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8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5/1398

  如果是汉人,可能还有压力,毕竟能流放到西域去的,没点本事还真没资格被流放这么远。
  但要是胡人,这就是钱。
  礼部更不用说了,直接就是走了长孙冲的账,实际上礼部和鸿胪寺是两家联手,长孙冲身上挂了大概二十几个差遣,都是两部门给求来的。
  什么狗屁持节使河中,什么夷播海安抚使……都是扯淡玩意儿,半点人力物力都没有,只有没卵用的临时官帽子。
  但效果么……回报率就是高啊就是高。
  长孙无忌这辈子最风光的时刻,根本就不是《威凤赋》没发出来之前门口排队求见面的绕街坊两圈。
  而是连条狗走出去,都有京中勋贵跑来问个好。问长孙家的小狗吃了没有啊,过马路要不要扶啊,吃鸡腿还是猪肘子啊。
  很亲切的样子。
  “都是疯了,也是亏难侯君集那老货有胆,一波被他给挣了。这光景,当真是纷纷扰扰啊。”
  “财帛动人心,正常。”
  孙师兄笑了笑,忽地又有些惆怅,“再者,如今做官不如意,连‘房谋杜断’都自寻出路,何况我辈?”
  对于皇帝的套路,孙师兄也是感慨,皇帝是彻底把宰相给弄了,弘文阁这破烂玩意儿听着很给力,实际权力就是个屁。
  你一个礼部尚书混了弘文阁学士,你不还是礼部尚书吗?有啥用?
  “怎地,师兄还想做宰辅来着?”
  “便是有此念想,做官不就是如此么。”
  孙师兄也是直言不讳,他当然是想做官了,大官谁不愿意做。可这不是行情有变,做大官风险也大么。
  “弘文阁学士也挺好的,光宗耀祖。”
  “点头相公也是相公,操之你怎地不让老夫也混一个?”
  横了老张一眼,孙师兄撇撇嘴,叹了口气道,“如今也是另谋出路,传家的基业,也不多了。”
  贞观朝的有识之士都很清楚,在帝国的精华地区,想要继续屯田传家,难度系数不小。
  因为真要这么干,就要面对两个对手,一个叫李世民,另外一个叫张德。
  前者是明面上的老虎,山头它最屌;后者背地里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可到处都是狗窝。
  被这两个盯上,怎么死不用多说。五姓七望前车之鉴,江东世族就在眼前。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琢磨想要掀桌,直接开干,称量一下天下英雄的斤两。
  这种人,念头刚刚闹出来,就被自己家里人活活打死。
  熊孩子逗蛆玩可以,可要是炸屎,这不是脑残么?
  惹毛一头老虎已经够恐怖了,还要加一条冷蹿狗,抽冷子被咬了,哪里去寻狂犬疫苗来一针?
  “今年动静不小,东西南北,都是风云际会啊。”
  因为黄金白银浅层矿的“大量”被开发,心动的人太多了。
  要不是前期投入太过恐怖,愿意搏命的豪客数量,会比现在还要多得多。但毫无疑问,不管东南西北,在贞观二十年的春秋,不管是唐朝什么形式的军事力量出动,其单次出动的费用,都是大大下降的。
  反应到市场中,就是西北出现大量的贸易绿洲,以及东南沿海同样冒出了不少保养作业的船坞。
  “原本以为是大治之世啊。”孙伏伽看着新版海图,神情相当的感慨,“只是老夫何曾见识过,治世变盛世,只用了二十年。二十年……闻所未闻。只这变化,堪称千年变革,革新亘古。”
  “师兄如此感慨,于这‘盛世’,有甚畅想?”
  “畅个屁的想,痛快点,这哪里来钱快来钱多,老夫好歹也给孙家留点肉吃。老夫没来武汉还则罢了,偏偏来了,还看见了不该看的,老弟,你得补偿为兄的损失。”
  “啧。”
  老张横了“兴致勃勃”的孙师兄一眼,不愧是状元,讲究。
第三十章
心累
  尽管是前大理寺卿,但在武汉的一亩三分地上想要拿到权力,没“领导”帮忙“扶一程”,难度也是不小的。
  明明大部分武汉的官吏相较两京都是“贫贱”“土鳖”,没上位之前,一个个恨掌权官吏恨的牙痒痒。懒官、庸官、贪官……该喷的喷该骂的骂,就是不敢斗上一斗。等到自己掌权,学起来有模有样,比谁都快。
  老张哪怕是武汉的一把手,也懒得把“官僚主义”拿出来婊。因为至少现在,武汉的“官僚主义”程度,远不如京城的“官僚主义”,进步是比出来的。折腾了几年,以前还好,如今想要“空降”一两个类似孙伏伽这种的,老张也要开“吹风会”“碰头会”……烦不胜烦。
  更让老张糟心的是,大部分的武汉官吏不是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但就是要来这么一出,仿佛是演戏一般,倘使自己没点戏份,就拿不到片酬,拿不到通告费,拿不到出场费。
  “阿郎,今日怎地这般累?”
