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4/1398

  要知道,贾飞并没有“货卖帝王家”的个人意愿,否则,早在几年前,就屁颠屁颠跑去长安做官。在当年,给皇帝种地,能有七品以上实权官僚请贾飞吃饭算他面子大。
  再一个,皇帝手下干活,婆婆太多,贾飞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他不可能跑到“文化沙漠”去混吃等死,他还年轻。即便是要混个官帽子光宗耀祖,在张德这里,他同样可以混来官帽子,至多就是没有“京官”的含金量那么高。
  安北都护府、定襄都督府、幽州都督府……只要他想,随便混个县令都是嘴皮子碰一下的事情。
  这一回贾飞能够跑去农事院,首先是咨询过老张,当然也不是当下咨询,早在几年前,老张就和贾飞讨论过,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跑去李董那里打工,现在就是一个合适的情况,所以贾飞过去了。
  其次,李董开出的价码,除了农事院虽然名义上有院监,但却暂时不设,所以院丞是最大的。而贾飞又是农事院左丞,实打实的一把手。
  再次,流内官各品级,贾飞有建议权,且优先考虑;流外官各等一言而决之。
  最后,就是“农业选人”,这是要考试的,等于说是农事院的在编考核,基本上就是贾飞一把抓。
  可以这么说,贾飞只要不作死,整个农事院系统,开枝散叶发展壮大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将来也是官场一座小山头,徒子徒孙多了不敢说,跟侯君集比一比还是可以的。
  而且暂时来说,李董打的小算盘是往自己家扒拉,外朝如何,他是不在乎的。民部也管不到贾飞,而针对“皇庄”,“农业选人”只要哪天被贾飞点到“某某县皇庄”做个“稼穑令”,短期内,应该是不会受“某某县令”的掣肘。
  至于会不会有被掣肘的一天,这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眼下而言,手头握着一堆官帽子的贾飞,显然就是一票选人心中的“知己”。只不过以往的官迷们,都是拿文章拿诗赋来“求知己”,在贾飞这里,要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大概也就是“知道”,“知己”是肯定没希望。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牲口脑内YY,心里琢磨着跟贾飞贾君鹏来个“高山流水”啥的。但这种不切实际的脑洞大开,跟贾飞这个“贾思勰之后”是完全不搭界的。早几十年贾氏就已经明白了,“士农工商”说的好听,其实都是狗屁。
  要么士,要么其它,至少大部分情况下,这个分类法是成立的。
  贾飞允许别人诱惑他,但其中并不包括李董,也不包括“五姓七望”。
  整个贾氏家族,真正重新活跃起来,要是没有张德暗中扶持,什么地位都是不用谈的,因为没得谈。
  所以说,“高山流水”是肯定没有的,“屎山粪水”,大约还能谈一谈。不过能捏着鼻子跟贾君鹏谈这个“选人”,横竖也是一条汉子,要么不要脸,要么心眼黑。
  至于已经跟着贾飞草原、河北、河东、西域等地流窜的“农业技术人员”,吃了这么多苦,还在意这玩意儿干嘛?华润号工资高啊,还挂着个流外官的帽子,扔士大夫老爷们那里自然不够看,可在老家,矮子里面拔高个,心理上的满足,足够啦。
  而贾飞在官场上的成功,对老张来说,也不是没有回报的。至少,从武汉地区,弄几个“农学教授”过去,交流交流经验,也是可以的嘛。万一哪天扬州的“皇庄”要弄个“稼穑令”,老张厚着脸皮找贾飞说情,这不是又大涨梁丰县子的威风?
  可见投资项目还不如投资一个人,经过多年的浇灌,当年那个被老娘喊回家吃饭的“贾君鹏”,也从一撮小草,长成了大树。虽说也不是什么参天大树,但遮蔽些许同乡同窗,大概是没什么问题了。
  从投资角度来看,老张的回报率不要太丰厚。
  “这真是万万没想到,贾君鹏一个种地的,摇身一变,居然也是当朝红人。就凭他手里的几十顶官帽子,怕不是门槛也要踏破。”
  “你知道个屁。”
  洛阳官场越发地复杂混乱,那些个没门路的,只能吹牛打屁,稍微有点消息的,便在同僚面前装逼。
  “莫非这其中,还有甚么要紧的?没听说贾君鹏这个种田郎,还有甚么贵人相中啊。难道是哪个相公?紫微令?”
