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1398


第十四章
有条不紊
  “地上魔都”的一切对李丽质都是新奇的,连物价都是如此。
  汉阳的专用码头,除了造船厂、炼铁厂之外,还有粮食码头、布料码头、木料码头、石材码头、器物码头……约二十余种专用码头,停泊的官船形制,也是各自不同。哪怕是水手头上裹着的包巾,颜色也是有明确的区分,各衙门忙起来,都是盯着自家颜色狂吼。
  除官用码头之外,民间码头自然也是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还自己捐钱“疏浚河道”,一派体面士绅的模样,然后顺势弄了个别院码头,可以停靠自家的船。
  走私禁绝不止,糖盐酒都是大头,这几年流行黄酒中放一些糖,更是猖狂。
  张德虽然打击,但效果不怎样,反而是“厘金衙门”够大了荆楚行省的各地录事司,对那些弄出名声来的走私大亨,杀的绝对够狠。
  “三百五十文!三百五十文!都是南昌米!好米啊!”
  “高了,高了高了。关中过来,那地界才四十文,运过来俺也不亏……”
  “哥哥诶,关中过来的米,人吃马嚼的,还得专用车厢箩筐,不都是钱么?关中到襄阳,这米价就翻了两番,哪能这般计算呢?再说了我的哥哥,这南昌的米,以前都是给亲王吃的,好米啊。”
  “你好说也给再饶个二十文。”
  “二十文!我的个天老爷!鄱阳湖上无老少,能过湖口就是运道,哥哥,瞧在我那乡亲还担着性命的份上,二十文太多了,太多了。要不……要不……要不再减个十文,十文!”
  “好!成!俺也不是狠心的,只是这工坊也是一帮养家的汉子,谁的钱不是钱?”
  言罢,两边这才抱拳作揖,还礼的还礼,问候的问候。
  “大郎,这武汉的米价……怎么这般高?三百多文,是一石么?”
  “是一石。”
  “可……可我听说,一石米才四十文啊。”
  “谁跟你说的?眼下长安一石米也要一百文光景。一石四十文,那都是三年前的价了。”
  “那……那我把长安的米卖到武汉来,不就……不就……”
  李丽质觉得这很可行,但想想又觉得这主意如果不错,岂不是谁都可以这样做?可见里面,定是有不可告人的道理。
  “你这傻妞,堂堂公主居然想着倒卖粮食。”
  老张哈哈一笑,便道,“你要说可行呢,倒也可行。只是你想过没有?倘是寻常百姓,贩个两石三石,至多五石米,也差不多了。这一路上,人吃马嚼车船店脚,就算是一石四十文好了。到了武汉,算他赚个三百文的差价,五石米,也不过是一贯多。”
  “是哦。”
  “可不是么。这一贯多,能抵多少牲口料,又能抵多少自己口粮?摊到脚程上,累死累活,还不如在渭水钓鱼台做个织工赚得多,你说他作甚要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说罢,张德又反问李丽质,“再者,武汉百几十万张嘴,加上往来船队商队马帮,这又抵得上二三十万张嘴。寻常地方,又有多少余粮来供应?我在沔州时,兴修水利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水田,眼下武汉恁多人,六成多的口粮,还是本地产的。真要是都紧着武汉,那别处的人饿了肚子,该如何?”
  至于局部地区通货膨胀这种事情,跟李丽质解释也是白解释。只三五句话,便让李丽质不明觉厉,顿时不再琢磨是不是从长安倒卖粮食发财。
  说话间,那粮食码头上的两个商人,又约定支付方式是一半“华润飞票”一半开元通宝,更是让李丽质大为诧异:“那南昌来的,怎地不愿全用飞票呢?”
  “南昌用飞票的,都是家私丰厚,在外颇有产业的。你看这商人,虽说也有些体面富态,但你看他的手,关节粗大皮肤黝黑,掌纹指腹还有龟裂,是个苦出身的。少不得是给父老乡亲跑腿,是个当地有些威信之辈。他固然用飞票不差,但托他卖米的人,怕不是都是小户之类。若是给他百贯飞票,怕是这辈子都用不完。反倒是用开元通宝,多子多孙还能周转,逢年过节包上一文二文,也不怕囊中羞涩。”
  任由李丽质挽着胳膊,张德又道,“讲到底,寻常人家,还是落袋为安。飞票再如何便当,万一出飞票的商号倒了呢?又或是拿了假的飞票呢?上哪儿说理去?再者,飞票放久了,兴许虫吃鼠咬兴许就脆了化了烧了。唯有这铜钱,圆形方孔,便是大字不识一个,这形状总归是认识的。”
  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老百姓考量,张德没有一一和李丽质戏说。
  但李丽质还是清楚地明白到一个事情,“地上魔都”不同于旧都长安,也不同于寻常的阡陌乡里。
  “大郎离京之时,便有此等雄心壮志?”
