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1398

  “观察说过,清查户口乃是大工程,不好做,还得罪人。”
  “能得罪谁?无非是大户罢了。崔氏都能被流放,怕个甚?早晚都要重新清查户口的。只是当下,我等要是外出做官,执掌一县,试问,岂能只盯着账面户口,只盯着治下百姓?倘使……比如洛阳新南市,百工百业,有无数工人,便是车船店脚牙,如今也不比往年,也是做事拿饷的。要是寻常下县,也就作罢,可要是这等地界,岂能视而不见?”
  “所以说叫流动丁口么。”
  “流动个甚么,不识字哪能自己流动,还不是被当牲口,发卖出去,然后就‘流动’了。举凡能过关摆渡的,不是识字就是有见识。”
  “你管是怎么流动的,哪怕是倭女被卖过来,那也是流动。流动不问出处。”
  官僚们正说着,忽地就见远处来了车队马队,于是道:“好了,岳州那边的粮队到了,都准备准备,接收了就回转。”
  “夜里要在江夏城吃鱼么?”
  “江夏的烤鱼还不如汉阳的,不知道晚上有没有船,有船就回江北吃去。”
  “我江北没住处。”
  “住萧兄那里,他婆娘去苏州进绢布去了,正好歇脚。”
  说笑着,就见岳州一群粮头过来,见了江汉观察使府和武汉录事司的官僚们,连忙行礼问候。
  因为武汉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往光靠粮商来调合,不足以满足现在的需求。所以武汉地区新增了大量的粮仓,不仅仅是要满足现实需求,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
  老张一是信不过粮商们的节操,二是信不过长江流域的天气。
  此时不比千多年以后,一场涝灾,只能补种,产量“duang”的一下减半或者变成三分之一,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中原为何是中国?因为中原的粮食产量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最稳定最宜耕种的。
  “长沙米,上!”
  “青草湖西米,中上!”
  不同的米,报着不同的品质,伴随着查验官的喊声,登记官们不断地录入……
第四十章
自发性
  “明前刀鱼”老张虽然想吃,但隔着何止千里的路程,也只能脑补一番。至多吃个冰鲜的货色,打打牙祭也就作罢。
  今年武汉要筹备西线的一条浮桥,是作为蒲圻新道和蒲圻大堤修好之后的补充。随着岳州以西大量的人口自然而然地进入武汉地区,沟通南北的诉求是更加强烈的。光靠原先的渡船以及江心洲浮桥,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
  “江心洲浮桥一年旧船折损有多少?”
  “倒是不多,几无折损,反倒是铁锚被盗不少。巡防盯的厉害,也想不到还有派水鬼在寒冬腊月泡长江的。虽说财帛动人心,可这拿命去偷这么个大家伙,实在是想不通啊。”
  “铁锚换了,换成水泥的。”
  “去年就换了水泥的,偷的是少了。不过这帮无赖,居然跑去渡口衙署泼粪,简直是无药可救。”
  “人抓住了吗?”
  “贼头跑了,是永兴来的船老大,剩下的船伙儿,大多都被抓了。录事司报了上去,观察使府之前是勾了个流放,行中书省衙门那里还没有回复。不过往年都是入夏定下来,入秋再流放。”
  “眼下也没甚要紧的地方,不至于大赦天下。”
  “使君,这第二条浮桥要修,只怕糜费不少啊。”
  “之前修桥花了钱不少,观察使府亏空了吗?”
  “这倒是没有,今年反而还有结余。不过这是因为大户出了钱,地方出了力,这西边再来一条,大户未必高兴啊。”
  “所以得让人去岳州跑嘛,当真有几个人愿意‘予观夫巴陵胜状’?那景色有个屁用,能当饭吃不成?岳州要是愿意出人工,钱就是小事。眼下人手最要紧,钱不要看的太要紧。钱眼下只有花出去才是钱,留在手里做甚么?一把铜子做传家宝生绿毛不成?”