  “贾君鹏之前,乃是和徐孝德一起,在安北都护府大都护麾下任职。而徐孝德是谁?那是张江汉的……嗯?懂?”
  “贾君鹏也是张江汉的人?”
  “什么叫张江汉的人?都是陛下的人!”
  “对对对,都是,都是……”
  只是说到这里,不少人便来了精神:老子现在去巴结贾君鹏,岂不是能迂回勾搭张操之?
第六十七章
继续修路
  吱吱吱吱……
  生铁碾子里面灌了沙,用了四匹马在前面拖拽,老把式还得盯着,不能让马儿赶集也似的跑起来,得悠悠的,让碾子尽量匀速地将施工面碾压平整。
  难闻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着,简陋的漏斗中,有已经翻转均匀的油砂状物事。不远处,黑黢黢的液体在巨大的铁桶中翻滚着,咕嘟咕嘟,一个又一个泡炸裂。
  “怎么样?”
  施工路基是测试路面,隔着一个片区,还有两年前的水泥实验路。
  “料子没有西域碛北的好,先生说天然沥青不好弄,咱们这些沥青,是从利州弄来的。话又说回来,沥青这物事,莫非还有人工的?”
  “既然有了人工石,有人工沥青也属正常。”
  “可我没见过啊。”
  “你没见过的多着呢!”
  试验员们忙着观察,又计算着用量。自从发现了天然沥青之后,一直都是当粘合剂用的。陡然用到修路上,也是让营造行当里的徒子徒孙们有点猝不及防。
  老张其实也没想到能发现不大的矿,张德印象中的天然沥青,绝对不是这个档次,而是多巴哥的湖沥青。
  当然了,眼下也没这个本事跑去加勒比海。
  在海上平台上厮混,对这玩意儿印象总归是有点的,至少比“海上生明月”的印象还要深刻一些。老张是差点跑去缅甸开发百年油田的,万幸,也就是差点,还好非法穿越前的文科生领导被拍马屁拍的爽翻天。
  嘀嘀——
  急促的哨声响起,试验员们一看钟点,到午饭时间了。
  “五郎,你盯着点。”
  “好嘞。”
  有人先去吃,吃完了过来换班。
  等到实验露面铺设完毕,两天后,张德把负责营造法式的幕僚佐官,以及沔州鄂州的“财主土豪”们,叫到了一起开个政商碰头会。
  纯粹的商人是没有的,要么白手套,要么豁出去的家族子弟。
  “都坐,都坐!”
  会议大厅原本是乱哄哄的,闹的跟菜市场一般,张德一行人来了之后,顿时安安静静,一个个起身要给他行礼,老张连忙招呼。
  侍从们给入座的重新添了茶,然后就留了两个在门口,大部分都在外面候着。
  “今天这个会,主要还是跟修路有关。”
  说着,张德点点头,示意张乾把材料发下去。不多时,就有印刷好的材料放在了与会的人面前。
  “原本也没想到这么快,本来还以为要一直用水泥修路,现在能省不少钱了。也算是老天保佑,皇帝陛下圣明。”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哄笑。
  “这个沥青呢,原本是西军打下疏勒之后,探险队在突厥王庭附近发现的。当地人拿来粘个物事,补个顶棚之类。噢,西突厥原五咄陆部的胡禄勿崛部,有一支在沙陀碛游牧的,拿沥青粘箭羽,好用不好用,就不得而知。言归正传,这物事用来修路呢,着实便当不少,你们手头的文档,你们也看了,初步估计,双车道一里路,用料三千石。”
  与会众人,都是一边听一边看。鄂州负责樊港码头的直接开问:“观察,若是从西域运过来,太贵,只怕是用不起的。利州有这物事的矿,要是能开挖出来,定然是要省不少。要是和利州沟通妥帖,咱们还能走水路,就更省了。”
  “除了利州呢,那个六诏西南的骠国北境,也发现了天然沥青,只是真假还不得知,乃是一支茶商带回来的,只能姑且说是当真。”
  “上面不是说,广州也有么?”
