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1398

  然而为了这教化大功,自己开的千古一帝任务,含着泪也要做完。
  “既是文宣教化,不如就叫‘宣纸’吧。”
  “谢陛下赐名。”
  于是,南山白纸,就有了正式的官方名字:宣纸。
  再于是,大理寺里住了几天的老张正在和正义使者孙伏伽下五子棋,结果就听到内府来了人,阉党头子身兼数职的史大忠马上就要退休了,然而还要给皇帝陛下跑腿。
  “大郎,喜事,大喜事!”
  “史公,喜从何来?”
  老张双三做成之后,孙伏伽把棋盘一掀:“说好的禁双三呢?你到底会不会玩?”
  史大忠眼珠子放光笑道:“皇帝诏:特赐南山所产白纸名为‘宣纸’。”
  哎哟卧槽,这特么可以啊。
  老张哈哈一笑,跳了起来:“我说今天怎么老有喜鹊往牢房里钻呢,原来史公要来啊。哈哈哈哈……”
  “大郎,可莫要省了人事哟。”
  “醒的醒的,春明楼包了!史公要是乐意,平康坊我也包了!让史公的孩儿们也快活快活!”
  有钱……就是辣么任性。
  而在宫中,用膳的李董黑着脸,放下筷子后问老婆:“观音婢,明明是教化大功,缘何朕却高兴不起来?”
  老婆当然了解老公心里想的,微微一笑:“二郎所想,妾知矣。妾有一计,可得大唐散财童子一枚。”
  李董顿时兴奋无比,赶紧拉住皇后的手,一边走一边说:“走,我们回房慢慢说,细细说……”
第二卷
草原呼保义
第一章
保利营造
  身为一条不算太合格的工科狗,但张德到底也是受过工业化操练的,很清楚合格的劳动力有多么的重要。而最基本的工业劳动力,就是要解决识字率。
  以古代中国这么牛逼灿烂的文明,识字率直到封建王朝结束,也没达到过百分之五。所以说,光扫盲,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搞的。
  老张当然没那么能耐,他要是能心灵控制,那肯定妥妥的小菜一碟。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张德连要从世家大族那里打破教育垄断权,还要借着李董的虎皮去干。当然了,他和李董都有这个迫切的需求。
  李董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智库都特么是五门七望的贱人,而老张从来不指望五门七望出来的贱人能够去操持贱业……
  可见,当合格的皇帝和当合格的工科狗,都是比较艰难的。
  “宣纸……你特么逗我?”
  张德还是有点儿觉得神奇,贞观年,到底是怎么搞出宣纸这个概念股来的?如果他以前那位文科生领导没吹牛逼的话,宣纸应该是开元年以后才有的,这特么差了一百多年啊。
  “陛下要赏你。”
  陆德明心情不错,抚须笑道。
  “不是已经御赐‘宣纸’之名了吗?”
  “商贾小利,焉能当赏赐?”
  老头儿很是不屑,然后正色道,“有个好差事,你肯定喜欢。”
  “不干。”
  “老夫还没说,你就直接说不干?”
  “得了吧,上次给了个校书郎,才做了一天。我都成官场笑柄了。”
  自己完全不是当官的料,当年伺候领导那么舒服,也就混了个科长,特么还是光杆司令。
  唉,工科狗就是这点不好,要么日天,要么被日。日天的都是老子就是牛逼不解释,有能耐你叫别人干这活去!被日的就是老张这种了,水平有点儿,但又不是那么硬扎,没背景不说,连个背影也不让留在工作岗位上。
  “真是个好差事,为师一说,你肯定喜欢。”
  陆老头儿看样子肯定从李董那里捞着好处了,要不然能做说客?
  老张眼睛一斜:“先生,陛下许了你什么?”