  地方大发展时期,最紧迫的是如何筹钱,同样紧迫的又是花钱。不趁着机遇赶快把手头的钱花出去,最后就是“死钱”,纵然还能混,但也就只是混。
  “对了观察,岳州那边来的人,有两个还是县里主薄,前来打问,能不能把水泥的配方卖过去。”
  “卖也可以卖,但要签个契,还要岳州出面作保,我们这里,就让行中书省总督府出面作保,加上武汉录事司和江汉观察使府。”
  “使君是甚么意思?”
  “水泥配方可以卖给岳州诸县,但得交钱到武汉,不但要交钱,只要水泥配方从岳州流出去,或者诸县买了配方但有不出钱者拿到配方的,就要罚款,五倍十倍。这个钱怎么罚呢?可以指定这些要做水泥的,进出账目在‘华润号’做,要是信不过,三方新设一个商号,专门做账的。到时候万一岳州人违约,直接账上罚钱。”
  说罢,张德又道,“事情不要怕繁琐,也不要怕麻烦,具体如何操持,先谈嘛。谈着谈着,就能谈得拢的。武汉和岳州这么近,可以说是近邻,将来还要更加融洽,说不定就有岳州人来武汉做官做生意做营生。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要做好邻居,但政府做事,不能感情用事,说到底,武汉不是观察使府的武汉,我们还要指着百姓才能混饭嘛。”
  “章程倒是有,之前蒲圻道修通的时候,那些粮官粮长,也传过话。总归是想要在自家地头弄个水泥厂的,水泥最紧俏,哪里都要的。他们拍着胸脯说绝对不外传,但先小人后君子,事情还是要白纸黑字。录事司的人在官面人情多,都在联系着谈,总归不怕章程太刁难人,反正只要不外传配方,也不怕这个。”
  幕僚们都在说着这个事情,主要是这几年水泥确实紧俏,原先因为皇帝大兴宫室的缘故,水泥主要是供应给皇家。其次就是青海军和安北都护府,再次才轮到民间。
  如今皇帝的宫殿该修的也修了,该建的也建了,也就是个皇家大坟地到底还要用多少水泥没个底。
  反正目前的进度来看,水泥用量的唯一指标就是让“摸金校尉”绝望。
  “观察,之前倒是有人提过一个主意。可以效仿‘盐铁专卖’,弄个‘水泥专利’出来。在观察使府或者行中书省总督府设一个专利司,事情能够让有司接洽处理,也是要便当的多。然后专利司可以专门建个票号,有类长安西市票柜。这岳州凡是想要水泥的,先让县令过来作保,在专利司上挂个号,签字画押。随后但凡要做水泥买卖的,就在这个票号存兑。”
  老张一听,觉得这个不错,于是道:“这专利司,你们觉得大了好还是小了好?”
  有人显然也是早有琢磨,便直接回道:“长远来看,当然是宜大不宜小。毕竟,水泥这般紧俏,要是全天下都来挂号签字,这笔钱绝对不少,几万贯十几万贯总是有的吧。想想看,什么都没干呢,就有了这进账,该是何等厉害?只是,这也就是想想。中国这般大,能听你有司指教的,怕不是没几个。除了穷乡僻壤,就是天子脚下,这等地界,半个子都是收不到的。”
  说到这里,幕僚又接着道:“长远是大了好,但这个长远是多远,我看是看不到的。所以,应付当下,还是‘宜小不宜大’。就掌控在荆楚行省,就差不多了。这有司不但要小,管的范围也要小。最好都是武汉附近的,泰半乡党,多是楚人,便能共同进退。倘使要抓贼抓脏,离得近也便当。再远,怕是管不了的,也没恁多‘白役’听有司使唤。”
  官僚们头脑是清醒的,专利好不好?自然是好的。但出了武汉地区,别人还认不认这个专利,那就是两说了。所以这个钱可以收可以赚,但不宜摊子铺得太大,能够在荆襄和乡党一起进退,就可以点到为止。
  而且哪怕是乡党,坑人也不会说挑一下眉头,但正因为在武汉眼皮子底下,就算有人要在外地发财,那起码也是半年一年光景,总计不能立刻就蹦达出来一袋又一袋的水泥。
  至于这个事涉专利的有司,更像是一个仲裁者,武汉附近的州县,就像是加盟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给了水泥这么一种紧俏的大卖商品。加盟者可以跳出去自己玩一票大的,但首先要面对跳出去的收益要高于违约,同时还要思考,这个平台会不会推出第二款紧俏商品,而那个时候,自己还有没有资格下场继续玩。
  老张并没有指使这些官僚们怎么去做,但这些官僚却自发性地完善着这一切,并且还出乎意料的克制、冷静,甚至还能够为了可能的挑战,下意识地在进行“地方抱团”。
第四十一章
专利司不成
  新设衙门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要么是外朝公议,要么皇帝中旨,以前还能靠宰辅推动,现在宰辅的话还没有皇后好用。
  “长孙公,这点小事都办不到?你这中书令做了有什么意思?”