  朦胧之间,李丽质像是抓到了些许的痕迹,愣愣地抬头,澄澈的眼睛看着张德。
  “不。”
  张德摇摇头。
  然后他拍了拍李丽质的手背:“我离开江阴时,便想过今时景象。”
  只这句话,让李丽质顿时神采飞扬,银铃一般地畅快笑了起来。
  笑靥如花的精灵女郎,正陷入一种自我满足的精神愉悦中,仿佛是获得了这世上最为特别的嘉奖,使其别外骄傲。
  说话间,那码头上一排排配重式起重机,正由穿着短衫的力工,在寒冬腊月的江风中,浑身冒着热气,将那些同样是一排排停靠的粮船上粮食,从船舱中吊装出来,然后放置到依然是一排排停靠的板轨斗车中。
  拖拽斗车的大牲口,正由把式忙不迭地补着水和豆子,倘使有大牲口放屁,还忙不迭地抚摸肚子,只怕这些“祖宗”也似的畜生受了寒坏了身子。
  有条不紊的劳动场面,那井然有序的状态,让李丽质有一种说不出的顺畅痛快,只觉得这些密密麻麻的人头,怎么就会有无形的手,让他们变得这般条理分明呢?
  “好了,这里看完了,还想去哪里看看?”
  拉着李丽质的手,边朝马车走去,张德边问。
  “书院,山上的书院。”
  “那就去看看。”
第十五章
上山行
  冬季的南方,哪怕长江流域一贯的潮湿,但防火防风防冻工作,都是要做的。出了武汉,其余传统州县,主官们在冬季,或多或少,都要监督指示一番这些衙署业务。在官声考评上,冬天没有冻死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那边的路,怎么和这里不同?”
  “那是煤渣路,多是辅路,走马不走车。多是同往工坊宿舍、大通铺或是汉阳厂区的客舍,驿站那边家小,也多是住在这一块。”
  “这石板街,比长安的还要规整。”
  “有专门切割石材的石材厂,喏,看见那边堆砌石料的矮墙没有?几个石头山三年以内都要采光,王太史有个学生,在这里开了个厂。”
  “不怕被京城的人说么?”
  “王太史七十岁还在被人排挤,他有甚么好怕的?”
  笑了笑,张德指了指石板街,“莫要以为只是石板铺一层就算,下方还有夯土、路基、石料、沙料,最后才是这一层石板。寻常人想要偷这么一块石板,也不容易,二石光景,得是力士才行。”
  “两边植树的,可是和长安一般,下面铺了管子?”
  “对,沟渠也是砖石垒砌,用了水泥。管道是另外铺就的,有类汉制,不过还是有些区别就是。”
  生活垃圾的处理,从来都是难题。
  暂时的规划,就是将排污管道同往石料厂。
  此时还不存在什么工业废料,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和排泄物,在石料厂开采之后形成的几个场地中,还是可以通过搅拌草料沤肥。眼下形成的沤肥有三种方式,都是用作基肥,其中较为昂贵的,是用海藻混合鸟粪矿,增产效果明显,但用得起的也只有“忠义社”团伙自己。
  和汉阳比起来,江夏前景虽然广阔,但规划显然没有汉阳这里便当。
  讲到底,还是江夏旧有的权贵不少,面对李道宗或是李景仁,张德也没办法做到人尽敌国。更何况,有李道宗和李景仁在外面做恶犬,江汉施政到市镇乡里,大大小小的坐地户们的抗拒心理要弱得多。
  “总觉得武汉的石料,比长安的还要多。”
  “除大江之外,还有汉水,更何况,有的工坊,连永兴象机都用了起来。只说定制石板石砖,还是这里要快的多。长安大匠带人做,怕不是做了十块,这里已经百几十块运了出去,差距何止是毫厘。”
  “石桥上的雕工,便差了一些。”
  李丽质仿佛是找到了些许不同。
  “此间多是工人,雕龙画凤哪有恁般要紧的,总归是要用起来再说。倘使真有想法了,再让人雕个豺狼虎豹的板子,打个眼,铆上便是。”
  “哪有雕豺狼虎豹的……”
  瞪了一眼张德,李丽质见远处有车行,“恁多大车?”
  “汉水之畔,多的是工坊。早年治沔州,还需用些手段。如今都自己琢磨着在滩涂上修个堤坝,再诓骗几个乡党,弄上二亩三亩地。只说麻料仓,这里往西,约莫有三十座光景。这还是登记造册的,寻常行脚商租赁的乡党私仓,不知凡几。”
  “要恁多麻料作甚?”
  “你这呆公主,不是你裹丝穿棉,百姓家也是如此啊。武汉上下往来百几十万人,一人用一匹布,都要百几十万匹。若都用丝绸白叠布,你做公主的穿甚么?”
  “呸!”
  面红耳赤的李丽质啐了他一口,只是还好奇不已,“真是不知道哪里来恁多的料子,难不成天下的麻料,都愿意入武汉么?”
  “这才多少呢。河东麻料大户,是太谷县,多是走太原,也有走河北的。东宫榷场难不成只卖太子糖?安北都护府划分草场,牧民牧奴又有几个裹得起皮子的?还不是要麻料衬些许不要的毛皮。”
  说到这里,张德忽地又咂咂嘴,“再说了,麻料又不是只有做成衣裳。西军的弓弦,敦煌的麻绳……都要用。”
  李丽质不笨,听完张德的话,便道:“确实用的不少。”
  除了麻料仓,还有棉布仓库、棉花仓库、蜀丝仓、苏丝仓……仅仅是衣食住行之一,就已经规模大到李丽质不能理解不能想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