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8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6/1398

  “要是‘路引’也能印刷,那就好了。武汉百几十万人住着,这得多大的买卖?而且用纸的也用不长久,三五月就要重新印,这可是长久买卖。厂长,不若跟府里提提,揽了这买卖?”
  车间主任带着笑,厂里的效益好了,他们这些“中产”才会有机会变成“资产”。否则“中产”说起来好听比“无产”强,但实际上和“无产”并没有任何区别。
  自古以来的诸夏苗裔,都不缺“理想”,当社会的上升通道打开,哪怕何等的狭窄,不拘高低贵贱贫富,都会钻营琢磨,这个过程,通俗点来讲,就叫奋斗。
  一个造纸厂的车间主任,他自然也是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厂长若是得了使君赏识,兴许就调去做官,也兴许另有重用。而厂长走了之后,车间主任变成厂长的概率就大了不少。
  退一步讲,当不成厂长,造纸厂的效益好了,社会来往也就多,作为一个车间主任,官面江湖上认识的人也就多了起来。那末,即便不能成为厂长,将来跳出去自己开个小作坊,凭借积攒下来的人脉关系,也足够让他顺利地从“中产”,跨入到“资产”行列中去。
  纵使见了官老爷还是矮一头,可面对黔首苍头,却是要硬气了不少。横竖有个天灾人祸,他也比泥腿子抗风险的能力要强得多。
  人要是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分别?
  “你这个样子,简直就是一条咸鱼。”
  难得回家吃饭,阿奴吃饱了就躺在一旁休息,老张看不下去,便喝了一声。结果阿奴翻了个白眼,摆摆手道:“我实在是吃不下了……”
  老张看了看阿奴桌上的三根牛骨,还是没忍住:“哪有一次吃三大块的?你难不成真和牛一样,有四个胃?”
  “牛居然有四个胃?”
  刚吃下三块“战斧”的阿奴一愣:“怪不得这么能吃!”
  “……”
  你特么关注点是这个?
  老张实在是受不了了,连忙喊道:“去把消食茶拿来。”
  “是。”
  最为灵醒的倒不是别人,而是银楚身后站着的新罗婢,老张愣了一下,若有所思。银楚却是一边喂着张辽,一边笑道:“阿奴吃得多,说明肚量大,这才能生下大樱桃啊。”
  “就是!”
  阿奴拍着肚子,活像一条挺尸的咸鱼……
  虽说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可老张这里随性的很,一窝的女人带着一窝的孩子,吃饭时候极为热闹。
  “阿妹,你不吃牛肉么?”
  在张洛水一边坐着的张沔小声问道。
  “太大了,咬不动……”
  “看我的!”
  说罢,张沔掏出一把缠金银边小钢刀,甩开皮制刀鞘,三下五除二,就把牛肉切成了小丁。切完之后,张沔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只银质小叉子,递给张洛水:“雪娘用这个叉子,就便当了。”
  老张本来想训斥的,但见银楚眼眸扫过来,顿时闭了嘴。那缠金银边小钢刀,整个就一突厥风格,毫无疑问是银楚送的。
  一个两个都不省心啊。
  心中正暗暗感慨,却忽地听到身旁李丽质侧过来小声道:“阿郎,顺娘媚娘怎么不在家里用餐?”
  换做旁人,怕不是以为李丽质是关心武氏姊妹,但老张跟李丽质也算得上有些心意,当下就明白了意思,于是张德小声道:“你是想寻个事儿去消磨,是么?”
  李丽质脸蛋微红,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睁着大眼睛,稍稍地用眼神祈求了一下张德,老张原本还想琢磨个说辞回绝,一看这眼神,立刻就心软了。
  于是道:“还真是有个事体,丽娘甚是合适。”
  “当真?”
  “骗你作甚?”
  “没骗么?”
  李丽质眨了眨大眼睛,眼珠儿微微地瞄了一样同样都在偷瞄这里的一众女郎,看得老张心摇神晃又是暗爽:不骗是绝对不会不骗的……
  打了个哈哈,老张在案桌下轻轻地摸了摸李丽质的大腿,然后道:“过几日开了会,差不多就能讨论个章程出来,这几日都在调研,放心,答应了丽娘,决不食言。”
  “嗯。”
  轻轻点头,粉面桃花一般的公主殿下转过头,仿佛要专心用餐,却是没有去看周遭女郎羡慕不已的目光。
  “哎呀!这个酸酸的茶汤是什么做的?曼娘再来一杯!”
  微妙的气氛,陡然就被某条咸鱼给打断了。
第四十六章
别样幼学
  “郑兄在总督府过的如何?”
