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8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0/1398

  说话之人也是微微诧异,长乐公主这句话毫无疑问说的很透彻了。连长乐公主都能看出来的事情……当然了,是人都能看出来,但张德让你随便看,还能怎样?
  “今年予就陪着大父过年,此事,母亲大人怎么说?”
  “皇后命人给殿下写了一篇文章,夸赞殿下知孝懂孝。”
  “阿娘便喜欢这些虚的。”
  摇摇头,李丽质显然不是很喜欢这些小门道,“说来……旧时在长安,予也爱极了这些文章。到了武汉,也不知怎地,兴许是张郎的缘故,予虽还是爱着文章爱着诗篇,却没那般热切。想当年,阿奴从他书房顺手拿了一篇‘蓦然回首’的诗余,予当真是能高兴大半年……”
  想起小时候跟李芷儿“争风吃醋”,李丽质此刻并无当年的忿怒激动,反而是享受着这种稀奇古怪的过去。这等过往,回忆起来,才令人品味无穷。
  李丽质不是不懂内侍女婢们的想法,堂堂皇帝嫡女,跟山野村妇一样跟人“通奸”,最后更是“淫奔”,已经是无比丢人。这要是连个江南小族的女郎都压不住,让人做了大妇,那还了得?
  要说不痛快,肯定是不痛快的。即便是现在,李丽质也不是没幻想过,哪天张德不行了,也要求爷娘让他做驸马,照样快活一辈子。但毫无疑问这是痴人说梦,既然做不到,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也不要再纠缠哪个女郎会做大妇会成正妻。
  就张德的情况,一辈子“单身”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于李丽质而言,便是为了这点介怀,舍了张德,求个爱她宠她的,她还不要呢。无趣的人,无趣的人生,她堂堂公主何必无趣?
  武汉日新月异,每天都是新景象,每天都是有趣的日子。更何况,再如何忙如狗,张德依然会隔三差五地琢磨个小玩意儿来哄她逗她,只如此,已经让她乐在其中。
  看了看船舱中挂起来的一副“画”,李丽质微微起身,侧倚在暖榻上,手中还托着一杯猩红的葡萄酒,慵懒地看着那副“画”。
  这是一副稀奇的“画”,尽管它是黑白的,却将李丽质端庄美丽的坐姿,定格在了那里。
  和那些沉迷“事业”不能自拔的女秘书不同,机关幼儿园的园长,更加愿意享受生活。
  她是公主,理应如此。
  她是公主,美丽端庄,理应如此。
  “今生相识张大郎,何必烦恼。”
  言罢,她轻轻地晃了晃玻璃杯中的葡萄酒,抿了一口,眯着眼睛道,“给八音盒上发条。”
  “是,殿下。”
  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愉快声响,船舱内仿佛更加温暖起来……
  虽然是个暖冬,但长安却依然下了雪,看到了厚厚的一层冬雪,在城门楼上赏雪的李承乾才满意地点点头:“开年麦子不愁了,收成不会差。”
  “……”
  听到储君这样说话,一干东宫内臣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换成旁的屁也不懂的大王,他们肯定会拍个“大王爱民如子”“殿下垂怜农人,大唐幸甚”,如此云云,都是套路。
  但自家这个储君,他们当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鬼知道怎么会出现真·下地的太子,还他妈给牛穿过鼻环,带头开过垄沟,挖井用的绞盘都会安装……去他娘的储君,这是皇二代还是农二代?
  “这几年粮价都不行,咱们要带头多吃点面食,面食好啊,抗饿,还携带便利。咱们带头多吃,这面粉价钱就能起来,上有所好下必从焉,要学会利用这个人性。这长安种地的日子,才好过一些嘛。”
  裹着一条棉披风,踩着一双老棉鞋,行头要多随便就多随便,要不是李承乾不吃穿破烂衣服来迂回拍马屁这套,大概这时候东宫上下那当真是全场补丁在身,那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丐帝国就这风气呢。
  “殿下说的是……”
  敷衍,相当的敷衍,属官们跟死了爹一样在那里有气无力地应付着,但李承乾倒是无所谓,乐呵呵道:“莫要这样嘛,过几日丽质过来,总能热闹些。你们在本王这里,也没甚好处,榷场那些当口,都在阿娘手里攥着。但丽质不一样,本王给你们做个人情,你们去奉承她,说不定一高兴,从武汉带来的特产,就分你们些许呢?”
  嗯?!
  属官们耳朵一抖,然后立刻喊道:“殿下英明……”
第五十二章
祖孙闲谈
  长安龙首原一如往昔,不管寒暑风霜雨雪,都祸害不到它半点。曾经李渊住在长安低处的时候,还抱怨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动不动还住的地方被水淹被水泡。到如今,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太极宫他也能走动走动,偶尔还会跑正殿坐下,四下无人的时候对空气装逼……
  内侍把这行径也记录了下来,要不是多给了二百两雪花银,内侍肯定是要终于大唐的皇帝陛下的。
  当然了,太上皇也是皇,总比煌上煌强不是?
  “噫,这是甚物事,气味恁大。”
  “这是鱼胶啊,武汉称之为‘花胶’,专门拿来吃补用的。”
  “噫!这物事当年在太原,那都是用来制弓的,还能吃?”