  “正议大夫。”
  “……”
  怪不得,正四品的散官,临死之前,肯定能混个银青光禄大夫,到时候整个苏州都要羡慕嫉妒恨。
  刚才还说老子商贾小利呢,这尼玛跟皇帝做买卖老头儿比谁都溜啊。
  “那好吧,先生,陛下这回又有什么花样?”
  “司农寺诸园苑监丞,正八品。”
  “正八品下好吧?别以为我不知道。”老张小小地反驳了一下,然后沉默了。没办法,这个官职……唉,怎么就给这个官职呢!妈的,放上辈子,房管局局长当然是个肥差了。
  想了想,老张问陆德明:“先生,这差事,本来不是归内府分派的吗?难不成要阉了我?”
  “胡闹!监丞而已,区区八品……”
  老头儿一脸风轻云淡,然而他眉飞色舞的样子,实在是情难自禁。皇帝不仅仅是给了他好处,连带着儿子都沾了光。还在外地任职的那几个就不说了,光陆飞白,就捡了个万年县主薄。
  办成这事儿的是房乔,源昆罡兴奋的嗷嗷叫,自己人呐!
  也就是说,陆飞白屁也没干,就特么成了一京官。而且不像别的京官,担惊受怕浑身难受。他老爹十八学士,世叔十八学士,师哥大理寺少卿,师弟梁丰县男,师弟的叔叔是定襄都督府都督,师弟的小弟是卢国公家的工资,师弟还是太子殿下的心上人……
  总的来说,没有压力。
  虽然京县主薄也就是个八品,然而含金量是大大地不同,只要有背景,只要不是只有背影,你就能超神,三年做县令,五年成六部主事,没有任何问题!
  “大郎,你也是知道的,宣纸乃是你所献,为师几人乃是首倡封孔圣为王。修建文宣王庙,重中之重,马虎不得。须信得过之人才能把持工期……”
  陆老头儿其实本心是让张德能再多混个功劳,完全没想到捞钱上面去。
  然而老张压根对做官攒功劳不感兴趣,脑子里想的就是:老子这特么要发啊!
  开发房地产,这得多赚钱?特么赚了甲方赚乙方,赚了政府赚百姓,只要心够黑,大唐首富不是梦!
  “大郎,为师之言,乃是……”
  “先生不必多说了!”
  “大郎再考虑考虑……”
  “我答应了!”
  “唵?”
  张德的小宇宙都开始燃烧了:钢筋!水泥!钢筋水泥!
  “先生待弟子如所出也,德感激涕零……”
  “大郎仁心也。”
  然后在鄅国公府化作废墟的日子里,没人去理会什么狗屁“二张相争”的戏码,都特么盯着李董新发布的最高指示:关于孔圣封文宣王的若干决议。
  这是帝诏,跟外朝半根毛的关系都没有。说白了,功劳都是皇帝的,和百官的绝大多数人都没什么联系。
  唯一有点联系的,就是几个东南来的老头子。
  而老头子们还特别紧,当然是嘴巴特别紧,完全就没泄露消息。等长孙无忌知道的时候,为时已晚,天大的功劳没掺和一脚,让一向贼不走空的齐国公觉得亏出血来了。
  至于另外两大天王,也就房乔靠着运作陆飞白进万年县,然后沾了点小光。至少帝诏上是会有房乔名字的。
  杜如晦比长孙无忌还要惨,他被皇帝强制摁在家里续命,暂时没办法接触大新闻。
  然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张德找到了李奉诫还有李震,跟他们说了一些事情,然后俩姓李的就回家找自己的爹去了。
  回京汇报绞杀凉州盗匪卓越成绩的李大亮,在家里听到儿子这些日子干的事情后,感慨万千:“吾儿眼光胜为父多矣。”
  李奉诫眨巴着眼睛:爹,啥意思?
  然后东市新开了一个档,不做南北财货,不卖各色东西,只挂了一个招牌:保利营造。
  从此,京城操持贱业的勋贵少年,又多了两个姓李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