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9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9/1398

  “臣要的,陛下给不了,天下人给不了。臣要的,终臣一生也得不到。臣只能期望后人胜过前人,而后人复胜后人……到时候,倘若臣的墓碑尚在,后人若是记得臣这个前人,就来碑前纪念一番,那就很好。”
  “你到底要甚么——”
  李世民暴躁地吼道。
  大好江山就在那里,你要是想要,你去争啊!抢啊!可你不要!你要甚么?!
  倘使时光回流,回到二十年前,李世民扪心自问,他会不会杀了张德?
  答案很简单:不会。
  饮鸩止渴谁不知道有问题?可上瘾啊。
  “圣君”如何圣明,短短数年十数年就能积累掠夺历朝历代都不曾见过的财富,横扫一切对手,镇压四方一统天下,这种意气风发,似他这般,尝过一次,便不能自拔。
  别说是他,一向道德高洁的魏徵,一向明见万里的“房谋杜断”,又有几个例外?
  硬要说变数……大约就是贞观君臣没能吃成独食,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倘若一开始,就掐断了蔓延的可能,大约也不会变成如此局面吧。
  “臣不要甚么。”
  张德又微微行礼,然后对李世民道,“千几百年后,臣不过是灰灰,但陛下依然是‘千古一帝’,功业辉煌,后人仰视。陛下与其问朕要甚么,不若还是往好的地方想,贞观盛世功盖两汉,这是前所未有的伟业。历朝历代的帝王,想来只有秦皇汉武能跟陛下一较高下。”
  “滚!”
  李世民几次想要抽出腰间的佩剑,恨不得直接当场刺死张德。
  然而“皇帝”的理性终究压制了李世民的冲动。
  微微松了口气,张德冲李渊和李世民再行一礼:“臣告退。”
  言罢,起身离开了蓬莱殿,殿门外,廊下卫士都是脸色发白,他们全都听到了里面的动静。门口康德神色也是复杂,偌大的大明宫,他根本一刻都不想呆在这里,可是没办法,皇帝的家奴,只能跟着东家睡火炕……
  “张公,张公老实告诉奴婢,这洛阳宫埋的物事……”
  低着头都不敢看张德,康德嘴皮子都没动,简直跟腹语一样说话。
  “康大监。”
  张德面带微笑,拍了拍康德的后背,“那物事受潮了就是一堆土,没甚用场的,康大监放心。”
  “真的?”
  “你要信我呀。”
  张德露出了一个二十年前的微笑。
第四十八章

  “大父,大父,复州鄂州在‘进奏院’的‘院士’缺额,怎地让给了三郎?季叔也太偏心了一些。”
  漠北的一处“大城”,夯土墙配合着古怪的“堡垒”,在一望无际的平地行,显得极为突兀。整个“城市”的布局就像是一个大羊圈,低矮的夯土墙一圈接着一圈,在外面不规则地散开,像水波一样,朝着草原荡漾。
  此时此刻的漠北牧民,除了极少部分“野人”,已经很少有人自称XX部,多以“漠北人”自称。
  强制定牧削减了大量人口,每年多余出来的青壮,都会拿到安北都护府从朝廷请来的“凭证”,或是前往辽东、朝鲜道,或是前往西域、河中。倘使读了书,能够认字的,当时就能混个队正,要是祖上有封赏,出过什么“校尉”,说不定还能混个“义从”将军当当。
  唐朝并不掩饰对草原的放血,而草原部众,除了极少数突厥时代遗留的贵种势力,大部分曾经被突厥盘剥到敲骨吸髓的弱小部族,大多都愿意跟唐朝交换这点微不足道的利益。
  姑且称之为利益。
  都护府内外,多的是愿意给唐朝皇帝、圣人可汗效死尽忠的蒙兀人。作为被突厥人盘剥最残酷的部族之一,蒙兀室韦的青少年,是从祖辈的口口声传突厥人的残忍中长大的。
  父亲、祖父是在绝望和恐惧中成长起来的,这世上本来没有救世主,直到唐军出现在了自己的视线中。
  连骨力干人都心甘情愿献上最好最大最健壮的公牛,献给帝国的皇帝陛下,哪怕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一个“救世主”。
  簇拥着从帝国故都前来的贵公子,营养跟上来的健壮蒙兀少年卫士们,很是羡慕地看着大都护大人的长孙。
  他们并非是第一次见到大都护大人的长孙,但是这一回,“中国”似乎发生了剧变,使得蒙兀少年们羡慕的帝国贵公子,居然显得有些急躁,甚至还很狼狈。
  身材极为高大的尉迟恭头发已经有些花白,若非须髯还很浓密,老态已经尽显。
  嘭!