  “广州没有,是海外的。”
  “嘶……要过千里石塘?”
  “眼下南海还是好走的,新开辟的航路,能直抵南海尽头。早先有几条船,已经跟南海尽头那个叫‘婆罗乃’的土邦交易。‘婆罗乃’往南有山脊密林,再过去,便又是海。有两条船绕过了‘婆罗乃’的东土,又是一片海,先东再南,便能绕过去。隔海相望,有个大岛,那岛上,也有这物事。”
  “路面不长安官道要好,试验露面,不瞒诸位,观察说了之后,我便去看过,也在那路面上走了走,着实上佳。眼下水泥路,实在是贵,别处水泥用的更厉害,都去修路,可惜了。”
  众人都是议论了起来,一讨论,就是半个小时,茶水换了两回。各自凑起来的会计,都在算投多少钱划算。
  严格地说,只要价钱和水泥路持平,就是净赚。因为水泥省了下来,且不说自用,扔到洛阳,又是一笔。
  去年水泥最赚的,是走私到扶桑的生意。扶桑那些实权地方军阀,喜欢修建秘密堡垒也似的工事,一石水泥换几十个倭奴不成问题,是暴利中的暴利。又因为三大船队的缘故,扶桑近百国连名义上整合到扶桑朝廷之下都做不到,眼下已经到了“拥兵自重”和“军阀混战”的边缘,内战爆发是随时的事情。
  加上早年截杀“遣唐使”一事被彻底掩盖在了暴利之下,别说扶桑近百国的体面,便是新罗,连“女王”都成了瀚海公主的洗脚婢,还有什么好说的。
  “亏本结余这种事情,我看先放一放。”
  张德捧着茶杯,看向前方,“路肯定是要修的,不然汉阳城城墙上刷的白漆大字,不就白刷了?要想富,先修路嘛。这几年,江北的工坊扩建,速度很快,此事我是肯定的,鼓励的,速度快未必是好事,但速度慢,一定不是好事。横竖武汉种地的人少,做工的人多,你要是扩建扩产慢了,我这个江汉观察使,还有隔壁武汉录事司的同僚,就要脑袋疼啦。”
  见张德食指点了点太阳穴,众人又是哄笑。
  老张也是笑了笑,然后继续道:“江北新增的工场区,离长江是有点远的,原先修了水泥路,但水泥金贵,能修几条路?更何况,我这个江汉观察使,还是要听荆楚行省总督的话,不然谁给我,还有在座各位遮风避雨?不过咱们这个总督老大人,日子也不好过,顶着个中书令的官帽子,也是要被人管的。三省六部一个个找他要水泥,以前他硬气,说不给就不给,现在能不给吗?不给不怕言官骂他有二心?外戚嘛,就是要额外多受一点气,不然怎么叫外戚。”
  众人更是大笑,张德喝了一口茶,然后接着说道:“总督老大人的脸面,咱们武汉人,肯定是要照顾的。所以说,水泥,该上贡的上贡。既然有了沥青,就从这里想想办法,咱们算一笔账,就算把江南江北的新建工场区,都修了路,照双车道的算。就算……就算咱们用的是南海以南的沥青好了,五百条‘八年造’,运一次,不就够了?兴许还能多修一条去武昌去汊川,也未可知啊。”
  “观察,真要是有五百条‘八年造’,怕是路都修到肃州去了,还等这几百条大船?”
  “就是这么一说,还真去凑五百条船,专门跑南海以南去运沥青?五百条没有,二十条五十条总有吧,一天运不完,一年也运不完,还是两年也运不完?办法,都是想出来的,稍作变通罢了。”
  众人讨论着,又思索着其中的变通,都觉得路修起来肯定是不亏,就是不知道谁家的新建工坊能先规划一条路,谁家又晚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