也不是正经野人,莫不是去过黑齿部做过交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8/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