  “唉,别提了,房相到了豫章,从洪州开始摘官帽子,一路摘到抚州、饶州。算是把彭蠡湖转了一圈。我一个中原来的,跑来江西差点水土不服死过去,可就这样,还被房相拖着巡抚。”
  抱怨的人是荥阳郑氏子弟,算是郑穗本的侄子,要叫郑琬一声“阿姊”。受张德照顾,在贞观十六年“行卷”房玄龄,没跟其余买醉的选人一样成天出入秦楼楚馆,而是跑到了房玄龄麾下,专门主持“教化”事物。
  主要是房玄龄没打算因循旧例,而是重起炉灶,效仿“武汉经验”。
  如今“豫章书院”仍旧存在,只不过房玄龄除了应酬,基本不予理会。皇帝那里,兴许这辈子也就是个“凌烟阁”功臣,至于他房玄龄到底干了什么事情,大约是后人也一头雾水,顶多就记得一个“房谋杜断”。
  且不说身后事身后名,只顾着眼门前当下,房玄龄也不敢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这群老旧文士身上。江西的“诗书传家”爱怎么玩由着去吧。
  “房相在‘豫章郡’,似是要深耕广种啊。”
  “如何不是?原先愚兄还琢磨,混个一二年,便回京城。如今那叫一个辛苦,彭蠡湖周遭十几个县,全部都要跑下来。‘遗才’要捡,‘逸才’要抢,房相年底之前,就要看到新的书院。别说愚兄了,一起出来跑腿的,哪个不是叫苦不迭?”
  “不是说要推到明年么?怎地这般就要动作?”
  “这就是愚兄来武汉的缘由啊!”
  嚎了一声,这郑家老兄感慨道,“房相从临漳山借调了教员,而且官帽子都准备好了,这学院,就是要赶在年底之前筹措起来。”
  “学院?”
  “豫章师范学院,房相已经提了字,入娘的京城那帮人,屁都不敢放一个,孔颖达那老货居然也没闹。当年武汉这里,他倒是呲牙咧嘴,宛若一条恶狗。”
  “欺善怕恶么,人之常情。”
  虽说武汉未必就善,但毫无疑问,房玄龄对于京城的儒生们而言,那是相当的“恶”。
  敢明着要和房玄龄过招的人,帝国上下还真没几个,当年温彦博没死的时候,还想位列天王,还不是被房乔反手一巴掌就糊了回去。
  温彦博这等顶级官僚尚且没戏,何况是孔颖达之流?
  再者,高层默契也是有的,皇帝既然“罢相”,“弘文阁”如今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对于旧时宰辅的“照顾”,也是应该有的。
  “说起来,上次开会,倒是讨论过新设学校一事,只说是教授孩童,莫非就是这个豫章师范学院?”
  “这阵子应该只有这么个学院。”
  郑氏子弟想了想回道,然后又是一声感慨,“愚兄还算好的,那些个都水监出来的同僚,才是倒了血霉,赣水东要筑坝修堤,已经是了三个了。现在房相还在问工部、将作监要人,洛阳那边不知道多少人闻‘江西’色变,就怕来了送命。愚兄这里,好歹还是活着的不是?”
  “……”
  原来跟着房玄龄当官,“活着”已经是一种福利了么?
  这么厉害的吗?
  房玄龄属于顶级的管理人才,但在江西这地面上,他想要用人,还是有些不便当,肯定是不如在中枢时那般畅快。
  只不过他到底也是从“底层”起来的,操持这些业务,也不过时“重操旧业”罢了。
  若非“豫章郡”远没有武汉那般风气开放,能够让大量女子参与到大工程中去,房玄龄也想“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眼下既然没条件,那就只能狠狠地“对内剥削”,然后再从外面“融资”。
  房玄龄要开挖的一条运河,要新修的一条弛道,都是拿“过路费”来冲抵的。武汉方面也论证过,按照“南昌”的底蕴,只要运河通渠,弛道修通,一年就能见效,三年市镇富集,五年之后就是脱胎换骨。
  连蒲圻县这种鬼地方都能蹭武汉“热点”而鸟枪换炮,何况“豫章郡”自古以来就不差,不敢说比较苏杭淮扬,却也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基础硬件放在那里,天然就能富集人口。
  武汉内部是有一个“天条定理”在的,那就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就是好,人多就有市场,人多就有钱粮!
  目前看来,这个“天条”就是真理,武汉官商集团在这个“共识”之下,一旦共同发力要经营一个地区,都是遵照“富集人口”这个基本点来操作的。
  黔中、剑南、东海、流求、南海……无一例外,都是优先“富集人口”,不管是通过资源、贸易、种植还是其它什么,总之,先把“人口”汇聚起来。至于“人数过万,千奇百怪”的社会道理,管你什么世代仇恨还是什么人离乡贱,扔到生产线上做上三个月,大部分人保管只想着下了班是睡一觉还是吃顿好的……
  至于那些个喜欢折腾喜欢闹事的“顽固不化”份子,拿去“皿煮”一下,等到他“滋油”了,自然是就消停了。
  所以像南昌地这等“风水宝地”,基础硬件如此突出,武汉系的牲口们又岂会眼睁睁地看着“家门口”的宝地闲置不用?
  “地上魔都”想要影响中原,难度很高,只能是潜移默化,但相较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流放之地,影响起来就不一样了。
  毕竟,“地上魔都”这个车,看上去就比较高级……
  “听郑兄的意思,怕不是使君和房相,是早有计较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