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1398

  可这也不能够,不至于啊。
  程处弼是没有打算做个“尾大不掉”的边军头子,他也不想谋反谋大逆,把博陵崔氏塞进图伦碛的菊花,然后开枝散叶不断繁衍,纯粹就是处于一种占着地盘不挪屁股的朴素心理。
  “我是汉人”以及“我是唐朝人”这两个清晰的概念,在漠北和西域、辽东,是比在中国腹心更加深刻的。
  关洛京畿繁华之所,能有强烈“汉人”归属感,以及“我是唐朝人”认知之人,是相当数量稀少的。
  此时普遍的优越、自豪情感,纯粹是因为“唐人”“汉人”比“蛮夷”“杂胡”高大上的多。
  它是萌芽,却还没有成长。
  但西军因为种种奇葩的“外力”,已经从萌芽期度过,进入了生长,不但抽了新芽,旧芽已经长成了嫩叶。
  程处弼不过是作为一个中高级军官,甚至某种程度上说,是前线一把手的天然敏感,小心翼翼情不自禁地呵护。
  而他呵护的方式,又具备着暴力组织的纯粹简单,依靠暴力来恫吓没有暴力手段的落魄世家。
  这不是张德指点教导的,是程处弼自己发觉探索出来的道路,懵懵懂懂不知所措,更是不知所谓,不知所以然。
  不过,程处弼有一个好处,当他自认自己“无知”的时候,他会写信,会告知远在武汉的“哥哥”。
  而张德,在得知程处弼这个情况的时候,也是有些相当的措手不及。
  “唔……”
  拍了拍案桌上的纸,“处弼不简单啊。”
  “使君怎么突然感慨,提起程将军了?”
  “只是有些想我这兄弟罢了。”张德面带微笑,心中却是盘算着,既然程处弼自己内心萌发了一种强烈的家国归属感,乃至都用上了他简单粗暴的手段,他又何必故作不知呢?
  更何况,哪怕是一台浅薄的小霸王学习机,也需要有愿意为他掏钱的国产小神童们为之癫狂啊。否则,要啥小霸王,要红白机啊。
  程处弼此时此刻怀揣的那把剑,老张是有点犹豫的,双刃剑在贞观十七年这个当下,会引爆出什么样的奇葩结果,他是完全不能预知的。
  非法穿越之前,老张跟文科生领导一起念叨着“海上生明月”,然而这位领导下台之前,时常叨咕什么“民族主义是现代病,得治”。反正老张一条工科狗,是不太懂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那些神神叨叨的。
  他马屁都没来得及拍,就滚去大西北奉献身心去了。那光景,已经脱离了得治的范畴,直接是得电,电的他一口气飙来唐朝,整个一精神分裂晚期。
  “尼玛,选择困难症。”
  夜里,抓耳挠腮的老张游移不定犹豫不决,他不知道是给程处弼一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剑法,还是一本“四海之内皆兄弟”内功。
  前者肯定得让李董捡便宜,可胜在速成,是条汪汪叫的狗,它就能冲李董表态,然后加持“汉人”“唐人”光环;后者得小火慢炖,还得砸钱,玩的就是技术流,宣传攻势得到位,大中城市你得办报纸办杂志塞宣传人员搞政治路线,难度虽然大,可它效果控制好……
  “你说,我一个机械专业的,了不起……就学了点自动化,还学了点材料,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呢?”
  对着灯火,迟迟不能下笔的老张,在那里喃喃自语,跟个智障似的。
  “张郎,可是又有甚么烦心事了?是公务太多了么?”
  夜里还是有点热的,李丽质穿着清凉纱衣,还是有些脸嫩,面带绯红地依了过来,坐在一侧,小声地问道。
  “我是在想给你父皇尽忠呢。”
  老张一脸正色,又觉得跟李丽质都混成这地步了,尽啥忠啊。于是老脸一红,柔声道:“丽娘,且先去榻上吃会冰,我写个文章,少待就来。”
第五十七章
灌输
  到老张现在的江湖地位,扔隋末起码也是个杜伏威。当然了,贞观十七年和隋末是两回事,但也是有那么一丢丢共性的。
  如果说隋末是社会物质层面的动荡,那么大唐贞观十七年,立国二十余年,此刻正是思想混乱,意识出现微妙震荡的时刻。
  “老爹,你最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全国大赛么?”
  张德无意识地在白纸上画了一副安西教练穿兜裆部准备虐小三的涂鸦,反正井上雄彦既不能顺网线也不能顺时间线爬过来打他。
  将涂鸦团成一团,扔到了纸篓中:“程处弼啊程处弼,哥哥我再扶你一程。”
  没有烟,反正老张两辈子都不抽烟,“卡瓦哈”作为提神醒脑的饮品,研磨技术要求高,而老张喜欢速溶的。再说了,眼下咖啡属于军需品,西军特供。
  一手握着甘蔗,一手握着笔,开卷写了个标题:我以我血荐轩辕。
  《武汉晚报》诞生的时间点在贞观十六年,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商人对于商业信息的饥渴需求,加上武汉地区各区各县各市镇的官僚都是由武汉中心所出,在一般口径统一上,《武汉晚报》是带有江汉观察使府官方性质的。
  诸如涉及到打击黄赌毒打击囤积居奇,在《贞观律》相对落后的当下,武汉地方的规章制度,行使着一般地方法律的职能。而推而广之,武汉录事司的官僚们,也多半愿意偷懒,判断纠纷,尤其是财产纠纷时,多引“江汉观察使府先例”。
  因为懒政,所以推广了法制……就是这么的哭笑不得。
  “张江汉说了,国子监祭酒孔学士注《左传》,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张江汉还说,华是光荣,夏是强大,华夏,合起来,就是光荣及强大。”
  “这华夏,是个甚么?”
