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9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1/1398

  “阴弘智,你是不是命里缺智,才有了这个名?”
  张德冷笑一声,将有些还怕的李象掩在身后,“旁人说看不下去目无君上之辈,老夫且信。你这家世……也配?”
  “你——”
  听到张德的话,阴弘智当时就脸皮通红,气急之余,正好发作,却被左右两个同僚拦住。有一人一个箭步,上去就捂住了他的嘴,然后往后拖。一边拖一边跟张德交换了一下眼神,见张德没有继续下去的意思,顿时微微点头。
  旁人原本也不如何,听到张德话,不少人当时就憋住了笑,却又不能笑。
  实在是阴弘智家里,跟国朝当真是谈不上什么忠心。他老子阴世师干的事情,能被李唐皇室婊十辈子的。
  但阴弘智总不能说,李唐皇室的祖坟是我爹挖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阴氏现在开枝散叶的,都是小支,本宗就剩了两支独苗,一个是阴弘智,一个则是他妹妹,给李世民做小老婆的德妃。
  张德跟李象这的对话,较真了讲,的确是“目无君上”,更不要说什么尊卑。按照道理,张德跟李象,也是“君臣”,这么一副邻家大叔的模样,着实有些让人蛋疼。
  可是哪怕平日里最讲究“礼”的老夫子,此刻都是只当没看见没听见,别说褚遂良了,连孔颖达此刻也只是眼神有点不快,但真要让他孔学士跳出来说张德你这样没有礼法,老夫子那是半点兴趣都没有。
  唯有阴弘智这种,才会逮着一个“机会”就往死里给李皇帝表忠心。他也是没办法,实在是阴氏祖上的那点破事,只有做忠犬才能洗白。
  阴弘智琢磨的,无非是几代人之后,出个阴氏的“金日磾”,自然也就能翻身了。
  并非他不知道张德不好惹,但此时此刻,正值皇帝和前尚书右仆射之间的最后离别,于情于理,他是站得住脚的。
  而且阴弘智也在赌,赌张德会认怂,会为了“体面”而“知错”。
  不仅仅是他,在阴弘智跳出来的那一刻,大部分人都以为,张德会“大局为重”。
  然而事情显然超出了阴弘智的思考。
  他玩脱了。
第三十八章
最后一断
  皇帝在进门之前,想过很多种场面,君臣一场,多年情分,到眼下这个地步。他李世民是不想的,但李皇帝却又不得不如此。正如当年“玄武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只是出乎李世民预料的是,他本以为自己或许会说一句“克明,是朕来晚了”,但“来晚了”没轮到,反而是杜如晦坐了起来,腰靠背靠垫着,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屏风处。
  “陛下从何而来?”
  反复在昏迷和苏醒中挣扎的杜如晦,前所未有地吐字清晰,然后面带微笑,看着一脸错愕的李世民。
  这当真是“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只这刹那,皇帝下意识的以为,此间有诈,杜如晦莫不是在算计他!
  情不自禁地按住了腰间的宝剑,这等动作,反应过来之后,皇帝自己尴尬不已,而杜如晦还是一脸微笑,仿佛都没有看到。
  “朕……从朝鲜归来。”
  “陛下坐吧。”
  等走的近了,皇帝才真正确认,杜如晦是真的不行了。眼窝深陷,面色灰白,那种“尸居余气”的感觉,强烈到不能再强烈。
  但正是这一口气,却支撑着杜如晦“气定神闲”,展现出一如往昔的“风采”。
  “克明……”
  “陛下。”
  杜如晦打断了皇帝的话,“臣所剩时辰不多了。”
  当……
  话音刚落,屋外的时钟突然就响了一下,杜如晦记得,这是很早张德送他的物事。想到这里,面色略带凝重,抬头看着皇帝:“时人多拿玄龄同臣并称,‘房谋杜断’,臣再为陛下断一回。”
  “克明……”
  五十而知天命,李世民眼睁睁地看着寿数耗尽的杜如晦,终究还是没把持住情绪。眼眶瞬间湿润,他是知道的,杜如晦固然有私心,但还是个忠臣。“房谋杜断”再如何失望,也没有背弃了他李世民。
  “旧年一把白糖引出的‘祸事’,纵使再如何后悔,也是无用。所幸,本朝疆域虽大,丁口却不甚繁盛……”
  白糖甜归甜,于李唐皇室而言,却也不必砒霜好多少。
  各路权贵巧取豪夺,最终那些被夺走血汗钱的,也是不见拉帮结伙扯旗造反,他们大多都是选择跑路,慌不择路地找个地方,重新过活。
  除非到了无路可逃了,这些个没权没势的,大约才会最后奋起一把。
  杜如晦看得穿,李世民自然也明白。
  但是,这终究只是理想的状态,恶狗吃肉啃骨,肉和骨是不能反咬,连说话都不能的。可恶狗并非只有一只,恶狗争食,总要咬上一场。
  杜如晦不认为一群肉能如何威胁李唐江山,但是,此时此刻,这杜宅外庭站着的那几百个上千个东南西北过来的恶狗,却是未必。
  倘使洛阳的恶狗得了皇帝的首肯,便去武汉撕咬,便去苏杭拼杀,这世上岂有不护食的恶狗?
