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9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8/1398

  小柳鼓起了勇气,低头小声道:“贞观十七年下走曾前往扶桑任事……”
  “江海沉浮风波诡谲,你辛苦了。”
  很早的事情了,当时有勇气下海的年轻人,真心是不多的。当然了,指的是那些读书识字受了教育的农家子。至于一无所有之家,豁出去就是烂命一条,也没什么勇气不勇气的,因为没有退路。
  “……”
  见张德夸赞他,小柳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下去,愣在那里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
  “这又是怎地?”
  “回使君,下、下走……下走在伊予铜山……纳了个女子。”
  “这有甚的,东风、白杨、民兵,多的是蓄纳倭女的水手,还差你一个不成?”
  “还生了个儿子。”
  “……”
  张德嘴巴张了张,想说点什么来着。可一想,妈的自己屁股也不干净,论私生子,他比属下们那是牛逼多了。属下也就是搞个倭女,老子搞的是皇女……还不是一个两个。
  “这有甚地,你若是想接母子返转中国,也没什么。本府可以帮忙安排……”
  “内子还不知晓此事。”
  好!
  有种!
  “……”
  老张终于有点明白了,感情是这小子想念番邦小老婆了,搞不好那个小老婆还非常的体贴可人,是个知心情浓的。估摸着,小柳在家里,日子不算太好过的。
  “我看,还是接回来。”
  言罢,张德看着小柳正色道,“国朝律令,鼓励生产,你去伊予铜山任事,是带着业务的。倭女服侍,不过是朝廷福利,此事……由不得你嘛。这样,老夫写个公文,你拿去刊印,到时候就拿回去跟家人说。”
  “……”
  小柳当时就愣住了。啥玩意儿?我出去搞大倭女肚子,还是国朝福利,这是为国尽忠?
  然而老张也是想起了一个事情,现在“东风”、“民兵”、“白杨”转型在即,类似“铜山眷村”这种历史产物,必然会回归到主流社会中。这些“眷村”子女,其身份认同身份识别是很微妙的。
  在原本就相当缺乏劳力,尤其是敢用能用劳力的情况下,未来十年二十年,这就是相当可观的一部分人力资源。
  要知道,按照“铜山眷村”来看,“眷村”少年因为生父的特殊性,其受教育的概率,比扶桑诸国下级贵族子弟还要高一些。而又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其身份认同会有偏差,既不能融入扶桑诸国上层社会,又不能回归中国操持事业,等于两相不靠。
  然而现在李皇帝盯死了“东海金”“扶桑金”“伊予铜”,朝廷在扶桑设立衙署就是今年的事情,政策会改变生存环境。到了那个时候,扶桑诸国诸地,就会出现“用人荒”。
  说到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惯性思维。
  如无必要,李皇帝怎可能玩什么“羁縻”统治,一个巴不得皇权下放到庶民脑子里的顶级帝王,要求没那么低。
  可以说国际环境和帝国高层的现实需求,对“铜山眷村”那些“海外遗种”来说,创造了一个相对不错的环境。
  而老张要做的,还是要响应朝廷号召,毕竟,他忠心啊。
第八章
和谐社会
  鼓励生产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贞观朝人口虽然恢复很快,而且在贞观二十二年的当口,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
  但权贵资本主义是没有什么卵用的,它也就是比封建地主强辣么一丢丢,比烂的过程中,稍微有那么一丁点“进步性”。
  小霸王学习机在如此体制之下生产的难度,并不会比“家天下”的环境好多少。
  老张并没有指望“良心”来推动立项小霸王学习机,作为一条非法穿越的工科狗,而且恰好现在江湖地位还不低,那么,在现有条件之下,以他的个人主观意志去推动某些“匪夷所思”的事业,即便再怎么扯淡,因为他是“上位者”“肉食者”,那他就代表了帝国主义的先进生产力。
  不但代表了先进生产力,还代表了帝国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你给老娘去死——”
  嘭!
  一根门栓被扔了出来,江夏城西的“柳宅”门口,一身常服的年轻人极为狼狈地从家门中流窜出来。头发四散不说,满脸的血。
  “这、这不关我的事,朝廷的制度,那能是我能左右的?”