  “如何不累?武汉本地又不成有甚精通律令的,老夫好不容易请来一个国朝前列的刑名巨擘,偏要来扭扭捏捏。老子不开个‘吹风会’,说要让前大理寺卿来主持律令规章,他们就要真个阳奉阴违了?”
  骂娘了两声,气依然不顺的老张想起了非法穿越之前的蛋疼经历。这尼玛两倍也没能改变半点人性啊。
  谁特么说“人心不古”的?人心特么古过?
  “利益当前,哪能真个阳奉阴违?”
  给张德揉捏着肩膀,武顺小声地缓和着张德的怒气。
  “是,阳奉阴违被老子查到了,自然是没好果子吃。可如果不是阳奉阴违呢?老子说要严查水盗,你信不信这帮人能查到普通商船上去,到时候整个市场都得乱套。”
  “这……这不至于吧。”
  “倘使真个做了,老子还能办他们一个办事不力?至多一个好心办坏事,这等老油条的手段,老子见得多了。”
  官场中光明正大拖后腿的极少,但“好心办坏事”那就容易的多。举凡大政,来个“扩大化”,那就是“过犹不及”,最终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吏治’这个事情啊,圣人复生也没什么鸟用。”
  感慨一声,老张向后一趟,武顺知心知意,微微向后,给他按摩起了脑袋。
  轻轻地揉着太阳穴,武顺还是劝慰道:“如武汉这般光景,阿耶曾经说过,已经是罕见清明吏治。纵使前隋文帝在时,天下也未有何等清明。似武汉这般,官吏踏足街坊者,前所未有……”
  然而这种夸奖,对工科狗而言,毫无意义。
  武顺这样一个“古人”的见识,也就是到此为止。而作为一条非法穿越的工科狗,他天然地不可能去适应这种见识。
  不过张德也觉得把公事上的糟糕情绪带回家也是大大的不好,于是假装受了安慰,闭目舒缓了语气说道:“顺娘这么一比,老夫倒是颇为欣慰起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阿郎能看开就好。”
  武顺微微一笑,很是高兴地说道。
  让孙伏伽在武汉主持律令规章建设的“吹风会”结束之后,前大理寺卿是以江汉观察使“幕僚”的身份进入武汉官场。明面上是各部门“典吏”由“秘书处”统筹,实际上一应工作就交到了“幕僚”孙伏伽这里。
  老张要做的,就是签字盖章。
  又因为地方律令规章主要涉及工商贸易,加上各部门年轻官吏都出身“寒门”和“庶民”,为了保证自己的职权不会很快就作废,尽量能够在任期内“变现”。这一次的武汉律令规章建设,就有了大量的工商贸易巨头参与。
  尽管是以“建议”和“意见”的形式参与,但洛阳新南市“珠玉”在前,武汉跟从效仿,也算是“忠君爱国”的典范。
  老张带学生旁听,事后就教育了一句话: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能懂的其实不多,反而李元祥、上官庭芝这样的倒是明白了许多。在工地上厮混了这么久,李元祥和上官庭芝并非除了打群架骂娘就没有别的本事,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天赋技能。
  江王殿下从老张这里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再回味孙伏伽拿出来的地方律令规章草案,便如遭雷击的模样。
  “姐夫,这……这总不能半点都不琢磨坊间做工的吧。”
  “好,老夫这就去吩咐,严令一天只能干八小时,一旬两天假,最低工钱一个月不得低于一贯,做工受伤要给赔偿,辞退要支付遣散费。你看怎么样?”
  “好?”
  李元祥小心翼翼地看着张德。
  “你他妈一个亲王,动动脑子好不好?!”
  张德上去就给李元祥一巴掌,“老子要是强推,你信不信府内半数官吏就敢使坏,说不定老子亲信都要偷偷给老子下毒!”
  捂着脑袋的江王殿下并非不知道张德所说的可能性,然而厮混了这么久,自己的亲王身份味儿,已然没有那么重。
  “让你舍了荣华富贵,你他妈愿意吗?不愿意你他妈说个屁,先让皇帝削了你们的甜头再说!”
  狂喷了李元祥一通,老张拿起了一碗茶,发现茶水已经没了,一旁跟来没说话的上官庭芝见状,连忙给续了一杯。
  喝了一口茶之后,张德才看着李元祥:“你当老子不知道如此行事,跟良心喂狗有任何区别?但是,李元祥你记住了,今日他孙伏伽主持武汉府内律令规章,那是在武汉官商争出来斗出来的。倘若哪天那些个工坊中一天做工十五十六小时的,也能去跟人斗一斗争一争,别说武汉,就是大唐照着他们所求修订《贞观律》,那也是犹疑尽销,推行无惧。像你这般……靠你一个亲王垂怜?你当你是谁?换你二兄过来说话也跟放屁没有任何区别!”
  一旁上官庭芝眼睛圆瞪,李元祥跟霜打的茄子一般低着脑袋,毫无疑问,张德有句话问的狠毒,让他李元祥放弃荣华富贵,他真心做不到。
  他打群架在工地上厮混,不是因为他要体验什么“疾苦”,除了武汉历练之外,更多的,他觉得这和“寻欢作乐”一样,是一种“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5/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