  和关陇的地主老财不一样,这些恶狗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花不完的粮饷物资。
  皇帝听到白糖这个词,就已经脸色一变,“巡狩辽东”一事,是他进一步集权的手段。彻底剪除了相权的存在感,整个六部都化为了走狗,一应大政,皆出于中枢。弘文阁的存在,就是建设一个帝国最高权力机构的秘书班子。
  效果很好,成果斐然。
  军政大权尽数掌握在手中,这是有史以来,空前强大的皇帝。
  更加令人畏惧的是,他手上攥着金山银海,汉武帝几辈子都梦想不到的财富,他短短二十年就积攒了出来。这一刻的大唐,只要一军,就能平灭当年如日中天的不曾分裂的突厥!
  皇帝有这个自信,羽林军有这个自信,朝野上下有这个自信,甚至连大漠南北曾经的突厥附庸,同样有这个自信。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就是当下的唐军。
  然而杜如晦的一番话,却是让李皇帝回归到了现实。
  二十年来的财富积累,终究绕不开一个拷问,这些财富,绝非农人地里刨食积攒的几代税赋。
  “陛下耳目遍布天下,自是知晓武汉之变化。所谓‘地上魔都’,乃是一应变化,迥异中国。至今年……最多明年,武汉南北常驻人口,必有二百万。古往今来,可曾有何处何人,有此壮举?旧年平灭突厥,陛下言‘十年生聚’故事,如今较之武汉,当如何?”
  “朕必杀之!”
  “国必乱之!”
  杜如晦猛地瞪着李世民,“那江南子就在外面,陛下若真要杀他,又有何难的?但陛下也清楚,武汉能有如此局面,岂是一人之力?旧年功臣,涉足其中者,不知凡几。陛下又能杀几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二百万丁口,数十万勇夫,争一个鱼死网破,便是陛下所图?图一个痛快?”
  说出最后一句话时,杜如晦突然笑了,因为之前张德来见他,便说了这么一句,图什么?图一个痛快!
  杀张德只不过出一口恶气,但引爆整个武汉的后果是什么?没了江南土狗镇守,整个武汉释放出来的能量,能一口气冲垮整个大唐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想要做“独夫”,又想好处净赚,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更何况,张德跟杜如晦交流,透露出来的东西远比李世民了解的还要多还要复杂。
  杜荷是跟着张德一起在工地上走过一遭的,开山修路筑坝垒田的场景,对杜二郎来说,用惊天动地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这种超出他认知的力量,在杜荷那里,也就是个稀奇,也就是听个响。但对杜如晦而言,能够开山裂石,这是何等伟力?
  二十万府兵纵使如何搏杀,武汉的苍头黔首再如何不知兵事,杀上几回或是被杀上几回,那就什么都会了。
  “克明同朕……难道就只想说这些?”
  李世民神色复杂,他双手按住膝处,有些恼怒又有些不甘。
  “陛下啊陛下,须知晓,若无当年白糖,岂得五都宫室?兴修太极宫,换做旧时,须税赋几年?三年?还是五年?!”
  钱真是个好东西啊。
  不管是杜如晦还是李世民,都是承认这一点。可是钱怎么来呢?换做武德朝,只能等着地里刨食,等着积攒税赋。朝廷的财政收入,现钱永远不够数,一年下来两百万贯有没有还要打个问号。
  贞观二十二年要是还明白现钱还流动起来才有意义,那这对君臣也是浪得虚名。
  李世民不甘心的地方,便是杜如晦的一言一语,明知道这些钱是怎么来的,来钱的方法,偏偏和江山社稷的稳固有着冲突。
  这犹如饮鸩止渴……可偏偏,他贞观皇帝成瘾了。
第三十九章
终始
  “陛下,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孰能逆天行事?”
  闭着眼睛说话的杜如晦语重心长,皇帝年纪“小”,心气尚在。一代帝王怎可容忍天下遍地的“反贼”,杨广都不能忍,何况李世民?
  只是杜如晦很清楚,和杨广那个蠢货比起来,李世民是可以劝说的。贞观皇帝为江山永固是做过努力的,但是伴随着“封建”解体,毫无疑问理性占据了上风,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