  “放你娘的屁!好你个姓柳的,朝廷管吃管住,还能管你睡哪个小娘是不是?老娘说你这几日心事重重,原来你个遭瘟的东西,在番邦还留了种!你还想把野种接回来?门儿也没有!老娘不过了!和离!呸——”
  “别!别!娘子,娘子我错了,我错了……”
  “滚!寻你的扶桑小娘去!找你的野种儿子过去!”
  “娘子,娘子,娘子……‘铜山眷村’也是有不少家当的,娘子,不看夫妻情分,看在铜山给的福利份上,你绕了我吧,绕了我这一回吧!”
  “去死!”
  解开腰间浆洗发白的围裙,妇人冷笑一声,看也不看自己男人,转身就进了“柳宅”大门。
  “嘭”的一声巨响,大门被狠狠地关上。
  男人一脸悲痛,正要痛哭,却见大门又哐啷一声猛地打开,那妇人怒目圆瞪,冲男人喝道:“有多少家当!”
  “千几百贯总是有的,还有个小厂分红,这是内厂的福利……一年也有七八十贯。”
  “那野……那孩子回来,认谁做娘?”
  “自然是娘子你啊!”
  “还跪在门口作甚?不嫌丢人吗?进来!”
  “哎、哎……这就来,这就来……”
  一群街坊都是目瞪口呆,这闹剧,峰回路转不说,剧情也跌宕起伏啊。夫妻吵架吵的比说书匠还要来劲,这也是头一回啊。
  只是不等看热闹的在那里逗趣,不少人都是若有所思,更有人突然冒出来一句:“哎呀,我那弟佬也是在内厂做事的,也去过东海,莫非也有这当口?”
  “千几百贯,那是甚事业?”
  “听着是动人,可你们也不想想,东海漂泊,那是寻常人能去的么?别说东海,就是扬子江,每年翻船死多少人?这是搏命搏来的。千几百贯不算多!”
  “说的也是,如今一条船出去,到了扶桑,只要不出烂事,一来一回有多少利润,谁不知道?千几百贯,着实不算多。”
  “我看还是那内厂福利着实不错,柳郎过去才几年?还能拿分红?一年七八十贯,这要是人不去扶桑,只从华润号承兑,就算折一半,一年四十贯,再加上俸禄贴补,那也当真不少。”
  这账只要算清楚,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为什么“柳氏”会有如此行为。
  和离是肯定想和离的,他娘的日子本来过的好好的,突然老公说在外面有个几岁大的儿子,这还不一佛出窍二佛升天啊。满肚子的肝火不撒出去,简直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只是猛地来个开元通宝砸一下脑袋,这恼火也就灭了三分,略作思量,就琢磨着如何收拾日子。
  本来么,野种能有什么地位,“别宅妇”生的种,认祖归宗怎么地也是喊“大妇”一声“阿娘”。要问为什么,王八的屁股——龟腚!
  这世上哪有把野种当嫡子的人,除非是脑子坏了的。
  再要是“别宅妇”过来还带了家当,这家当“别宅妇”也是可以自己留着的,私人财产么。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入门之后不好好地做个贡献,指望“大妇”有好脸色?
  更何况,“别宅妇”还是个番邦女子,那就更不一样了。
  千几百贯到手,什么气都消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啊。”
  老张感慨万千,别说这贞观朝,非法穿越之前,为了钱把气给咽下去的男男女女还少了?
  沧海桑田世道变迁,唯有人性简直是任由光阴打磨……
  武汉不少曾经出国浪的小哥,最近都出现了一点点夫妻生活不和谐,但是很快这种不和谐,在开元通宝的光辉照耀下,立刻又变得和谐起来。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用钱收买一切的社会。
  “你们统计的‘眷村少年’数目,有多少?”
  “止武汉出去的?”
  “对。”
  张德点点头,幕僚就拿出统计,跟他汇报:“有男童四百二十七,女童六百零九,共计一千零三十六。截止日期是贞观二十一年九月。”
  “夭折多少?”
  “夭折的没有计入统计。”顿了顿,幕僚又道,“伊予铜山那里不比倭地别处,过去的医师也不少,还有倭女出身的小手稳婆。相较扶桑诸国贵种,‘眷村’夭折还要更低一些。”
  “一千多……也真是够能干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8/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