  做汤面的铺面老板给夹了一块酱卤油豆腐,入味的很,这夏天不能断火,断火就馊了。虽然天热,但吃起来开胃,即便是浑身大汗,也是舒爽。
  “老板不晓得么?”
  食客笑呵呵地抖着报纸,边上还摆着一碗茶,大碗的茶,茶叶碎的很,但茶香不差,是武汉本地的山茶,这几年种了起来,还算便宜实惠。
  “欸,可不敢当老板,全天下也就一个老板,哪里敢当老板。”
  言罢,铺面老板赶紧把看板摘了下来,嘴里还嘟囔着,“去了一回京城,可算是开了眼,哪里敢称甚么老板……”
  “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只觉得老板有趣,又觉得京城的钱谷想必跟老虎也似,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狠角色。
  “店老板,这个华夏啊,张江汉说了,华为花,花开有蒂。花之首为蒂,蒂通帝,故上古圣君称帝,头戴冠冕……”
  食客在那里说的痛快,店老板给夹了半颗切开的咸鸭蛋,好奇地打断了一句:“老客,这么说,我这临街摆摊的,也是华夏之民?”
  “是啊,你我都是唐人,也是汉人,更是华夏之人。”
  “往常倒是不知道啊。”
  “也没人跟你说啊老板。”
  “这倒是啊。”
  京城,洛阳宫外,国子监内嘴角抽搐的孔祭酒把一张报纸给撕了。
  “老夫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孔颖达感觉自己被一条野狗给日了,乡野黔首,也配称诸夏之民?他们算个屁啊!
  当然了,孔颖达说了不算,《武汉晚报》的发行量还是很大的。又因为交通的缘故,一张《武汉晚报》被某些洛阳新南市报纸转载,起码也是两三天之后,最少最少的。
  所以,孔祭酒打算上疏朝廷,封了新南市那些三流小报的光景,最少武汉地区百来万人肯定是都知道孔祭酒讲话漂亮,会奉承人。
  “你看看,你们看看,这是甚么?!这是甚么浑话!甚么叫做四民皆天子之民,非止士大夫。甚么又叫做天子诛‘只知有家不知有国者,乃天恩之显也’?一派胡言!放——”
  一群国子监的小弟们瞪圆了眼珠子,看着孔祭酒嘴里憋的那个字半天没憋出来。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时候有个小弟大概是早上吃的东西不干净,陡然就放了一个响屁。
  咇咇咇咇咇咇……
  一连串的响屁声,让孔颖达一张老脸一阵红一阵黑,而同僚下属们,一个个憋的脸色通红,又不能笑,更不能出声,只能低着头,不断地耸着肩膀抽搐,一个个跟跳霹雳舞似的。
  老张也是阴险,反正博陵崔氏已经嗝屁了,于是就说皇帝弄死那帮守着一亩三分地的世家,绝对是“雷霆雨露”,天恩啊,天恩浩荡!
  孔颖达当然可以说这特么是放屁,但他不敢上疏,这事儿谁也不敢指摘老张,喷都不敢喷。
  正所谓夹带私货得捎带着一些政治正确,人喷你一篇文章的时候,万一有个要紧之处,有贱人跳出来说你特么是不是打算“反帝反封建”?你这个……乱党!
  孔颖达可担不起这个责任,也不敢。
  “西军光复汉土,乃西军之荣光,亦大唐之荣光,亦华夏之荣光。西域重归汉家,长安百姓与有荣焉,洛阳百姓与有荣焉,凡天下之民,大唐治下百姓,亦与有荣焉。盖因今时之大唐,乃华夏正朔;盖因今时之万民,乃华夏苗裔……”
  新南市热闹非凡,茶馆酒肆之中,不断地有人转载着《武汉晚报》的废话。这自然是废话,对一条工科狗来说,这特么是理所应当自然而然的。但唐朝人没有这个自觉,谁当皇帝关他们屁事……
  但现在,有人不断地提醒他们,挠着他们为数不多的痒痒肉,而且还是非常爽的部位。
  不仅仅是因为做唐人江湖地位比蛮夷高,而是老子祖宗八辈就是牛逼,不服你特么穿越时空打死三皇五帝啊。
  张德为数不多调动“忠义社”资源的时刻,这光景算一个,整个核心地区,举凡人来人往之所,不断地提醒着唐人,不断地灌输给唐人。
  我是华夏苗裔,我是汉人,我是唐人……人分天南海北往来西东,上溯远古,源流归一。
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
  “西军非不义之师,乃文明之师,乃正义之师。解救诸胡于突厥爪牙,重整我汉家疆土。西军守卫西域,实为守卫陇右;守卫陇右,实为守卫关中;守卫关中,实为守卫中国!中国百姓之家,知恩图报,当感西军之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