  看着尉迟循毓,一言不发的尉迟恭站起身来,抬脚就是一踹。
  咔、咔、咔……
  被一脚踢的岔气的尉迟循毓发出了古怪的声音,半晌不能说话,脸色有点发白,捂着肚子躺在地上,半天都起不来。
  “大、大父……”
  “就为这点事情,你竟敢前来漠北!”
  老魔头显露出来的杀气,周围的蒙兀少年全都以为,大都护大人会杀了他的长孙!别说蒙兀少年,就是厅内军将以及尉迟循毓自己,都感觉到,尉迟恭是想杀人。
  “大父饶命!”
  “哈……”
  尉迟恭被自己的孙子气笑了,竟是愣在那里,“不成器的东西!”
  此时,尉迟循毓才知道,自己爷爷想杀的人不是他。他并非是蠢货,脑海闪烁过几个念头,顿时明白自己爷爷想杀的是谁。
  右武侯大将军有理由杀那个人。
  鄂国公同样有理由杀那个人。
  “玄武门”事变重要执行者依然有理由杀那个人。
  胆气被祖父夺走的尉迟循毓却猛地鼓起勇气:“大父!此为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此时不争,更待何时!”
  “找死——”
  尉迟恭猛地抽出了佩刀朝着长孙砍去,周围军将见状,顿时一拥而上,将老魔头挡住了。
  “都护!都护!息怒!息怒啊!”
  “公孙千里迢迢前来漠北,孝心可鉴,都护万不可如此啊。”
  一众军将怎可能让尉迟恭把尉迟循毓真个给砍了,而且看得出来,尉迟恭要砍死自己一个孙子,居然是半点眉头都没有皱。
  在漠北轮换几茬的军将都很清楚尉迟恭一个脾气,倘使他骂骂咧咧吵吵嚷嚷,反而是无事的。
  倘使一言不合就拔刀砍人,这是真要砍人……
  连自己亲孙子都能随便砍死拉倒,这种狠人,让一种都护府的军将校尉都是胆寒不已。
  “大父!大父难道不知道此刻正是最好时机!事情尚不明朗,正是一片混沌,倘若之后‘进奏院’诸事尘埃落定,到那时,再想争个位子,难如登天!”
  此来漠北,尉迟循毓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他从自己老子尉迟宝琳那里可以确定一件事情,尉迟家跟张家是有默契的。
  这种默契,源自尉迟恭和张公谨两人。
  至于有没有牵扯到秦琼,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但是,只要有默契,那么尉迟循毓就可以断定,长安城中的变化,自己的祖父大人不可能不知道。而且很有可能,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
  可是毫无疑问,不管是以“右武侯大将军”还是“安北都护府大都护”任何一个身份,尉迟恭都没有办法开口。
  明明尉迟恭是忠心耿耿的,但并非臣子忠心耿耿就一定作数,要君上认为你真的忠心耿耿,才算真的忠心。
  而李世民给出的条件很简单,让尉迟恭尚一个公主……
  尚公主就是真的忠心耿耿,不尚,这忠心的含金量不够。
  问题就出在这里。
  “撒手——”
  尉迟恭抖了一下巨大的身躯,直接将几个军将都震开。几人本来打算继续阻扰,却见尉迟恭把手中的战刀一扔,刀稳稳地扎入地砖的缝隙中。
  “俺戎马一生,入唐事主,功名已然赫赫……”缓缓坐回原处的尉迟恭声音都有些变了,“如此荣宠信任,还要求个甚么?!”
  仿佛是在问自己的长孙,但实际上在场中人,除了蒙兀少年,军将校尉都清楚,这是大都护在拷问自己。
  长安发生了什么,军将中有门路的,已经从太原来的马队那里,得到了消息。如此“剧变”,边军要是一点动静都没有,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甚至有些灵醒的军将,早就开始动员麾下的校尉旅帅,只待长安城一声令下,他们就要千里勤王。
  可偏偏“勤王诏书”是没有的,整个北地,都安稳的异常,一如往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9/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