  看着长孙无忌一脸的不爽,老张就很爽了。请老阴货吃饭的时候,一直在吐槽,吐的长孙无忌自己都快吐了。
  “聒噪。”
  老张找到长孙无忌,说了专利司的事情。这毕竟是能搂钱的,也能稳固荆楚地方官僚集团。情绪上来说,老张并不希望地方官僚势力过强,但小霸王学习机是需要这么一支力量的。
  这么多年的潜移默化有心培养,“组织”依旧是稚嫩、守旧的,但相较于历朝历代的组织体系,这是进步的,有活力的。
  早熟的华夏文明发展至今,老张别的不是很清楚,毕竟,他没有学过社会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官僚的节操很低,但比商人,稍微高那么一丢丢。
  官商的节操值,永远都是在比烂,而后者烂的更彻底。
  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长孙无忌这个顶级官僚,跑洛阳跟李董汇报了一下工作,就被放置play了。别说专利司,皇帝这个大舅哥居然还反过来问他:水泥能不能官营专卖啊。
  去尼玛的!
  “进外朝体制是不成了。”
  老阴货情绪也是有点低落,然后瞄了一眼江南土狗,“挂在皇后所掌内府局名下,你看如何?”
  “我有病?”
  戳了一筷子刀鱼,清蒸的刀鱼滋味极好,明前刀鱼的骨头又软,不至于卡住了喉咙。那种极鲜的滋味是张德最喜欢的,他不喜欢鲥鱼,也不喜欢刀鱼,武汉人爱吃的“江团”,他也不喜。
  只有吃刀鱼的时候,老张才能对贞观年间的江阴有点念想,姑且是思乡之类,姑且是对非法穿越后的归属认可。
  这种复杂情绪,老张从来不曾对外显露,哪怕是坦叔、李芷儿、李丽质,也是不知道的。旁人多半也只是以为,啊,原来张梁丰爱吃刀鱼。
  因他爱吃刀鱼,时人皆以刀鱼为贵,扬子江多有食刀鱼效仿张德的文士商贾,这让老张听说之后,有些哭笑不得。
  “那怎么办?老夫天大的本事么?”长孙无忌没好气地吼了一声,然后又收拾了仪容,正色道,“你在武汉,哪里知晓在朝中做事的难处。眼下增补一个衙署何等艰难?要是不能让那位觉得有益国朝,岂能中允?”
  “长孙公,你冲我抱怨又有何用?”
  老张一摊手,然后冲长孙无忌道,“你们一退再退,没有一死谏君王的气概,怪谁呢?”
  我特么……
  老阴货气的吐血,差点抄起盘子就砸江南土狗一脸。凭什么要我们一帮身居高位的老家伙一死了账?
  但此时此刻,长孙无忌也着实后悔了。当初,哪怕是贞观十二年的时候,房谋杜断长孙尉迟,稍微硬气那么一点点,只要一点点,也不至于如今皇帝选人用人,只是一旨勾动。
  新晋警察卫都督检校大理寺少卿张行成,固然是大理寺卿孙伏伽保举,固然他本身就是刑部侍郎,可任用流程,既没有马周起诏,也有长孙无忌批准,从头到尾,都是李董一个人说了算。
  三高官官是什么?是橡皮图章,整个一大型秘书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