  “大父,不一样的嘛……”
  李丽质带来的土特产还真不少,光各色肉制品就有二三十种。李渊喜好吃蹄筋之类的口感,所以李丽质专门带了一些陈年花胶,即便是在武汉,也是价格不菲。洛阳贵妇人的圈子里,一两大鱼花胶卖价已经到了两贯多。
  一斤花胶换两匹突厥敦马,这种滑稽的事情开国三十年就出现,也不知道是欣慰还是羞臊。
  不过李渊是个讲究的,既然贵,那不吃干什么?
  “炖了,炖了,要大骨头……”
  须发已经很难找到黑色的李渊伸出手指了点了点,然后又冲李丽质道,“人生在世,要对自己好一点啊。”
  “大父放心,我省得。”
  “那江南儿如今倒是厉害了。”李渊虽然被“隔绝中外”,但消息渠道还是有的,就算质量差了些,女婿们毕竟有实力,凭借经验,做个判断也能大方向不差。
  “扬子江两岸多要仰赖张郎周旋,要说厉害自然算的。”
  李丽质倒也没有否认,“大父是想问张郎有无异心么?”
  “这江山姓李么。”
  双手拢在一起,棉袍宽大,李渊笑呵呵的说了这么一句,“不过朕倒也是瞧不出他有甚反意,这厮当真不成器,朕当年若有他这等基业,都不须五年,一年席卷天下,两年底定乾坤。”
  “武汉也非无有心怀乾坤之辈,指望跟着张郎公侯万代,只是都被打了回去。如今多是想在张郎子女身上做文章。大父,我如今也是有事业的人,武汉育儿之所,便是由我主持。连李景仁这等宗室子弟,其心思也是忘了自己姓甚么……”
  尽管李丽质的话很碎片,但信息量足够李渊琢磨一番,打压宗室这是本能。当然也不全是打压,扶持和打压是要体现平衡手腕的,只是自己那个皇帝儿子已经过了需要玩平衡的阶段,就算把宗室都养成猪,那又怎样?
  旧年长安宗室年会,李景仁是个什么货色?便是在李道宗儿子里面,也是个不出彩没出息的。可这几年变化之大,李渊不得不承认,李景仁如今的素质,扔到隋末怎么也能混个“诸侯”。
  认爹这么一个行径,整个宗室都拿他当笑话,但这个笑话也就维持了二三年。如今李景仁来一趟长安,愿意给他做狗的宗室子弟何止三五百?便是同样姓李,偷偷塞李姓女郎让李景仁爽的还少?
  说不定李景仁在长安玩的李姓女郎,辈分上还是他姑姑甚至奶奶……
  道德上的批判对权贵而言,只有落魄倒台的时候才有威力。李景仁就算化作高氏王储,只要走路的时候还是个黄金打造的公子王孙,那也是风流倜傥。
  作为得天下最迅速的帝王,李渊根本不会在这种“细枝末节”上纠缠,只会认为江南小儿真他娘的有毒。
  “都说武汉乃是‘地上魔都’,比之长安如何?”
  “富贵不如,繁华远胜。”
  李丽质语气淡然,却让李渊脸色难得变了一下。
  “听闻户口也不过是五千一万,怎比长安?”
  “张郎有次说起过,这二三年,武汉常驻人口定会突破二百万。便是如今,武汉东西南北八条大街,随意一条,街铺商旅,都比朱雀、春明要多得多。”
  “能养得起?”
  “大父问我这个,我如何懂?不过武汉倒是没见缺过粮,江心沙洲还有养马场,临漳山西南也有养马场。除了养马场,还有沿江的牧场,有专门取用牛乳的乳牛……”
  “这物事朕也听说过,旧年萧氏也养过马,可见扬子江也是能养马的。”李渊嘟囔了一声,“朕旧年若有这等基业,武德三年就灭了突厥。”
  即便李丽质对这些大政一无所知,但李渊只听李丽质说江心沙洲有养马场,就得出了很多的结果。如果不是附近有足够的农田支撑,怎可能敢在江心沙洲养马?农牧二政是相互促进的,隔离在外的定牧,其收益不在“牧”这个大政上,而是“定”之后的一系列长期效益。
  “定牧”最终的结果是“人口流失”,当然“流失”的方法有很多种,可能圣人可汗二点零来个传旨招兵,可能石城钢铁厂来个广告招工,也可能是草原牧场主之间装逼招打……
  这几年长安依然大量从草原进口“皮草”,李渊就知道尉迟恭这个龟孙贱人王八蛋畜生人渣孽障杂碎断子绝孙的是带着“密旨”办事的,而且是半点消息都不能外露的“密旨”。
  “大父要看看武汉的画册么?”
  “素描?”
  “写真也不少,素描多是些旧年存档,写真多是内厂的人画的,武汉南北街景格局,大父若是有兴趣,可以看看。”
  “老夫怎会没兴趣?快快拿来。亲眼看看‘地上魔都’是不成了,芷娘来信把那地界说的如何如何……咳嗯,老夫正要开开眼!”
  “芷娘?”李丽质一愣,“大父,十二姑姑……”
  “嗳,丽娘啊,少待承乾便要过来,你们兄妹许久未见,可要好好熟络熟络啊。”
  “兄妹至亲,谈个甚么熟络?大父,莫要遮掩,十二姑姑居然去过武汉?”
  去过武汉?
  老董事长内心顿时不屑,朕收到信的,那都是江阴发来的。除了信,还收到过张沧的写真,这说明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0/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